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系列教材之四
现 场 教 学 点
2023 年 5 月
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系列教材之四
现 场 教 学 点
2023 年 5 月
目 录
1.方志敏纪念馆教学点 ....................................................... 1
2.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教学点 ............................................ 5
3.方志敏故居教学点 ........................................................ 17
4.上饶集中营教学点 ........................................................ 20
5.石塘教学点 .............................................................. 27
6.方胜峰会议旧址教学点 ....................................................33
7.怀玉山教学点 ............................................................ 36
8.三十六峰楼教学点 ........................................................ 39
9.倪家仓教学点 ............................................................ 41
10.好客王家教学点 ......................................................... 43
11.云谷田园教学点 ......................................................... 45
12.望仙谷教学点 ........................................................... 48
13.叠山书院教学点 ......................................................... 52
14.中国陶瓷博物馆教学点 .................................................. 56
15.上饶博物馆教学点 .......................................................61
16.上饶城乡规划展示馆教学点 .............................................. 66
17.鹅湖书院教学点 ......................................................... 69
18.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教学点 ........................................73
1
方志敏纪念馆教学点
方志敏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北峨眉嘴山顶。1977 年 9 月经江西省人民政
府批准兴建,1978 年 10 月建成。原馆建筑面积 1300 ㎡;新馆于 2009 年 1 月在原
址开始扩建,占地面积 11000 余㎡,建筑面积 2162.5 ㎡,其中主馆高 14.5m,为三
层砖混结构;2022 年再次对馆内展陈进行提升,馆内现共藏有 177 件珍贵文物,是
人们瞻仰方志敏烈士的重要场馆。
方志敏纪念馆 1995 年被上饶地区批准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 年经中
宣部批准,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还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
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它还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
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国家三级博物馆、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江西
省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基地等。自 2011 年 6 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各地党员干部、
2
学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馆前广场上大理石雕刻的方志敏烈士全身雕像庄严肃穆,塑像两边是排列整齐
的女贞树。塑像基座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方志敏烈士”五个大字。雕像背
面刻有叶剑英元帅的亲笔题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
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纪念馆馆内陈设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展厅陈展内容遵循方志敏短暂而光辉的
36 年人生轨迹,围绕方志敏精神,通过展板图片、文字介绍、塑像、画类作品、武
器实物等展出,并借助场景再现、声光电等现代陈展元素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再现
了一位优秀共产党人光耀千秋的风范与业绩。
3
序厅的正前方的方志敏烈士半身像由汉白玉打造,上方的点点星辰寓意着方志
敏同志高举中国共产党旗帜,走上星火燎原的革命道路,为了可爱的中国奋斗一生。
两边立柱上分别刻有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中对方志敏同志的高度评价以及 2019 年 5 月 22 日视察江西重要讲话。
4
展陈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方志敏生平业绩”。着重展示方志敏革命
的一生及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共分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创建闽浙赣苏区”“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行动”
“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的战斗足迹”六个单元。第二部
分“方志敏精神”。主要讲述方志敏精神的形成过程和内涵,以及毛泽东、习近平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方志敏精神的高度赞扬。围绕“爱国是精神的核心、清贫是精
神的品质,创造是精神的精髓,奉献是精神的基石”四个单元展开阐述。第三部分
“方志敏精神永放光芒”。主要展示方志敏为了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自我牺牲对中
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初心和使命,不断前赴后继努力奋斗产生的深
远影响。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方志敏的纪念与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建
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方志敏业绩、风范的研究与传播”“新时代方志敏精神的传承与
弘扬”三个单元。
方志敏纪念馆是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第一批挂牌成立的现场教学点之一。江西
方志敏干部学院按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对纪念馆的教学讲解进行打磨、提升,
