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参与实践工作手册——绿色空间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儿童参与实践工作手册——绿色空间篇

7 儿童友好城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内容,而是基于联合国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各个国家或者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问题,自行探求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保证儿童权利得到普遍的落实。北京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立足北京城市和社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探索为儿童提供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的本土路径。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友好城市不仅仅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物质和社会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全面保障儿童的所有权利,包括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不仅仅是一个“被服务”的客体,他们也可以像成人一样,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发表见解,并有能力参与改进,而成年人不仅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也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儿童自发的生命力量,使儿童能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就像为一粒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它就会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自然地萌发,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这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儿童参与,如何促进儿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平等享有城市权利。如果只是单纯为儿童打造一个呵护备至、温室般的成长环境,并... [收起]
[展开]
儿童参与实践工作手册——绿色空间篇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北京儿童友好城市

社区示范项目

儿童参与实践工作手册

——绿色空间篇

Handbook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Greenspace Chapter

Project of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Demonstration in Beijing

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Beijing Women's International Center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街道办事处

Zhongguancun Sub-district Office of Haidian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北京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Beijing Evergreen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2 年 11 月

第2页

第3页

北京儿童友好城市

社区示范项目

儿童参与实践工作手册

——绿色空间篇

Handbook of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Greenspace Chapter

Project of Child-friendly Community

Demonstration in Beijing

第4页

专业支持

顾问专家

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街道办事处

北京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一院

编委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主编 彭文洁

编辑 涂先明 徐航宇 卢荣姝 韦显峰

美术编辑 王 宁

董智杭 韩雪冰 贾 濛 李方方 李静威 林 岳

刘琴博 刘祥玲瑞 史育玉 张 奕

编撰机构

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

在市妇联党组领导下,承担同相关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各地区

妇女组织友好交往的事务性工作,主办或承办以妇女为主的展览、演出

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妇女、儿童、家庭等主题的国际活动和对外

传播工作,拓展首都妇女对外交流渠道,搭建中外各界妇女交流合作平

台。

霍雨佳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

黄彬凌 草图营造创始合伙人,中国绿发会自然教育学术委员会专家

景 泉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一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刘 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史源源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风景园林学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空

间全生命周期健康国际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传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朱 丹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校长

(按姓氏拼音排序)

第5页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街道办事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是海淀区人民政府的派出

机关,在中关村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法履

行辖区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综合管理职能,统筹协调辖

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

北京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以建设“儿童友好、环境友好、睦邻友好”的三好社区的愿景,通

过自然启蒙、社区实践和生态公民的方式推动小手拉大手的社区营造。

成立十年来扎根社区,已经在北京、安徽、青岛、西安等省市的 70 多

个社区同时开展服务。我们深切体会到以儿童参与和儿童倡导的方式,

带动家庭以及社区居民进行城市环境和行为的改变,是行之有效的社区

治理途径。

第6页

6

引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指

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儿童是国家的

希望、民族的未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建设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动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而儿

童并非唯一获益的人群,儿童友好城市也会使我们的城市更加

和谐、更加可持续。可以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

重要举措。

自联合国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以来,中国一直在积

极响应。2021年国家发改委会同2 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旨在在中国全方位推动儿童友好城市的试点建设。在国家战略

方针的指引下,北京市也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作为十四五的发

展目标之一,积极打造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首都样板”。

6

第7页

7

儿童友好城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

者内容,而是基于联合国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各个国家或者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问题,

自行探求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保证儿童权利得到普遍的落实。北

京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立足北京城市和社区的具体实际,紧密

结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探索为儿童提供快乐、健康的成长环

境的本土路径。

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友好城市不

仅仅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物质和社会

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全面保障儿童的所有权利,包括生存权、受

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不仅仅是一个“被服务”的客

体,他们也可以像成人一样,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发表见解,并

有能力参与改进,而成年人不仅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

题,也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儿童自发的生命力量,使儿童能

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世界。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就像为一粒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温

