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科技》2023年第6期目录

发布时间:2024-2-29 | 杂志分类:商务科技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青海科技》2023年第6期目录

目  录主管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主办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出版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青海科技》编辑部2023 年  第 30 卷  第 6 期双月刊  12 月 25 日出版编辑委员会主    任 陈永祥副 主 任 苏海红  许  淳  朱生海      赵  文委    员 马本元  王  焜  王荔华      王洁渊  司文轩  史元春      尧命发  乔顺录  朱莉华      何  志  李  岩  李  琴      李广强  花  措  张  燕      陈世龙  吴志坚  苗  欢      苗希春  姜山松  柏为民      胡永强  赵海兴  姚静婷      贾叙东  曹  慧  尉宝山      瞿文蓉(按姓氏笔画排序)主    编 陈永祥执行主编 苏海红  曹  慧副 主 编 王洁渊  朱莉华责任编辑 李志成  刘  鑫英文校译 黄晓凤编辑出版 《青海科技》编辑部地    址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经济开发区      金桥路 36 号科创大厦 12 层邮    编 810007电    话 (0971)6166179网    址 www... [收起]
[展开]
《青海科技》2023年第6期目录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目  录

主管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出版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青海科技》编辑部

2023 年  第 30 卷  第 6 期

双月刊  12 月 25 日出版

编辑委员会

主    任 陈永祥

副 主 任 苏海红  许  淳  朱生海

      赵  文

委    员 马本元  王  焜  王荔华

      王洁渊  司文轩  史元春

      尧命发  乔顺录  朱莉华

      何  志  李  岩  李  琴

      李广强  花  措  张  燕

      陈世龙  吴志坚  苗  欢

      苗希春  姜山松  柏为民

      胡永强  赵海兴  姚静婷

      贾叙东  曹  慧  尉宝山

      瞿文蓉(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    编 陈永祥

执行主编 苏海红  曹  慧

副 主 编 王洁渊  朱莉华

责任编辑 李志成  刘  鑫

英文校译 黄晓凤

编辑出版 《青海科技》编辑部

地    址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经济开发区

      金桥路 36 号科创大厦 12 层

邮    编 810007

电    话 (0971)6166179

网    址 www.qhdoc.com

发    行 西宁市邮政局

发行范围 国内公开发行

印    刷 青海雅丰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邮发代号 56-14

广告许可证号 6300004000058

定    价 35.00 元

青海科技

Q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939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63—1034/G3

CONTENTS

科技智库

   1  科技资源智能推送服务模型构建研究

毛维娜  于怡鑫  毛卫南  等

高原生态

10  青海省塔拉滩光伏电站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谈昭贤  陈晓澄  肖  洒  等

19  青海省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战略的重点路径研究

杨鑫光  马兰英  孙华方  等

26  以生物群落为原则的高寒草地分类方法的改进

苏洪烨  周华坤  马  丽  等

33  高寒草地“石漠化”分级初探

李  珊  周华坤  李文龙  等

成果视窗

39  山杏生态林高接换优适宜时间选择试验

李  沁  刘小利  杨玉华  等

46  AW3D30 DEM、SRTM DEM 和 ASTER GDEM

    三种开源数据精度对比分析

周兆玺  省天琛  李小刚  等

52  基于 UHPLC-DAD 技术测定附子生品及炮制品酯类

    生物碱含量及急性毒性评价

王  倩  杨祖凡  赵  晴  等

60  春季晚霜冻害对青海省贵德地区果树生产的危害

    及防控措施 顾文毅  刘小利  祁银燕

6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天然冬虫夏草

    多糖抗抑郁作用机制

张行方  乔亚俊  戎  林  等

75  高温煅烧与球磨处理后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

    对比研究 王生红  陈  聪  孙长飞  等

研究与发展

87  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建立青藏高原运动

    与健康促进中心的战略思考

马福海  苏青青  樊蓉芸  等

93  青海省民族医疗机构制剂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

    发展对策研究 刘学良  多杰才让  石春兰  等

99  2005-2020 年青海省建筑碳排放演化特征

    及减排策略 钱先旺  郭  玮  胡西武

107  西宁地区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分析

陈学舟  何如喜  王文珺

第4页

专家顾问

封二:欢迎订阅 2024 年度《青海科技》期刊

插一、插二:乌兰县 002 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封三、封四:互助县 001 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吴天一  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  旭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郭铁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陈诗波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华坤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年洪恩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