确立了现场教学的主题、目的、流程等。紧紧围绕教学主题,通过展示方志敏同志
光耀千秋的风范与业绩,让学员了解方志敏烈士伟大的一生,感悟方志敏精神的时
代价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深刻理解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激励学员心
灵产生触动,引发思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5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教学点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位于横峰县葛源镇,葛源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
余脉磨盘山盆地中,与上饶、弋阳、德兴三县交接,距横峰县城 35 公里。因满山遍
野生长着野葛,又处溪水源头而得名葛源。2008 年,葛源镇入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
文化名镇。
1931 年 2 月,赣东北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由弋阳芳家墩迁至葛源,到 1934 年
11 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这期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首府机关都在葛源。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
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革命家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建的著名根据地,从
1927 年弋横暴动初建根据地到 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斗争历时十年,其范围东至
千岛湖、西临鄱阳湖、南达武夷山、北抵黄山,横跨闽、浙、皖、赣四省边区 50 余
县。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成就,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均取得
显著的成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曾
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葛源作为根据
地省会所在地至今仍保存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有 53
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旧址主要分布在葛源村和枫林村两地。
6
红军操场旧址
红军操场位于枫林村,枫林村原名枫树坞,因此村枫树多而得名,红军操场四
周都是高大的枫树,整个操场掩映在一片枫树林中。红军操场又名红场,1933 年,
由闽浙赣省文化部长叶林主持筹建,操场占地 10500 平方米,是苏区军民群众集会
的地方,每逢文艺演出和体育运动会都在这里举行。1933 年的闽浙赣省第三次工农
兵代表大会在枫林村召开,会议期间还在此举办了全省群众武装展览会,展览会上
进行了地雷演习和武术比赛,还展览了省兵工厂制造的新式枪炮和各地群众自制的
枪支地雷。场内西头建有一座司令台,1934 年 11 月 24 日,方志敏同志就是站在这
个司令台上向苏区的群众告别,率师北上抗日。司令台左侧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
刻有闽浙赣省《工农报》总编辑徐跃写的诗---《说红场》:“这是一个广漠无际的
红场,这儿有战争生活的宝藏,这儿充满了壮烈的叫喊,这儿放射出血样的光芒,
它不是有闲阶级歌吟的园地,它不是公子哥儿沉醉的摇床,这儿没有甜蜜的美梦,
这儿没有风月的词章,它像冲锋陷阵的号角,它像一盏明亮的红灯,它鼓舞着、指
引着劳动大众战斗,前进,走向光明,让我们打开这丰富的宝藏,让我们沐浴着胜
利的光芒,让我们发出冲锋陷阵的号角,驰骋在广漠无际的红场。”
红军操场于 1934 年 11 月葛源失陷后,被国民党破坏,解放后修复。1996 年,
经国务院批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了重点
维修。
7
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8
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枫林村,占地共 700 平方米,前有院子和朝门,
房屋分前后两栋,中间设天井,有房 12 间,内设军区司令员室、军长室、参谋长室、
传达室、办公室等。
1932 年 12 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成立,根据武装斗争的需要,执行中革军委命
令,将赣东北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易名为闽浙赣省军区总指挥部,习惯上称省军区司
令部。为省苏维埃政府所属直接领导军事斗争的机构。先后担任过司令部司令员的
有唐在刚、方志敏、刘畴西,政委有曾红易、方志敏,参谋长邹琦、粟裕,政治部
主任邵式平、温荣清等。
该旧址于 1999 年 8 月按原样修复,并进行原状陈列,1996 年,经国务院批准
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枫林村,占地 1000 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大门
两边书写的对联:“坚决执行党的进攻路线,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攻”仍清晰可见。
门内有一个院子,院内栽种了一片芭蕉,旧址房屋为一字形平房,内设省委组织部、
宣传部、白区工作部、妇女部、省委秘书处等。旧址里边保存着各部领导办公室兼
卧室,曾任闽浙赣省委书记的方志敏同志的卧室保存完好,陈设一如当年,还留着
他使用过的四轮架子床,墙壁上贴有《红色东北报》、《工农报》。1996 年经国务
院批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经中宣部批准,公布为“全国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0
11
中共闽浙赣省委是在中共赣东北省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27 年大革命失败
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许多地方的党组织都遭受破坏,方志敏没有气馁,秘密潜
回家乡号召大家:“重起炉灶再来干!”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鼓舞下,1927
年 12 月 10 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人,以弋阳和横峰为中心发动了弋横
起义,创建了革命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创立后,先后成立了弋阳、横峰
两县县委和苏维埃政府。1928 年 5 月,敌人开始向根据地大举进攻,方志敏等领导
人率领只有一个连的红军队伍,以磨盘山为依托,与敌周旋奋战,在一年的时间里,
不仅多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围剿”,而且使根据地不断扩大到信江流域各地,
1929 年 3 月和 10 月,在弋阳县漆工镇分别成立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1930
年 7 月,党中央决定将信江特委和设在景德镇的东北特委合并,在弋阳县芳家墩组
成赣东北特委,同年 8 月 1 日,成立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1931 年 2 月,赣东北
特区党政军机关迁至横峰葛源镇,同年 9 月和 11 月,党中央指示成立中共赣东北省
12
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随着军事上的不断胜利,根据地范围已扩大到闽、
浙、赣三省边区,1932 年 11 月,经党中央批准,将赣东北省易名为闽浙赣省,机
