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考察队V1》重制版

发布时间:2022-2-2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游侠考察队V1》重制版

访古纪行Ⅰ 目录 代序 1 兴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们 ................ 1 代序 2 一次难忘的行走 ........................ 3 初聚首........................................ 4 海马洞-高仓古堡之行 ........................... 6 龙里水尾之行................................. 12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 18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 27 花溪高坡之行................................. 36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 45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 50 孟关、水场之行 ............................... 59 清镇、站街、卫城、大关之行 ................... ... [收起]
[展开]
《游侠考察队V1》重制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文本内容
第2页

访古纪行Ⅰ

目录

代序 1 兴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们 ................ 1

代序 2 一次难忘的行走 ........................ 3

初聚首........................................ 4

海马洞-高仓古堡之行 ........................... 6

龙里水尾之行................................. 12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 18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 27

花溪高坡之行................................. 36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 45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 50

孟关、水场之行 ............................... 59

清镇、站街、卫城、大关之行 ................... 68

乌当下坝、谷龙之行 ........................... 74

第3页

代序 1

1

代序 1 兴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们

从 2012 年 7 月起,我就开始在新浪博客中发

游记,把我的游览历程,新发现的景点和路程介

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联系上志同道合、兴趣相投

的朋友,前几年在网上结识了贵州省贵定县的仁

忠拍客,我俩相见恨晚,十分投缘,一起有过数

次同游,他还作为领航员带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

后来又联系上了贵州省都匀市的福之泉,他带我

去了都匀的许多景点。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大家

难以多次同行游览。

近几年,年近花甲的我在新浪博客上发现了

热爱史地和旅游的贵阳改哥、呈思等同好,他们

建了一个微信群,叫“贵阳史地爱好者”,我是

第 15 名被拉入群中的群友。群友们怀着对文物古

迹,地方历史地理的执着热爱,在群中共享信息

和资源,或激烈探讨,或揶揄逗闹,热闹非凡,

如果哪天没有新消息,还很不习惯。

有一次,在提到贵阳城中的刘氏支祠时,我

发牢骚说去了两次都无法看到,群里的筑城老唐

便主动提出由他去找钥匙,带大家一起参观。

于是在约定的时间里,素未谋面的微信朋友

们在刘氏支祠中第一次见了面,拉近了大家的距

离。

此后在 2018 年 2 月 14 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4 位群友首次相约到郊外同游。我们来到了白云

区,看了几个溶洞,攀爬了高高的古堡,在古堡

上还找到了传说中的门额石,纠正了资料中的谬

误。还去修文县看了高仓古堡。大家虽然是第一

次同游,相处却非常融洽,其乐融融。

自然地,后来我们又多次一起出游、考察。

我的年纪虽然比大家高出了一辈,但和大家

的交往毫无代沟感,也没有文化及学历等的鸿沟,

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行走之中非

常和谐愉悦。

贵阳改哥对景点资料了解详实,对卫星地图

了如指掌,我指定他坐在副驾驶位置,担当领航

员,的确非常称职。他还酷爱模型,估计家中已

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军舰、坦克。他手绘地图的

本领非常强悍,绘制的景区图十分漂亮,能够完

整、立体地反映出景区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与

“无人机”媲美,十分难得。

有一次,我们趣寻找巴江惜字塔,在经过一

座山坡时,他突然说看到了石塔的尖顶,于是先

下车上山查看,过了不一会,就返回来叫我们上

去,亭阁果然就在山顶的平地上,但我们回到公

路上却怎么也看不到塔尖。只能说明,景点就在

他的心中,坐标就定位在他的脑海里。

以前我和老朋友们出游时,都是我准备资料

和路线,朋友们主要是驾驶车辆,但大家对寻觅

景点的欲望都不强烈,往往是我硬带着走,相互

迁就。现在则完全相反了,我基本上不用准备资

料,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和补充。而在寻觅景点时,

大家都比我还要积极,有时我都有放弃的念头了,

年轻人们还坚持走在前头,苦苦寻觅。

李俊辰是一位旅行社的导游,他眼神不太好,

常常看错景物,给大家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典故和

轻松的笑料。

呈思第一次和我们出游时,还是一位在校大

学生,他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文物古

迹、历史地理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到访古的爱好

后继有人。他常常拍摄数十年前的房屋、街巷、

墓碑等,为以后成为古迹做好准备。

后来还有卢然卢参加了我们游览考察的队

伍。他虽然身体稍胖,却犹如一只灵活的猴王,

每每遇到要探寻路径的看点时,都是他主动充当

“急先锋”,一晃眼,他就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每当他从前方传来消息,要么为我们节省了体力,

第4页

代序 1

2

要么就是有令我们欣喜不已的发现。

卢然卢还是一位摩托车越野爱好者,常常与

同好在没有道路的野外驰骋,身体素质和心理素

质都非常好。

宋大勇是一位通晓古文的年轻人,为人坦率,

常常和微信朋友们在群里讨论甚至是辩论,有时

候火药味还颇浓,但过后又毫无芥蒂。

他常常为了一块古碑,一段历史记载而孜孜

不倦地埋头钻研,为了一个疑点而奋力求证,为

了搞清一个家族的来历而在农村与耄耋老人促膝

长谈。

这是一群兴趣相投的忘年交朋友。

文:贵州游侠

2019 年 5 月

第5页

代序 2

3

代序 2 一次难忘的行走

这几个人,虽非来自五湖四海,但,内心共

同的情怀,使他们从贵阳不同的角落,朝着一个

方向行走,最终碰到了一起——在此之前,我们

在网络上对彼此欣慕已久。当然,意见不合时,

也曾彼此呛过几句;但过不了几天,又会因为某

个共同关注的话题,让我们和解。

贵州游侠,队伍中的长者,生活状态睿智而

恬淡,和我们毫无交流上的困难。

如同他的网名,他比较“贪玩”,也很会玩,

是个行踪不定、名副其实的“游侠”。在某次行

走的过程中,我们听见他接了好几个电话,全是

去哪里玩、哪天走的话头。他一律回复“你们决

定”“你们说了算”。

清道光间贵州布政使完颜麟庆著有《鸿雪因

缘图记》一书,将其宦迹所到处游历过的名胜佳

迹一一记录,而且,每记必有图,很是生动有趣。

贵州游侠每游也必有记,每记也必有图。阅读他

的新浪微博,你会发出一个感叹——人生需要多

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那么多遥远和深邃的地方啊!

而贵州游侠的新浪博客,内容太过丰富,简

直可当百科全书来查。

我通过清道光《贵阳府志》知道大王背柴氏

柴大用于康熙年间修有一座“金甲桥”的善举,

但我几番去金甲寨踏寻,一无所获。无意间在贵

州游侠的博客里,看到了他当年寻找该桥的游记

和照片,再经贵阳改哥的“纸上谈兵”——通过

卫星图定位,实时遥控我行进的方向,最终,柴

大用修的那座金甲桥被我“手到擒来”。于是,

对这两个人,我顶礼膜拜。

贵阳改哥是队伍中的路线规划大师。没有

他,我们都不能活,队伍的开拔就会毫无目的和

方向感。

他的博客,就内容体量上来说,和贵州游侠

的博客难分轩轾,但其特点是心无旁骛,深耕贵

阳周边文物古迹——贵阳范围内但凡有点故事的

文物点,不管已经列保还是没列保的,很少有他

没去过的。因此,我认为和改哥的相识,只是个

时间上的问题。

改哥曾说:“贵阳的文物点,就算有些我本

人没有亲自去过,可在卫星地图上,我早就观察

它无数次了!”这话从他口中说出,并不为过。

改哥对地图特别熟,在运用上更是出神入化。

文史爱好者写的文章,大概都要描绘一番事物的

沿革,他常常检验这些作者的描述。他的方法是

调出不同时期的历史卫星照片,加以对比……菩

萨!哪有文章能经得起他这样的推敲?所以,我

写的一些关于地理的文字,根本不敢让他看——

我害怕他用卫星定位来检验。但我却常向他东打

听,西打听的。

总之,有改哥在,我们就有出游的可能,队

伍即使进入田间乡野,我们有他就能“突出重围”。

卢然卢,队伍中的急先锋,性格开朗活泼,

行动自如,探路的任务一般都是他抢着干了。

呈思,文艺青年,队伍中最年青者,镜头感

较强,立志用镜头来讲述故事。

至于我,感觉在队伍中根本无足轻重。能和

他们一起出行,是我业余最大的荣幸。

或许下次出行,已不再是这几个人。但我相

信,对脚下这片土地共同的情怀,能让我们彼此

受到对方的感动。

文:宋大勇

2019 年 3 月

第6页

2018-2-10

4

初聚首

日期:2018 年 2 月 10 日

同行者:筑城老唐、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holbein(及朋友)、西西哥、释文

行程:刘氏支祠→大觉精舍

游记:

关于贵阳历史文化记忆的新书《贵山之阳 城

市过往》最近出版了,有同好在“贵阳史地爱好

者”微信群里宣传这本书,而这本书所用的封面

图,是大多数同好都没有进去过的刘氏支祠。于

是引发了群友们围绕刘氏支祠进行的热烈讨论,

进而激发了大家去实地参观的兴趣。

大家都表示印象中这里算是个老城区内最难

得进入参观的文物点,每次去到门口总是吃闭门

羹。改哥来了很多次,也没有见到过开门,最近

一次来还发现又多了一道铁门,现在连建筑背后

都不能绕过去看了。记得曾在报纸上见过,有记

者来到这里,经过多方交涉仍然进不去,最后好

不容易进入旁边的居民楼,才得以拍到一幅祠堂

正立面的照片交差。改哥试着问同样是记者,并

且用了刘氏支祠的外景照片作《贵山之阳 城市过

往》封面的小白,没想到她居然也没有进去过,

因为她什么办法都试过了还是进不去……

贵州游侠也在群里发牢骚,说去了两次都无

法看到。这时长期在群里潜水的“官方人士”筑

城老唐终于冒泡了,提出由他去找钥匙,带大家

第7页

初聚首

5

进去参观。正是由于这个契机,与其他微信群友

素未谋面的贵州游侠终于在刘氏支祠中第一次露

了面。而筑城老唐、贵阳改哥和呈思,之前曾一

起游览过地母洞、六冲关天主堂等文物古迹。

筑城老唐提前为大家取得钥匙,群友们在约

定的时间来到位于贵阳幼儿师范学院里的刘氏支

祠,终于有幸得以零距离参观这座“神秘”的祠

堂,改哥也算是又了却了一桩心愿。

除了领路人筑城老唐,大家都跟改哥一样,

都是初次进入这个平时锁着门的文物点,所以都

很兴奋。尤其是贵州游侠,刚进门,就先替大伙

给刘家祖宗“磕了个响头”。其实是因为享堂前

面的最高一层台阶,跟下面几级不一样高,并且

还带有屋檐一样伸出来的结构,他只顾着抬头看

房梁上的木雕去了没注意脚下,所以遭了一扑爬。

文物爱好者们应该引以为戒,无论遇到再精彩的

看点,无论要看什么拍什么,一定要记得先停下

脚步。

图 / 文:贵阳改哥

第8页

2018-2-14

6

海马洞-高仓古堡之行

日期:2018 年 2 月 14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李俊辰

行程(约 90 千米):