邓李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吴雪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梅生伟  清华大学教授

杨耀武  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李春成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李红兵  安徽省农村与社会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员

杜德志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王  舰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研究员

董全民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

张寿德  青海大学副教授

涂清云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李军乔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

潘  彤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多  杰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房建宏  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体虎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研究员

庞全世  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研究员

刘  宏  青海天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

113  “青海天气”助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探索与思考 郭  广  李宝华  马玉芳  等

118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张  婧  解玉龙  赵素琴

气象科技

126  1961-2021 年青海湖水面面积变化特征及其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徐立农  杨英莲  武  静  等

134  气候变暖对柴达木盆地冬季采暖的影响研究

唐文惠  樊万珍  白吉萍

140  短期风速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贺秋萍  郭娜先  阿成凤  等

144  雷电资料在天峻地区的分析与应用

夏全亮  钱  玮  袁世龙  等

148  基于判别分析的海东市马铃薯晚疫病气象预测模型

安得香  鲁晓瑛  刘  豫  等

153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接口接入统一方法

张少晨  郭娜先  赵  璐  等

探索与实践

157  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山尕滩社泥石流

    形成条件及治理措施

马风云  蒋远山  马  祥  等

163  甘肃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淤地坝工程水资源

    可利用量估算 陈江明

173  科研诚信治理困境阐释——基于组织学视角

李  荣  唐青青  张  娜  等

178  诺木洪地区油菜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适宜性分析

李春晖  雷玉红  周  磊  等

185  完善西宁市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思考

李一凰  何如喜

189  卤水腐蚀作用下磷酸镁混凝土基于 Wiener 退化

    过程的可靠度分析 邵亚飞  李双营

科技人物

197  立民族医药之柱  筑文化自信之基

    ——记 2022 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魏立新研究员

第5页

CONT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1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Model of Precise Push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Mao Weina, Yu Yixin, Mao Weinan, et al

Plateau Ecology

10 Effects of Talatan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Qinghai Province

Tan Zhaoxian, Chen Xiaochen, Xiao Sa, et al

19 Study on Key Paths of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Yang Xinguang, Ma Lanying, Sun Huafang, et al

26 Improvement of Alpine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Biotic Community

Su Hongye, Zhou Huakun, Ma Li, et al

3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Rocky Desertification”in Alpine Grassland

Li Shan, Zhou Huakun, Li Wenlong, et al

Achievements Perspective and Output

39 Experiment on Selecting the Suitable Time for High Grafting and Optimization of Prunus Sibirica Ecological Forest

Li Qin, Liu Xiaoli, Yang Yuhua, et al

4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Three Open Source Data: AW3D30 DEM, SRTM DEM and ASTER GDEM

Zhou Zhaoxi, Sheng Tianchen, Li Xiaogang, et al

52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cute Toxicity Evaluation of Alkaloids in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Based on UHPLC-DAD Technology Wang Qian, Yang Zufan, Zhao Qing, et al

60 The Harm of Late Frost Damage to Fruit Production in Guide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in Spr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It Gu Wenyi, Liu Xiaoli, Qi Yinyan

63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Natural Cordyceps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in Antidepressant Effects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Zhang Xingfang, Qiao Yajun, Rong Lin, et al

75 Comparative Study of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itanium Dioxide After High Temperature Calcination and

    Ball Milling Treatment Wang Shenghong, Cheng Cong, Sun Changfei, et 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87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for Establishing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Sports and Health Promotion Center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Healthy China in the New Era Ma Fuhai, Su Qingqing, Fan Rongyun, et al

93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Ethnic

    Medical Institution Preparation Room in Qinghai Province Liu Xueliang, Duojie Cairang, Shi Chunlan, et al

第6页

  99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ies of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s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20 Qian Xianwang, Guo Wei, Hu Xiwu

107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Registration in Xining Area

Chen Xuezhou, He Ruxi, Wang Wenjun

113 Exploring and Thinking of“Qinghai Weather”Hel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Destinations

Guo Guang, Li Baohua, Ma Yufang, et al

118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Zhang Jing, Xie Yulong, Zhao Suqin

