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青年运动史」宣传册
1 1「青年运动史」宣传册
1 2
前言: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组织的
基础植根于青年。100 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代表
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推动中国青年运动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齐
奋进,书写了百年党史中闪光的青春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发生时间:1895 年
发生背景: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
日本,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
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
基本过程: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
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一千两百名举人于北京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
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地位和影响: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参
与政治运动的开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
团团,你了解青年运动史吗?
当然了,一百多年前,一群青年人扛起救国大
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运动。真哒!你能讲给我听听吗?
好啊,让我们一起看看青年运动史有哪些历史
节点吧!
1 3
发生时间:1919 年
发生背景:1919 年巴黎和
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性质:中国人民彻底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
国运动。
基本过程:为反对协约国
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送给
日本,1919 年 5 月 4 日开始,
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
演讲、宣传,随后全国多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定暂缓
在和约上签字。
地位和影响: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直接影响了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
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
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发生时间:1926 年
发生背景:是年 3 月,在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交战期间,12 日日本派遣军舰
掩护奉军舰队进逼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阵地,被国民军击退。16 日,日本联合英、美
等八国援引《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要求撤除大沽口防务的最后通牒。性质:不反服贸的反服贸运动。基本过程:1926 年 3 月 18 日段祺瑞执政府屠杀人民群众造成的惨案。“大沽口事件”
发生后,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北京学生 5 000 余人在李大钊等率
领下于 18 日在天安门集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
的外国军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会后,群众举行游行请愿,在执政府门前
遭段祺瑞卫队的屠杀,死 47 人,伤 199 人。次日,执政府下令查封国民党市党部和中俄大
学,通缉李大钊、徐谦等 50 人。
1 4
地位和影响:“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
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
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学人如蒋梦麟、傅斯年等,均有文字见诸报端;梁启超
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刘半农与赵元任再一次词曲璧合,哀声
凄楚,传唱京城;鲁迅则有《记念刘和珍君》等文,尤为悲天悯人……民意不可违。为此,
傅国涌先生称:“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即使和俄罗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也并不逊色,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
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
发生时间:1935 年 12 月 9 日
发生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
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
族危机日益严重。
性质: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基本过程: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 12 月 16 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 1
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
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
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
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地位和影响: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
中国人民的觉醒,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
和平和对日抗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
潮的来到。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发生的,党给学生运动指
明了方向。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
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
1 5
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