游记:

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这一天我和贵阳改哥、

贵州游侠、呈思组成了咱们的文物探访小队,一

起去探访了白云区和修文县一带的古迹,可谓非

常充实。

海马洞

(106°40′28.121″, 26°42′28.664″)

首站我们来到海马洞村,首先很容易的到达

了一个穿洞,穿洞旁有一个小型天坑是自然垮塌

形成的。天坑旁的堆积形态还是比较丰富的。穿

洞并不是很大,所以很快我们就下山绕到山的另

一边去探寻其他洞口。

第9页

海马洞-高仓之行

7

追脚洞

(106°40′26.093″, 26°42′33.743″)

行进过程中听到改哥一声吼,公路旁有两个

洞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本来以为只是一个普通

的小型溶洞,没想到我们深入后才发现此洞特别

的深。

走进洞内,特别的平坦,不像以前去白龙洞

那种通道加洞厅的组合。这个几乎就是一个通道

似的洞穴。里面有很多之前来过的人写的字,并

发现了一处题壁写有“追脚洞”,估计是指这个

洞穴的名称。索性就把这个不知名的洞称为追脚

洞吧。

出了追脚洞,我们发现采石场几乎已经把整

座山挖掉了大半。估计海马洞的很多洞道已不复

存在。毕竟我们看到的是 1981 年的资料,时间太

过久远。

绩麻老奶石

(106°39′54.48″, 26°46′21.469″)

接着我们直接前往水淹坝古营盘,在行进中

游侠发现了他曾经去过的通往老奶石的路,于是

我们顺路去看了一下老奶石。

水淹坝营盘

(106°40′55.119″, 26°46′1.3458″)

第10页

2018-2-14

8

来到水淹坝村带上镰刀准备上山,向上攀爬

快到山顶的时候,有几处略显艰难。我打头阵,

随后第一个发现了营盘西门的石墙,非常的开心。

资料记载水淹坝古营盘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

年),占地 8330 平方米,东西两面有石拱门洞,

门额刻“保持公安”“共乐升平”。我们发现西

门已坍塌,来到残石之上望向古营盘内部,一片

荆棘,于是打起了退堂鼓。但是看到改哥一直拿

着镰刀坚定地开山,自己也受鼓舞,于是在地上

捡了一根大木棒跟改哥一起开出一条路来。进行

过程中也想过放弃,自己也被荆棘划伤了很多处。

但是看到前方有一个高坎,心想一定要到达这个

高坎之上,观察这个营盘的情况后再做决定。于

是辛苦半天上到高坎,再行观察,发现腹地情况

稍微好些,便坚持开山来到了营盘的腹地,看到

了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石墙,也从远处观察到了

东门的情况,很不幸,也坍塌了。便往回走,在

回到西门的时候,贵州游侠发现了西门的门额“共

乐升平”。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啊,便觉此行圆满。

高仓古堡

(106°38′47.294″, 26°47′57.314″)

离开水淹坝古营盘,我们接着去往有着 500

年历史的高仓古堡。古堡的两个石门,只有其中

一个门保存完好,并且其规模比想象中的要小。

香炉山、禁止杀牛碑

我们接着看了高仓村旁小型的香炉山,在村

中路边找到了一块清光绪四年立的“禁止杀牛

碑”。

第11页

海马洞-高仓之行

9

干龙洞

最后去到高仓干龙洞,愉快的结束了这一天。

图:李俊辰、贵阳改哥 / 文:李俊辰

(在高仓村的热心村民刘姓小哥引领下向高仓古堡进发)

第12页

2018-2-14

10

水淹坝营盘,1909 年建,位于白云区沙文乡

北水淹坝,资料记载东西两面有石拱门洞。

2 月 14 日,我、贵阳改哥、李俊辰、贵州游

侠一同去往白云访古,水淹坝是我们看完海马洞、

老奶石之后的又一个重中之重。一开始,通向营

盘的路还算宽阔,坡度也不大,越往后,路越窄,

坡越陡,直到我们开始走在悬崖边上时,畏高的

我真正的想撤退了。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还是

选择克服恐惧,我几乎是贴着坡面手脚并用爬上

去的,相机磕碰了,我也懒得理,一边爬一边咒

骂他们为什么要把营盘修在这种地方,但另一边

我又在佩服古人克服困难的能力。

终于,到顶了。我停下,一遍又一遍地环视

周围的平地,想验证这是真实的,我不再置身悬

崖边缘,我触摸着身后的营盘大石,它们是多么

坚固,坚固到能再给我八百年的依靠,我感到片

刻的安全,之所以是片刻的,因为我还在山上,

我担心下山比上山更惊险。

山顶视野绝佳,一边是省科学城,一边是高

大的山脉。看着这风景,我想,要是我放弃了,

还是蛮可惜的。

幸好我没有放弃。我们在山顶寻找,寻找石

碑额题。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营盘东西两面的门洞门

额有石碑题刻,分别是“保持公安”“升平共乐”,

一开始我们没有找到碑刻,以为它们早就因人为

或自然的原因消失于荒野中,谁知准备下山时,

眼尖的贵州游侠从一片荆棘中发现了我们苦寻已

久的额题,但是这还不是最大的惊喜,最大的惊

喜是,通过实物,我们知道了,文献上的记载,

是错误的,并不是“升平共乐”,而是“共乐升

平”。

纠正书籍记载在以往看来是专家们的事,我

等爱好者可望不可及,但这次的水淹坝之行却让

我们亲身体验到这种成就感,纠正权威,也不是

不可能的事。

下山了,阳光穿透雾霾,照在大家的脸上,

仿佛是给胜利者的奖赏,我本以为下山会更艰难,

面对“悬崖”会更可怕,谁知,下山过程非常轻

松,我以为的“悬崖”不过是一个比较陡的坡面

罢了,并没有我想象中险要,我曾把这座山和华

山联系起来,还把自己设想成投遗书的韩愈,可

能吓得下不了山,现在看来都是自己吓自己。

其实,困难真没自己想的那么可怕,有时,

喊一百次挑战困难的口号,不如亲身克服一次困

难,经历过,就什么都不怕了。

图:李俊辰、贵阳改哥、呈思 /文:呈思

第13页

海马洞-高仓之行

11

(进入水淹坝营盘后的道路被荆棘阻塞,贵阳改哥和李俊辰披荆斩棘向另一营门前进)

第14页

2019-1-13

12

龙里水尾之行

日期:2019 年 1 月 13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李俊辰

行程(约 111 公里):

乌当桥

(106°47′44.164″, 26°38′12.762″)

九眼桥

(106°49′31.461″, 26°38′47.195″)

来仙阁

(106°49′40.654″, 26°38′48.218″)

偏坡古井

第15页

龙里水尾之行

13

游记:

丁酉年腊八,与几位同好相约,经乌当区东

风镇、偏坡乡,往龙里巴江寻“神应泉”,出贵

阳市境,过谷龙、洗马,经巴江、新巴至水尾清

江关渡口,抵昔日贵阳府之东边境,尽兴而归。

谷龙小桥水井

(107°00′42.569″, 26°42′15.165″)

从偏坡继续东行,便出了贵阳地界,来到龙

里县原谷龙乡。大谷龙村小桥寨,有一座与公路

同宽的石拱桥,桥的东南侧有一水井,上下排列

了五个井池。

来之前未作好预习,没调查到大谷龙荫龙桥

的位置,结果在离此古桥可能只有二十米的位置

停车问人,村民均言此地原有一座大桥已被水冲

垮。我等信以为真,误认为荫龙桥已不存,未下

车查看便继续前行。回家查看卫星地图,方知错

过该古迹。

驶出大谷龙不远,右侧山坡上有一溶洞,可

见一条水渠从中引出,可知必定有暗河或地下泉。

由于没看到通往洞口的道路,只好继续前行。

前行至岩脚组与赵家寨之间,呈思发现右侧

山崖下似乎有一洞穴,遂集体下车查看。向路边

农人打听,被告知此处确有一平坦好走的洞穴,

好像有老板正在拉设电线安装电灯,似有旅游开

发之意。然而一行人按照老农指点的方向来到山

脚下,却并未看到预期中的洞口,只见一堆砂石

堆在曲折向下的道路尽头,不知何用,好生奇怪!

若是根本没有这么一个山洞,料想当地人不至于

一本正经的介绍半天;若有洞,洞口又在哪呢?

龙井桥

(107°03′30.525″, 26°42′26.366″)

快到洗马镇时,又过一小河,河上的水泥平

桥居然是结构奇特的桥摞桥。桥的北侧几米外有

一水井,流入河中的井水浑浊不堪,与桥下清澈

的流水对比鲜明。事后查地图得知,此处名为龙

井桥,由此推测桥下水井自然是叫做龙井了。这

口“龙井”有一个较大的水泥井池。

洗马镇街上热闹非凡,是这一路走来最繁华

的一个乡镇。虽名为“镇”,大大小小的道路却

不少,颇有县城的感觉。

巴江惜字塔

第16页

2019-1-13

14

(107°11′0.5504″, 26°44′37.3″)

