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诞辰册

发布时间:2023-4-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百年诞辰册

索老是我非常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兄。称他为老师兄,是因他长我 20 余岁。年龄一有距离,敬重感也随之而至。他的《新脾胃论》和《虚症论》都给我很大教育和启示。先父施今墨教导我们致学时说:“其有劳而不获者,劳非所劳,是徒劳也。”你上课听讲,下课努力完成作业,但考试不及格就是“劳非所劳,是徒劳也”。索师兄考入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又拜师成为施今墨的入室弟子。思悟学习,闻道探秘,最终悟出脾胃是施派学术之精华,也是施派学术亮点之一。索师兄潜心研讨,临床体验多年,终于写出《新脾胃论》和《虚症论》两本著作。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用心悟医道,努力临床实践,才能劳而有获,真正的收获不在多,而在精。我这几年重点攻治癌症。我对治疗癌症的最大体会就是要顾护病人的脾胃。化疗放疗把癌细胞控制住了,但也把脾胃伤了。脾胃功能一伤,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指标也都掉下来了。人无正气,邪气自然猖狂起来了。癌症的复发和脾胃受损、免疫力低下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在索师兄学术思想的指引下,用脾胃论治疗癌症。我认为糖尿病、肥胖、高尿酸、高血脂这些代谢综合症疾病都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新脾胃论》和《虚症论》为我们攻克代谢病指出了研究... [收起]
[展开]
百年诞辰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索延昌先生

诞辰AHundredYears百年

第4页

第5页

索老是我非常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兄。称他为老师兄,是因

他长我 20 余岁。年龄一有距离,敬重感也随之而至。他的《新

脾胃论》和《虚症论》都给我很大教育和启示。先父施今墨教

导我们致学时说:“其有劳而不获者,劳非所劳,是徒劳也。”

你上课听讲,下课努力完成作业,但考试不及格就是“劳非所劳,

是徒劳也”。索师兄考入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又拜师成为施

今墨的入室弟子。思悟学习,闻道探秘,最终悟出脾胃是施派

学术之精华,也是施派学术亮点之一。索师兄潜心研讨,临床

体验多年,终于写出《新脾胃论》和《虚症论》两本著作。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用心悟医道,努力临床实践,才能

劳而有获,真正的收获不在多,而在精。

我这几年重点攻治癌症。我对治疗癌症的最大体会就是要

顾护病人的脾胃。化疗放疗把癌细胞控制住了,但也把脾胃伤

了。脾胃功能一伤,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指标也都掉下来了。人无正气,邪气自然猖狂起来了。

癌症的复发和脾胃受损、免疫力低下是有直接关系的。

我在索师兄学术思想的指引下,用脾胃论治疗癌症。我认为糖尿病、肥胖、高尿酸、高血

脂这些代谢综合症疾病都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新脾胃论》和《虚症论》为我们攻克代

谢病指出了研究方向。

索老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有哮喘病,随年龄增加,

病情也越加重。但只要一坐到病人对面,他的喘病很快就平复了。我和老师兄开玩笑说:“不是

你给人家看病,而是患者给你治病” 。子女常劝他休息,他说:“我就有看病这点手艺,你们不

让我看病,我干什么去呀?”,多么质朴真挚的语言,令我们这些“偷闲”者闻之汗颜!

索老喜欢收藏,但他搞收藏不是玩物丧志,而是为中医收集历史资料。如今,他的收藏已

成为中医传承和发展的珍贵史料和文物!我们今天纪念索师兄百年诞辰,就是要学习他对中医

的热爱;学习他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的勤奋;学习他玩物励志的精神,为光大施今墨学

派,弘扬中医国粹努力奋斗!