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将成为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
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发生时间:1947 年
基本过程:1947 年 5 月中旬,华北地区 21 所大、中学校学生,在北平、天津举行反
饥饿、反内战万人大游行。南京、天津的游行学生遭殴打,造成了震惊全国的五二 0 血案。
国民党的暴行更激起了学生的愤怒,他们继续以罢课游行等行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运动一直持续到 6 月中旬,遍及武汉、西安、长沙、重庆、成都等国民党统治区 60 多个
大中城市。
地位和影响:这次运动是中国学生运动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为全国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1 6
发生时间:1946 年 12 月--1947 年 1 月
起因:北平发生驻华美军强奸
北京大学女学生的事件。
基本过程:1946 年 12 月 30
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学生
5000 余人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游
行。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各地
学生响应北平学生的反美爱国斗争,
形成一个席卷全国的反对驻华美军
暴行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从 1946
年 12 月底到 1947 年 1 月初,天津、
上海、南京、台北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的 50 万名学生相继举行示威活动,抗议美军暴行,
要求美军退出中国,要求国民党停止对学生的迫害,改善学生和人民生活,停止不得人心
的内战。爱国学生的正义诉求得到了许多知名教授、学者、文化界名人、民主党派以及海
外爱国华侨的广泛支持。
地位和影响:抗暴斗争后,美国被迫宣布从北平、天津、青岛等地陆续撤退驻华美军,
减少甚至一度中断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各级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
经济。正当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立即武装干
涉,新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
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青年铁路工人、汽车司机、医务人员
纷纷志愿奔赴战争前线进行战地服务,并
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医疗卫生队等服
务组织。在全国踊跃捐献的热潮中,广大
青年参加了“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
“中国儿童号”飞机的爱国捐款活动。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大城市学生捐款和
中国青年报社代收的捐款,到 1951 年 10
月中旬达到旧币 60 亿元。
1 7
“急难险重新”面前的青年突击队
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迎难而上、奋起直
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神州大地全面铺开。
新的形势和任务往往催生新的组织形式。1954 年 1 月,在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地上,
当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 名青年团员自发地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以
181 个工完成原计划 478 个工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146%。这一出色成绩给工区青年以极
大影响,到 2 月中旬,工区又建立了瓦工、抹灰工、电气工、水暖工等 6 支青年突击队。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部分成员合影
青年突击队的出现引起团中央的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仅全国各地基建工地的青年突击队就有 7500 个,参加青年 13.5 万人。其中,
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李瑞环木
工青年突击队等成为先进典型。 “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如何
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向荒
山、荒地、荒滩进军”的呼吁,从而掀
起一场大规模的青年志愿垦荒运动。
青年垦荒队出征萝北的消息迅速传
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闻
风而动,跃跃欲试。上海青年把请战书
送到陈毅市长的办公室,经过组织的批
准和安排,一支 98 人的上海志愿垦荒
队奔赴江西,在鄱阳湖畔的德安县九仙
岭下八里乡安营扎寨,垦荒种地。在海
防前哨,温州青年组成 200 多人的志愿
1 8
垦荒队登上大陈岛,他们的誓言是: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把荒岛变成乐园!16 个省(区、
市)的青年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相继组成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垦荒,总人数超过 20 万。 “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国青年为完成和超额完
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1955 年 2 月,团中央发起“争取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和“为社会主义建设立功”活动。消息一经发出,青年职工纷纷修订自己的生产、工作计
划,创造新的定额,推行增产节约;农村青年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动口号和竞赛目标。
涌现了大批热爱工作、虚心学习、不怕困难、联系群众,在青年中很有影响的积极分子,
全国约计不下 400 万人。
9 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
分子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刘少奇、周
恩来、朱德分别题词,邓小平代表党中
央在大会上讲话。团中央特向出席大会
的青年积极分子颁发了“青年社会主义
建设积极分子章”,授予 163 个先进集
体、单位题词为“朝气蓬勃,永远前进”
的锦旗。
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合影 “青”字头活动蓬勃而起
1953 年 6 月,在青年团二大期间,毛泽东接见大会主席团,发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
顾青年特点》的著名谈话。随后,一个创造性开展青年工作的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除了