关地址迁至枫林村。同年 12 月,党中央又将皖南特区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事实上
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省委于 1932 年底迁至枫林村,1934 年 10 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葛源失陷,省委撤离枫林村流动在横峰的槎源坞、德兴广财山和婺源鄣公山区,转
入领导闽浙赣边区的游击战争。历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有万永诚、曾洪易、方志
敏、关英。
13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枫林村,占地共 880 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大
门为一座高大的八字形朝门,门内有一个小院子,院内搭有一间马棚。房舍呈工字
形,正房一幢横摆,左右还有两幢偏房。室内设省苏政府秘书处和财政部银库等。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长期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起来的。
1927 年 12 月底,方志敏、黄道等在弋阳、横峰两县发动了著名的“弋横起义”,
随后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分配法》和《平债法》,1929 年 10 月,
成立了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1930 年 8 月,遵照中央决定,信江苏维埃政府改为赣
东北革命委员会。1931 年 11 月,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改建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
府,方志敏任主席。1932 年 11 月 19 日,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易名为闽浙赣省苏维
埃政府,机关驻葛源枫林村。
14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于 1932 年底由葛源村迁址枫林村,1934 年 10 月,因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葛源失陷而撤离。由于苏区失陷,为适应游击战争的形势,省
苏维政府于 1935 年春撤销。先后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有方志敏,省苏副
主席的有汪金祥、余金德、徐大妹。
1990 年 2 月省文化厅拨款将旧址收归国有,并于次年进行维修,陈列开放。
1999 年 8 月,国家文物局拨款重点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位于葛源村,占地 1200 平方米,原为杨氏宗祠,
始建于明万历---泰昌年间。大门上首写有黑色正楷校名“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
校”,大门前是一个操场,操场两边院墙上写有一米见方的大字标语:“造成红军
铁军骨干,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室内有门厅、厢房及两排对称的六个教室。
15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前身为信江军事政治学校。1931 年由弋阳芳
家墩迁往葛源镇,校名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1933 年初,根据党中央统一编号改名
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先后担任过校长的有邹琦、江枫、彭干臣;先后担
任过校政委的有方志敏、邵式平、舒翼、涂振农、刘鼎等。军校自创办以来,培养
了军事骨干人才约 1500 多名。在该校毕业的有饶守坤、吴克华、方震、黄立贵、洪
涛等我军高级将领。红五分校是我党较早创办的军校之一。
16
该旧址于 1986 年、1991 年省文化厅拨款修复,1987 年在旧址内新增红五分校
辅助陈列室一个,全面介绍了军校沿革、教学训练情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07 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列宁公园旧址
列宁公园旧址位于葛源村葛溪河畔,占地 6000 平方米。是我党历史上最早建造
的人民公园。1931 年春,方志敏同志亲自主持筹建,并命名为“列宁公园”,大门
上方的“列宁公园”四个字也是方志敏亲笔题写。园内有游泳池、六角亭、荷花池、
枣林等景观。公园建成后赣东北赤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项目,就是在这个游泳池进
行的。公园中心有棵高大茂密的梭柁树,巍然屹立在六角亭边,而栽种这棵树的主
人正是方志敏同志,方志敏选种这棵树的寓意很深刻。据民间传说,梭柁树本是月
宫的仙树,砍不倒,折不断,万年青。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
百折不挠,无可阻挡,必定胜利。
17
列宁公园自建成后,直到 1934 年 10 月葛源失陷逐渐荒废,现已得到修复。
1985 年 4 月 25 经横峰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省建设
厅拨出捐款对列宁公园进行了重点维修。方志敏故居教学点
方志敏故居位于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漆工镇地处弋阳县东北部,距弋阳县城
30 余公里,东界横峰县,北邻德兴市。湖塘村距漆工镇 1 公里,全村现有 108
户,438 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塘 80 余户是“家家有烈士”,380 位村民积极参
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辈创建闽浙赣根据地的斗争中,全村共有 96 位志
士为革命捐躯。
1899 年 8 月 21 日,方志敏诞生在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家庭。1926 年,
方志敏在家乡湖塘开始了“两条半枪闹革命”的革命生涯。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方志敏回到家乡“重起炉灶再来干!”湖塘村对方志敏的革命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方志敏故居
方志敏故居位于湖塘村正中间,为其祖父方名庚始建。方志敏童年、少年时期
均在这里度过,求学、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亦曾居于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漆工镇
屡遭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和烧杀抢掠,湖塘村深受其害,先后被焚烧过 17 次之
多,而方志敏作为革命领导人,家里多次被焚毁。1951 年由政府拨款在原址按照原
貌仿建六榀两层木质方志敏故居。1985 年在纪念方志敏烈士殉难 50 周年之际,政
18
府及社会各界集资进行修缮,修缮时,方志敏堂弟、江西省原省长方志纯题写了
“方志敏故居”匾额。1999 年 8 月纪念方志敏诞辰 100 周年之际,政府再次拨款修
缮。2014 年,上饶方志敏纪念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理委员会对故居进行了
全面维修。2009 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 年,被江西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志敏故居主体为柱榀框架结构,占地面积 1380 平方米,建筑面积 612 平方米,
房屋总高度 8.8 米。故居庭院里植种了松、柏、竹、梅、兰等植物,既美化了庭院