医德 • 医术永流芳

— 索延昌师兄百年祭

第6页

第7页

我们怀着十分敬仰和热爱之情,来纪念索延昌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索延昌先生是我们敬爱的长辈和导师。先生从弱冠之年开始学习中医到耄耋之年去世,一

生中惟一热爱和从事的职业就是中医。

1918年7月索延昌先生出生在一个满族没落的贵族家庭里,他从小体弱多病,因而励志学习

中医,以求健体强身。1934年,刚满十六岁的索延昌先生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施今墨先生创

办的华北国医学院。三年学习期满毕业后,他又追随几位前辈中医大夫侍诊学习,同时考取了

录取率很低的中医资格证书。

1939年,索延昌中医诊所正式挂牌成立,那时他才21岁。年轻有为的索延昌先生从他自己

创办诊所之日起,就开启了悬壶济世的中医生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新政权建立后,索延昌先生又很快考取了中医行医执照,在北京

的几家药店坐堂行医。1956年,政府号召中医大夫进医院工作,先生积极响应,被分配到北京

崇文区第四医院中医科工作。进医院以后,先生很快就成为中医科的骨干医生,并担任了中医

科主任职务,进而又逐步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

索延昌先生自从进医院工作以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岁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

在医院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先生先后接诊了几十万患者。他以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赢得

了广大患者的衷心爱戴,成为京城患者的好朋友。索延昌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来信求医问药的

患者,无论认识与否,都亲自回信答疑解惑,有时甚至直接把药寄给患者,使许多患者深受感

动。纷纷来信致谢,有的外地患者病好以后,还特意来京面谢。

索延昌先生在中医临床过程中,一直遵循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工作之余,系统

学习西医理论,并在临床上运用西医病理分析,研究各类疾病,然后再用中医辨证理论确定立

法方药,取得很好的疗效。

1963年,国庆节时,施老专门给索延昌先生题词,阐明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上世纪八十

年代,索延昌先生沿着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治疗半身不遂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出了《中风

后遗症180例治疗经验总结》的论文。该论文被选入《北京市老中医中医经验汇编》一书,并受

到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优异的科研成果,不仅使索延昌先生蜚声国内医学界,也引起了海外医学界的关注。1984

年,索延昌先生应当时尚未回归祖国的香港《星岛日报》之邀,在该报上连续发表了《中医五

行学说与西医神经论的关系》、《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经络探索与神经衰弱的发现》、

《七情与五脏关系密切》等探索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学术论文,在海外引起颇大的反响。

索延昌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1986年出版的《新脾胃论》一书。该书是

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化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典范。然而,最能代表索延昌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的是

1982年出版的医学专著《虚症论》。《虚症论》是索延昌先生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总结。这本

书是继中医治虚专著明代汪绮石的《理虚元鉴》之后,更进一步对虚症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论

述的著作。

鉴于索延昌先生对中医药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获得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和美

国名人传记研究所授予的“世界突出贡献人士”称号,其业绩也被载入《国际知识界名录》。

前 言

第8页

1982年,索延昌先生作为北京市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

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虚症研究及老年病防治会议”。

1987年,北京市药材公司向本市59位中医专家颁发了医药“特供印章”,索老便是其中的

一位。同时,北京市药材公司还特聘索老协助研制“消栓再造丸”、“偏瘫复原丸”、“安宫

降压丸”等中成药。这些新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同年,

索延昌先生还作为国家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自然医学国际会议”,与各国代表进

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索延昌先生从1980年—1990年,担任崇文区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1984年,

担任北京市中医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1985年担任北京市中医科研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5年,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

索延昌先生在为中医药事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同时,还注重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30多年中先后招收了20多名弟子。除单独收徒传承中医外,索延昌先生也注重院校中医人才的

培养。他早年曾受聘担任北京中山学院医学部主任和北京崇文区康复医疗补校校长等职务,为

培养中医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9年,70岁高龄的索延昌先生才从医院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就积极为弘扬中医发挥余

热。1991年,经过多方面筹备,索延昌先生向北京市卫生局申请创办了大北窑中医门诊部。

1992年,他又和北京饭店合作,创办了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这是全国第一家开在涉外大