前面提到的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之外,还组织青年
节约队、设立青年监督岗,开展扫盲活动等具有青年特色的工作。
青年节约队是青年志愿组织起来的业
余的义务劳动性质的生产组织。1954 年
8 月,长春建筑工程公司开始组织青年
节约队。1955 年中共中央提出“厉行全
面节约,克服一切浪费”的号召后,青
年节约队在全国有了普遍的发展。1955
年 9 月底统计,全国有青年节约队 7163
个,参加的人数为 31.4 万人。
1 9
青年扫盲队是青年团为有效开展扫盲活动
而建立的青年组织。1955 年起,团中央要求全
国农村团的组织普遍建立青年扫盲队,组织农
村知识青年担任民校、记工学习班、识字小组
的教员和辅导员。1955 年秋以后的一年时间里,
全国农村就扫除文盲六七百万人,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年。从 1950 年到 1957 年,全国共
扫除文盲约 3000 万人,其中青年 2000 万余人。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从 1955 年秋至 1956 年春,全国有 6660
万名青年投入了植树造林洪流,造林 546 万
亩,种植树木 22 亿株。1956 年 3 月,五省
区(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河南)青
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胡耀邦在会上作了题为《青年们!把绿化祖
1 10
国的任务担当起来》的报告,号召全国青少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伟大的祖国绿化起来,
一定要把祖国大地变成绿色的“海洋”。
此后,全国青少年进一步开展了规模巨大的绿化祖国活动。仅在 1956 年,全国就有
1.2 亿名青少年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他们把“绿化祖国,向荒山秃岭进军”“给沙漠披
上绿装”“让黄河变成清河”“把我们的家乡变成花果山”“让荒山变成森林,把空地变
成绿园”等口号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先后开展绿化长江、绿化黄河、绿化长城、绿化西
北黄土高原活动。 “向科学进军”
建设新中国最离不开的是科技。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
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会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广
大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专家学者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3 月,国务院成立科学技术规
划委员会,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一场“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在全国迅速形成。
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动员,也在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为广大
青年知识分子实施向科学进军计划,创造了一些必要条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向科学进军的年代,是一个劳动和创
造的年代,一个建设和奉献的年代。1956
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喷气式
飞机飞上蓝天;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通
车;1959 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
石油;1960 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中
青年为主体和生力军的科技工作者,以前
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的历史纪录。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
的行动”。为了帮助广大民众正确了
解中国革命的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951 年 10
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发行,
第一批总发行量超出 62 万册。在中
共中央的倡导下,各界人民群众迅速
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随着
1952 年 4 月、1953 年 4 月《毛泽东
选集》第二、三卷的出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国得到广泛传
播。1958 年,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
泽东著作的决议》,各地团组织按照决议要求,广泛组织青年开展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
习毛泽东著作。到 1960 年 2 月,参加学习人数达到 2000 万人。
1 11
“学习雷锋好榜样”
雷锋是个孤儿,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在农村是劳
动模范,在工厂是生产标兵,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1962 年
8 月因公殉职后,他所在的部队举办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
室”。当时团辽宁抚顺市委号召全市青少年参观展览、学习
雷锋。1963 年 2 月,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
开展“学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3 月 2 日,《中国青
年》出版“学习雷锋专辑”,并刊出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
同志学习”,在青年中引起极大反响。3 月 5 日,按中央统
一安排,首都各大报纸同时刊出毛泽东的题词,这一天就作
为历史见证而载入史册。此后,学习雷锋的热潮迅速在全国
范围内推开。
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已
经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之中。在雷锋精
神激励下,一批批向上向善的青年茁壮成长。
而今,当我们向历史深处回眸,雷锋的名字
已远远超出他个人的称谓,雷锋精神成为一
种富有时代气息、意蕴深远的文化载体,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新时期
新时代新青年
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担任
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
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
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村里 103 户贫困户
