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记忆

发布时间:2022-3-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星河记忆

{{`发布时间:2022-3-08`}}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公司宣传册 其他 星河记忆
33加铜粉和锌粉过滤例 1:(2013 河南 20 题 4 分)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AgNO3 和Al(NO3)3 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溶液甲混合溶液固体乙(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没有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Cu(NO3)2 、Al(NO3)3 、Zn(NO3)2(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 Cu(NO3)2 = Zn(NO3)2 + CuZn + 2AgNO3 = Zn(NO3)2 + 2Ag例 2:置换反应中溶液质量改变如何判断(2017 河南 23 题 3 分)在一定质量 Cu(NO3)2、AgNO3和 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充分反 应后,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 + Cu(NO3)2 = Zn(NO3)2 + Cu 或Zn + 2AgNO3 = Zn(NO3)2 + 2Ag(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有气泡产生(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保持不变,为什么?锌与硝... [收起]
[展开]
星河记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成就璀璨梦想

丛书主编:胡忠鹤

副主编:张树旺、管利涛

第2页

(科粤版)

本册主编:兰考县星河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

管利涛

(内部资料)

第3页

上册

第4页

1

垫石棉网

能反应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锥形瓶

烧杯

一 能加热 蒸发皿 试管

燃烧匙 烧杯

坩埚 集气瓶

试管 锥形瓶

二. 量筒的使用: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俯视:读数偏大

× 仰视:读数偏小

三. 胶头滴管与滴瓶的区别:

胶头滴管使用前后用水清洗,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洗

四. 给物质加热:

①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第5页

2

②加热液体:试管口向上倾斜

五. 试管炸裂原因:①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②加热时未预热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试管未冷却就清洗试管

⑤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六. 天平的使用:

物左码右(正确)== 砝码 + 游码

物右码左(错误)== 砝码 –游码

若不使用游码,砝码与游码位置颠倒也不影响质量数值大小。

(但也属于错误操作)

第6页

3

1.3—1.4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 概念: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又叫化学反应

二. 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易、是、可以、具有等

关键词

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原子弹与氢弹爆炸是核反应,既不是化学变化

也不是物理变化)

第7页

4

2.1 空气的成分

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量值偏小: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不足

③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

入水的量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测量值偏大: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②实验时止水夹未加紧

二. 稀有气体:(混合物,单独某一种时为纯净物)

做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

通电时(物理性质):氖气—红光

氙气—特强白光

三. 混合物:易错物质—食盐、盐酸、铁锈

四. 空气污染物: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不做为空气污染物

第8页

5

五. 呼吸作用消耗 O2生成 CO2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保护空气的措施:①植树造林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少开私家车,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

第9页

6

2.2—2.3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特性:①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分子间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特殊情况(水):气态﹥固态﹥液态

二. 质子(带正电)

原子结构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三.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每一层最多排 2n

2个电子(n 表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微观

原子核

第10页

7

2. 注意事项:

①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只有一层电子的除外);

②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是稳定结构;当只有一层电子时,电子

数为 2 的是稳定结构);

③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到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4,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化

学性质较为稳定,但不是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失去电子)

第11页

8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

二.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例如:H 表示氢元素或 1 个氢原子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Fe 表示铁元素、1 个铁原子或铁这种物质

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石墨、硫、磷

元素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就位于第几周期

第12页

9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 氧气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二. 燃烧现象:

①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铁丝燃烧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层细沙

作用: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③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成因:反应物浓度不同,

反应现象不同)

硫燃烧时集气瓶底部也要放少量水,作用:吸收生成的二

氧化硫(SO2),防止污染空气

三.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

质的反应(多变一)

四. 氧气用途:供给呼吸,炼钢,支持燃烧

第13页

10

3.2 制取氧气

一. 实验室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KCl O2

二.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

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包括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在

书写文字表达式时,应将催化剂写在箭头上

方,其他反应条件写在箭头下方。

三. 高锰酸钾制氧气

操作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

内;③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

酒精灯;⑤集:收集气体;⑥移:把导管移出水

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加热

第14页

11

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炸裂试管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 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气体:

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注: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②先预热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③导管不宜伸入试管内过长

④试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随氧气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

连接仪器,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

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后,导管内能上升一段稳定的水

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15页

12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氧气的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