饭店里的中医门诊部。这个门诊部通过给住饭店的各国来宾治病的渠道,将中医文化最大限度

地弘扬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索延昌先生除正常出门诊外,他还经常带领部分专家和弟子们到京郊各县农村去义诊,同

时也应机关、工厂之邀去义诊。除义诊外,他还每年从门诊部有限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来,

亲自到郊县山区小学去捐资助学,直到索老去世的前一年,始终没有间断过。

索延昌先生一生的生命轨迹,始终与祖国医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热爱中医、钻研中

医、弘扬中医、发展中医,他坚持不懈地把中医传播到千家万户,传播到祖国各地,传播到海

外,让无数的人感受到中医文化的魅力,受益于中医文化的成果。

索延昌先生在去世前的最后一年,又出版了《京城国医谱》一书。新中国成立为止,近40

年来北京的中医行业的状况。书中收集整理了清朝太医院解散后部分走向社会的御医、医官的

资料,介绍了一部分社会上较有影响的师传、家授中医大夫的状况,重点记述了当时的名医萧

龙友、孔伯华、施今墨创办国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具体过程以及他的学术思想和医术专

长。《京城国医谱》的出版,填补了民国时期中国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索延昌先生是宫廷医学派、民间师承家传派和名医学院派三大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

集大成者。是京城惟一一位有自己独立学术思想和医学专著的名老中医。他是燕京国医学派当

之无愧的代表者。

索延昌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独到的学术思想、精湛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以及扶贫

救困、奉献爱心的博大情怀是留给我们后辈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索延昌先生的未竟

事业,沿着先生的脚步,把中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纪念索先生百年诞辰

编委会

第9页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澎先生書联

题词

第10页

海南省玉蟾文化书院院长 许永刚書

第11页

山东省书法家朱世广先生書题

天津市书法家刘建国先生書

第12页

. . . . . . . . . .

23培养人才兴师办学篇肆

. . . . . . . . . .

29传承中医桃李芳华篇伍

. . . . . . . . . .

37退而不休晚年创业篇陆

. . . . . . . . . .

55追忆恩师弟子抒怀篇柒

第13页

录 C ONTENTS

早年求学励志行医篇. . . . . . . . . .

01壹

. . . . . . . . . .

09医院工作社会活动篇贰

. . . . . . . . . .

17弘扬中医著书立说篇叁

第14页

第15页

早年求学 励志行医篇

01

第16页

02

1918年7月索延昌先生出生在一个满族没落的贵族家庭

里。父亲索崇义有兄弟二人,伯父索崇仁当时任清宫紫禁城

内卫副都统(都统一职由宣统皇帝的亲叔叔载涛担任),父

亲索崇义是家庭总管,负责全家大小事务,当时家境比较殷

实。辛亥革命后,随着满清政府被推翻,所有靠俸禄生活的

满人全部断绝了经济来源,索家也从此家道中落,索延昌先

生出生时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了。

他刚一岁多时,不幸染上时疫麻疹,连续高烧多日都不

退,此时父亲索崇义已经没钱把他送到大医院看病了,只能

任由病情发展。恰巧此时,父亲的一位中医朋友王少兰先生

到家里串门,看到放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小索延昌,问清缘由

后,马上开方让父亲索崇义去抓药。几天后,索延昌先生的

麻疹得到了控制,但持续多日的高烧,他的肺部受到严重损

伤,落下了支气管扩张的后遗症,从此经常犯病。备受咳喘

病困扰的索延昌先生,上中学时就立志学医,以求自治疾

病,健体强身。

图为少年时期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的索延昌先生

图为小学毕业时的

索延昌先生

图为中学毕业时的

索延昌先生

第17页

1934年,刚满十六岁的索延昌先生就以高中同等学历考取了施今墨先生创办的华北国医学

院,实现了自己多年的理想。

图为16岁考上华北国医学院后踌躇满志的索延昌先生

图为索延昌先生在华北国医学院上学

时使用过的教材和自己购买的医书

03

第18页

04

华北国医学院由施今墨先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创办的,校址位于北京西城大麻线胡同。