出洗马镇,再前行一段即到巴江村。这是一

个失落的地方,从唐代的巴香县、巴香城、巴香

卫、巴乡里、巴江乡逐步降级为巴江村,2014 年

划归洗马镇管辖。

公路旁有好几片刺梨种植区,看来刺梨可能

是这一方的特产。路边还有一些措辞奇怪的宣传

口号。我们还发现在行进方向的左手边,有一个

三角形的洞口,不知深浅。

巴江乡降级为村划入洗马镇后,洗马镇与贵

定县新巴镇变为临镇。巴江石塔,就在洗马镇与

新巴镇交界处的位置。地名叫做康家寨,但石塔

实际并不在居民点附近,而是在巴江村东南方的

一座山顶上,公路从山腰经过,由于树木遮挡并

不能直接看到石塔,如果不是事先调查清楚位置

的话,很可能就错过了。

由于事先已在卫星地图上预判了石塔可能存

在的位置,经过康家寨时,改哥一直盯着山顶的

方向看。车行至洗马镇与新巴镇交界处“欢迎再

来洗马”广告牌前,正在觉得失望的时候,改哥

突然看到山顶露出个三角形建筑。遂急忙叫停车,

下车沿一条岔路跑上平缓山顶查看。也不知是真

的看到了石塔的顶部,还是当时心里想着石塔,

就把某棵松树的尖端看成了石塔的顶部,反正巴

江石塔确实就在通过卫星图预判的位置,一点没

差。

石塔的文物点名称叫巴江惜字塔。资料上说,

石塔所在的这块平地,最早是巴香县衙门的演武

场。这块平地的边缘要高出四周的地块一米多,

像是人为夯筑出来的。

我们登上石塔的台基,看到石塔西面隔着围

墙是一座果园,里面放养了黑毛的香猪。

石塔各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每一面的最下层

都有一块石碑,但是局部已经风化了。最上层只

看得到两字,不知道余下的字是什么。

离开康家寨,继续前行下山就来到贵定县的

新巴镇。这里不如洗马镇街道多,不过在政府大

楼前后也修了宽阔的新大街,名为“幸福新城”。

在镇中的十字路口左拐,掉头向北行驶,沿途路

边可以看到一些古墓,其中一座是清嘉庆年间的。

再往前几公里,是一个名为灯阳寨但地图上却没

有标注的村子,有一个新修的文化广场,广场周

围有好几棵古树,树下一块纪念石上记录了红军

长征过这里的事迹。路边有一通乡规民约碑,但

好像并非古碑。

广场旁有一个凹陷的水池,我们还没研究出

水池的水源在哪里,又发现往前走几十米的更低

洼处有一眼水井。这一路过来看到的古井太多,

而且井池的式样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我们简

直都审美疲劳了。

干塘乡规碑

(107°12′32.398″, 26°44′33.457″)

继续前行来到甘塘村,一进村就感受到了浓

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民房的侧墙上画着跟红军有

关的壁画。村中央的文化广场上有一株大树,树

下是一块古老的乡规碑,被两层碑亭保护起来。

这块甘塘乡规碑是贵定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广场边上有一座红军长廊,长廊里挂着

三处红军标语的照片,说明这些标语现在应该还

在,可是我们下车在村里寻找,问了很多当地人

都说不知道在哪。

第17页

龙里水尾之行

15

甘塘红军坟

(107°12′23.997″, 26°44′35.427″)

在询问红军标语的时候,有一农妇指点我们

沿着石板步道走出村子来到田边的山坡上。正在

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看到路的下方有一座崭新

的大坟,墓碑旁边还有另一通石碑,从背面看就

知道有料。跳下去一看,果然是一座红军烈士墓,

旁边的是介绍碑。原来她把我们问的红军标语理

解成红军坟了呀,我们虽然找错了地方,也不算

冤枉。

甘塘古墓群

看了红军坟往回走,望见村子西侧的山坡上

有很多古树就上去查看,只见一圈古柏中间围绕

着古老的墓群。其中只有两座有墓碑,墓主都姓

陈。火焰形的碑帽样式很有地方特色,我们之后

又在附近看到了多座同款的古墓和老坟。甚至还

有新坟也是这种造型的。

逛了一大圈下来,还是没找到宣传栏上的红

军标语。有村民说照片上的老人不是本村的,由

此推测照片上的遗迹可能是在同属于这个行政村

的周围的寨子,而不是甘塘这个寨子。我们问了

很多人都问不到,只得放弃后继续前行。

水尾顺钱井

(107°13′38.638″, 26°46′11.465″)

路的左边又出现一座火焰形碑帽的老坟,是

民国年间的。沿着公路翻过一个山头,下到小盆

地底部的水尾村,这边又是属于龙里县的地盘。

第18页

2019-1-13

16

水尾村几乎全是青瓦盖顶的老房子,从山上俯瞰

下去非常壮观。

按照资料记载,村子西侧的宝山顶上是莫氏

宗祠,但已经毁掉了。可是我们到实地却看到山

顶有一组崭新的建筑。由于有两条拦路狗虎视眈

眈,又没有人来喊住狗,我们便掉头穿过村子,

到山的北面去寻找远近闻名的“顺钱井”。先后

问了几个当地人,他们都知道这口井的位置,于

是我们很顺利地就找到了。

有两条小溪在水尾村交汇,其中较小的一条

河沟很短,源头就是在顺钱井。

之前通过《贵州通志》《贵阳府志》和《龙

里县地名故事》等资料,判断神奇的触碰出水的

“神应泉”应该就是现在这口顺钱井。这次终于

来到实地兴奋不已,不过贵州游侠按照古籍记载

的敲石头方式实验了好一会之后,仍不见水面有

什么变化,不禁怀疑是不是搞错了对象。比较失

误的一点是,我们应该先悄悄走到井边,观察侧

面的出水口有无出水,再敲打井边的石头作对比

观察,才知道井水到底是不是我们敲出来的。

由于没注意到井池侧面的出水口,一到这里游侠

就拿着两块石头往井壁上使劲敲个不停。等我们

都安静下来听到有流水声的时候,才发现出水口

处流水不止,等了半天也不见有停下来的趋势。

因此我们这次看到的顺钱井,既不是通过敲打井

旁石头出水的“声控泉”,也不是频繁盈缩的间

歇泉,倒像是一口稳定长流的山泉了。可是《龙

里县地名故事》上明明说它是间歇泉呀,难道间

歇周期很长,或者没有固定的周期?这就只有经

常来此观察的本地人才知道了。

顺钱井旁有很多血污,当地村民说,做法事

的“土公子”已经在这里杀了上万只鸡了,村里

贴的告示也显示出在井边杀鸡大概是当地的一种

信仰仪式。村民还说做法事的时候偶尔会丢一些

钱下去,所以叫顺钱井。

我仔细观察顺钱井周围西高东低的地势,发

现不仅前后两个井口有水流出来,甚至在更西侧

的古道边也有一股水从某个比较隐蔽的泉眼流出

来,与下方两股水回合后形成一个小池塘,改哥

逆流而上却没找到泉眼。

由此可知,即便顺钱井真的就是古代的神应

泉,我们也无法确认到底哪个出水口是古人观察

到击石出水的的地方。或许这地下一水脉在别的

位置还有出水口,有可能我们看到的三处出水的

地方都不是神应泉的原址,因此才没能重现击石

出水的奇观。

一前一后两个井口,村里老人说以前还没通

自来水的时候,得每天一大早到井边排队挑水回

家。

水尾村的民居式样,感觉就像是上世纪 80 年

代发行的那张《贵州民居》邮票上的实物。村里

的屋基上甚至还刻有“文革”时期的标语。

水尾石拱桥

(107°13′53.624″, 26°46′4.5902″)

《龙里地名故事》还提到水尾有一座石拱桥。

果不其然,我们顺着河边走,很快就找到了。它

可能是古驿道的必经之路,不过由于现在公路改

道,已经不是村里的主要通道了。

青杠垴渡口

(107°14′39.277″, 26°45′57.522″)

第19页

龙里水尾之行

17

虽然此时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向水尾村东面

的青杠垴继续前进,一直行驶到公路尽头的清江

关渡口。车过青杠垴山垭口的时候,宽阔的清水

江(实际是独木河,又称洛北河,但当地人称为

清水江)突然横贯眼前,令人震撼。改哥猜测,

所谓清江关,指的可能就是青杠垴这个山垭口吧。

在渡口处没见着资料上记载的可憩亭遗址以及古

石碑,倒是有一座新修的“红清亭”,不知是否

即为可憩亭原址。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处渡口竟然是一处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贵阳出发沿着老公路一路向东,汽车最远

就只能开到这里了。渡口只有一条很小的渡船来

回往返两岸,顶多能载着摩托车过江。

对岸的绝壁造型倒是很有看头。听说渡河的

船费是每人 2 元,来回 4 元。但由于时间紧张,

我们没能上船体验一番。帮一个要渡河的小哥把

摩托车抬上船后,我们便上车返程了。原本打算

不走回头路,而是直接穿过水尾村上山到巴江,

没想到行驶到甲抵寨,被热心的村民告知前方正

在修路无法通行。于是只好第三次穿过水尾村,

又南下绕道贵定县新巴镇才回到巴江,之后按来

时的路线原路返回,一直到乌当区东风镇。

图 / 文:贵阳改哥

第20页

2019-3-10

18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日期:2019 年 3 月 10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李俊辰、卢然卢

行程(约 170 千米):

游记:

石关村

与几位年轻朋友驱车来到了清镇市石关村,

进村路旁有很长的石墙,估计是从前的寨墙或关

墙。

村中有两棵古树,其中一棵的胸径有一米多,

是皂角树,枝干很茂盛,覆盖面积很大,已经有

810 年的树龄了,树干有圆圆的树瘤。

另一棵胸径达两米,是银杏树,在数米高处

被雷击断,树根部分也有烧黑的痕迹。

路旁有数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古碑,为文物

保护单位“石关晓谕碑”。

一位村民带我们到对面的房后看了另一棵银

杏树,这一棵是由多棵树干组合成的,据说此树

第21页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19

每年产数百斤银杏果。

村中有一处石墙中间是石砌的八字门,石墙

用料很大且都为料石。院坝是很大的石板铺设的。

另一房屋也有很长的规整的石板墙。

从村中望去,尖尖的云峰山顶上有一座红色

的建筑,八年前我曾经上去过,有一座由古老石

墙和低矮的石棉瓦顶组成的庙宇。

石关云峰山

(106°31′48.805″, 26°34′43.208″)

驱车来到云峰山下,山下曾经有一大一小两

条古驿道,是贵阳通往云南方向的必经之路。

远望左侧有一座塔墓,右侧也有一座。向右

侧走去,塔墓附近有贵阳市立的文物保护碑。这

座塔墓做工比较精良,下面有七级层层缩小的六

角形石阶,上面的六角形及圆形塔身等都是整块

石料雕琢的。

旁边有很大的精石料修建的僧人墓,用料精

致,低处还有两座,规模与之相似。上山的石阶

已经被新的石板替换了,走不远又变成了上山的

车道了。

路旁石崖山有“西天一柱”石刻,其下嵌有

一块石碑,上书“天下第一山”及一些小字。向

下数十米有解放军烈士墓。还有一座小土地庙,

里面有一块方石,上面雕刻有非常粗糙的“土地

公婆”。

沿车道向上,原来较为完整的一道几十米长

的石墙及石门已经被拆掉,只剩下左侧的一小部

分。资料介绍共有三道山门。现在前两道都已不

存在了,非常可惜。

前行百米,是车道的尽头,为了少走这百米

的距离,就毁掉了古老的石墙,真是混账!