Meteorological Technology

126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urface Area in Qinghai Lake from 1961 to 2021 and Its Response

    on Climate Change Xu Linong, Yang Yinglian, Wu Jing, et al

134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Winter Heating in the Qaidam Basin

Tang Wenhui, Fan Wanzhen, Bai Jiping

140 Analysis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Short-term Wind Speed Prediction Model He Qiuping, Guo Naxian, A Chengfeng, et al

144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Lightning Data in the Tianjun Area Xia Quanliang, Qian Wei, Yuan Shilong, et al

148 Meteorological Forecasting Model for Potato Late Blight in Haidong City Based 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 Dexiang, Lu Xiaoying, Liu Yu, et al

153 Unified Method of Weighing Precipitation Sensor Interface Access in Qinghai Province

Zhang Shaochen, Guo Naxian, Zhao Lu,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157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ebris Flow in Shangatanshe, Yaqutan Village, Dehenglong Town,

    Hual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Ma Fengyun, Jiang Yuanshan, Ma Xiang, et al

163 Estimation of Wat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Silting Dam Project in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of Loess Plateau

    in Gansu Province Chen Jiangming

173 Explanation of the Dilemma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Science Li Rong, Tang Qingqing, Zhang Na, et al

178 Suitability Index of Rapeseed in Each Growth Period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Golmud Area

Li Chunhui, Lei Yuhong, Zhou Lei, et al

185 Thoughts on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Xining

Li Yihuang, He Ruxi

189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Magnesium Phosphate Concrete Subjected to Brine Corrosion Based on Wiener

    Degradation Process Shao Yafei, Li Shuangying

第7页

2023·06 青海科技 197

科技人物 青海科技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魏立新,男,汉族,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

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三

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

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先后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省部级决策咨

询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等。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