度和水分,它就会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自然地萌发,是一个

双向促进的过程。这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儿童参

与,如何促进儿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平等享有城市权利。如

果只是单纯为儿童打造一个呵护备至、温室般的成长环境,并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友好”。只有激发儿童内生动力,促

进儿童参与,才能形成环境与人的良性友好互动。

城市是一个如此复杂的巨系统,儿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

我们认为,儿童参与必须从身边日常小事开始。而儿童90%以

上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在社区周边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认为,社

区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和根本所在。它涉及儿童日

常生活、学习、交往、游戏所需要的所有空间环境,包括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托育服务设施、儿童之家、社区服

务站等;社区出行环境,包括上学路、出行环境;以及社区公

共空间,如口袋公园、游戏场地、社区绿地等。对这些空间环

境的调研、规划、设计、监测和管理也是儿童参与实践的理想

领域,儿童可以在参与社区空间改善的过程中构建社会联系、

发展合作关系,同时也提升儿童权利。

第8页

8

大量的研究指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直接接

触、感受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伴随着城市蔓延、建筑环境

日趋密集、机动车依赖和电子产品普及,儿童的生活与自然的

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了

“自然缺失症”*。因此

作为儿童参与系列实践工作手册的第一篇,我们将目光锁定社

区的绿色空间,比起那些偶尔到访的郊野景点,和城市中日渐

规训的室内教育空间,这些

“身边的自然

”对于城市儿童的身

心健康成长有着更加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推出儿童友好城市系列手册的第一步是建设社区中的

绿色空间,结合项目组长期的社区实践,希望通过简洁直观的

语言,亲和易读的形式,将儿童参与社区绿色空间营造的框架

呈现给读者。力图阐述什么是儿童友好的社区的定义,儿童参

与创建儿童友好的社区的方式,儿童参与组织的原则和方法,

面临哪些等问题。我们希望本手册可以为致力于儿童友好社区

发展和绿色空间营造的伙伴们,提供一些行动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应该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并没有万能

的模式。

“儿童参与

”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儿童需要

培养的能力。儿童参与是一个动态建设的工程,根据不同的背

景和文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操作方式,需要使用者结合自

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而只有儿童通过长时间、不同程度、

持续地参与到具体事务中,这种能力才能愈加巩固和提高。我

们希望更多致力于儿童友好社区的同行者们向我们来分享你们

经验和教训,不断帮助我们丰富和完善这本手册。

彭文洁

北京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理事长

* “自然缺失症”是理查德·洛夫 (Richard Louv) 在其著作《森林中的最后一

个孩子》中提出的概念,指出现代社会孩子和大自然普遍缺乏联系的现象。

第9页

9

关于本手册

读者类群

1)对于已经了解儿童的能力但希望进一步了解怎样让儿童

参与社区发展和环境项目的教育者、社区领导者或对此领域感兴

趣的人,本手册向他们提供相关活动组织的方法和内容。

2)对于那些关心可持续发展领域但尚未参与过儿童工作的

人来说,本手册向他们介绍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规划和管理中

儿童参与的有效性,以及如何与儿童一同工作的方法。

手册将结合项目团队的相关实践案例,重点论述如何使儿童

真正能够参与到社区环境研究、规划与设计、管理和监测的过程

与方法,介绍儿童群体参与过程中的原则和有效方法。

针对年龄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任何未满18周岁的人。为

了便于讨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和操作能力水平,本手册使用以

下分类:

学龄前儿童:6岁以下

小学低年级:6~9岁

小学高年级:9-12岁

初中:12-14岁

青少年:14~18岁

由于学龄前儿童语言表达、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局限,而

14岁以上青少年,他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成人已无

差别,因此本手册重点关注6~14岁的儿童。但儿童在某个年龄

阶段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相反,我们应该

提供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和可用媒介,以发挥儿童最大的参与能

力。

手册结构

手册分为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将阐述相关理念的基础认

知;第二个篇章将讨论如何使儿童融入到绿色空间研究、设计、

营造、管理的每个环节中。第三章将提供一些代表性的活动具体

操作方案示例。

第10页

10

第11页

11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 理念

工具

实践

儿童参与的基础认知

儿童参与社区绿色空

间营造的步骤

儿童参与活动的操作

方法

第二篇

第三篇

第12页

12

第13页

13

理念

开展儿童参与社区绿色空间营造实践

的具体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基本

理念进行梳理,包括:绿色空间——特别

是社区的绿色空间,对于儿童的价值是什

么?儿童友好的绿色空间有什么特征?什

么是儿童参与,以及如何建立儿童参与社

区绿色空间营造的行动框架?

儿童参与的基础认知

第一篇

第14页

14

1.

让儿童在自然

中成长

伴随着高密度城市的扩张、机动车和电子产品普及,儿童

的生活愈发远离自然。大量的研究指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亲

身接触、感受和观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与自然和动物的接触

有利于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而参与自然体验对儿童

同理心的培养和对自然环境的关爱至关重要。*

缺少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直接影响了城市儿童的健康成

长。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在2021年联合

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增

加社区儿童‘微空间’,鼓励社区打造儿童‘游戏角落’,提

供适龄儿童步行路径和探索空间,合理增设室内外安全游戏活

动设施;建设健康生态环境,推动开展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生态

1.1 儿童需要自然

14

* 克莱尔·弗里曼 , 保罗·特伦特 . 儿童和他们的城市环境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5.

第15页

15

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价。推动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

的自然教育基地。开展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推进城市和郊野公

园设置游戏区域和游憩设施,合理改造利用绿地,增加儿童户

外活动空间。”

社区绿色空间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这些家门口的绿色

空间——例如公园绿地、小游园、口袋公园等——承担着儿童

日常的游憩活动。比起那些偶尔到访的郊野景点,为儿童提供

可以经常到访的社区绿色空间,能使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

密。因此,应当更加关注这些“身边的自然”对于儿童的影

响,在儿童友好理念指引下,正视儿童在城市中生活、在自然

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的需求,让城市社区中的自然空间来治

愈城市儿童的“自然缺失症”。

社区中可以让儿童自由玩耍的自然空间

第16页

16

生态道德

生态心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

系列重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和新时代之下,脱离了自然环境的儿

童很难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培养新一代符合“生态文

明”价值观的绿色新公民,需要让儿童更多地回归大自然。

2021年,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

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美丽中

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

2025年)》,进一步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所有相关群体的全力参与,儿童亦不例外。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公众参与、社会学习和相互学习非

常重要。儿童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资源使用者和生产建设

者,是生态文明教育极其重要的对象,并且能够通过他们的言

行影响其父母和其他社区成员。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主题活动中体悟、在参与行动中推