的环境,也抒发方志敏烈士的胸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凝视戴着手铐脚镣的方志敏遗照,
流露出对亲密战友之间的无限深情,含着泪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全国人
民都解放了,唯独方志敏没有解放。”不久,邵式平请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画师描出
了一幅方志敏肖像,并烧制成瓷板画,如今这瓷板画像的复制品就悬挂在故居大厅
19
正前方。画像的两侧是青年时期方志敏自拟的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
山水;园栽四物,苍松翠竹洁梅兰。”
室内陈列着方志敏家人生前用过的各类生活、生产物品和方志敏青少年时期的
照片及方志敏母亲金香莲、胞弟方志慧的照片等物。通过这些物件和图片背后的故
事,展现方志敏青少年时代成长历程、方志敏满门忠烈和漆工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
大贡献的感人事迹。故居广场
2007 年 3 月弋阳县漆工镇党委、政府多方面筹措资金 200 多万元建设故居广场。
广场座落于故居东南部,占地面积约 4000 平方米,2018 年元月 20 日竣工,建成后与
方志敏故居莲花池、湖塘村门楼、湖塘红色展览区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爱国主义和廉
政教育示范基地。
20
方志敏喜欢骏马,在赣东区苏区为建设苏维埃红色政权戎马一生,奋斗一生,光
辉一生。广场中央是方志敏骑着骏马驰骋的雕像,高 3.6 米,象征方志敏 36 岁就献出
了宝贵的生命(1899 年 8 月 21 日至 1935 年 8 月 6 日)。广场的周围种满了花草树木,
中间竖立着六根石柱,柱子上分别镌刻着方志敏领导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建设、
政治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上饶集中营教学点
上饶集中营是指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设立的法西斯集中营,位于上饶市南郊茅
家岭,于 1941 年 1 月成立,对外名称分别为“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集训总队”和
“特别训练班”。由第三战区情报专员室专员、军统大特务张超兼任集训总队大队
长和特别训练班主任。1942 年 4 月合并为“中央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仍由特务
头子张超把持。上饶集中营由七峰岩、周田村、茅家岭、李村和石塘等五处集中营
21
组成,因都在上饶附近,故统称为“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共囚禁一千余人,
其中主要是囚禁在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战士和爱国人士;还有从国民党的党政
军机关中抓来的思想犯。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 200 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
志,党和人民政府于 1955 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
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现今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和革命
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
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22
集中营纪念馆
纪念馆展厅共有两层,分为 1 个序厅、4 个展厅,共 7 部分内容。馆内设计、布
展运用了声、光、电、多媒体影视艺术,幻影成像,模拟场景,光纤动态沙盘,以
传统图片平面与现代立体动态手法相结合,收集运用了大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
实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史实。
序厅正中是取名《丰碑》的革命先烈群雕,前厅左右两边分别挂有《冲出牢笼》
和《狱中斗争》的浮雕,后厅两边是挂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江泽民、李鹏、
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
第一展厅包括《铁军出山》、《千古奇冤》和《人间地狱》三部分,主要介绍
当年抗日战争形势、新四军组建历程、皖南事变发生经过,对上饶集中营的设立、
各监狱旧址、刑具、刑罚作了比较详尽的展示。
第二展厅分为《叶挺将军(暨海外赤子)》、《黑狱红旗》两部分,介绍了北
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生平事迹和在他在狱中英勇斗争情景,及一批被俘的
23
回国抗日华侨新四军干部,展示他们抗日救国的事迹和狱中秘密党组织领导难友们
进行斗争的事迹。
第三展厅包括《铁窗烈火》、《冲出樊笼》两部分,真实生动再现当年被羁押
革命志士不甘屈服、英勇斗争的真实场景,包括有多次越狱规模、人员名单,重点
展示了茅家岭监狱夺枪暴动与崇阳溪河畔赤石暴动的英雄壮举。
第四展厅分为《武夷悲歌》、《前仆后继》两部分,展示了赤石大屠杀的情景
与集中营的最终结局,同时以翔实的资料、准确的数据、鲜明的图表,展示了新四
军在皖南事变后,重组新四军军部,前仆后继,坚持抗日的辉煌历程。烈士纪念碑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 1956 年,重建于 1959 年,位于茅家岭雷公
山中腰,座东朝西,高 28.5 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 7 米,长宽各 20 米,正面
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大字,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
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
士纪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岗石分砌而成,呈银灰色,气势雄伟,庄严壮观。纪念
碑后的山顶上,还有半圆球拱顶式的革命烈士墓,里面安放着上饶集中营牺牲的烈
士的忠骨。反映茅家岭暴乱和赤石暴动的两幅汉白玉浮雕,镶嵌在烈士墓前的护坡
石墙上。四周树木傲然挺拔,整个陵园庄严肃穆。
24
25
茅家岭监狱旧址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信州区茅家岭村,原为上饶集中营禁闭室,是狱中之狱,
故称“黑地狱”。内置铁丝笼、烧辣椒水用的大铁锅等。旧址由四个悬山顶合围组
成,木结构,砖石墙,封闭式庙宇建筑。
刑讯室旧址建筑为茅草棚,面宽 9 米,进深 3 米,是对革命志士刑讯逼供的地
方。被俘革命同志经过苦工劳役后,其中革命中坚分子送来此处受酷刑。内置老虎
凳、烙铁等刑具。上饶集中营的政训是从精神上折磨人,军训则是从肉体上折磨人。
集中营的刑罚名目繁多,甚为残酷常用刑有“金”(针刺)、“木”(棍打)、“水”
(灌辣椒水)、“火”(用烧红的铁板或铁条烫身)、“土”(活埋)、“风”(冬天脱光衣
服站在室外让寒风吹)、“站”(铁丝笼)、“吞”(吞食跳蚤虱子)、“纹”(用绳索绑
勒项颈)、“毒”(饭菜里放毒药)。另外还有花样翻新的操型:如“特别操”、“三
26
点成一线”、“两腿半分
弯”、“猴子抱桩”等等,不
一而足,惨无人道。在上饶集
中营里被敌特杀害和折磨致死
的革命志士达 200 余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周恩来题词: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
刘少奇题词: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朱德题词:继承革命烈士们的事业,保卫和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
郭沫若题诗:内战内行纪上饶,江南一叶愤难消。茅家岭上英雄血,染遍红旗
万代飘!