施今墨先生创办的这所新型的中医高等学府,汲取了西医学院式教育之长,改变了中医“师承

家传”的传统带徒形式,为近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1932年春,华北国医学院正式招收第一期学员,此后每年招收一期,索延昌先生是1934年

报考华北国医学院的第三期学员。当时在校任教的教授有著名中医学家周介人、赵炳南、杨叔

澄、夏禹臣、方伯屏以及西医专家王皞如、徐正、李钟美等。

图为华北国医学院

院长施今墨先生

图为华北国医学院副院长兼

中医部主任周介人先生

图为救护学教授

徐正先生

图为西医内科教授

李钟美先生

图为针灸教授

夏禹臣先生

图为妇科教授

姚季英先生

图为金匮教授

杨叔澄先生

图为西医部主任兼

妇产科教授王皞如先生

第19页

华北国医学院创立时的宗旨,是学习借鉴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整理中医遗产,发展国医教

育,培植专门人才。学院开设的课程有:伤寒、金匮、内科、妇科、儿科、外科、药物学、处

方学、医学史、西医学、解剖学、病理学、法医学、眼科及耳鼻喉科等。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采

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授课方式。施今墨先生主张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提出汲取西医科

学化的病理分析和诊断方法之长。他还提出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求

明了。

在教学中,施今墨先生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院附设诊所,施今墨先生亲自应

诊,并现场为学生讲解。他不仅向学生传授医学的真知灼见,而且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使学生感悟到“救中医救中国”的道理。

索延昌先生当时在班里是年龄最小、学习最努力的学生,他的勤奋好学令师长们刮目相

待,并得到了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教诲。

1937年,索延昌先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

05

图为华北国医学院

毕业时的索延昌先生

图为索延昌先生的毕业论文《医理发挥七则》,刊登在华北国医学院第三届毕业纪念刊上

图为华北国医学院第三届毕业纪念刊

第20页

06

1937年,索延昌先生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就考取了当时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的中医从

业资格证书。他一出校门就跟随宫廷御医瞿文楼先生、民间师承中医王少兰先生侍诊,临床学

习三年并研究保存了他们的验方。

图为民国二十五年索延昌先生

考取的医师资格证书

图为索延昌先生保存

下来的王少兰的药方

图为华北国医学院第三届毕业同学合影(前排右一为索延昌先生)

第21页

07

1939年,索延昌先生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中医诊所,那时他才21岁。年轻有为的索延昌先

生从此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涯……

图为1939年索延昌先生开办的第一家私人诊所

第22页

08

图为1939年索延昌先生订阅的《北京医药

月刊杂志》创刊号刊名是由汪逢春先生所题

图为索延昌先生收集的

太医院验方

图为索延昌在行医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并抄录的各类方药

第23页

09

医院工作 社会活动篇

第24页

10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新政权建立后,索延昌先生又重新考取了中医行医执照,在北京

的几家药店坐堂行医。1956年,政府号召中医大夫进医院工作,索延昌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

召,被分配到了北京市崇文区第四医院中医科工作。进医院工作以后,索延昌先生很快就成为

中医科的骨干医生,并担任了中医科主任职务,进而又逐步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

索延昌先生自从进医院工作

以后,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

七十岁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在医院工作的三十多年中,索延

昌先生先后接诊患者达80万人

次。

图为索延昌先生于1950年考取的中医执业资格证书

图为索延昌先生在崇文区第四医院中医科工作时的部分处方

第25页

11

索延昌先生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衷心爱戴,成为无数京城

患者的好朋友。与此同时,经常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给索大夫写信求医问药。索延昌先生对患

者的每封来信都认真回复,甚至对有急需用药的人,为了不耽误治疗,他还免费直接把药寄给

患者,使许多患者深受感动,纷纷来信致谢。有的外地患者病好以后,甚至还特意来京面谢。

几十年下来,索延昌先生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来信多达上千封,他从不嫌麻烦,而且