进,将生态文明传递到儿童心中,播下生态文明之种,随着一

代代儿童的成长,这些种子终将绽开生态文明之花。

1.2 自然需要儿童

生态文明下儿童和青少年自然观和价值观培养(自绘)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

在主题活动中体悟

在参与行

动中推进

实践

成长

启蒙

第17页

17

1.3 共建可持续的儿童友好社区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完整居住

社区建设指南》中指出:“据研究,我国城市居民约75%的时

间在居住社区中度过,到2035年,我国有约70%人口居住在

城市社区中。居住社区也越来越成为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

开展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由于儿童活动范围有限,社区对

儿童有显著的影响:社区是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个地方,对真

实世界的理解往往从家附近的空间开始;另一方面,儿童在社

区中会结识共同成长的伙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

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

的‘最后一公里’”,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

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22年,住

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指出:“完

整居住社区应配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

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设施和充足的公共活动场地,为群

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老年人与儿童是社区最常住的居

民,完整社区的建设要围绕“一老一小”展开。《城市儿童友

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中强调,推动社区不同层级和各类

儿童社区日常活动轨迹(来源: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

根据联合儿童基金会发布数据,0-6岁

儿童步行活动距离在200米以内,6-12岁儿

童步行活动距离在400米以内。

儿童步行到达基础教育设施、便利店、

户外活动场地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儿童社区

日常活动轨迹

托幼设施

便利店

公共活动场地

第18页

18

在社区治理的背景下,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正是儿童友好

城市建设的助推器。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

充满自由的童年:在这样的社区中,儿童可以独立自主步行上

学,在户外自由玩耍,和伙伴积极交往,并在社区内有归属感

和主人翁意识。

2019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由中国社区发展协

会牵头编制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该规范提出儿童友

好社区建设的4大标准5大版块,4大标准:儿童至上、普惠公

平、儿童参与、共享共建;5大版块:制度建设、空间营造、

服务提供、文化建设、人员要求与管理。

中关村西里二条:为儿童而设计的街道

第19页

19

2.

把主动权还给

儿童

2.1 儿童参与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定义是,“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

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的城市、城镇、社区或任何地方政府体系;在这些城市或社

区,儿童的心声、需求、优先事项和权利是当地公共政策、程序、决策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类似,儿童权利也是有层次的,其中参与权是儿童

需求的高层次满足,即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

项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权)。

《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

城市社会生活。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畅通儿童参与渠道,

涉及儿童的重大事项事先听取儿童及监护人意见。在制定社会政策、发展公共服务

中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全面保障儿童在社会生活、社区发展、家庭事务中的知情

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19

* 引用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撰《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https://www.unicef.cn/reports/

cfci-handbook

第20页

20

自由表达想法,尊重儿童意见,

建立或加入团体……

接受教育,休息、玩耍、文化和

艺术活动……

不受暴力伤害、和家人在一起、

不受性侵害、战争中受保护……

生命、姓名和国籍、卫生、水、

食物和环境、安全住所……

但根据《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相关研究

表明,儿童参与受到时间、空间等基本条件的限制,某些儿童参

与的重要议题被忽略,儿童参与的类型和路径尚需拓展。

对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监测和管理是实践儿童参与的

儿童四大权利的层次(儿童的四大权利各有侧重,相互渗透与支撑)

理想领域。吸引儿童参与到规划、设计、营造社区公共空间的

过程中,通过参与式活动,使儿童获得自我个性的发展和社会

发展,并使他们形成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社区的绿色空间可以将儿童和社区管理者紧密地联结在一

起,儿童参与社区环境的建设,用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眼睛来观

察、用不同于成人的方式来交流,这就使得儿童参与的研究能

够获得成人研究无法获得的信息。儿童参与的儿童友好社区营

造,应鼓励儿童积极出谋划策,专业人士与儿童之间、社区管

理者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通力合作,

一同参与社区绿色空间营造的过程中,共同为社区的可持续发

心理

需求

生理

需求

参与权

发展权

生存权

受保护权

第21页

21

双榆树中心小学参与社区绿色空间营造

展做出努力。

■ 通过社区中儿童的自我参与、家长的协助、第三方志

愿者的专业支持和引导能够让各方形成一个共同体。

■ 发现社区中存在的真实问题,通过参与式设计提出解决

方案,协同各方面的资源共同解决,最终付诸行动、改变社区。

■ 帮助儿童学习本土知识,了解全球趋势,鼓励独立思

考,尝试用自己得出的方法解决社区的环境问题。

■ 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中,给每个参与者带来自豪感和

自信心,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22页

22

基于儿童参与的特性,罗杰·A·哈特(Roger A. Hart)