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

四. 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原理:各组分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补充:

排水法收集氧气中水的作用: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

第16页

13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一. 燃烧条件:①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② 可燃物接触空气或氧气

③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缓慢氧化也会放出热量:金属生锈,呼吸作用等;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

三. 灭火原理:① 隔离可燃物或清除可燃物

②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③ 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例如:1. 油锅着火时,迅速将青菜倒入锅中,也能起到

灭火的作用。

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 打翻酒精灯失火时,可使用湿抹布盖灭。

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且使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

以下

四.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

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第17页

14

②增大氧气的量

补充: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镁 + 二氧化碳 氧化镁 + 碳

Mg CO2 MgO C

有关燃烧的新认识: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点燃

第18页

15

3.4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

一. 化学式表示的含义:例如 H2SO4

宏观:①硫酸

②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①1 个硫酸分子

②每个硫酸分子由 2 个氢原子、1 个硫原子、4 个氧

原子构成

二. 化学式的书写:

1. 单质: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用相应的元素符

号表示。例如:铁–Fe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相应元素符号右下角写

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例如:氧气–O2

2. 化合物:二元化合物化学式写法

一排:按顺序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左负价右(NH3除外)

二标: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三交叉: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到另一符号的右下方

作为它的原子个数

四整简:化简个数比(有些不能约去,如 H2O2)

第19页

16

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条件不同价不同, 单质为零永不变。

原子团化合价口诀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还有负三磷酸根, 只有正一是铵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如:计算 H2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8

1×16

× 100% = 88.9%

注:在化学中计算质量分数、浓度、纯度时

都必须乘以 100%

第20页

17

4.1 我们的水资源

一. 节约用水:①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菜水浇花

②随手关闭水龙头

二. 水污染原因:①工业废水、废渣、废气任意排放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三. 水体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

淡水 水华 海水 赤潮

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自来水厂:①絮凝;②过滤;③曝气;④杀菌(化学变化)

明矾作用:吸附沉降

活性炭作用: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四.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鉴别过程: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

荡,若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为软水;若产

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硬水。

五. 硬水危害:①引起锅炉爆炸

②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

第21页

18

③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①煮沸(生活中)

②蒸馏

第22页

19

4.2 水的组成

一.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

注意:①使用直流电

②水中加H2SO4或NaOH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但是不能加 NaCl 来增强水导电性的原因:电解饱和食盐水

生成气体为 H2和 Cl2

2NaCl + 2H2O ===== 通电 2NaOH + H2 ↑+Cl2 ↑

二. 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体积比小于 1:2 原因: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解在水中

三. 宏观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结论:每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第23页

20

4.3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几点说明:①指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不算;

②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包括气体,沉

淀)的质量

③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发生变化:分子种类

未知物质化学式的判断:

例:3.0g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 CO2和 1.8g H2O,计算该

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 Mc = 4.4g × = 1.2g MH = 1.8g × = 0.2g

Mo = 3g – 1.2g – 0.2g = 1.6g

设该物质化学式为 CxHyOz

12x:y:16z = 1.2g:0.2g:1.6g

x:y:z = 1:2:1

∴化学式为:CH2O (HCHO 甲醛)

第24页

21

4.4 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书写:①反应条件中若有催化剂,则将催化剂写在等号之

上,其他条件写在等号下方。

②箭头(沉淀或气体符号)使用规则:无中生有用

箭头

配平:最小公倍法,设“1”法

例 1.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反应后 A 的质量为 3.4g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

型是 分解反应 ;该反应中 B 和 D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

比为 22:9 。

例 2. 在点燃条件下,2.6 g C2H2与 7.2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6 g CO2,1.8 g H2O 和 x g CO,则 x = 1.4 ;化学方程

为 4C2H2+9O2===== 点燃 6CO2+4H2O+2CO 。

解析:x = 2.6 g+7.2 g –6.6g –1.8g = 1.4g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第25页

22

C2H2+O2 ------------ 点燃 CO2+H2O+CO

M: 26 32 44 18 28

m: 2.6g 7.2g 6.6g 1.8g 1.4g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每种物质的

M

m

之间的比值

= 26

2.6

:

32

7.2

:

44

6.6

:

18

1.8

:

