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儿童友好城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
者内容,而是基于联合国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
各个国家或者地方需要根据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问题,
自行探求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保证儿童权利得到普遍的落实。北
京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立足北京城市和社区的具体实际,紧密
结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探索为儿童提供快乐、健康的成长环
境的本土路径。
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友好城市不
仅仅是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物质和社会
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全面保障儿童的所有权利,包括生存权、受
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不仅仅是一个“被服务”的客
体,他们也可以像成人一样,就自己关心的议题发表见解,并
有能力参与改进,而成年人不仅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问
题,也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儿童自发的生命力量,使儿童能
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世界。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就像为一粒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温
度和水分,它就会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自然地萌发,是一个
双向促进的过程。这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儿童参
与,如何促进儿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平等享有城市权利。如
果只是单纯为儿童打造一个呵护备至、温室般的成长环境,并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友好”。只有激发儿童内生动力,促
进儿童参与,才能形成环境与人的良性友好互动。
城市是一个如此复杂的巨系统,儿童从什么地方着手呢?
我们认为,儿童参与必须从身边日常小事开始。而儿童90%以
上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在社区周边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认为,社
区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和根本所在。它涉及儿童日
常生活、学习、交往、游戏所需要的所有空间环境,包括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托育服务设施、儿童之家、社区服
务站等;社区出行环境,包括上学路、出行环境;以及社区公
共空间,如口袋公园、游戏场地、社区绿地等。对这些空间环
境的调研、规划、设计、监测和管理也是儿童参与实践的理想
领域,儿童可以在参与社区空间改善的过程中构建社会联系、
发展合作关系,同时也提升儿童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