提出儿童参与阶梯理论。底层阶梯是指完全由成人安排,全程没

有儿童以任何形式参与其中;第二层阶梯是指儿童有机会参与一

些活动(如被要求唱歌跳舞为某些事情做宣传),但他们不明

白这样做的意义,也不知道自身拥有选择参与与否、决定参与形

式、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第三层是指询问儿童想法但不予以重

视或采纳;从第四至七层,成人将知情权、决策权和主动权逐步

交还给儿童,最终实现第八个阶梯:儿童自己提出事项并以主体

身份邀请成人共同讨论和决策的最高参与程度。

2.2 真正的参与

罗杰·A·哈特(Roger A. Hart)的儿童参与阶梯

儿童发起、并以主体

身份邀请成人共同决策

儿童发起、并由儿童自己决定

成人发起、与儿童共同决策

成人咨询和告知儿童

指派给儿童,但能告知儿童

表面文章

装饰

操纵 1

8

7

6

5

4

3

2 非参与

参与

第23页

23

正如罗杰强调的:尽管上层阶梯表示儿童主动程度的提

高,但这些阶梯并不意味着儿童应该总是尝试他们能力的最高

点。我们应尽量调整计划,使所有儿童的参与都有机会来与他

目前的能力相匹配。

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指少年儿童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交往

和社会事务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儿童的参与能力并不会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凭空出现,而是需要通过参与能力培训和社会

实践来培养。让儿童参与到日常生活环境的公共事务中,可以

帮助儿童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得到思维上的成长。但同时

也应该认识到儿童发展的阶段性,采用适应儿童能力的工具与

方法,并为儿童提供规划设计能力、城市认知方面的教育,从而

帮助儿童在参与具体事务时,形成更强大、更具反思性的声音。

在儿童参与中,成人起到的不仅是知识传播的作用,更应

该在儿童积极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时,利用自身的知识和

技能为儿童提供帮助。成人作为儿童参与活动的引导者,要让

儿童感到:成年人的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将儿童置于控制之

中。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是,既善于倾听儿童意

见,又善于观察儿童,并对他们的表现做出妥善的回应。

儿童参与能力培训

第24页

24

3.

如何启动一个社

区绿色空间的儿

童参与项目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指出,基层政府管理者应牵头

组织“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使之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组成部

分。同时建立有儿童代表参与的儿童友好社区联席会议机制,

鼓励和支持儿童代表就影响他们的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儿

童参与社区绿色空间的实践中,基层政府应发挥引领的作用,

搭建儿童参与的平台和路径,承担信息发布、监督评估、协调

统筹等职责,此外,还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

3.1 多元主体协作

24

第25页

25

社区儿童:以社区儿童为核心,包括社区家长群体,构成参与主体,一同设想和发

展他们自己日常生活的环境。

中小学:儿童参与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将学生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关联起来。

社会组织:负责儿童参与活动的管理运营,构建连接社区与专业团队的桥梁,培育

儿童的参与能力,对儿童参与活动提供支撑。

责任规划师:在区县与街镇层级开展工作,关注社区公共事务与上位规划的协商与

开展,为儿童参与搭建参与平台,鼓励儿童关注社区问题,并为儿童参与具体改善

项目创造机会。

设计专业人士 / 机构:提供实践项目指导和专业的课程讲解,将规划设计、城市认

知、社区营造、可持续发展理念传递给儿童,带领社区儿童一并完成各项任务,并

给予方案专业的方案修改意见及可实施性难易程度的评判。

研究机构:专家顾问及儿童参与项目的绩效评估。

基层政府

责任规划师

社会组织

社区儿童

研究机构

设计专业人

士 / 机构

中小学

第26页

26

若要达到社区内的儿童都能获得参与活动的相关信息的目

标,就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由主导单

位通过官方统一的平台对相关信息发布,包括在线下张贴活动

海报、线上发布招募文章等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儿童知晓。

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开设专属的儿童参与空间,使儿童拥有

定期获取相关信息、交流心得的固定场地。

3.2 信息发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教育也更注

重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

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

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社区恰恰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社区绿色空间的