有工人在笔直的岩壁上雕刻巨大的“佛”字,

要是佛真有灵,看到他们随意毁坏古迹,一定会

降罪于那些混账们的。

第22页

2019-3-10

20

不远处的路旁有镶嵌在石墙中的古碑。继续

向上,是云峰山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是一座石拱

门楼,用料十分精美。两侧有对联“地利人和城

本备兮而不用,堵安风静门虽设也以长开”。

门洞深达数米,不远处也雕刻有巨大的“僧”字。

继续向上,山顶有用石料垒砌的古老石台,

有转折的阶梯连接。石台右侧有一口开凿于石上

的圆形古井,直径大约七八十厘米。石台上安放

着一尊金色笑咪罗汉,其后就是那座古老的石墙,

但上次我看到的是高约三米的规整石料修建的石

墙,现在只看到一米高了,上面都被粉刷成红色

的了,进入庙内,都是红色的水泥庙房,有几个

破损的雕花石柱础立于台阶上。

转到房后,看到庙墙还是原来的石墙,只是

顶上覆盖了红色的金属瓦,没有一点古庙宇的模

样了。一角堆放着许多旧木料,估计是原来庙宇

建筑的材料。

我们向一位自称是政府派他管理寺庙的住持

询问记载建文帝曾经在此留宿的残碑,他傲慢地

说不能随意让人看,言谈举止就是一个没有多少

文化且比较刁顽的农民。

这本是一座古驿道旁的古寺,现在的人居然

把上山的古道及古老的关墙都拆毁,并把寺庙的

屋顶改成了金属瓦,想来也不会有什么“辉煌前

途”的。

梯青塔

(106°27′22.918″, 26°33′58.482″)

驱车来到了城中的梯青塔公园,石塔原位于

河道中央的矶石上。

现在只有一侧有河流。河床还是原来的模样,

布满了高低错落的天然石块,现在水位较低,石

上长满了草,想来洪水季节河里一定是水流翻滚、

浪花飞腾。

梯青塔建于 1849 年,为七级六角封闭式石塔,

高 21 米,顶部有一根细长的石柱。各级有石檐伸

出,塔下有宽大的六角形塔基。塔身下部有阴刻

“梯青”大字,为时任清镇县令的湖南人李隆萼

所书。旁边嵌有石碑为张日晸所书“新建梯青塔

碑记”,叙述了此地原有阁楼,数次水毁,现易

阁为塔之始末。

梯青塔为大小不同的较规则石料堆砌而成,

有的石块有风化现象。

捐资人为清镇人张日晸,曾经担任过湖南、

河南、四川、浙江、湖北官员,最后担任云南巡

抚。其为官清正,遇事处之以厚,与人心尽其诚,

为民众所称赞。

第23页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21

梯青塔现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冠山

(106°16′38.422″, 26°39′24.409″)

北行经过站街镇向西,来到了犁倭乡,继续

向流长镇方向行驶,数公里后右侧远方有一座傲

然挺立的石峰,顶上有巍峨的红色庙宇建筑,那

里就是清镇历史上有名的道观玉冠山。

继续前行,有右转岔道,沿岔道前行数公里,

在小屯村境内,就看到了一座壁立千仞的石岩,

就像是道士头上所束的头冠,玉冠山即得名于此,

峰顶是一座巨大的殿堂建筑,两侧各有一座亭阁。

此峰独立于群山之间,周遭都是白色的笔直岩壁,

形状非常规整。左侧有古道盘旋至左侧上山。坡

道处有蜿蜒石阶。

驱车继续前行,至玉冠山侧面,从这里看去,

此峰更加细高,如同直立的砖块,险峻无比。

绕到玉冠山半腰,这里正在大兴土木,整个

建筑的主体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细部修整及内部

装修。

玉冠山四面都是陡立的石岩,只有这面有平

台垒至石峰半腰,且有约七十度的一段斜坡,古

人用石块垒砌了一级级小平台,以曲折的石阶连

接各个平台,蜿蜒地一步步登上山顶。

现在在石阶旁修建了白色石栏杆,在远处看

去,笔直石峰上曲折的栏杆非常显眼美观。和山

顶的红色殿堂交相辉映,美丽之至。

这里原来叫做“香炉岭”,原为水西据地,

最早为当地部落酋长在山顶筑城抗明。天启二年,

土司安邦彦反明,据此为天险,吴三桂剿水西时

城堡尽毁。

后来一位山西道人云游至此,看中了此峰险

峻秀美,遂在山顶修建道观,后于雍正、光绪年

第24页

2019-3-10

22

间几度重修。

从高大的石砌堡坎旁沿古老阶梯向上,沿途

有多幅大小不等的摩崖石刻,大都已经模糊不清,

大概都是各个朝代修建时的记载。

蜿蜒而上,来到了一座规整的石拱门洞前,

门上有大字门额,但看不清楚。门旁有在巨石料

上雕刻出来的对联,就像是两块悬挂在门旁的木

板上雕刻的对联。门洞深达数米,门洞内石阶级

级向上,门口有石门槛,上下有门轴孔,两侧有

门栓孔洞。

沿石阶向上,走完门洞后向右折九十度继续

向上,有些石阶是在原石壁上直接开凿出来的。

迎面是一幅约有四平方米的摩崖石刻,但字迹已

经模糊,难以辨认。

门洞上面有石墙,对着的平台上面也有石墙,

估计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大殿,通道就设置在大殿

脚下。

再上就是新修建的大殿了,大殿前后笔直岩

壁的边缘,建有厚达半米以上的规整石墙,长达

数十米。

大殿架空于原来的石砌殿堂之上,各方向都

比之宽出米许,没有损坏原建筑。

原来的道观大殿正面有两个石拱门,现在右

侧的尚完好,是用精细石料搭建的,上面布满了

石块图案、花纹。两侧的石墙的石料非常规整,

上面也有许多石刻图案,其中有一个是太极图案,

四周还有类似火焰的图案。

但其他地方的石墙用料明显要差,而且墙的

厚度也不相同,说明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在后墙

上还有一段是天然石块与石墙组合而成。

大殿左右各有一个门洞,但宽度相差一倍,

拱洞山门一侧宽达一米多,另侧则只有大约六十

厘米。

山顶不同方向共有三口古井,其中有的是直

接在岩石上面开凿出来的。

大殿外一角摆放着一些柱础石,估计是原来

某个殿堂的遗存。

沿新阶梯登上大殿二楼,这里才是新大殿的

殿堂,看到这里,可以确定下面的老石墙不会被

拆掉了。

二层大殿左中右各有一组高大精美的木雕架

构。由此向对面山上看去,石岩间有一石缝。右

侧院坝后面有一小山,有古老的石阶通往山顶。

面对大殿的右侧还有很大的面积,估计原来有一

座殿堂,现在是左右对称的亭阁。这一侧有一个

垂直向下的洞穴,洞口不到一平方米,小伙子们

沿施工的脚手架下到地下,发现下面很平,但面

积不大,可能是古人藏匿宝藏的地方。洞壁上有

一株植物,开着喇叭状的一串小花。

走到大殿前面,地面上覆盖着木板,可以看

出这里也是一个垂直的洞口,大家抬起木板,用

电筒向下照射,发现下面比之前看到的洞要大许

多,可能又是一个藏宝洞或者暗道。

从山顶向四周望去,千万个山头如同向玉冠

山朝贺一般。从大殿背后俯瞰进山的古道,坡道

处连续的石板路蜿蜒向上。

下到山腰平坝,向对面的小山走去,左面有

一个天然石拱门洞,里面有石墙的痕迹,估计原

来也是一个庙宇或者房屋。上小山的阶梯较为规

整。半山有一块摩崖石刻“万古来朝”。沿阶梯

上到山顶,是一块十几平方米的平地,四周有石

基础,估计历史上是一个庙宇或者亭阁。我们在

此合影留念。此处也是拍摄玉冠山主峰的最佳“观

第25页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23

景台”。

院坝一角有许多石刻建筑构件,其中有一只

较大的石狮子,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石水缸、石

柱础、石鼓,石栏板等。

我们离开玉冠山,相约以后一定再来。

走到庙宇背后停车,这里有玉冠山景区修建

的介绍和图片,据说在面对的白色岩壁中,还有

明朝雕刻的摩崖。在正对着的下方,准备修建一

座太极广场,连接山体有宽阔的阶梯,整个规模

很大,现在已经能够看出基本轮廓。

沿途是绵延数公里的很大的桃树林,如果能

够打造出十里桃花、再寻一户姓万的开一家“万

家酒店”或许还能够引来李白一类诗仙、酒仙、

游仙等到此一游。

第26页

2019-3-10

24

流长小排洞

(106°13′32.41″, 26°39′34.451″)

返回公路主道继续前行,去到排洞村,这里

有小排洞。村后山顶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柱,有

一个很像龙头,其他的也像各种兽类。从村中调

头百余米,左转过桥后又前进百余米,右侧是一

座石山,可以看到边缘有一个小穿洞,像一个象

鼻。

前行来到此石山的背面,从这里可以看到石

山半腰有许多岩溶洞口,称为“小排洞”。从左

侧高处登上最左侧的洞口,各种形状和大小洞穴

构成的大小排洞互相连通,一个接着一个,各个

洞口向外看都是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洞天。前行洞

口较低矮,要蹲伏着前行。洞厅内四通八达,到

处都有不大的洞口,相互间构成了无数的穿洞。

穿过一个高台,对面是一个“小排洞”的缩小版。

前行要手脚并用向下行走,下方又是一个洞厅,

另一出口是一条石缝,正对着我们走过的公路。

一个对外的洞口有一上一下的两个穿洞。一个大

穿洞右上角还有一个小穿洞。对面不远处是一个

孔雀饲养场,里面有一只白孔雀和另一只花孔雀

正在开屏,在洞中对饲养场的状况一览无余。对

面山石间又有一条石缝和小洞。路旁有一个小洞

口,还有一块石头有直角形的洞口。

雷神坡大排洞

(106°13′33.144″, 26°40′58.96″)