顺利脱贫 88 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2019 年 6 月,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
1 12
年仅 30 岁。杨科璋: 舍己救人,大义永存
2015 年 5 月 30 日,杨科璋在灭火救援
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
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
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
自己却献出了年仅 27 岁的生命。事后,被
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青年运动名人故事展示
✬许德珩
许德珩自幼聪颖,1896 年 6 岁的许德珩随长兄德琛在家馆启蒙。后入私塾,
深得塾师刘畅春赞许。第一年读完《三字经》《幼学琼林》。第二年老师给他开
讲《诗经》《左传》《四书》。以后又自学了《纲鉴易知录》等。
几年私塾,给许德珩打下了深厚的典经研读基础,在许德珩的父亲从绍兴回
来,指导许德珩读《新民丛刊》,邹容的《革命军》,严复译的《天演论》和梁
启超的文章,这些新书给许德珩灌输了民主革命思想,对许德珩启发很大。许德
珩于 1906 年(光绪三十二年)向在九江小学读书的同学学会了英文字母。从十
六岁起,到九江县城向一位同文书院的毕业生学英文和数学。
因无力在城里食宿,只好每天徒步往返四十里,许德珩遇到外部恶劣的环境
干扰时,依旧进城求学,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苦学两年,奠定了后来进入中学
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许德珩的体质和意志。1909 年(宣统元年),许德珩考
入九江中学堂(前身为濂溪书院)。(在九江中学堂,许德珩仍刻苦努力,得到
了老师的欣赏)这期间,颇受杨秉笙(地理教师)、王恒(图画教师)两位曾留
学日本的老师器重。经他们介绍,许德珩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参加同盟会,剪去
了长辫子,立志改革。
(辛亥革命)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江光复。在革命正进行的水深火热的时刻,许
德珩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许德珩以许础的名字,报名参加宪兵队。
李烈钧任九江都督其间,许德珩由当时宪兵司令、革命党人廖伯琅推荐,在秘书
处当秘书。许德珩受其影响,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增长了军事战略方面的本领。次
年,九江中学开学,许德珩又到学校读书,在随后的二次革命许德珩再次投笔从
戎。1913 年,许德珩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斗争”。
自蔡元培改组北大以来,北京大学空前活跃的学术自由气氛中,正上演着史
无前例的思想碰撞。
此时,社会上主要有三股思想潮流,即以李大钊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
胡适为首的改良主义、以吴稚晖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许德珩十分赞成并支持李大钊先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日后结识了李大
钊。其实,许德珩本来便对当时很受欢迎的无政府主义者不满意,在“名流”的
鼓吹下,北大就有不少学生喜欢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们主张不要国,不要家,不
称呼姓氏。许德珩抱怨说,“当时有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家,看不起学生爱国运动,
认为爱国就是落后的思想。”而在许德珩未与李大钊结识之前,便被他的思想著
作吸引,李大钊《青春》(写于 1916 年)一文中:“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
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这些饱含诗意和哲理的句子,深深
影响着正处于思想变革时期的许德珩。经李大钊介绍,许德珩参加了少年中国学
会,并与毛泽东结交成为好朋友。后来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
团,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以扩大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1918 年
10 月,毛泽东在李大钊的介绍下,顺利加入学会。
(五四运动)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数千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许德珩作为学生领
袖之一,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他在集会上宣读了自己连夜起草的《北京学生天
安门大会宣言》。许德珩激情澎湃的呐喊声响彻上空:“山东亡,是中国亡矣!
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河山,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
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许德珩在运动中被捕,在监牢中赋得爱国诗篇一首: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爱国亦千秋!
许德珩们沿津浦线,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进行宣传活动,经过许德珩们
艰苦卓绝的努力,不仅赢得了全国青年学生的响应,而且带动了工人阶级,上海
各界举行民众大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支援学生。这样,五四运动从青年知识
分子的范围,扩大到工商界以及全体市民,成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许德珩并不满意。1919
年 8 月 29 日,许德珩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
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个人的学识不足,修养
不到,以后当拼命从此处下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20
年,在五四运动后,许德珩深感自身学识未够,而此时许德珩有一个出国留学的
机会,许德珩从此走上了勤工俭学、为民主科学奋斗终生的道路。1927 年许德
珩毅然回国,重新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之中,1931 年日军侵华,九一八事变
爆发,许德珩还乡动员抗战,保卫国家。
(赴法国留学合照)
✮刘和珍
1904 年的冬日,刘和珍在江西南昌东湖区毛家园一带呱呱坠地(出生)。
她出生于贫民家庭,困苦的家境、多舛的经历,磨炼了刘和珍吃苦耐劳、好学上
进的精神和坚强果敢、英勇无畏的性格。虽然生活窘迫,却阻碍不了刘和珍读书
的热情。
14 岁那年,刘和珍从女子公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
发榜那天,名单前挤满了人,她也挤在人群中。只听有人议论说:“这下可好了,
读师范不要钱,还有人给米、给书。”听到这话,刘和珍转过身来笑着问:“你
知道这米、这书是哪里来的?”