28

1.4

= 4 : 9 : 6 : 4 : 2

∴化学方程式为 4C2H2+9O2===== 点燃 6CO2+4H2O+2CO

练习: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但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

乙醇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 69g

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则反应消耗氧气的质

量是 ,生成物中一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28g 28:81 3C2H5OH+8O2===== 点燃 4CO2+9H2O+

2CO

第26页

23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氢气:最轻的气体,最清洁的燃料;点燃之前要 验纯 。

验纯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

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若听

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听到尖锐的爆

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热值高、无污染

可燃气体中 C、H 元素的检验:

点燃该气体,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

内壁有水滴出现,则证明含有氢元素,反之则没有;将烧

杯迅速翻转过来,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

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元素,反之则没有。

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第27页

24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 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活性炭:疏松多孔 吸附性

C60:富勒烯 由分子构成

水墨画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褪色: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二. 碳燃烧: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 CO2

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 CO

原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量变引起质变)

CO(煤气)有毒,难溶于水

C

① ④ ⑤

CO CO2

① 2C + O2 ===== 点燃 2CO ② 2CO + O2 ===== 点燃 2CO2

③ CO2 + C ===== 高温 2CO ④ C + O2 ===== 点燃 2CO2

⑤ 2Mg + CO2 ===== 点燃 2MgO + C

三. 如何检验深井中是否缺氧:灯火实验

煤气中毒原因:CO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强,使

血液失去输氧能力。

第28页

25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一. 干冰:固态 CO2

1. 用途:

灭火: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性质:①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CO2 + H2O = H2CO3

②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不是 CO2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而是 CO2 与 H2O

反应生成的 H2CO3使其变红。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的专属现象)

CO2 + Ca(OH)2 = CaCO3↓+ H2O

二. 实验室制取 CO2

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装置要求:反应物为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

(固固加热型)

第29页

26

装置要求:反应物为固体

反应条件为常温

(固液常温型)

发生装置 装置优点

安装简单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原理: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试管

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

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

液体流下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

该装置只适用与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所以过氧化氢

制氧气不能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第30页

27

实验药品:稀盐酸、大理石(石灰石) 不能写成碳酸钙

注意:1. 不能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制取的 CO2气体不纯;

2. 不能用 Na2CO3或粉末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气体;

3. 不能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

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物质 CaSO4,覆盖在石灰

石的表面上,阻断反应的进行。

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到液面以下:

防止生成的 CO2气体逸出。

装置气密性检查:用弹簧夹加紧橡胶管,通过长颈漏斗向锥

形瓶内加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

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CO2的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CO2 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

证明 CO2已集满。

CO2 的验证: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

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 CO2。

CO2的用途:灭火、人工降雨、制汽水

第31页

28

多功能瓶的使用

功能 装置 进出口方向

排水法收集气体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

将气体从 b 导管口通入)

b 进 a 出

排空

气法

收集

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

( 密 度 比 空 气

大)

a 进 b 出

向下排空气法

( 密 度 比 空 气

小)

b 进 a 出

检验、干燥、除杂 a 进 b 出

低碳:减少 CO2的排放

措施:1.植树造林

2.少开私家车,多乘用公共交通工具

第32页

29

5.4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不等于甲烷)

天然气:CH4 + 2O2 ===== 点燃 CO2 + H2O

天然气、沼气、瓦斯气体主要成分都是 CH4

含硫煤的大量使用 酸雨

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

2.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

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原理:各组分沸点不同

第33页

下册

第34页

30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共性:导电性、导热性、光泽、延展性

合金: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

的混合物。

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合金的优点: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部分合金)

黄铜:铜、锌 青铜:铜、锡

补充:

不锈钢和生铁的抗腐蚀能力不同的原因:物质组成不同

第35页

31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 金属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点燃 2MgO 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

3Fe + 2O2 ===== 点燃 4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Cu + O2 === △ 2CuO

② 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③ 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现象: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Fe + CuSO4 = FeSO4 + Cu

现象: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36页

32

金属铝比铁耐腐蚀原因: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

4Al + 3O2 = 2Al2O3 氧化铝薄膜

注意:①排在前面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活动

性较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K、Ca、Na 除外)