继续行驶,在流长镇附近看到右侧一座金字

塔般的山间有通长的白黄色笔直岩壁,岩壁间有

许多形状各异的大小洞口,这里就是大排洞。从

公路到大排洞之间有超过五百米宽的平整田地,

此地应该是一个富庶的乡村。

前行一段询问得知要调头行驶,我们就调头

一路向左行驶,来到杨院村,一直开过村子,来

到了洞穴所在的山崖下道路的尽头停车。这里有

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尽头是一块巨石拦

路,左侧是一条沿山环绕的小溪,有石桥过溪,

我们所在一侧沿溪有小路向前,我走了一段,头

上是笔直岩壁,不能向上攀爬。

第27页

清镇犁倭、流长之行

25

洞穴就在头上,却不知道从哪里向上攀爬。

遇一年轻女士,得知小径在来路方向,随其走一

段,她指示我们从路旁的斜坡向上。

爬上去,在荆棘乱石中对着最大的一个洞口

行走,途中有两段石块垒砌的墙或堡坎。不知道

是不是与洞穴有关。

披荆斩棘终于到达了洞口,洞顶呈现“V”字

形状。

左侧有一个细长的洞口,整个洞口都用石块

砌筑封闭了,且岩壁笔直,无法过去。

最大的洞口前有规整石料修砌的石墙,高达

四米,一侧有石条搭盖的石门,石门有一半被乱

石堵塞。我们从乱石上面攀爬而进。

左侧有一小洞口被岩溶天然分成了两层。一

个“V”字形的洞口,里面并不深。岩壁间有许多

小洞口。

向外看洞口正对着前方两山夹恃的山口,我

们此前也是从两山之间看到大排洞的,中间是平

整肥沃的大块田地。大家站在石墙上观赏洞内外

的风光。

(雷神坡排洞牛洞堡垒内,贵州游侠用树枝假装

枪支,掩蔽在第二道防御墙后,情景再现了残匪

负隅顽抗的画面)

转回洞内,不远处还有一道石墙。洞壁上有

不多的钟乳石。

右侧有一个低矮的洞口,大家蹲伏着、爬着

钻进里面,里面稍高,前行又有一个需要爬着进

入的洞口。这里的钟乳石多了一些。他们又向前

攀爬了一段,我没有进入。

想寻路进入旁边用石块垒砌的细长的洞口,

却没有看到。

下山也不轻松,却有惊无险地到了公路上,

向停车处走去,一路上注意寻找向上攀爬的路口,

都一无所获。

过石桥到田坝中,从稍远处拍摄各个洞口的

照片,可以看到一个高高的洞口有规整石墙,且

石墙有一个缺口,据有关资料介绍,解放军在攻

打土匪盘踞的大排洞时,用炸药包炸了若干次,

并出现了董存瑞般的英雄人物,最终才将洞口炸

开,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估计炸开的就是这里。

从远处又看到了很长一段石墙,估计与土匪

有关。

走着走着呈思突然发现左侧低处还有一个大

洞口。

大家返回停车处,沿河向前行走,走了一段

发现溪流与笔直岩壁逐渐靠拢,于是又寻找石块

过河,走着走着发现又要过河才能到达大洞口。

只好再次踏着石块过河。

这个大洞并不深,沿着黄土形成的斜坡向上,

左侧有一个洞口,从周边环境分析,这个洞口在

历史上应该是一个暗河的出口,大量水流裹挟着

上游的泥土向下倾泻,前面宽阔的田地或许就是

暗河的杰作。

左侧也有一个小洞,他们攀爬上去观看,却

没有通道。左侧下方也有一些洞口,我走了一遍

第28页

2019-3-10

26

也没有继续前行的可能。

在大洞的左侧数十米处,离地两三米高处有

一个门形的洞口,旁边还有一架木梯,我们踏梯

进入洞中,洞中左侧还有一个洞口,有在原石山

开凿的阶梯通往上面,上面堆放着一些稻草,并

没有其他通道。

此平台上有一个碓窝,说明曾经有人在此居

住生活,洞内岩壁间有一些方形孔洞,应该是曾

有人在此搭盖架设屋架或床板。

天色渐暗,只好准备离去,改哥不甘心,在

停车处又返回巨石平台后面寻找,终于发现在巨

石后面反方向有路向上,然后在平台上左转,仍

然有小路向上,估计到达排洞的路只有这里了,

天色已暗,必须离去,只好下回再探了。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第29页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27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日期:2019 年 3 月 16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卢然卢、宋大勇

行程(约 102 千米):

游记:

茶饭古柏

(106°33′17.659″, 26°40′40.285″)

在贵阳市百花湖畔,有一个村寨叫茶饭寨,

传说寨名是建文帝给起的。

建文四年,建文帝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对驻

守全国各地的由爷爷朱元璋任命的藩王叔叔们大

肆进行削藩活动,给驻守北京的叔叔朱棣以“清

君侧”的借口,对南京的建文政权予以攻击,并

大获全胜。传说建文帝仓皇出逃,流落西南。

一日,在灵永寺出家的建文帝走到现茶饭寨一带,

十分饥饿,见有一女子提着篮子给在地里干活的

丈夫送饭,就说:我是外乡人,饿得走不动路了,

请救救我吧!女子就把茶饭全部拿出来让建文帝

吃了。然后赶回家去重新做好饭菜送给丈夫。被

不知所以的丈夫责骂,也没有辩解。

女子回家时又路过建文帝休息处,建文帝说

为了我你被丈夫责怪了吧?女子说丈夫是说应该

请客人到家中去吃饭喝茶才对。

建文帝很感慨,说你们这里人这么好,地方

也这么好,应该叫做“茶饭寨”才好,于是从此

以后就叫做了茶饭寨。

在寨子高处,有一棵沧桑的古柏,传说就是

第30页

2019-3-16

28

建文帝亲手栽种的。人们在古树对面,塑立了建

文帝的立像,面对北方,遥望京城。

朱昌营盘坡城堡

(106°33′15.67″, 26°40′52.645″)

在对面一座山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营盘,

城墙高达七八米,一棵老树从城墙中长了出来,

不知道是先有树还是先建墙。一座石拱门完好地

屹立着,这是营盘的北门,墙上有垛口和枪眼。

穿过村民栽种在营盘里的密集的树木,来到南门,

南门已经坍塌,看不出是拱门还是石梁门。在南

门的外面还有一层城墙,形成十多米宽的瓮城,

瓮城的城门是石板搭盖的。外面的道路已经被茂

密的草木遮盖住,无法通行了。此门面对上世纪

五十年代筑坝形成的百花湖。百花电站是猫跳河

八级电站的第二级。

背对南门左行,有一座四面石墙的房屋,石

墙厚达 60 厘米。面积约四十平方米,应该是头领

的住房或者指挥部。一角竖立着一块石碑,落款

为“清光绪二十□年”。

第31页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29

五里区烈士墓

(106°31′28.199″, 26°41′19.353″)

从大坝下游过桥,来到原清镇市境内的五里

区,这里后来并入百花湖镇,现在属贵阳市观山

湖区管辖。在五里村路旁,有一座很大的石围墓,

是解放军烈士墓。烈士牺牲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墓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但没有烈士的

名字。

贵州全境都经历过两次解放,第一次是 1949

年底,解放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一路从湖南进入

贵州,基本上没有经历较顽强的抵抗,国民党部

队望风而逃,贵州迅速得到解放。国民党的部队

和一些地方武装纷纷倒戈,成为了共产党的部队。

随后以跟随大军从江西等地进入贵州的成建制的

县区干部为主,建立了各县区政府。

看到贵州的形式一片大好,解放军大部队开

往四川作战,长期处于偏僻的贵州,国民党的地

方武装如同井底之蛙,没有看到全国的形式,看

到共产党的干部和部队都很少,于是纷纷叛变,

杀害共产党干部,杀害进步群众,一时间贵州大

部分县城都被叛军占领。

后来解放军又调集大部队返回贵州,经过几

个月的围剿,肃清了全省的判匪,贵州得到第二

次解放。

五里乡的这些烈士就是牺牲于这个时期,在

全中国即将得到解放的前夕,这些年轻人就这样

牺牲于异乡,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实在是

令人心痛。

这里原是清镇县五里区的“烈士纪念建筑物

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划的多次变化,估计已

经不是任何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了,随着大开发

的进程,或许哪天被建设者们毁掉都不知道。

国立第一华侨中学纪念碑

(106°31′4.5224″, 26°40′7.2813″)

前行数公里,百花湖一个圆形岛屿上有一座

高耸的纪念碑,碑的形状酷似一棵有尾翼的炸弹。

纪念碑前临百花湖,前面有十级石阶。四周并无

纪念或者介绍华侨一中的文字。

在水位高时,纪念碑所在的高地就成为了一

个孤岛。现在可以走过去。

1937 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生活在泰国、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青少年,毅然

回到祖国学习传统知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适

应他们求学需求,1938 年,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在

云南省保山市筹办国立华侨中学,学校于 1940 年

5 月建成开学,名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简称“侨

一中”)。

1942 年 5 月 4 日,侨一中校园遭到日机轰炸,

15 名学生当场罹难。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搬

迁到当时的清镇县五里桥乡(今观山湖区百花湖

乡) 三堡村,并将罹难学生的骨灰安葬在新校园

的后山。此后,600 余名侨中师生,在这里度过了

两年艰苦的岁月。

直至 1944 年 9 月,学校迁往当时的四川江津

与“侨二中”合并。1946 年,“侨中”搬迁到海

第32页

2019-3-16

30

南海口至今,校名海南华侨中学。如今已经成长

为海南省重点中学、中国名校。

1995 年,贵阳市政府在原校址山头上,建造

了“侨一中”旧址纪念碑。今年 9 月,百花湖中

学、小学正式更名为贵阳华侨中学及贵阳华侨中

学附属小学。

在距离纪念碑约三百米处,修建了一座依托

华侨一中历史的山体公园,一米五宽的石板路铺

设至距离纪念碑约二百米处。公园即将修建完工,

不知道为何却不修建靠近纪念碑的那二百米。

百花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形态都很美丽。对

面岛上有一座六七层的碉楼状的建筑,岛屿上整

个建筑群很有品味。旁边有高高的拱桥连接岸上。

(卢然卢踏入百花湖查看面向湖水的墓碑)

灵永寺

(106°29′37.561″, 26°38′47.716″)

前行来到了中十村,村子靠近百花湖,湖对

面有一座青蛙山,酷似一只跃跃欲试的青蛙。

右侧有密布的“窝窝头”状的山头群,如同前来

朝拜。

进入村中,有灵永寺。

寺内有一块残碑,上面写有“皇太孙建文帝

避难于此间,肇锡以名,巍清指挥史焦琴之子焦

桐为了护驾,遂辞官出家,1407 年在当地茅坡寺

出家成了当地有名的铁梅和尚。”

据《明史记事本末》《建文逊国》记载,明

初建文帝遁迹黔中,至贵州金竺(今贵阳)长官

司罗永庵壁间题诗二首:“阅吧楞严磬懒敲,笑

看黄屋寄团瓢。南来瘴冷千层回,北望天门万里

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

时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

大门关着,同行的卢然卢伸手一摸门锁并没

有锁着,于是打开了大门。

灵永寺始建于明初,清咸丰八年重修,原为

正殿、东西厢房及山门组成的四合院,占地面积

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13 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