粟裕题词:在皖南事变中为国家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新四军烈士们万古常青永
垂不朽
谭震林题词:向上饶集中营坚贞不屈的战友们难友们致敬
江泽民题词: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李鹏题词:英名垂青史,忠魂照汗青
乔石题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刘华清题词:缅怀先烈功绩,弘扬时代精神
田纪云题词:学习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社会的民主政治
邹家华题词:英名浩气,日月同辉
27
石塘教学点
石塘镇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东南部 35 公里的武夷山北麓,北临信江和浙赣铁路,
南与福建省崇安县交界。相传五代前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
故名石塘。石塘置镇于南唐保大 11 年,也就是公元 953 年,历史上是闽赣交通要道
和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
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和铅山的造纸业),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
称。石塘镇总面积 54 平方公里,有 8 个行政村,1 个街管区。在铅山,石塘是仅次
于河口的一个千年古镇,一条铅山河将石塘与河口两镇紧密连接在一起 。
28
石塘镇现今存有明清古建筑 219 处,包括“天和号”纸号、赖家纸行、胜春别
墅、上下祝家花朝门、东祝宗祠等。石塘镇最著名的还是它发达的纸业,曾被誉为
“千年纸都”,有“药不到樟树不灵纸不到石塘不行”的美名,出产的手工纸曾达
到二十余个品种,如“上关”、“毛边”、“毛六”、“毛八”等都享誉全国,其
中的连四纸质地洁白如玉,细嫩坚韧,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
29
石塘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
第三支队第五团整编地,是皖南事变后与“上饶集中营”同时成立囚禁新四军战士
的监狱“士兵大队”所在地。
凭借着浓厚的文化积淀,石塘镇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古村落、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饶集中营石塘士兵大队旧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四纸制作技艺)等五块国字号招牌。红色家书馆
红色家书馆于 2020 年 1 月投入使用,是基于清朝嘉庆年间建造的饶州商贾荟萃
之所--芝阳会馆打造而成。本馆依托石塘镇浓厚的红色文化基础和传统的家风家教家
训资源,围绕“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主题布展,是传承文明、弘扬美德、引领风尚
的重要活动场所。馆中共收录了一百余封红色家书,分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初心
使命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苦奋斗篇;甘洒热血保家国的信念坚定篇;纸短情长
话衷肠的亲情篇;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篇;风雨同舟克时艰的同心篇”6 个篇章。
带领人们走进爱国志士内心深处,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家风,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
主义主旋律。
30
新四军整编纪念馆
新四军整编纪念馆位于铅山县石塘镇坑背街东祝宗祠(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即
公元 1747 年)内,是为纪念闽赣红军游击队在石塘镇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
的历史事件而维修改建。纪念馆于 2013 年筹建,2015 年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共
有 1 个大厅、1 个小场馆、4 个展室、1 个风雨亭和革命英烈长廊,总占地面积 2300
平方米,主体建筑 500 平方米。在纪念馆的院子内,还有高 4 米的塑像 1 座(主题
为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全馆有各类陈列品 200 多件,包括黄道、曾镜冰、饶守
坤等领导以及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睡过的床铺和用过的书桌、
草帽、钢笔等。该陈列采用专题讲述的方法,全方面展现新四军石塘整编事件始末。
2017 年 2 月,石塘镇新四军整编旧址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31
红色名人馆
展馆共设 9 个房间和 2 个厅堂,主要涵盖了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来过
石塘以及石塘籍红色名人共计 27 位,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开国大将张
云逸、国务院原副总理谭震林、开国中将饶守坤和刘文学等 6 名开国少将以及冯品
荣等 7 名石塘籍老红军。展馆以各位红色名人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生动阐述了他们
在石塘的革命历程以及人生经历。展陈方式充分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艺术
表现手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设置了沉浸式红色展播室和 AI 相机互动区,为展馆增
添了不少趣味性。
从内容上分析,整个展厅以石塘名人为主线,结合与石塘有关的重要人物件与
红色事件,涵盖政治、军事、文化各个层面。以各位名人的个人生平、铅山新四军
的红色背景为重点;以与他们有关的小故事等为亮点;论述凸显整个铅山县及石塘镇的
红色背景。
从空间上分析,展览在形式上融入红色元素,色彩以不同色调的红色系为主,
烘托出石塘浓浓的红色记忆氛围,彰显红色精神主题。纸业同心馆
历史上,石塘镇就因盛产毛竹而让纸业获得极大发展。早在宋、元时期,“妍妙
辉光,皆世称也”的“铅山纸”已颇具名声;质地“洁白莹辉,细嫩绵密,防虫耐热,
永不变色”的连四纸更是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明清时期,以纸业为代表的手工
业成就了铅山经济的繁荣,使这里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与纸业相关的生产
经管活动在这块士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不完
全统计,石塘镇商业的鼎盛时期,大大小小造纸卖纸的店铺足足有五百多家。
32
今天,我们在素有江南纸部称谓的石塘镇裕康纸号(建于公元 1875 年)举办纸业
同心馆,分纸之源、纸之技、纸之部、纸之情四个单元,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讲述造
纸历史,传承造纸技艺,感受纸商的家国情怀,纸文化的魅力。上饶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
上饶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为胜春号别墅,建于清光绪年间。
1941 年 1 月 6 日,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将从上饶押运过