②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稀酸反应,生成氢气

③金属活动性越强,与稀酸反应越剧烈

三.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

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 + 化合物 = 单质 + 化合物

四.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验证:

例:验证 Fe、Cu、Ag 的活动性(先排好活动性顺序)

①Fe、CuSO4、Ag 两头金属,中间溶液

②Fe(NO3)2、Cu、AgNO3 两头溶液,中间金属

例:验证 Zn、Fe、Cu 的活动性 Zn、Fe、Cu 与稀硫酸

利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验证

五. 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远距离置换)

①一换多,先换不活泼

Cu(NO3)2 Fe 先与 AgNO3反应,

AgNO3 后与 Cu(NO3)2反应

②多换一,活泼的先反应

Fe Fe 先与 AgNO3反应,

Cu Cu 后与 Cu(NO3)2反应

Fe

AgNO3

第37页

33

加铜粉和锌粉

过滤

例 1:(2013 河南 20 题 4 分)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AgNO3 和

Al(NO3)3 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

色。

溶液甲

混合溶液

固体乙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没有 (填“有”或“没有”)气

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

Cu(NO3)2 、Al(NO3)3 、Zn(NO3)2

(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 + Cu(NO3)2 = Zn(NO3)2 + Cu

Zn + 2AgNO3 = Zn(NO3)2 + 2Ag

例 2:置换反应中溶液质量改变如何判断

(2017 河南 23 题 3 分)在一定质量 Cu(NO3)2、AgNO3

和 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充分反 应后,

过滤,可得到固体和溶液。

(1)请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 + Cu(NO3)2 = Zn(NO3)2 + Cu 或

Zn + 2AgNO3 = Zn(NO3)2 + 2Ag

(2)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气泡产生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相比,可

能保持不变,为什么?

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溶

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当减小与增大的质量相等时,

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第38页

34

例 3. 极值法的使用

(2017 河南 14 题)2.3g 铁和 M 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生成 0.2g 氢气,则 M 可能是( B )

A. 镁 B. 铝 C. 碳 D. 钠

解析:Fe + 2HCl = FeCl2 + H2↑

56 2

2.3g m1﹤0.2g

Mg + 2HCl = MgCl2 + H2↑

24 2

2.3g mA﹤0.2g

2Al + 6HCl = 2AlCl3 + 3H2↑

54 6

2.3g mB﹥0.2g

碳与盐酸不反应

2Na + 2HCl = 2NaCl + H2↑

46 2

2.3g mD﹤0.2g

例 4. 差量法的使用

将 15g 锌粉放入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

滤,将滤渣洗涤烘干后称量,滤渣的质量为 14.8g,有关该

反应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 锌粉已经完全反应

B. 生成 14.8g 铜

C. 溶液质量增加 0.2g

D. 反应前溶液中含 16g 硫酸铜

第39页

35

Fe

Zn

Fe

Zn

0 金属

解析:固体减少量为 15g - 14.8g = 0.2g

Zn + CuSO4 = ZnSO4 + Cu

65 160 64 △m = 65 – 64=1

x z y 0.2g = x = 13g﹤15g ∴锌过量

= y = 12.8g = z = 32g

例 5: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

① 横坐标表示时间时:

H2

向等质量的 Zn、Fe 中加入等浓度

足量的稀盐酸

0 时间 t

② 横坐标表示稀酸的质量:

H2

向等质量的 Zn、Fe 中逐滴加入等

浓度足量稀盐酸

0 稀盐酸

③ 横坐标表示金属质量:

H2

Zn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逐滴

Fe 加入足量的 Zn、Fe

注:只有横坐标表示时间时,图像才能体现出金属的活动性

第40页

36

练习

向一定量的 AgNO3 和 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过量 Zn

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

示。

(1)写出 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 + 2AgNO3 = Zn(NO3)2 + 2Ag

(2)判断图中 B 点的溶液所含溶质和 C 点

的固体成分。

B 点溶质:Zn(NO3)2和 Fe(NO3)2

C 点固体:Ag、Fe、Zn

第41页

37

6.3 金属矿物与冶炼

一. 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二. 原理:Fe2O3 + 3CO ===== 高温 2Fe + 3CO2