每信必回。

索延昌先生对患者的来信是这样看待的,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收到大量国内外来信,

看做是对我的关怀、信任,爱莫深焉!把这些来信看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珍藏起

来,留给后人。”

图为全国各地患者向索大夫求医问药的部分信件

图为索延昌先生的笔记

第26页

12

索延昌先生在信中写到:

民间有句俗语叫“医不求患”,意思是说大夫不会主动找上门去给人家看病。但索延昌先

生却对身边听到或者看到的患者经常主动为他们提供医疗帮助。

记得有一次,索延昌先生在看电视《实话实说》节目时,看到有一位正在接受采访的张继

生教授热心帮助两个残疾儿童的事迹,很受感动。于是索延昌先生当即写信给张教授,并通过

电视台转交给他。

他在信中最后还叮嘱,若患病儿童经济有困难,还可以继续寄钱帮她买药。

今天看了电视《实话实说》节目,知道您破格录取和帮助两个残疾人的事迹,我深受感

动!他们十分可怜,根据我几十年临床经验,我认为周婷婷的听力由于是庆大霉素过敏所引起

的后遗症,较为难医。但王峥的弱视似有一线希望,不知她吃中药没有?我可以义务为她治

疗。一个人的视力功能是反映在眼底黄斑部视觉细胞的功能,对光的敏感性称为光感。由于视

纤维逐渐萎缩,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中医认为,眼的视力全赖气血精华所养,为肝肾不

足,精华之气衰弱可以引起功能性弱视,如能早期治疗,大部分可以恢复或提高视力。但先天

性弱视,则大多数无效。因此,我愿为她治疗。今寄去一处方和一百元,请在沈阳药店配制。

服用方法,每天服两次,每次5克药,钱不够时先配一半。服后情况请王峥同学来信告我。

图为索延昌先生给

张继生教授的信

图为索延昌先生为患病女学生开的

治疗弱视的咨询方

第27页

13

索延昌先生从事中医执业医后,一直和施今墨校长保持着师生联系。他的勤奋好学、虚心

谨慎、才思敏捷深得施老器重,遂又被收徒成为施老的入室弟子。六十年代初索延昌还被施老

请到自己的诊所出诊,有更多机会得到施老的指点和教诲。例如在中西医结合问题上,他曾与

施老探讨西医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得到施老的支持和帮助。

索延昌先生在中医临床过程中,一直遵循和实践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的思想。他在工作

之余,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并在临床上运用西医病理分析、研究各类疾病,然后再用中医辨证

理论确定立法方药,取得很好的疗效。

1963年,国庆节时,施老专门给索延昌先生题词,阐明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

施今墨先生题词原文如下:

今日可以说是中西医和平共处还不是中西医合二为一。中西医不合一,研究的途径就不能统

一,便无法探知人体的秘密,便无从尽医疗的能事,则人终不免死亡于疾病,不能尽其天年者矣。若

要中西医合二为一,就必须在二者与科学相近相似之处入手,痛下一番结合的功夫。如果说中西医

永远是两个体系,那还怎么能合二为一呢?新中国高于世界水平的新医药学将何日实现呢!

一九六三年国庆节后録六一年旧作,随笔之一

赠延昌同学订正

施今墨

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施今墨先生

第28页

14

图为施今墨先生给弟子索延昌的题词

第29页

15

上世纪八十年代,索延昌先生沿着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治疗半身不遂病,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写出了《中风后遗症180例治疗经验总结》的论文。该论文被选入《北京市老中医经验汇