13 米。进深 8.7 米,大殿由六根直径 0.4 米的大

柱支撑,大柱下面是石刻柱础石,却是方形的。

屋檐正中横坊雕刻有“二龙戏珠”,左右两面凤

凰朝阳及嘉庆二十二年重修的花卉图案,后为八

仙过海图。

灵永寺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院落中有一

块古碑,上书“功德无量”,小字已经看不清楚了。

大殿门紧锁着,我跪在地上,把相机从两扇门的

下方伸入,拍摄到右侧记载建文帝的残碑照片。

旁边有一个院子,房屋基础很好,有数道阶梯连

接院坝和房屋,窗棂为木雕。现在已经无人居住。

第33页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31

来子洞(癞子洞)

(106°25′43.211″, 26°46′11.079″)

前行来到了麦格乡的观游村,下车时有开着

面包车的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告诉我们他是村

干部,村委会后面的山洞中有无人能识的古文字,

他现在有时间可以带我们去看。于是我们开车随

其到村委会停车。

村干部姓吕,他热情地带我们到了笔直岩壁

下,沿陡峭的山坡向上,来到了洞口。

此洞并不深,却很高,洞的高处有许多圆形的凹

槽,估计是远古时期水流的杰作。

吕主任让我们自己寻找古文字的所在,呈思

眼睛尖,立刻看到了在右侧约两米高的岩壁上,

并不平整的大约两平方米面积的岩面上布满了板

栗般大小的文字,没有与汉字相同的,有人怀疑

可能是彝族文字,但由于岩面不平整,书写没有

格式,所以彝文专家也不能读懂。不能认定为彝

文。

在文字中间有一个“大人扛着小孩”的图案。

在高处还有个大约二十厘米见方的图案,是两根

旗杆,上面分别绑着斜着的木棒,木棒上悬挂着

旌旗。其中一根旗杆下还有人站立着。

(多亏了这位热心的村干部吕主任领路,才顺利

找到来子洞)

向吕主任询问对面山洞中的古代题刻,吕主

任告诉我们从右侧的人家旁向上,大家向吕主任

再三道谢后离开。

观游凌云洞

(106°25′47.884″, 26°46′39.313″)

向着对面的白色岩壁的山驶去,那座山叫做

“狮子山”,又叫做“红岩山”,因为山形像一

第34页

2019-3-16

32

只扑伏在地上的狮子,而这个山上的洞穴中有 14

幅文字题刻,因其中有的诗文中提到“凌云洞”

“红岩洞”而得名。

到达农家房前停车,向在屋顶上劳作的人打

听,也告诉我们应从他家屋旁向山上走。

来到最右侧半山腰的洞口,这个洞高达十几

米,是一个三角形的洞口。洞口左侧不高处有四

个红色大字,字迹的笔画很粗,但只有一个“世”

字很清楚,其他三个字无法分辨,或许是“居世

藏宝”。

右侧有大约 3 米高的大石块,石块上有一些

孔洞和凹槽,同行的卢然卢手脚并用,很快就攀

爬上去了。在石块上方的右侧,有好几幅红色及

黑色的题字,看上去都像是诗词。有的十分清晰,

有的有些模糊。文字都写在稍平整些的小块岩壁

上。在其上有两处长方形的红色涂块,其下有两

处圆形的红色涂块,都是在岩壁的低洼处涂写的。

向洞顶望去,右前方的岩壁上有两个红色大字,

由于此处光线太暗,我们用聚光手电筒照射,采

用长焦拍摄,看到是“仙境”二字。书写仙境二

字的地方十分陡峭,位置也非常高,不知道题字

的人是如何攀爬上去并书写的。

洞的二层是由一个“天生桥”构成,“天生

桥”连接洞壁的左右。在其上有一个由洞内向洞

外方向伸出的“舌头”。

看到二层前方的右侧似乎还有空间,卢然卢

以其十分灵活的身体,攀爬过去,一过去就大叫

起来,这里还有许多题字。于是贵阳改哥、呈思

也从不同的方向攀爬上去了。

在卢然卢攀爬过去的途中,发现岩壁下有一

第35页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33

片像是由小贝壳组成的。

我把相机递给他们,他们拍照后又递了下来,

诗词中有“奉诏进京”字样,由此看来,诗词的

作者应该不是等闲之辈。

诗词的落款还有“□□道人题”字样。说明

作者是一位道士。

此洞虽然有少许钟乳石,但观赏价值并不高,

为什么古人要题写“仙境”等大量题字呢,同行

朋友们认为在不容易上去的高处应该还有进入大

山腹中的通道,而进入后就能够看到如同“仙境”

的人间美景。

据说洞口下方是两条古驿道的汇合点,也曾

经有一个驿站位于汇合点上。所以历史上有许多

官员、商贾、僧侣、道人、闲暇游人路过此地,

在游览了凌云洞后留下墨宝。

向下看,观游村的油菜花正在盛开,山峦间

及田畴中各有一座尖挺的石峰。

出洞沿岩壁下的天然栈道向左侧行走,岩壁

间有奇特的天然图案。走了几十米,来到另一个

高而窄的洞口。洞口内有一些从上到下的钟乳石。

洞内有许多小洞口,但都难以前行。岩壁上有别

人丢弃的植物尖刺,其四面八方都有尖尖的刺。

下山时回头观望,岩壁间有一对“眼睛”。

还有“仙桃”。

观游红军渡竹索桥

(106°26′24.77″, 26°47′38.446″)

驱车继续前行,来到了距离猫跳河直线距离

大约两百米处的公路尽头停车,一路上都有路牌

等指示前行。

在村委会时,吕主任打开办公楼大门,这里

同时也是红军渡竹索桥的陈列馆。馆内介绍了红

军过索桥的过程和经过的地点,还有复制的竹索

等。

在前往竹索桥路途中,我们看到了其中的一

些景点。有“仁途丹途”“五大娘造饭”“迎军

坪”等。

向下已经能够看到几乎断流的猫跳河。上游

有一片险峻的乱石河滩。稍下游有三角形的巨石,

以尖角向下。向左侧行走,笔直岩壁下有巨大的

摩崖石刻“索桥”,估计是当地的领导题写的。

沿古老的石阶向下行走,岩壁下有一个圆拱形的

第36页

2019-3-16

34

细长洞口,叫做“观音洞”,洞口有一个大香炉。

同行的“急先锋”卢然卢在此扮演了一番观音。

继续前行,左侧是笔直的岩壁,右侧是深邃的河

床和幽绿的河水前面是更加陡峭的石阶路。

接近河边,石阶的右侧有一块岩石,石阶从石缝

中通过。

向彼岸看去,岩壁虽然没有此岸险峻高耸,

却也是较为陡峭的不规则岩壁,有一个很大的“牛

鼻子”孔洞,是彼岸用作栓竹索用的。向两侧望

去,没有明显的小路痕迹。

右侧百米处有修文县新修的简易公路通往河

边。我方岩壁间也有一个人工在岩壁中开凿出来

的“牛鼻子洞”,作为我方栓竹索用。这里距离

现在的水面大约六米高,向下是笔直的岩壁,两

岸之间大约有十几米。

回头观望,原来的阶梯是在岩壁上直接开凿

出来的,宽度从半米到二十厘米。右侧的巨石上

也开凿有相似的石阶,行人要一左一右地交替在

左右的石阶上行走。后来在两侧石阶的中央搭建

了石板阶梯,就要安全和便捷多了。我方牛鼻子

孔前的巨石平台上,有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圆形

孔洞,垂直向下。不知道是人工开凿的还是水滴

石穿形成的。牛鼻子孔的旁边也有一些方形的孔

洞,不知道是何用途。当年人们过河都要用牛拉

犁用的弯枷吊在竹索上,弯枷的两端栓绳兜住臀

部,两手交互拉着前行十分艰难而危险。

猫跳石(砥柱石)

(106°26′38.288″, 26°47′25.855″)

从索桥返回停车处途中,准备寻找位于河中

间的“猫跳石”,当地人把老虎称之为“大猫”,

据说曾经看到过老虎从一侧岸上一跃而起,跳上

河中央的大石块,然后再一次腾空而起,跳到了

对岸。此河故名“猫跳河”。在猫跳河上大约十

多公里的河段上,共修建有八座水电站,可见河

床的陡峭和极大的落差。

看到有一块较平整的巨石,但靠在我方岸上,

明显不是“猫跳石”。继续沿岸边前行,我看到

有一条小路通往前方河边,就开玩笑地说,这里

就是通往“猫跳石”的路,话音未落,走在前面

的卢然卢就看到了林木遮掩中的河床中有一块巨

石,上面还有红色大字。于是他就急急地向前奔

去,我们随后跟随前行。

走了大约一百多米后,就来到了河边,其间

宋大勇还在黄泥陡坡上滑倒了,裤子都成了黄色

的了。

一块巨石搁置在河道中央,看上去距离对岸

较近,距离我岸大约三米,看来大一些的老虎要

跳过来是可能的。

巨石面对我岸的侧面,有三个石刻大字“砥

柱石”,当年红军除了从竹索桥过河外,还将从

农民家中借来的门板、木柱等铺设在河岸与巨石

上,从上面浩浩荡荡地通过,为遵义会议的胜利

召开做了坚强的保障,所以被称之为“砥柱石”。

返回停车处的途中,看到有“勇骏道”石刻大字,

这是因为当年红军的战马也从猫跳石上的“木板

桥”通过后沿此道向上,却因驮子撞击到岩壁而

被弹到了路坎下面被水冲走了,因而此段小路被

称之为“勇骏道”纪念那些为了红军胜利而牺牲

的战马们。

天色渐暗,上游远方的高大岩壁一端,有一

独立向上的巨大石柱,傲然向天。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第37页

环百花湖、麦格之行

35

贵阳改哥相关手绘地图:

第38页

2019-5-19

36

花溪高坡之行

日期:2019 年 5 月 19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李俊辰、卢然卢

行程(约 160 千米):

游记:

保安寺

(106°42′38.785″, 26°32′14.178″)

到小河与卢然卢汇合后,他先带大家去参观

了他家附近山上的保安寺。

落霞沟洞堡

(106°46′46.982″, 26°18′20.445″)