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后的社会问题、环境美学等议题可以

与学校的课程结合起来,将学生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关

联起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在专

业机构的支持下,儿童还能收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的提高。

3.3 与学校的伙伴关系

第27页

27

27

第28页

28

第29页

29

实践

儿童参与不仅仅是聚会、协商和活动,它

要求的是行动,通过行动达成目的。儿童

参与社区绿色环境建设的过程包括前期策

划、调查分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和维

护管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将在

第二篇中展开论述。

儿童参与社区绿色空间

营造的步骤

第二篇

第30页

30

实用小建议:

•充分认识到,儿童和青年需要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

•确保成年人也要接受相关培训。

• 不 断 向 儿 童 和 青 年 反 馈,他 们 的 意 见 是 否 得 到 考 虑,

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争取父母和看护人的参与 。

•尽量覆盖所有儿童和青年,尤其要边缘化的群体 。

• 确 保 从 一 开 始 就 投 入 所 需 资 源,支 持 参 与 流 程 —— 凡

是儿童青年参与,必然会有成本!

•谨记,参与是权利,不是义务 。

•创造乐趣,乐在其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促进儿童和青年参与——备选行动方案》

第31页

31

营造步骤

与传统景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立项与团队建立―踏勘调研―多方讨论―规划

设计―建设施工―维护与绩效评估)相比较。儿童参与的社区绿色空间营造划分为

以下5个阶段:

儿童参与

绿

造的过程

阶段Ⅰ:组建团队

步骤 1 搭建平台

步骤 2 发布信息

阶段Ⅳ:参与式建设

步骤 8 实施建造

阶段Ⅱ:调查分析

步骤 3 基本情况调查

步骤 4 聚焦问题

阶段Ⅴ:运营和维护

步骤 9 维护管理

步骤 10 运营管理

阶段Ⅲ:方案设计

步骤 5 确立项目

步骤 6 方案提议

步骤 7 方案修正

31

第32页

32

1.