编》一书,并受到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优异的科研成果,不仅使索延

昌先生蜚声国内医学界,也引起了

海外医学界的关注。1984年,索延

昌先生应当时尚未回归祖国的香港

《星岛日报》之邀,在该报上连续

发表了《中医五行学说与西医神经

论的关系》、《中医对冠心病的治

疗方法》、《经络探索与神经衰弱

的发现》、《七情与五脏关系密

切》四篇探索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

学术论文,在海外引起颇大的反

响。

图为索延昌先生在日常工作中

积累的病例病案以及各种验方

图为索延昌先生从1955年1月创刊号就开始订阅的《中医杂志》一直

订阅到1984年从未间断,为了便于查阅他还把每年的杂志都装订成册

图为1986年索延昌先生在工作期间参加

六一国际儿童节义诊咨询活动

第30页

16

1987年,北京市药材公司向本市59位中医专家颁发了医药“特供印章”,索延昌先生便是

获此殊荣中的一位。与此同时,北京市药材公司还特聘索延昌先生协助研制“消栓再造丸”、

“偏瘫复原丸”、“安宫降压丸”等中成药。这些新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国

内外均享有盛誉。同年,索延昌先生还作为国家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自然医学国

际会议”,与各国代表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索延昌先生从1980年—1990年,连续担任了北京崇文区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

员;1984年,担任了北京市中医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委员;1985年担任北京市中医科研论文评

审委员会委员;1995年,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

图为索延昌先生受邀参加在北京召开的“自然医学国际会议”证书

图为索老在参加北京崇文区政协会议时的照片

第31页

17

弘扬中医 著书立说篇

第32页

18

图为索延昌先生在家中撰写《虚症论》一书时的情景 图为《虚症论》的部分手稿

索延昌先生从1980年开始,根据自己积累40

年的临床经验开始编写医学著作。他历时十余

年,先后编写了《虚症论》、《新脾胃论》和

《京城国医谱》。

1981年9月,最能代表索延昌先生中医学术思

想的第一部医学著作《虚症论》问世。这部书是

继中医治虚专著明代汪绮石的《理虚元鉴》之

后,更进一步对虚症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论述的

著作。《虚症论》一书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中医

理论,阐明了“气为生命之帝”的基本观点,提

出“百病乘虚而入,虚者正气必损,故需扶正以

祛邪,驱邪以安正”的论点。该书不但对阳虚、

阴虚、气虚、血虚、虚热、虚寒等证进行了全面

论述,而且对心虚、肝虚、脾虚、肺虚、肾虚以

及男虚、妇儿虚等也做了详细的辨析,并结合临

床实践,阐述其病因,明辨治法方剂与用药。

《虚症论》自1982年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被国家图书馆和英

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

图为著书立说时期的索延昌先生

第33页

19

图为多次出版的《虚症论》一书

图为第一次出版的《虚症论》一书

索延昌君是我青年时的好友。他早年立志学医,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并拜名医施今墨先

生为师,以弱冠之年悬壶京城。由于经常随侍前辈名家左右,亲承风旨,得以朝益暮习,医道大进。

一九五五年,延昌君入北京第四医院工作以后,有机会较多地接触西医,并开始努力学习

西医理论,知见日益扩大。

施今墨先生曾对索延昌君寄予厚望,勉励他结合临床实践, 借鉴西医理论,致力于研究改

进中医药学。一九八一年索延昌君以其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 撰写了《虚证论》一书。这是继

中医治虚专著《理虚元鉴》之后,更进一步对虚证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论述的著作。

明代汪绮石的《理虚元鉴》,谓虚证有“六因”,即先天因、后天因、病后因、外感因、境遇因、

医药因。谓治虚有“三本”,即肺、脾、肾 ; 及“二统”,即肺、脾。被后学视为治虚之大法。

但汪犄石因受前人所谓“心无虚、肝无虚”的论点影响,对心虚、肝虚避而不谈,实为缺憾。

索延昌君之《虚证论》,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中医理论,提出了百病乘虚而入,虚者正气必损,

故须扶正以祛邪,驱邪以安正的论点。不但对阳虚、阴虚、气虚、血虚、虚热、虚寒等进行全面论述,

而且对心虚、肝虚、脾虚、肺虚、肾虚,以及男虚、妇儿虚等亦详辨析。并结合临床实践,阐其病因,

明辨治法方剂与用药。其处 方药到病除, 由所附之典型病例中可见一斑。

这部《虚证论》自一九八二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好评,不

但一九八五年第二次印刷,且印数达两万册以上,目前经补充修订,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行