驱车前往高坡乡的半坡村,这里是统治这一

带二十多代的谢氏土司的宅邸。花溪区仍然存在

的地名“中曹司”就是原来的“中曹长官司”的

简称。

从岔道行驶约一里的柏油路,就到达了半坡

村,我曾经于十一年前到过此地,村小学的篮球

架安置在校墙外,如今篮球架仍在,而小学已经

撤并了。

前行进入村委会大院,是一座设计很有特色

的小楼。

向院外远方望去,从青岩镇到高坡的柏油路

曲折蜿蜒。

第39页

2019-5-19

37

对面的岩壁间有一个“十”字形的洞口,洞

口下方建有石墙,石墙的门开得很高,估计要数

米高的木梯才能从中上下。

我们用长焦仔细观察也没有找到上至洞口的

小路的痕迹。洞口上面的山顶有观景台。

中曹司衙署遗址

(106°46′26.647″, 26°18′23.921″)

向村委会的一位干部打听土司宅院,得知要

从院墙外左转。前行有一些老建筑,但大部分都

已经没有人居住了。

转至村后,来到了谢氏土司的宅院,这里是

花溪区文物保护单位,大院的八字墙只剩下一面

的一小部分,只有宽宽的阶梯依旧。

上次来看到的摇摇欲坠的正房和右厢房已经

不在,新盖了砖房。只有那棵造型奇特的柏树仍

然傲立。这里是花溪区文物保护单位。

从左侧向二进院落走去,二进房屋基本上还

完好,只是左侧的屋顶已经没有,屋架也是风雨

飘摇。院落的地面都是石板铺就。

后侧还有一座老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土司家

的三进。

二进摆放着一些柱础石,估计是正房所遗存。

前面原有的很长的石头挡墙已经被拆毁一部分。

半坡村古道

(106°46′13.341″, 26°18′23.766″)

记得前方还有一段古道遗存,就带大家前往

观看,走到路口,发现只剩下中间一段数十米长

的还保存完好,两端都被毁了。

大家不忍放过,就沿前方的水泥路前行,准

备去看一看是不是还有其他遗存的路段,结果水

泥路走完了,变成了石沙路了,但从石沙路面中

发现还有石阶的痕迹。

急先锋卢然卢走在前面百米之外,就在我们

犹豫是否止步时,传来他的呼唤声,于是大家加

速前行。

小公路的左侧有向下的古石板道蜿蜒向前,

石板道保存完好,石料大部分是血红的。

古道向下后不远就开始向上,我们沿路前行,大

约两百米后古道接上了一条水泥路。我们沿水泥

路前行转回到了村委会。

第40页

2019-5-19

38

二屯岩摩崖

(106°46′54.514″, 26°18′40.321″)

返回主道前行,来到了石门村,公路旁有停

车场,停车后前行上山,公路旁有一棵粗大的古

树,胸径有一米五,它的根部在修建公路时被砍

断一部分。

观景台横跨公路,从上面可以看到山下的梯

田,由于目前正在灌水,所以很是美丽。远方白

色岩壁下面是红岩峡谷。

过观景台,沿阶梯向上,来到了山顶的一块

巨石前,下方有花溪区的文保碑,左上方有边长

一尺的四个横排大字“永镇边夷”,两侧分别有

“弘治庚申”和“洪边兵临”竖排小字。明天顺

元年(1457 年)高坡大旱,民不聊生。高坡苗族

首领干巴珠率领四邻村寨苗民揭竿而起,攻打都

匀府,夺取粮食救济灾民,起义军声势浩大,朝

廷震惊,派兵四路进行围剿,干巴珠战败被俘,

押送京城处死。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水东宣

慰同知宋然在此镌刻了“永镇边夷”纪念此事,

并炫耀武力。

此巨石后面还有一石,与之并立,形成石门,

古道从石门中通过,但现在古道已经被愚蠢的人

们改为新石板路面了。

石门旁有一些现代景观。

二屯岩摩崖现在是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从石门通过,沿古道方向向公路走去,途中左

侧还有上山的古石板阶梯。

上车后前行从小公路爬上了山顶,在摩崖附

近左拐继续前行,到达了我们先前看到的观景台,

在那附近寻找通往岩壁间洞堡的通道,但没有找

到。

大洪村古银杏夫妻树

(106°47′41.963″, 26°18′0.6693″)

返回公路前行,在大洪村蓝色牌子处右转,

公路左侧是“凯信驾校”。大约一里许到达公路

终点,古树就在这里。

两棵古树并立,相隔十米左右,路旁的一棵

较粗,我们四人刚刚可以合抱。树干上有许多树

瘤。以人的身高作参照,粗略算下来胸径约为 2.2

米,另一棵的胸径有 1.5 米。

不远处有一座老房子,还有一座小木亭子。

高坡红军墓

(106°48′30.919″, 26°18′1.4128″)

前行到达高坡,在派出所院内有一座红军墓,

墓为水泥砌筑的圆形墓,一侧有“花溪区文保” 石

碑,另侧有墓碑“红军烈士墓”。

第41页

2019-5-19

39

1935 年 4 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高坡,一名

战士在附近牺牲,几位苗族老人将遗体埋葬,1963

年高坡公社将遗骸与另外两位红军烈士的遗骸合

葬于此。

墓旁不远有一座苏州园林风格的小石山,我

怀疑此地是原来有钱人的住宅和后花园。

在街上穿过曾经作为苗族“跳花场”的农贸

市场前行,路旁有一些老建筑。

高坡六方井

(106°48′42.486″, 26°18′7.1195″)

前行路的左侧有古石板阶梯向下,下面有一

个六角形的井口,井旁是石板铺地,井壁有一个

孔洞,水流从此流向下面的池子。看来水量不小。

旁边的村民介绍此井叫做“六方井”,从未干涸

过,盛夏季节水温极低。

上路前行,路旁有很大的房屋基础。

高坡红军标语

(106°48′46.803″, 26°18′7.0519″)

再前行就到了写有红军标语的房屋了,此房

较大,较高,但是木制屋架,竹篾泥巴墙,靠近

公路一侧有黑色绘画和文字,另侧房侧有黑色大

字“反对国民党的卖国政策”。落款为“红勇(一)”。

这里也是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5 年 4 月 9 日至 14 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

和军委纵队进入高坡,在民房上绘制了这些标语

和漫画宣传抗日。

高坡石林

(106°49′19.662″, 26°17′47.112″)

前行驶入“云顶草原”大门,公路两侧山上

都有造型奇特的黑色巨石。

这里的青石呈分层状态,材质坚硬却又容易

开采。所以到处都有开采的痕迹。

一个采石场附近有一座“蘑菇石”其一侧酷

似女人的侧面像。

第42页

2019-5-19

40

远处有一阶梯形状的天然城墙。有些高大的

石块,表面嶙峋,卢然卢勇敢地攀爬到顶。还有

一块巨石像一只蹲伏的青蛙。

摆桑营盘

(106°50′7.3623″, 26°18′24.809″)

我们向摆桑村驶去,最后经过一段在古道上

修筑的毛路,来到了营盘山下。

沿粗糙的石阶路向上,来到了外面的一道石

墙,向上看还有一道更加高大的毛石修建的石墙,

虽然是毛石修建,但施工却非常精致,巨石的选

料非常讲究,缝隙非常小。

第二道石墙附近有一座古墓,墓的三面都有

石墙,正面对着村子和田地。

对面的小山上有凸起的黑色巨石。

继续向上,就来到了上面的营门前,正对着

门有一堵照壁状的石墙,估计是为了增加进攻者

的难度故意设计的。

石门下方有一块断了的长石板,我估计是原

来石梁门上的横梁。

门道两侧都有插门栓的孔洞,说明曾经设有

木门。

进入营门向左侧走去,在石墙上面看到对面

的半坡有一个独立的石柱,该石柱下小上大,像

是一个蘑菇,也像是一只紧握的手臂与拳头,表

面还有类似“干”字的缝隙。石柱的高度大约五

米。

第43页

2019-5-19

41

营盘中央有一座高出三米的天然石台,可能

是营盘的点将台(注:应为采石场遗迹)。

顺时针转,我们来时走过的毛路另端蜿蜒向

山垭口延伸。

一巨石上有线形穿洞,另一巨石上有圆形小

穿洞。

走到山下,仰视刚才在营盘上看到的对面山

顶的黑石,顿觉高大了起来,有些像动物形象。

前行到达水塘村摆弓岩瀑布旁。这里共有三

级瀑布,分别高度分别为 60 米、16 米和 92 米。

我们在最上面一级瀑布的顶上看了看,因时间关

系,没有下去看。

(卢然卢相关视频)

甲定营盘

(106°51′3.1737″, 26°13′44.227″)

来到了高寨,这里也有一座营盘(注:即高

寨古堡,又名甲定营盘),是当地苗民为了抵御

兵匪于清道光年间修建的,设东南、西北两座城

门。

我们沿一个仓库的墙前行,越来越靠近大山

笔直的岩壁。古石板路基本上保持完好。

转过一块巨石,东南方向的石门就出现在眼

前,我说如果在巨石前搞一些伪装和迷道,敌人

会很难发现城门所在。

石门是一座石拱门,两侧的石墙高约 9 米。

虽然是毛石垒砌,看上去却非常结实。走到门前,

发现里面数十米外还有一道城墙下面也是石拱

门,原来这里是一座瓮城。

外墙上面有一米多高的石挡墙,脚下是一米

多宽的步道,可供兵员调动与打击敌人。

进入内墙后右侧有一座小石山,有蜿蜒的石阶路

通往城墙上面,城墙上一直保持有挡墙和步道,

挡墙上有许多枪眼或瞭望孔。

沿步道前行,来到了西北门,这里是笔直岩

壁的一条裂缝,裂缝也是笔直的,宽约三、四米,

高达数丈,古人从岩壁下方用毛石垒砌了一条陡

峭的阶梯到达城门,城门也是石拱门,两侧的石

墙也非常高大。

这里的情形与贵州省凯里市著名的古代营垒

香炉山很相似,但规模和工艺无法与香炉山相比。

远方有风电路呈“Z”字形向山上延伸。

我们先向营盘内部走去,准备寻找资料中提

到的天然溶洞“大王洞”,但小伙子们走了很远

都没有找到。

我没有远去,在城门下等了一会,就沿石阶

向下,石阶只有靠近城门大约四分之一是好的,

其余的都坍塌了,等于在乱石堆上行走。

我小心翼翼地向下,好在有岩壁和树木可以

依附。路上有一种像高粱的植物。

走出岩缝,石阶路向右转折,基本上保持完

整。

第44页

2019-5-19

42

只是在靠近山下的数十米没有了石板的踪

迹,但这里一直是与公路平行,所以不会迷失方

向。

走着走着眼前有一道金光飞过,我仔细观看,

是一只金蛙,其全身大部分是浅黄色,背上像龟

壳一样是金黄色,它很淡定,与我距离不到一米,

一直等我拍照。

最后在景点牌附近,即公路与仓库路交叉处

终于走下山来了。

我沿一条机耕路向营盘山的另侧走去,一直

到看到城门裂缝为止,但由于树木浓密,只能看

到裂缝,无法看到城门。

营盘山的另侧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一个长方

形穿洞。

甲定洞葬

(106°52′30.135″, 26°13′35.478″)