认识我们的社区

只有了解社区现状,儿童参与才能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应有

的作用。这一过程,不是让设计师、老师或其他人直接讲给儿

童听,而是让儿童通过参与式方法去主动了解社区场地。

项目工作团队要注意带动参与者的热情。一方面,通过参

与式的调查,可以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对自身社区的理解,

包括社区中的人口构成、社会背景、居民诉求等。另一方面,

引导儿童表达对社区的想法,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意见和支持。

社区文化是社区独有气质的体现,可以从社区建设背景人

文历史及典故、居民活动等方面来了解。参与的方式可以包括

居民访谈,邀请对社区有研究的专家举办讲座,或者通过观察

和统计来分析社区居民的行为方式。

1.1 了解社区文化

32

第33页

33

中关村村史馆

双榆树社区隶属于中关村街道,中关村街道成立于1961年,

是北京最成熟的城市建成区之一,有科学圣地、人才高地、商业

重地、文化源地之称。双榆树地区为北京市典型的老旧社区,呈

现教育资源集中、人口老龄化和学龄人口密集的特点,同时建筑

物混乱且密集,绿化较少且绿化物,且品种种单一化严重,户外

活动空间及邻里交流活动空间匮乏。

双榆树的名称源于清代海淀镇南有双榆树村,因村头的两棵

大榆树得名。村东北有保福寺,东南有大慧寺,正南有法华寺,

村内有兴国寺。康熙时重臣,官至大学士的纳兰明珠在双榆树附

近建桑榆墅,位置在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当代商城一带。

社区背景

第34页

34

地图是户外调查的重要工具。通过认识地形图、航拍图,

能了解到社区的建筑、绿地、交通的分布,引导儿童思考人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

场地踏勘可以帮助儿童真切地感受真实的世界,获取社区

开放空间的具体信息。

在进行实地调查前,可以利用卫星图和地图上进行初步调

查,进而结合土地利用的现状和人们的参与程度进行分类,对

社区景观文化内涵进行综合分析。

1.2 社区踏勘

阅读图纸

儿童结合实地考察,阅读地形图了解社区的情况

第35页

35

对于一些社区中的重点场地,我们可以指导儿童进行更细

致的调查,并详细记录在现场获取的信息。

可以向儿童普及常见的测绘工具,包括卷尺、激光测距仪、

身体测量等,并且讲解这些测绘工具的使用要点与注意事项。

访谈和问卷调查是收集一手资料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

一。采访助于让儿童明白不同人群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持有

截然相反的看法。

我们可以向儿童介绍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本方法,并指导

儿童就其感兴趣的主题形成调查问卷,并可以就问卷的发放及

回收方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进一步探究。还可以围绕主

题选择可以访谈的人物,拟定访谈提纲,并展开采访实践。

测量场地

问卷调查 / 访谈

与社区中的焦点人物进行访谈交流,直接获取反馈信息。

第36页

36

在街区漫步需要儿童在行走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直

接感受环境,记录下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并以切身感受来发现

在社区环境内移动时面临的困难。

考察线路可以作为向儿童介绍环境问题的一种方式,由成

人设计,但路上观察的过程不同于“自然导览”,需要儿童像

侦查员一样去发现那些原本被忽视的现象。

线路也可以由儿童自己设计,通过街区漫步,成人可以获

得儿童日常生活的轨迹,以及对于社区环境的评价,这些成果

可以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环境改造的支撑。

街区漫步

在街区漫步,一起发现有趣的生活日常

第37页

37

了解社区环境现状对于任何类型的项目都是必要的,在调

查的过程中儿童对社区自然环境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引导者也

能向儿童介绍很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儿童宝贵的观察

和记录技能。

1.3 社区的自然本底

第38页

38

土壤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基本的土壤调查是必

须的。了解清楚土壤状况不仅可以确认适宜种植的植物类型,

还可以确定后续将会采用的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性质调查

(2)

分析土壤类型

(4)

确定土壤 pH 值

(1)

观察土壤是否板结

土壤调查

1. 用一个透明罐子从观测点取土,

装满半罐。

2. 观察它的颜色、闻它的气味、数

数它里面的生物。

3. 给土壤样本加水,然后静置,其

中的有机质会漂浮起来。

一个简单的土壤测试:

(3)

调查土壤生物

第39页

39

社区中水文可以调查包括:

还可以对水体进行调查,包括水质、水生生物、污染情况等。

测定采样水体 pH 值

通过带领儿童了解社区的降水、排水情况,摸清是否存在

洪涝风险;同时可以引导儿童如何通过设计改造,进行水资源

的合理利用。

水文调查

社区绿地中的灌溉用水来自哪里?

雨水是如何导流的?

一年的降水有多少?

水和土也是儿童自由玩耍时非常喜欢

的元素,在这样的游戏中,儿童也能

够了解到土壤的渗透和水的流动。

第40页

40

社区空间的光照情况会决定居民在社区中的活动。带领儿

童发现社区中哪些地方是光照充足的,哪些是荫蔽的,而人们

又会喜欢在怎么样的光照条件下活动?

光照也是绿色空间中重要的生机来源,大部分植物的生长

都依靠阳光。了解光照条件,有助于我们为社区选择更加适宜

的植物。

光照观察包括观察一天当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记录阳光照

射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并注意不同季节的差异。

光照观察

光照条件调查表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全光照条件较

好,南北两侧各有约8m的2层建筑,地块

南部上午光照条件较差,处于阴影中,下

午全园光照良好。上木为五角枫,树龄偏

小,树叶较稀疏,对光照影响不大。

中关村村史馆生境花园光照分析

第41页

41

对于社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包括对社区物种和生境的数

量调查,城市居民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以及居民为保护生

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

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可以用便条纸的形式收集儿童发现的问题,

并引导儿童对问题予以归类。

经过对社区的深入探索,我们需要总结调研信息并汇总分

析,找出所有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未来解决问题的基础。

1.4 聚焦问题

在确场地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儿童梳理与之有关的利

益相关方或参与者,发现各个参与群体的不同需求,评估各方

在该项目中的利益关系,以便创造协商和决策的基础。

继而可以采取说明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来组织所有

利益方来共同商议,让儿童理解社会问题要得到解决,会面临

重重困难。

第42页

42

第43页

43

第44页

44

2.