出版。

我很高兴索延昌君有这样的贡献,值兹再版之际,谨致数言以表敬贺之意。

以下是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先生为虚症论亲笔撰写的序言。

第34页

20

这本书分别从中西医两个医学系统出发,

对口腔、食道、肝、胆、脾、胃、肠、胰等整

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了

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古籍医书中尚未论述

过的“脾阴虚”证的病机、病因进行辩证分

析,并提出治疗方药,受到中医界权威的赞

许。

《新脾胃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索延昌

先生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探索的新起点,对我

国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

了更好地发挥这本书的社会作用,索延昌先生

把新出版的《新脾胃论》自费捐出一百本,赠

送给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希望通过他们把这

本书转赠给各医院的中青年中医大夫,供他们

图为1993年索延昌先生写给北京 在临床中学习参考。

市中医药管理局的赠书信函

1986年,索延昌先生的第二部医学著作《新脾胃论》问世。这部书是索延昌先生中西医结

合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也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化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典范。

图为《新脾胃论》手稿 图为1986年出版的《新脾胃论》一书

第35页

21

这张照片很珍贵,是施今墨先生弟子1992年合影,是索老《新脾胃论》首发式在政协礼堂

举行,也是施今墨弟子最后一次合影。

前排左起:祝谌予、李鼎铭、董德懋、翟济生、郜香圃、周玉麟。

后排:于彦芳、余颖、赵松泉、李德贤、索延昌、刘韵远、安宝华。

图为索老新脾胃论首发式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时的合影,合影的是施今墨先生的两代弟子

由于索延昌先生对中医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获得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和美

国名人传记研究所授予的“世界突出贡献人士”称号,其业绩也被载入《国际知识界名人录》。

2000年1月出版的《京城国医谱》第一卷,是索延昌先生历时5年收集整理的一部主要介绍

民国时期北京中医行业状况的史书。

民国初期,北京中医从业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清朝太医院解散后,原来的御

医、医官等走向社会;二是民间世代家授或师传的中医。据粗略统计,这两部分中医大夫合计

约有2000余名。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等名医先后创办了北平国医

学院和华北国医学院,陆续培养出一批年轻中医大夫,加入到北京中医大夫的行列中来,这就

形成了区别于全国其他省份的燕京医学流派。索延昌先生撰写的《京城国医谱》主要就是介绍

这三部分医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传承关系。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中医前辈们的学术思想和临

床经验,还反映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求索成长的轨迹,以及他们献身于祖国医药事业的赤子

之心。

第36页

22

索延昌先生为了摸清这段时期各医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行医状况、学术思想和传承关

系,他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跑遍了四九城儿几十条胡同儿,挨家挨户收集珍贵资料,耗费了

很大精力和心血,最终完成了这部史集。《京城国医谱》的出版,填补了民国时期中国医药发

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索延昌先生是宫廷医学派、民间师承家传派和名医学院派三大流派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

集大成者。是京城惟一一位有自己独立学术思想和医学专著的名老中医。他是燕京国医学派当

之无愧的代表者。

图为索延昌先生历年来购买和收藏的中医古籍

有些是善本书

图为2000年出版的《京城国医谱》

第一卷

图为《京城国医谱》第一卷手稿和索延昌先生撰写的前言

第37页

23

培养人才 兴师办学篇

第38页

2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中医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现象,急

需培养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索延昌先生响应北京市卫生局的号召,积极参与到中医药人才培

养的工作中来。1984年,已经年过六旬且还在一线工作的索延昌先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创