来的被俘新四军战士和未暴露身份的新四军干部共计 1504 人囚禁在此,因此成立了
石塘集中营,对外称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二大队”,是上饶集
中营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集中营里面,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了令人发指的酷刑。被关押的新四军
战士们在集中营内秘密建立了党支部,有组织的同国民党继续开展斗争。部分将士
伺机越狱后,绝大部分重返了革命队伍,继续充实革命力量,进行反抗斗争。旧址
内至今留存有一面诗词墙,留存了当初被关押的将士写下的二十余首诗词,反映了
33
当时斗争的紧迫与残酷和将士的坚定信仰。姚筱舟事迹陈列馆
《唱支山歌给党听》词作者姚筱舟,笔名蕉萍,1933 年 3 月出生于铅山县石塘
镇,因病逝世于 2019 年 9 月。本馆对姚筱舟一生的坎坷经历以及创作经历进行了系
统展陈,将姚老五十年不变的入党初心以及一生追寻中国共产党的赤子之心展现于
世人面前。
方胜峰会议旧址教学点
方胜峰位于弋阳县漆工镇朝阳村,是横峰县青板乡与弋阳县漆工镇的交界地带,
海拔 400 多米。峰顶原有一座寺庙,主体为四榀砖木结构,青砖筑墙,顶盖青灰瓦、
34
占地面积 35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40 平方米。庙基上有一平台,长 21 米,宽 16 米,
所以当地老百姓曾叫这座山峰为庙山。直到 1928 年 6 月,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初
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者在这座庙里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为革命根据
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地老百姓才把庙山改称为“方胜峰”。2021 年,弋
阳县委、县政府,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联合对方胜峰会议旧址进行修缮,打造成学
院的教学点。沿途建有烈士纪念碑、红军泉、茅棚、哨棚等设施。
90 多年过去了,它一直激励着赣东北人民,是人民心中革命的丰碑。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回到家乡,发动农民暴动,创建了弋横根据地。
1928 年 5 月,国民党地方当局成立了上饶、广丰、铅山、玉山、横峰、弋阳、
贵溪组成的“广信七县军民剿匪委员会”,兵分四路,对初创的弋横根据地发动了
35
第一次“围剿”。革命形势日益严重,军心、民心出现动摇,危机四伏,根据地大
有塌台现象。
革命的红旗能否打得下去,革命的道路能走多久?就在这紧急时刻,为了统一
党内思想,明确斗争方针,1928 年 6 月 25 日,方志敏等决定在弋阳、横峰交界处
的庙山上,召开两县县委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方志纯、
吴先民、邹秀峰、庞云飞等 20 余人。
会议批判了庞云飞(团省委特派员,后叛变)“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提出
要坚持根据地斗争、依靠群众、与群众共存亡。
会议决定:
(一)将部队全部集中,共 40 多人,40 多支枪,由邵式平统一指挥,击破敌人
最弱一路,以解根据地之危。
(二)由方志敏带 6 支枪,严惩根据地内部的反动首要分子,并负责宣传,争取
群众,稳定民心。
36
(三)派黄道去贵溪,方远辉去德兴,黄开湘去上饶,开展党的白区工作,组织
群众武装暴动,开辟新的根据地。
“方胜峰会议是闽浙皖赣党由游击战争转变到创造红军与苏维埃运动的关键。”
在会议制定的方针、办法的指引下,会议的第二天就取得了金鸡山大捷,粉碎了敌
人的第一次“围攻”,同时把动摇的群众争取过来,弋横根据地得到初步巩固,土
地革命军发展为正式红军,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第十四团”,重新打开了
局面。
方胜峰会议,是赣东北党组织在革命根据地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一
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赣东北地区由游击战争转变到创建红军与开展苏维埃运动的
关键。会议统一了思想,确定了与群众在一起坚持有根据地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打
破敌人的局部“围剿”,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奠定了政策和策略上的基础,从而使根
据地很快就转危为安。从此,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怀玉山教学点
怀玉山坐落于江西省玉山县西北 60 公里处,与三清山对峙相望,因“天帝赐玉,
山神藏焉”而得名,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百余千米,是信江与乐安江的分水岭,为
信江的发源地,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景区总面积 134 平方公里,核
心景区面积 6 平方公里,属花岗岩山地风光兼革命纪念地风景区。群山环抱中的怀
玉山盆地平均海拔 1000 米,年平均气温 12-16 度,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共有植物
66 科 2000 多种,享有“原始怀玉”的美称。
怀玉山文化底蕴丰富、积淀深厚。有与江南四大书院齐名的怀玉书院遗址,有
37
朱熹、王安石、王宗沐、赵佑等历代文人雅士留下的大量诗文和摩崖石刻。还有以
怀玉山“官话”为舞台定型的玉山班演艺项目和怀玉山罗纹砚两大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怀玉山亦是一座血性之山,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
里与七倍敌人进行殊死激战,千余名英烈血沃青山。为了弘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
神,纪念这支英雄的部队,先后建成清贫园、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而今又在旗山战壕旧址上修建了血色忠魂等
景点,供后人缅怀瞻仰。
怀玉山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也
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
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生动地反映了方志敏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于怀玉山区的英勇事迹。纪念碑于 2009 年 8 月落成,总占
地面积 20.5 亩,纪念碑主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外挂花岗岩火烧板,群雕部分用铜
浮雕。碑身长 39.8 米,宽 15 米,高 12.75 米,整体视觉构成红军八角帽型。
38
碑前广场占地 1000 余平方米,象征着在怀玉山壮烈牺牲的 1000 余名英烈。上
方分别镶嵌着七颗、十颗五角星,象征着先遣队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两个历史性
阶段。碑体的正前方展出了方志敏手迹的“为了可爱的中国”七个鲜红的大字,体
现了纪念碑的精神主旨。黑色碑身上醒目地刻着抗日先遣队的行军路线,两侧的铜
浮雕分别为先遣队的军旗和指战员们。纪念碑后方墙体刻有 1934 年 7 月 15 日中华