大会上被授予 2022 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

奖,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为其颁奖。

矢志不渝的排头兵怀揣大梦想

身披火红绶带,站在聚光灯下,魏立新神采

奕奕又谦逊雅量。对于很多不了解藏药研究和不熟

悉相关科研人员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是人们对

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仅有印象。仿佛作为科研工作者,

他们的成功是顺理成章的或者说一帆风顺的。事实

上在科学研究这条战壕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研而

有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尽克煎磨。

走进魏立新的真实世界,才能发现他同许许

多多获奖的前辈一样,走过红地毯的每一步背后

都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付出和坚守在支撑。上世

纪 60 年代,他出生于山西省盂县的一个普通农民

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眼光

长远且重视文化教育的外婆疼爱,幼年时家人克

服百难供他读书。勤勉争气的他也不负众望一路

苦读,直到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

物研究所的大门。即便是有了工作他也丝毫没有

懈怠,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身阅历的提

升。在此之后顺利拿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

2014 年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完成博士

后研究。与他到处求学“充电”形成鲜明对照的

是,这个汉族的“山西娃”居然从 30 多年前到青

立民族医药之柱  筑文化自信之基

——记 2022 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魏立新研究员

第8页

198 青海科技 2023·06

青海科技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人物

海后一头扎进藏医药领域就再也没把心思挪动半

分。当人们好奇地问起原由,他也只是调侃地说

道也许他这辈子就是为研究藏医药而生的。短短

几个字看似平淡随意,甚至算不上一个正经的回

答,但依然充分流露着他那份岳峙渊渟的坚定。

没有大谈热爱,没有大谈理想,更没有丝毫煽情,

细品之下却让人肃然起敬,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理

所应当地投进了藏医药研究事业。这辈子能不能

搞出点名堂没人能够未卜先知,这条路究竟有多

难走也没人能给他指点迷津,在他心里“药”是

救人活命的圣物,济世报国不需要讲太多,去闯

去干就行了。

30 余载春秋流传,从最初跟着导师参与研究

“赛隆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时的欢呼雀跃,

到自己独立带队去国外遍寻蒂达①种子时的不惧生

死,再到后来看到国外学者曲解藏药配伍抹黑汞

毒超标时的义愤填膺,魏立新也不是出场就站在

神坛上的完人,他有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心

路历程。喜欢研究藏药是得益于前辈导师们治学

严谨、苦行钻研的熏陶,带他饱尝挫折之后终克

难关获得的那份价值观满足,所以他把自己的青

春交给了藏药。从一个跟随者到敢为人先的带领

者,他有着与自身书生形象完全不符的“勇”和

“犟”。为了采药,遍布毒虫蛇蚁别人不敢去的死

地他敢闯 ;为了考察,五千多米的高原险山上骤

雨恶风他敢爬,更不用提寻常只要要不了命就吃

住不嫌的“粗人”讲究和在岗位没有休憩常年忙

不着家的“疯魔”干劲,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

藏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随着近几十年来关于

藏药重金属超标的负面报道甚嚣尘上,不仅我国

的传统医药行业声誉受损,别有用心之人还借机

诋毁国家形象。他作为藏药专家发掘整理经典藏

药,传帮带培育后起之秀,发现单纯的藏药研制

和人才扩充不足以打破人们一知半解带来的偏见。

2013 年,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大科学装

置的同步辐射技术,一举突破了制约藏药发展的

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2014 年,

魏立新联合多位院士发起主题为“含重金属传统

药物与安全”的第 493 次香山科学会议,首次在

国家层面对重金属与健康这一社会敏感问题开展

了科学讨论与研究。2017 年他牵头发起美国毒理

学第 56 届年会“草药与重金属”国际圆桌会议,

在国际学术交流层面形成了传统药物中草药—金

属混合物毒性整体评价策略共识。2018 年魏立新

有力驳斥了“藏药使得西藏地区的人和环境暴露

于高含量甲基汞和汞”这类荒谬言论。从研究者

到发声者,他把自己的荣誉交给了藏药。

在重金属问题上为藏药正名,用现代科学的

技术手段把藏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全部

掌握,是他最终的愿景,一个大大的梦想。这样

藏医药技术就会得到承认和尊重,藏医药产业就

会蓬勃且兴盛,古老的智慧终会枝繁叶茂,在人

类生命守护的最前沿不再光由洋医生说了算,而

更多像古籍中挖掘出青蒿素这般神奇的“中国方

案”还会源源不断。

让民族瑰宝焕发科技之光

“藏药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是早年魏立新牵头,汇集青海、甘肃、四川、西

————————————

    ①蒂达 :藏语音译,即印度獐牙菜,藏医用来治疗肝病的一味关键药物。

第9页

2023·06 青海科技 199

科技人物 青海科技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藏多个省份的藏药精英团队苦心研究了 20 多年方