“是官府给的。”
“不!”刘和珍用清脆的嗓音说,“不是官府给的,这粮和书都是老百姓的
心血,我们要努力读书,才对得起老百姓。”
此时,小小年纪的刘和珍,语音虽显稚嫩,但敢于说“不”的精神,已经有
所展现。
进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后,新文化运动正在全国兴起,各种宣传民主思想的
刊物,雨后春笋般地创办起来。刘和珍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创造》等
大量进步书刊,在这些进步书刊的熏陶下,她的视野逐步开阔,她看到了中国的
光明前途,也深深感到青年正肩负着改造旧中国的重担。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火种从北京燃向全国。刘和珍
也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南昌的女子学校在五四运动的启蒙下进行的学生运动)
当时,南昌女师校规森严,刘和珍与进步同学一起同南昌学生联合会联系,
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迫使学校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规,而刘和珍作为带头人之
一,则受到了“记大过”处分。面对落后的封建习俗,刘和珍敢于挑战,在江西
首倡女子剪发。南昌女师很快掀起剪发高潮,两三天内剪发者不下百人。学校当
局认为刘和珍“首倡剪发,有伤风化”,勒令她退学。这激起了剪发学生的无比
愤怒,她们立即签名提出“我们也退学”。校长在学生反抗的压力下,只得收回
成命。当时南昌其他女校也纷纷响应,不少学生剪了短发。
1921 年的冬天,孙师毅、刘和珍和钱鸿伟等进步青年在南昌组织发起成立
了进步社团“觉社”,意思是“觉悟青年之社”。“觉社”成立之后,刘和珍对
几位同学说要办一个周刊,这样可以交流思想、研究问题、抨击时弊,觉悟就提
高得更快了。大家都表示赞同,并一致推选她担任主编。周刊定名《时代之花》,
刘和珍负责编稿、发行等多项工作。《时代之花》一共出了 7 期,深受各校青年
学生的欢迎,许多人争相传阅,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了斗志。袁玉冰在《江西的
出版界》一文中,对“觉社”创办的刊物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种周刊,不单是
女界的‘明星’,就是江西出版物中,也算是很不容易看到的。”
1923 年秋,刘和珍从南昌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
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
《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由于她
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信赖,被推选为女师
大学生自治会主席。
这一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任用反动政客彭允彝为教育总长。这一任命引起了
教育界的极大愤慨,不少国立学校的校长愤然辞职,以示抗议。1924 年 2 月,
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委任杨荫榆为女师大校长。当时,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
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同年 11 月“驱杨运动”爆发,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
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是主要组织者
和参加者。
期间,在时任教育总长的唆使下,刘百昭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百
余人打伤学生,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校。1925 年 8 月 10 日,北洋
军阀政府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女师大停办以后,进步师生在鲁迅等著名教
授的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继续开课。刘和珍等二十余人,联名呈文,向京师
地方检察厅公诉教育总长等人。
长达一年之久的“驱杨运动”以学生的胜利宣告结束。1925 年 12 月 11 日,
刘和珍主持召开了有 300 多人参加的庆祝复校斗争胜利大会。为了庆祝斗争的
胜利,刘和珍、许广平等 20 多位同学在校门口合影留念,并请鲁迅题词。
1926 年 3 月 12 日,日本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挑衅,炮击国民军致死伤多人。
国民军反击之后,日军以北洋政府违反《辛丑条约》为由,要求执政段祺瑞撤除
大沽口防务。英、法、美、意、荷、比、日、西八国军舰云集大沽口,发出以武
力相威胁的最后通牒。
3 月 16、17 日,在北京以徐谦、李大钊主导的国共两党负责人开会,决定
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门集会。3 月 18 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
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与 80 多所
学校共 5000 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当天上午,刘和珍以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名义打电话给林语堂教授,请求停课
一日参加天安门示威大会。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不顾病痛,坚持
动员和组织工作。队伍集合后,她发表了激昂而简短的演说,随即带领同学们向
天安门示威大会会场奔去。
示威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经东长安街、东单、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浩浩
荡荡向位于铁狮子胡同的段祺瑞执政府进发。游行群众手拿小旗,沿途散发传单。
刘和珍担任女师大队伍的指挥,她把校旗扛在左肩上,右手举起拳头边呼口号边
大踏步向前走着。
这一天,正是段祺瑞召开例会的日子,由于段祺瑞拒绝接见游行代表,很快
发生了争执。这时候,涌出大刀队几百人,举刀便砍。接着,政府门前埋伏在各
处的卫队向群众射击,枪弹乱飞,血花四溅。
据史料记载,这场有预谋的大屠杀,持续了近半个小时,伤 200 多人,死亡
47 人。刚刚 22 岁的刘和珍便在其中,在她跑到东辕门时身中数弹,同学杨德群、
张静淑等人上前营救,也中弹倒地。
刘和珍之死,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文中写道:“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
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
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
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
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