参与式绿色空间

设计

绿色空间的设计可以通过组织工作坊来实现,邀请专业人

士指导儿童将想法书面化、图纸化、模型化,在保证合理性和

可行性的前提下,形成设计方案。

在儿童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针对性的分

享,拓宽儿童对于城市功能、社区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思考。

设计完成后,由专业人士、社区代表、政府管理者形成评

审团,从不同视角对设计方案给予反馈和意见。并在专业人士

的指导下,将图纸进一步规范化,使项目中的参与伙伴都能准

确理解图纸表达的内容。

由于涉及到专业知识背景的运用,传统项目策划多是由专

业工作团队、相关技术人员和社区管理者共同完成,少有儿童

真正参与这一阶段过程。通过使用一些参与式工具或技术,儿

童参与的设计形式成为可能,包括:小型研讨会、与项目区域的

2.1 创建项目

第45页

45

关键知情人进行(小组和个人)访谈、网络调查、资讯分享等。

如果社区中有真实的场地需要进行改造建设,依此创建项

目,让儿童能有实现设计构想的机会效果会更好。但如果社区

中没有可以展开项目的真实场地,仅让儿童针对社区环境议题

提出构想、建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与式设计侧重于“个人表达”,每位参与者都可以给出

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汇报形式,收集大家对

于社区绿色空间的想法。

在形成具体方案之前,可以采用利用便利贴、功能卡片、

设施卡片等道具帮助没有绘图基础的成员更快速地表达观念。

或者通过拼贴社区绿色空间素材,引导儿童表达对于理想的社

区绿色空间的构思。

2.2 方案提议

可以用彩色卡纸先剪出功能块,确认摆放位置之后,再拼贴起来。

第46页

46

利用绘制设计草图的方式可以让快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构

思。但儿童的绘画能力个体差异极大,引导者应更看重儿童观

点、想法的传达,而非绘画技巧上的表达。

绘制设计草图

低龄组的设计表达并不具备准确的空间关系,但能反映出儿童

对于绿色空间期待的元素。

年龄较大的孩子能更准确地用图纸表达出设计构思

第47页

47

帮助儿童建立立体空间的视角来思考设计方案。专业的模

型材料或简单的自然物均可用于模型制作,只要能够帮助儿童

理解和表达空间关系即可。

模型推演

在获得儿童的初步设计方案之后,组织设计者与相关利益

方进行研讨,形成修正方案。在修正方案设计过程中,可以让

儿童听取多方的反馈。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补充其他有利于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构想,并引导参与者在相互沟通中达成共识。

之后,由项目工作团队进行意见整合,提出最终的修正方案。

2.3 方案修正

儿童用自然物制作的模型

第48页

48

如果设计方案能够实施落地,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

社区绿色空间的参与式营造中,具体的实施并非交由施工单位

独立完成,儿童同样可以到建造的全过程中。

3.

社区绿色空间

营造

第49页

49

中关村村史馆生境花园

第50页

50

3.1 建造前准备

营造开始前,统计可用于社区绿色空间改造的资金/资源。

如果资金/资源有限,可以引导儿童制定资金/资源募集方案。

此外,应倡导儿童以可持续、“零废弃”的理念进行营造,重

点引导儿童思考将社区中的废弃物应用于绿地空间的改造。

资源募集

中关村村史馆生境花园项目经费由多途径整合筹

措。在有限条件下,所有材料和施工都以经济节约为原

则,尤其在花园的建造中大量使用了拆违过程中产生的

建筑垃圾,例如:将品相比较好的钢管做成雨水导管,

有一定历史痕迹的房梁木头做成护栏,以及树木修剪之

后的园林垃圾打碎之后用做地面铺装。

可回收材料的应用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