实验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前,先通一会儿 CO

目的: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

发生爆炸

2.实验结束后,继续通一会儿 CO

目的:①防止生成的铁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

或 ②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炸裂玻璃管

3. 装置末端燃着的酒精灯-----尾气处理装置

作用:点燃尾气,防止 CO 污染空气

三. 工业炼铁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焦炭作用:提供热量和还原剂 CO

石灰石作用:将铁矿石中的脉石转变为炉渣而除去

炼铁炉中发生的反应:

第42页

38

焦炭作用

① C + O2 ===== 点燃 CO2

② C + CO2 ===== 高温 2CO

③ Fe2O3 + 3CO ===== 高温 2Fe + 3CO2

生铁(含碳 2% 4.3%)和钢(含碳 0.03% 2%)

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含碳量不同

四. 常见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CO、H2

有关金属冶炼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 3CO ===== 高温 2Fe + 3CO2

2Fe2O3 + 3C ===== 高温 4Fe + 3CO2↑

Fe2O3 + 3H2 ===== 高温 2Fe + 3H2O

CuO + CO === △ Cu + CO2

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反应条件是高温还是△的判断依据:

看反应物中是否含有铁的氧化物(Fe2O3、Fe3O4、FeO),

C 其中之一;若有则为高温,没有则为△。(仅适用于判

断反应条件是高温还是△)

第43页

39

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一. 钢铁锈蚀的原因:同时接触水和氧气

二. 除锈:① 稀硫酸: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② 稀盐酸: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若除锈时间过长,会产生气泡:外部铁锈反应完时内部

的铁与酸反应生成氢

气。

三. 防生锈:一般铁制品可以涂油或喷漆

菜刀、铁锅:用后洗净擦干,放置在干燥处

铁轨:制成合金

四. 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①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资源

② 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③ 防止金属锈蚀

第44页

40

7.1 溶解与乳化

一.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

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注:对于溶液而言,溶质可以有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多的为溶剂,少的为溶质

②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为溶质

③若有水出现,无论水有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

二.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 ② 颗粒大小 ③是否搅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

②反应物接触面积

③反应物的浓度

④催化剂

三. 乳化

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除油污:①洗涤剂:乳化作用

②汽油:溶解

③NaOH:化学反应

第45页

41

溶解放热(物理变化)

四.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NaOH 固体

放热 浓硫酸

生石灰 反应放热 CaO + H2O = Ca(OH)2

吸热 NH4NO3 (化学小冰箱)

第46页

42

7.2 物质溶解的量

一.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二.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

的溶解度。

溶解度必须与温度同时出现才有意义。

关键词:①温度 ②100g 溶剂

③饱和 ④单位:g

20℃时溶解度﹥10g 易容物质

三. 溶解度曲线: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只有温度。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特殊情况:①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②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四.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

而增大

第47页

43

溶 甲

解 P 乙

0 t 温度/℃

P 点含义: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补充: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可用饱和食盐水

第48页

44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 × 100%

若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

二. 有关计算

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 1. 用 5% KNO3溶液配制成 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的

KNO3

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90g 。

解:设加水的质量为 x

150g×2% = (150g-x)×5%

x = 90g

三. 温度改变时溶液浓度的变化

温度改变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质量分数不变;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质量分数减小。

将 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第49页

45

可通过温度改变时,溶液所处位置的高低

来判断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甲、乙、丙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t1℃升温至 t2℃/ t3℃ 乙﹥甲﹥丙

t3℃降温至 t2℃ 甲 = 乙﹥丙

t2℃降温至 t1℃ 乙﹥甲﹥丙

t2℃升温至 t3℃ 甲 = 乙﹥丙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高度不变

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高度降低

溶液高度越高,质量分数越大

四. 溶液配制

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量取) ③溶解 ④装瓶

导致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①称量溶质时,物质与砝码位置颠倒

(若不用游码时则无影响,但也属于错误操作)

②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

第50页

46

7.4 结晶现象

一. 物质提纯

溶 甲 陡升型

解 乙 缓升型

0 t 温度/℃

①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时;例如:甲中混有少量

乙时,要得到纯度较高的甲(陡升型)应该用降温结晶(冷

却热饱和溶液)

甲(乙) 降温结晶

②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时;乙中混有少量甲时,

要得到纯度较高的乙(缓升型)应该用蒸发结晶

乙(甲) 蒸发结晶

二.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