了。”
刘和珍牺牲后,她的未婚夫方其道写下挽联:生未同衾,死难同穴,劳燕惜
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疆场共有约,白宫溅血泣黄泉。
当天,方其道也在北京,劝患病的未婚妻不必去,但刘和珍没有听。在执政府门
口,两人曾远远地见着一面——最后一面。
寻访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展开这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卷,我们看到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热血青年,
前仆后继的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不论革命的道路有多少千难万阻,先烈们在红色革命精
神的召唤下坚持信仰和理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同学们在经历对
红色精神的学习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在宣讲会中重新回顾了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为了抗日救国,
而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学生示威运动,也在参观红色场馆时浏览了中共一大场馆,重新回顾了
党的成立初期和创立时的艰辛过程。在此期间,我了解到了那个年代青年人为了救亡图存改
造中国所作出的奋斗和牺牲。与此同时,我作为采访组的一员,采访了多位在疫情爆发时期
的志愿者。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了解到了他们都是出于帮助同学等想法自愿的在那么危险的
时期,主动站出来奉献自己,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年代,青年人身上所有的担当。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长征。在中共二十大的到来之际,我们应当学习前人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属于青年
人的热情和担当,昂扬向上团结奋进。
孙乙丁
经过这次暑假的社会实践课题让我受益匪浅。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我在社
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锤炼了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
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
更为坚实的基础。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
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张钰
我是本次社会实践采访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协助主持人进行采访并记录采访内容。通过
对四名校园青年志愿者的采访,我深感他们对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与认真,非常感想他们对我
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我们团队“寻访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号召下,我去
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不仅在那里留下了我的足迹,还传承了红色精神,缅怀了革
命先烈,追忆了革命历史。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青年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仍会继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青年运动史,争做一
名光荣的时代青年。
施宇航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线下和线上参观了一些红色地址,学习了党史,也采访了一些青年志
愿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志愿者说。我们青年,更具活力,在这样的年
华,就是要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是啊。我们正值最好的年华,先辈的拼搏换来了新中国,
又是万千人的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和平家园,然后是所有怀揣着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的公民推动
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我作为一名中国的新时代青年,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
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我更应该扎实基础,将来为祖国的
健康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唐雨晴
在本次知行杯社会实践中我有颇多感悟,线上参观红色基地,拓展了我对党史的学习,
进一步增强了我对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在制作有关许德珩先辈的互动视频的过程中我认
识到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江山来之不
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
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
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
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我们,要牢记历史责任,积极担起时
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努力。
田佳昊
落笔之时,我脑海中蓦地想起了王阳明先生的话,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想,这
大概就是我参加知行杯社会实践的最大意义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收获真知。
作为项目宣传组的负责人之一,在线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视频的宣传、制作与推行。
从最初的视频宣传、脚本的节点编排到后期的敲定完成、再到互动视频与大家见面,这期间
种种,我们虽然经历过困难,但是最终都努力地想办法克服了。尽管有时候会觉得疲惫,但
是我能够在其中有所收获,疲惫便会一扫而空。在线下,我去外面到处走走。参观了二七纪
念塔和纪念堂,拜访了董天知将军故居,感受先辈奋斗的足迹,坚定内心前行的方向。
在更远的未来,我依旧会铭记这次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它教给我们的,是要在实践中
不断尝试,突破自我。
王诺楠