苏维埃政府和中革军委联合发布的抗日宣言,号召全民族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
中来。还刻有方志敏狱中文稿《可爱的中国》的一段节选,把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
仰,浪漫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清贫园
怀玉山,是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
浴血奋战的地方,亦是清贫故事的发生地。为弘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纪念这
支英雄的部队及英勇的先烈们,玉山县委、县政府于 2005 年 8 月在怀玉山建成清贫
园,供后人缅怀瞻仰。
清贫园以清贫碑为中心,占地 10 亩。背靠怀玉山的主峰云盖峰及其相连的几座
山峰,四周群山环绕,绿树常青,通往碑体有三十六级台阶,寓意方志敏 36 年传奇、
英勇、悲壮的人生。碑体以天然的花岗岩构筑而成,由字碑、方志敏头像雕塑两部
分组成,字碑正面全文镌刻方志敏文稿《清贫》手迹。字碑的后面还镌刻了方志敏
生平及在怀玉山的战斗经历。
39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于 2009 年 12 月正式开馆。纪念馆分为三
层,总面积 680 平方米,设 1 个序厅、6 个图文展厅,布展面积 1200 平方米。布展
力求全面,立体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不可磨灭的英雄事迹,内容以
“体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清贫等精神”为宗旨,以“清贫故事发生地”为线
索,紧紧围绕“红七军团率先北上抗日”“红十军团肩负历史重任”“勇士们血洒
怀玉山”“浩气长存 光耀千秋”“后续部队 再创辉煌”五大部分,全面展示红军北
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区浴血奋战的光辉业绩,凸显方志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清
正廉洁的清贫精神。
近年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怀玉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对党员干部、军
人、企事业职工、学校师生等群体进行廉政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怀玉山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的功能作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三十六峰楼教学点
三十六峰楼教学点位于龟峰景区内,龟峰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龟峰不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也
非常丰富,建筑文化遗存完整的三十六峰楼就是典型代表。楼的设计造型属美式建
筑风格,石木结构,上下两层,有寝室、浴室、客厅、警卫室和阳台,还有秘密地
下室和通道,总面积为 422.59 平方米,当时花了 6000 大洋建造。由于此楼位置适
40
中,窗栏开阔,登楼可一览龟峰诸峰,故称为三十六峰楼。该楼经风雨侵蚀,壁破
门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专款加以修理。
1934 年 11 月,中革军委电令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皖
南,以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5 年 1 月 29 日,方志敏在怀玉山因弹尽粮
绝不幸被俘。方志敏被俘后,国民党陆军中将、第八军军长赵观涛对他进行审问,
并将他押解到南昌向蒋介石请功领赏。蒋介石因赵观涛俘获方志敏有功,奖励其
6000 大洋。赵观涛因长期身患肺病,到处寻医问药都难以根治,专家建议他到空气
好的地方疗养,因为龟峰空气纯净,负氧离子含量高,尤其对肺病等一类的慢性疾
病有着特殊的疗效,于是赵观涛在 1935 年便用这 6000 大洋在此处建了一座疗养院,
用于疗养休息,所以当时该楼也曾称为“将军楼”。但由于当时弋阳是全红县,迫
于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深恶痛绝,赵观涛从来没敢来到此楼居住过一天,因此这座
楼就成为了“空楼”。
41
2021 年,三十六峰楼被评为“上饶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地”。楼
内一楼设有 1935 年 1 月 31 日方志敏、刘畴西等从玉山押至上饶,被关押在闽浙皖
边区警备司令部时拍的照片;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时闽浙赣苏区形势图;
1933 年 10 月参加“围剿”闽浙皖赣苏区国民党部队主官的花名册;红十军团部分
革命先辈事迹等展陈。
二楼为微课《空楼的思考》的教学场地。该微课围绕 1935 年所建空楼背后的人
物,通过讲述方志敏领导群众巩固、发展苏区,透过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
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通过讲述共产党员方志敏和国民党将领赵观
涛对待金钱态度的鲜明对比,让学员感悟共产党人为了主义和理想舍生忘死的精神
品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思考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倪家仓教学点
倪家仓位于弋阳县葛溪乡东北部,距弋阳县城 13 公里。全村共有 46 户,村民
237 人皆为王姓,其中党员 8 名,有耕地 269 亩。倪家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
族谱考证,该村不仅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 75 代、第 76 代后裔,同时也是王
勃、王维、王昌龄等唐代著名诗人的后裔。
倪家仓过去由于人均田地不足一亩,也没有什么林牧副业和村集体经济,进村
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路边的芒草几乎完全遮盖了路面,要带着柴刀一边砍草
一边前行。村庄基础设施很差,没有完善的公共活动场所,到处是泥巴路,晴天一
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垃圾成堆,水塘散发着臭味,倪家仓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
42
贫困村。
从 2014 年起,村民在党小组、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三驾马车”的带领下,通
过七年多时间的筹资筹劳,砥砺前行,采取“村级集体出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群
众百姓筹一点,村里能人帮一点,施工队垫一点”的“五个一点”模式解决资金问
题,共计投资 1300 多万元。完成了四件大事:一是修好进村和村里的道路;二是建
成村民广场、礼堂、篮球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三是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四是发展
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们这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民参与,先行先试”的做法,
堪称秀美乡村建设的典范!