办了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并受聘担任校长。

图为1984年8月,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聘任索延昌先生为校长的聘书

第39页

25

1984年,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

补习学校顺应社会需求成立,先后开

设了针灸班、正骨班、按摩班和康复

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

热爱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踊跃报名参加

补习班。从9月开班至1988年索老退

休,共计办了8期16个补习班,累计

培养学员400余人。

图为索老在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给学员上课

第40页

26

图为1985年5月

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一期补习班学员结业典礼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五期按摩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二期康复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四期针灸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第一期

补习班结业全体学员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三期康复班、第四期按摩班结业合影

第41页

27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五期按摩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六期按摩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六期正骨班结业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六期针灸班合影

图为北京市崇文区

康复医疗补习学校

第五期针灸班结业合影

第42页

28

图为索延昌先生受聘中山学院中医部主任时的聘书

图为索延昌先生与中山学院中医部部分教授合影

图为索延昌先生与中山学院中医部学员的合影

1987年6月,索延昌先生在担任北

京市崇文区康复医疗补习学校校长的同

时,又受聘于民革中央创办的中山学院

中医部主任兼主讲教授。

文革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才奇

缺,为此民革中央创办了以中医药教育

为主的“北京中山学院”,并与广播电

视大学合作,举办“中医自学高考辅导

班”。这个三年制中医大专班,通过北

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平台,为学员提供中

医学历教育。中山学院1987年6月至

1991年6月,四年间共主办中医药自学

考试辅导班8期40余班,培养学员2000

余人,为北京培养高级中医人才做出了

杰出贡献。

第43页

29

传承中医 桃李芳华篇

第44页

30

索延昌先生在为中医药事业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同时,

还注重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注意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培养中医人才。但他收徒非常谨慎,并不追

求数量,每收一个弟子,都要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悉心培养,在

生活工作中严格考察,直到他认为徒弟做到了德才兼备,才正

式收为弟子,颁发证书。1992年1月21日,索老才第一次为先

后招收的弟子陈敏、齐来增、安宝华、余颖、吴秀芬、于彦芳

6人举行集体拜师典礼,并颁发证书。30多年中,索延昌先生

先后招收了二十多名弟子。如今,他们都活跃在北京及其他城

市的中医岗位上,并发挥着骨干作用。

图为1979,索延昌招收

刘宝安为弟子时的合影

图为1992年1月21日,索老第一次为先后招收的6名弟子

陈敏、齐来增、安宝华、余颖、于彦芳、吴秀芬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第45页

31

图为1992年2月19日

索老招收许文娟为弟子,并颁发证书

图为1995年1月27日,索老招收孔繁祥、刘静闲、

李国坤、柳明、吴小明为弟子,并举行集体拜师礼,颁发证书

图为1991年9月,索老招收李国富为弟子

并在北京饭店举行拜师礼

第46页

32

图为1995年7月22日,索老招收呼素华为弟子,并举行拜师礼

图为1996年5月16日,索老招收张金磊为弟子

并举行拜师礼

第47页

33

图为1987年,索老招收肖佳彬为弟子时的合影 图为1999年7月,索老向弟子白鸿刚颁发证书

图为1999年11月26日,索老招收白鸿刚、孙成荣、于春山为弟子,并举行拜师礼

图为1997年4月25日,索老招收孙耀东为弟子,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师礼

第48页

34

在临床上,索老向弟子们传道、授业。

图为在临床上索老向弟子们传授临床经验

图为索老与弟子们讨论临床病案

第49页

35

图为索老带弟子参加义诊活动

图为弟子李国坤随索老出诊

图为弟子呼素华随索老出诊

图为索老赠送给弟子孔繁祥和许文娟的题词

第50页

36

生活中,索老与弟子们经常来往,相互交流。

图为索老携夫人与弟子们在一起

图为安宝华、齐来增、肖佳彬

三位弟子到索老家拜访

图为于春山弟子与刘式政大夫

到家中看望索老

图为许文娟和吴小明两位弟子

到家中看望索老

图为弟子于彦芳到家中看望索老 图为弟子李国坤到家中拜访索老 图为弟子孙成荣到家中看望索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