才取得突破的一个项目,2014 年终于圆满完成并

荣获了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彼时面对记者魏

立新曾无奈地讲“西医在朝,中医在野,民族医

药流落在江湖”,一句感慨道尽了长期以来包括藏

医药在内的民族医药传承与发展之艰难。

藏医是少数民族师徒相授或者家族内部流传

的一种医学理论和技术,甚至在古代带有浓厚的

宗教色彩。藏药基于藏医理论发展流传,同样存

在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配伍和炮制方式。而

且就地取材,从涉藏地区的动物、植物特别是矿

物中获得基本配料是其显著特色。因其独特的用

药理念、独特的文化背景,藏药始终在世人面前

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藏药质量的体系很难融入

到现代医学的框架,探索藏药的用药标准也是千

头万绪不啻以匙舀海,非意志坚定者不可为。魏

立新恰恰就是那个既有能力又有抱负的“取经人”,

他扎根青藏高原,依托青海丰富的藏药材资源优

势,带领团队长期开展藏药行业关键技术研究,

有力提升了青海藏药科研水平。

针对藏药重金属安全性遭受质疑的焦点问题,

他开创性提出并系统构建了包括“剂量一毒效、

结构一毒效、状态一毒效、时间一毒效、配伍一

毒效”的“五位一体”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新模式,

否定了国内外仅以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唯一标准评

价中藏药安全性的片面评价模式。针对藏药质量

控制难题,他创造性地运用同步辐射等尖端技术,

阶段性解决微量重金属体内定位等重大技术难题,

建立“藏药整体质量控制模式”,创建了从药材到

成方制剂的藏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实现

了藏药安全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新突破。针对

藏药标准提升与传统炮制工艺阐释的难点问题,

他参与制定和提升的国家级藏药标准多达 102 项,

参与制定有关矿物、植物、动物等藏药省级炮制

规范 244 项、区域藏药炮制规范 22 项,这些国家

级和省级标准、规范均被正式颁布投入应用,现

已成为藏药炮制品生产、流通、使用、检验、监

管的法定技术依据。他关心藏药产业发展,亲近

藏药生产企业,不搞象牙塔闭门学术。不但提供

技术支持还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主动发挥智

囊作用,将相关标准规范广泛应用于藏药生产企

业,有效规范了藏药炮制生产工艺,促使产品质

量显著提升,不但为藏药的疗效竖立了良好的口

碑也为藏药品牌赢得了知名度,青海金诃、四川

美大康等省内外藏药龙头企业,均取得了显著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0页

200 青海科技 2023·06

青海科技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人物

用科学的准绳传承藏药智慧结晶

藏医和藏药作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片中华大地上默默守护

着一方幸福安康,宛如高原草甸上静静流淌的溪

水无声而又坚韧。常人眼中神秘莫测的藏医自古

只在我国西部的民间和寺院中开堂问诊,笃信藏

药的依然是藏族同胞居多,即便是在当下信息爆

炸的互联网时代,藏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

伐依然因为陌生和未知饱受质疑。人们不再单纯

相信世代流传的传统经验,反而断章取义生搬硬

套用西方医学的价值体系来衡量藏药组方,不加

验证就诋毁它的合理性。面对这些伪科学的不轨

言论侵犯,我们决不能看轻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也绝不会抛弃中华先民的科学探索成果。当今面

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

路已经在党的百年奋斗与拼搏中走向新的征程。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

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人要走

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文化强国建设,反

复强调科技自强、文化自信。同博大精深的中医

一样,藏医、藏药同样是藏族先民留给人民群众

的珍贵“文化”家产。作为民族医药领域的科学家,

魏立新清醒认识到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技艺

传承也不是照单全收。对我国的传统藏药文化他

虽热爱,但也绝不会放弃身为科学家的客观和公

正。他的信念和坚守正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消弭

世人质疑的目光,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堂堂正正地揭示藏药的安全、有效和可控问题,

真正做到科学扬弃,古为今用,去芜存菁,焕发

新机。

在青海,有句民间谚语——“哑木匠盖大房”,

与历年获得重大科技贡献奖殊荣的优秀科学家相

比,或许他们成功的路径各不相同,但历届摘得

荣耀之人往往有着相同的特质,在魏立新身上专

注和坚毅格外明显。看似不声不响的他,从来都

是志存高远笃行不辍。纵览其 30 余年来的追求和

造诣,恰恰多以“标准、质量、分寸”这类科学

手段在传承和改进我们的传统藏药组方和炮制技

术。正是有了他牵头建立的藏药安全和质量控制

技术体系,才将青海省在藏药科研领域的地位“抬”

上了全国领先的宝座。随着对魏立新研究员的深

入了解,再回头去看颁奖典礼上的那一幕初见,

他不再是人们惯性思维中的精致学术家,反而更

像一位一丝不苟的杰出匠人,在千年良木上墨斗

纵横、弹线擎坠,穷尽毕生心血“立”华柱、“架”

宝梁。如此这般开基立业的“匠人”多了,千年

的民族“智慧之木”才能化身栋梁撑起东方科学

的殿堂。

赤子匠心,“墨斗”的故事依然继续

30 余年的披荆斩棘,魏立新带领团队跨越

高山密林雪域草原,用脚步丈量着青海物华天宝

的藏药资源,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着藏药科研

能力和水平,以科技创新为藏药产业发展赋能,

以务实求真带动培养大批青年人才,为青海乃至

我国藏药产业发展充盈了家底。如今传统藏药开

始有了春天般的“生长环境”,不但没有被时代

抛弃,反而迎头赶上了以现代科学为引擎的高速

列车。

科技何以进步,文化何以灿烂,人民何以幸

福?魏立新的答案是“探索不息,我为人人”的

博爱科学精神。在人类历史上,古老文明不胜枚举,

至今依然延续存活的仅有中华文明一家,这绝不

是偶然,而是源自我们中华民族对于自己文化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属

于中国人的历史创举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永久的凝

聚力,这是祖先们对于质量和标准这类科学方法

的一次伟大实践。跨越千年之后的今天,无论是

领跑世界的 5G 通讯、高速铁路、特高压输电技术

还是厚积薄发的民族医药,要引领和兴盛一项技

术、一个领域,仍需有志者秉承“赤子匠心”,冲

最难的关,握最准的尺,用科学的方法规范和指

引,带动更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

就是“墨斗”的分量。

(文 /《青海科技》编辑部)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特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