以“增加村民收入,带动百姓致富,实施乡村振兴”为中心,扎实做好“水的
文章”和“王羲之文化文章”,立足种养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孵化旅游业的思
路奋力前行。如今的倪家仓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村子并绕村周,
占地 200 多亩的花果园里 2000 多棵梨、桃、杏、李等果树正茁壮成长,碓头岭水库,
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水一年四季从村中流过,碧波荡漾的水库和巍巍群山构成了一幅
43
山水相连的优美画卷。倪家仓极其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宜居
宜游的水墨田园度假村。2018 年村子被评为省 3A 级乡村旅游点。
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将倪家仓选为现场教学点,开发了一堂案例教学课程--《乡
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弋阳县葛溪乡倪家仓村的变迁之路》。学员通过参观倪家仓,
学习倪家仓村的乡村振兴案例,了解倪家仓村振兴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从而深入学
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探讨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模式创新、经验做法、存在的困惑及破解思路。好客王家教学点
“好客王家”位于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西部,离横峰县城 11 公里,总区域面积
300 亩,与弋阳县朱坑镇接壤。全村 27 户,104 人全为王姓。王氏家族在清朝康熙
44
年间,从闽南迁徙至此。好客王家是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还被评为
“AAA 乡村旅游点”、“江西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上饶市基层党建红旗示范
点”等。曾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
王家村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高、取水难、田地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外界一度传唱“嫁女不嫁王家郎,上年吃掉下年粮”。如今的王家村已挥别昨日的
苦涩,叫响了“好客王家”的品牌,呈现出邻里和睦、村风文明的新气象;村中民
居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了声名远播的文明新村、
富裕新村、幸福新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何以有如此巨变?
基层治理有底蕴。1981 年 6 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该村从原生产队脱离,
成为独立村小组。四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民主自治,对全村的山、田、地、人、财、
物进行全面管理,从未出现无干部、无管理现象,原始会议记录平均每月达到一次。
基层治理有体系。
1.“定尺子”。1995 年,出台首本《治村规约》并在全村广泛宣传、落实,随
着时代的变迁,部分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后又组织村民进行了两次修订。
45
2.“强班子”。2010 年成立理事会,2015 年成立好客王家党小组。每年正月十
五,村里都要召开村民会议,公布集体财务,开展年度评议,推选理事会“掌舵
人”,共商公共事务。村里有 10 名党员,理事会要求群众做到的事,党员必须带头
做到。现在村里还建起了“王家议事微信群”,公共事务都放到群里先议,党小组
再议,形成初步意见或方案后,由理事会形成决议,并在议事群公告。
3.“选路子”。借助横峰全县铺开秀美乡村建设的东风和形成已久的家风家教,
王家村创建“乡村旅游点”“研学基地”“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实现了产
村融合。
基层治理有成果。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该村人居环境有效整治,优美宜居;
乡风文明,有效实行厚养礼葬,每年举办春节联欢会;家家户户入股成立旅游公司,
实现家家增收,老人领取双份养老金。云谷田园教学点
上饶云谷田园生态农业小镇,位于上饶市广信区皂头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核
心区,距离上饶市区 12 公里,距离三清山机场 8 公里,距离上饶高铁站 16 公里,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总规划面积 800 亩,总投资约 7 亿元,是上饶市脱贫攻坚与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带动项目。目前,已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
4A 景区和“省级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称号。
46
上饶云谷田园生态农业小镇总体开发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先做强农业产业,
制定了先观光农业、再订单农业、最后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路径;结合并引进全球领
先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联合传统优势农业企业,共同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升
级打造。在发展农业产业同时,同步发展乡村旅游业及生态养生产业,形成一、二、
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先以旅养农、以旅促农,最终形成农旅双擎发展的云谷田园
城郊商业运营模式。
云谷田园根据目标市汤待征,定制“农业研学旅游、企业团建会务、城市近郊
夜游”三大客群旅游路线,并根据不同的发展战略将上饶云谷田园生态农业小镇打
造成以产业发展为根本,聚焦农业、乡村旅游业、生态养生产业三个产业方向,着
眼平台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构建合伙机制、充分发动百姓参与、整合各方优质资
原,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旺发达、宜居宜业的循环发展的城郊乡村经济生
态圈。最终成为中东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农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