在这次的活动中,作为宣传组的一员,第一次尝试做互动视频。从节点的讨论,到文稿
的确定,再到脚本的形成,素材的收集,视频的制作修改与投稿,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大家
的努力与沟通。在了解了许德珩的事迹之后,许德珩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科学
的一生。他长期为民族救亡和民主事业而奋斗的光辉历史,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纵观
他的一生,可谓是在爱国主义信念的道路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这种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敬佩。我们当代青年要以史为鉴、牢记使命之重不辜负党的期望,
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学习许德珩先生的家国情怀,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尤佳
通过这次知行杯的活动,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志愿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和感悟。
通过对每一位同学的采访,我学到了一名志愿者不仅仅需要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对工作的
热情,因为我们会在志愿工作中遇到很多的困难,而只有对工作坚持不懈的动力和热情,才
能促使我们完成它,并让我们自身也成长了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要向那些志愿者同志们学习,秉持着对帮助同学的热情和对志愿工
作的热爱,和同行的伙伴们一直继续向前,再接再励。继续积极的进行志愿服务,并且在提
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再保持自己的热情,增加自己的热情,在一次志愿工作中,我们
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有同行的伙伴,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
有趣的事情,而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更加难忘的回忆。
王馨若
一场社会实践的道路,一次追寻党的历史的经历,一回别开生面的宣讲!虽然步伐受阻,
然心仍与同伴们一起去追寻党故去的历史,去寻找青年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了解他们隐藏在
胸腔里的热情!此次社会实践在午时敲敲打打的键盘上画上了最后的句号,如果说最遗憾的
是没有一次在红色场馆的经历,那最值得珍惜的就是一场紧张而又庄重的线上云宣讲!这是
我第一次尝试线上为大家进行宣讲,喜,组员认可我的能力同意,由我负责;忧,一场从未
尝试过的线上宣讲,虽不需要面对观众,却会留下影像资料!所幸此次宣讲完成了最初的目
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会选择更加充足的准备!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一次社会实践,让平淡的封校生活多了一丝忙碌的迹象!我也很
庆幸选择的是这样一次社会实践,重温先烈们那热血沸腾的历史,了解曾经开辟的不易!虽
然此次实践已近尾声,但对回答的追寻仍未停止!未来的时间里,问题的答案不再向他人,
而是向内寻求答案!
朱海宇
借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我来到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北伐战争时,此地作为主战场之一,当地人民群众为支援北伐军作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中国共产党发出武装斗争的号召时,当地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纷纷建立武装组织,革命斗
争风起云涌。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就在这里爆发,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湖北崇阳和
通城的部分农军参加了起义,并跟随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奔赴井冈山。
这里也曾血染大地,这里也曾是战场。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先烈,他们抱着革
命必胜的信念从山沟里走出,走向另一个山沟。挖野菜、啃牛皮、蒸红薯,在食物匮乏的情
况下打游击,机智应敌。不禁对那些为理想,为革命,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甘于奉献的革命
烈士们发自于心的肃然起敬。
后人在旧址的基础上建立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园,如今园区里家家户户门口依旧
可以看到干草垛、铁丝网以及迎风飘扬的党旗。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换
来的,而我也会继承先烈们的优秀精神,发奋图强,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蓬勃发
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叶容辰
加入我们团队以来,我参与了答辩 PPT 的制作、以及部分社区青年志愿者的联络采访工
作。虽然因为疫情,很遗憾没能参加线下的红色基地走访活动,但线上活动使我感慨良多。
在联络身边的志愿者时,不得不感叹我校青年所具有的责任与担当。在校期间,许多同
学都积极响应学校的闭环管理,不仅密切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还全情投入到青年志愿者的
行列中,主动成为守护校园的一份子,在核酸组、校园卫生岗、食堂组等各个岗位上发光发
热。
在联络身边的社区青年志愿者时,我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与校园工作的区别,社区防疫工
作的广度、深度以及个中细节相较于校园来说更加繁杂,但他们却能排除万难,在如此特殊
的时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守护我们心中共同的家园而奋斗。
我想我们团队社会实践的意义之一就是如此:领会学习社区、学校基层志愿者无私奉献
的可贵精神,增强青年服务社会的信念感与使命感,成为新时代下努力奋进、时刻为人民着
想的新青年!
朱筱雯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有这样一批有志青年掀起了一场轰轰
烈烈的运动,这次运动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宗旨,创造了有同西方启蒙运动一
样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共产主义发出了曙光。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觉走,勇做走
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
绚丽光彩!
应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