沿公路前行来到甲定洞葬。香火钱每人 5 元。

在下层洞道中看见一只小猫头鹰。

杉坪跳圆洞

(106°48′3.4957″, 26°15′32.682″)

天色渐暗,我们抓紧时间赶到杉坪村,这里

有许多值得寻觅的景点,我们先去看“跳圆洞”,

这个洞是苗族同胞在节假日或祭祀活动时吹芦

笙、跳圆场的地方。

我们询问到洞口在学校后面的竹林中,就驱

车过去,看到学校后面的岩壁下有几个小洞口。

沿田坎上的一米宽新石板路向山脚走去,不一会

就到了,只见竹林后面是一个不高却较宽的洞口,

有毛石墙,中间是一个不太高的石拱门,洞内的

大厅呈圆形,中间有一天然石块,估计人们是围

着石块跳舞,故称“跳圆”。

背对洞外,右侧有高洞道通往,我们沿洞走

去,这里有许多钟乳石,头上有肥大的蝙蝠飞来

飞去。

第45页

2019-5-19

43

溶洞在数十米处没有了去处。

天色更暗,我们以石门为背景拍了合影。

杉坪水洞

走出跳圆洞,沿小水渠向左侧走去,不远处

有一个洞口,走下去发现是一个水洞,看上去还

很深,两侧都有洞道。左侧靠近洞口还有旱洞,

我们走人发现小岔道较多,但无法进入。

洞顶有黑色的石头,与洞内其他石头格格不

入,还有闪闪发光的似乎有图案的石头。

走出水洞,急先锋卢然卢和李俊辰继续前行,

去看另外一个洞口,不一会回来告诉我们那个洞

就是水洞的出水口,暗河水流出后形成了一条数

米宽的溪流。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我们沿石板路向公路走

去,一匹马拦在石板路上,有点担心惊吓到它会

被踢下河去。犹豫间,一位妇女过来牵住了马,

与之交谈中得知:小洞口上面高高的笔直的白色

岩壁间还有一个洞口,那里要好看得多。

谢过后离开,看来这里我们还是会再来的。

此时已经是八点过了,这是我们游览经历中

最晚的一次了。到花溪街上吃了晚餐,到家时已

经晚上 11 点半了,虽然略感疲惫,心情却是非常

愉悦,又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第46页

2019-5-19

44

(贵阳改哥相关手绘地图)

第47页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45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日期:2019 年 7 月 14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

行程:约 100 千米

游记:

多日的阴雨,致使我们的周六寻古计划不能

实施,周日早起发现今天无雨,到十点过甚至太

阳都出来了。贵阳改哥在微信群里来消息,问大

家是否有意出游,我和呈思立即表示有意,于是

各自迅速准备一番后汇合出发。

石板哨营盘

(106°36′6.9275″, 26°27′56.5″)

沿贵安大道前行,来到了石板镇,这里有一

座营盘。

我们把车停放在街旁,沿路前行,询问着来

到了房后不远处的营盘,当地人叫做“屯上”(音

dèng shàng)。

沿小路向上,到了营盘大门,这里还有数米

高的营墙,石块垒砌的石门还在,只是没有了顶。

营盘中还栽种了一些玉米,所以还有小路可以前

行,我们先向左前方走去,看到了一些石墙,然

后向左前方走去,看到浓密的灌木后面有较高的

石墙,又向右后方走去,这里还有一个缺口,似

乎曾经是另一营门的所在。

泰平洞

(106°32′11.766″, 26°27′13.569″)

第48页

2019-7-14

46

驱车前行,来到了一个曾经的大度假村,这

里有一个溶洞,度假村把它叫做“水晶宫”。改

哥的资料中说洞口有一块古碑,记载着此洞的情

况,洞名为“泰平洞”。

现在沿途所有的房屋设施都被推到,连一些

道路也用废墟和巨石堵塞。

我们看到扁平的洞口在河的对岸,洞口上方

“水晶宫”金色大字还在,两侧都有很长的笔直

的岩壁,如同城墙。

此岸有一块复制的石碑,就是对面洞口那块

古碑的内容。

向钓鱼的人询问如何到达洞口,得知从下游

过河然后沿对岸河边迂回可以到达,其中一处要

通过紧靠河边的废墟。

庙山桥

(106°32′12.056″, 26°27′7.3507″)

我们向下游走,他们二人从水坝上面过河,

我考虑到废墟处较为危险,就没有过去,到车旁

等候。不一会他们打来电话,让我一定过去,说

是发现了一座古石拱桥。

我沿水坝过河,发现水坝上曾经有钢制栏杆,

从痕迹来看就在不久前被用气割拆除了。过了水

坝,就看到了那座单孔石拱桥,桥很坚固。桥上

两侧有石条砌筑的不高的档墙。

回家后,改哥查到了这个桥叫做“庙山桥”,

从桥名来看附近的山上曾经有庙。我回家后也查

看了我的资料,得知庙山桥长 15 米,宽 4.5 米。

但我在现场看到的桥感觉没有这么宽啊,会不会

记载有误?

桥旁不远处有较宽的大约十级石板阶梯,上

面的房屋也被捣毁。

车田胡家洞

(106°32′29.958″, 26°26′21.118″)

驱车离开,来到了车田村村口,这里我曾经

在十年前来过,现在这里已经面目全非,进行了

大肆的开发。

将车停放在村外的停车场,沿小公路走过去,

当年公路旁的小河沟已经成为了一个湖泊,对面

有一座桥,再远处两山之间是河道,河道两侧就

是好几个洞堡的所在地。

沿近年修建的栈道前行过桥,继续沿栈道向

上,印象中左岸有几个洞堡,但仔细观看也没有

看到,估计不是因水位提高被掩没,就是被生长

第49页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47

迅速的植物所遮盖。

再走,来到了当年我们进入过的大洞堡,现

在知道叫做“胡家洞”,是清末民初由当地村民

修建的躲避土匪的洞堡。

此洞堡的石墙建筑十分精良,墙厚近两米,

墙内有从墙中伸出来的阶梯,供人们走上墙顶观

察敌情、打击敌人,墙上还有一米高的单薄挡墙

作为掩体。

洞内面积有 300 平方米。改哥从书上读到,

这个洞中有一个小洞道可通往外界。我也记得当

年自己曾经从一个小洞走入大洞厅内,然后在不

远处的另一洞口走出。但这次我们仔细查找也没

有找到,只看到岩壁深处有一个约六十厘米高,

三十厘米宽的小洞口,是被石块堵塞的,但肯定

不是我的身材可以穿过的。

走出洞外,打开手机准备查看一下当年的游

记,却因信号不好无法打开链接。

前行不远,有一个一米高、半米宽的洞口,

再行十余米,又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洞口。回来查

看游记,原来上次我是从小洞口进入从十余米外

的洞口出来的,看来记忆是会模糊的。

胡家洞对面有一个细而高的穿洞,叫做“象

鼻洞”,洞中有小水渠通过,水渠通往一座精石

料修砌的水碾,当年我们曾经走过去观赏,但现

在水位提高,已经想不起是怎样过去的了。

沿栈道继续前行,可以看到象鼻洞所在地山

顶有石墙呈现,改哥说那是车田营盘。

车田仙人洞

(106°32′31.87″, 26°26′14.166″)

再前行,过一道架设在支流上的石磴,右侧

有小路痕迹,改哥说这个方位有一个“仙人洞”。

我俩在泥泞小路上走了一段,却没有看到洞穴的

样子。

走回栈道上继续前进。已经到了胡家洞、象

鼻洞的对面了,这里建有一个邻水平台。

又走一段,右侧半山间有一间房屋大小的石

墙,墙上有半米多见方的窗口。估计是一座洞堡

堵塞封闭的一个洞口,留下窗口用于观察。

再走一程,到达“小花溪”地段,这里两侧

较高,河床较为狭窄,建有水坝和过河石磴,水

坝上形成了瀑布。石磴与水持平,有游客走过,

较为危险。两岸建有无数的农家餐厅,主要是自

助烧烤,都有麻将机,有许多人在烧烤、打麻将。

继续走来到一座三跨水泥桥前,可以看出其桥墩

下部是古老的石板桥的遗存,后来在上部加高后

第50页

2019-7-14

48

铺设了钢筋水泥桥面。旁边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六

十年代的水轮泵站。

过桥后不远处有一座较大的建筑群,墙面与

屋面都是石板的,那是车田的一座陈列馆。

沿路向上,有“二十四合院”牌子,后面是

一座濒临坍塌的木楼四合院,周边并无其他院落,

看来标牌应该写成“二十四座四合院”。

前行还有许多原始石板搭建的石墙和薄石板

瓦,其中有一座很精致。一座石墙已经倾斜严重,

似乎一推就会坍塌。

前行还有许多石板墙面镶嵌在木柱中,屋顶

也是原始的石板瓦。

路边有一棵古老的树木,名为“白杜”。

车田营盘

(106°32′34.979″, 26°26′22.566″)

前行右转有新石板阶梯通往山上的营盘,我

们沿路上行。从这里上山并不遥远,一会就到了

营盘的石门前,看来石墙两侧还有门栓孔。门轴

孔已经被无知的建设者修建石阶掩埋了。

从另一营门处向下走,回到停车场,驾车前

往元方村。

元方寨门

(106°31′52.3″, 26°27′46.554″)

来到元方村口,过桥时看到了左侧的三孔石

拱桥,桥较为低矮,有些像贵定阳宝山古道中的

阳宝桥。

我们停车从街上左转,途中有一些石板老建

筑,走到街道尽头,就看到了石拱寨门,目前还

很完整。门外一侧的门额上,有一个水泥制作的

五角星。

沿路向下,还保留有一段石板阶梯。

元方桥

(106°31′49.133″, 26°27′48.215″)

继续向下走,就到了石拱桥前面,这是一座

很奇特的石拱桥:从引桥开始整个桥身呈“C”形,

估计是为了抵御上游水流的冲击。

桥身上长了一些树木,其中一棵有十几厘米

粗。

在距离古桥约二十米的堡坎上,镶嵌着半块

古石碑,上面都是人名和捐钱数量。没有其他文

字,我们估计就是建桥碑的下半部分。

过桥后发现有数级石板阶梯被水泥敷平,还

有一段石板路没有受到破坏。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