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发布时间:2023-5-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论坛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关系:大城市意味着更低的 SO2排放么?杨敏,王洋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摘要:尽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从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等不同角度已被广泛讨论,研究结果存在积极、消极和综合影响关系。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如何影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仍是未知数。明晰这一影响关系对于中国实现降污减排目标是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中国 296个城市 2011 年-2019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二氧化硫排放关系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对比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 3 个空间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 Durbin 模型(SDM),以此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越高,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小。这从污染物减排方面体现出城市的规模效应,也体现出大城市在降污减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关城市规划和降污减排的城市发展策略,为城市降污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二氧化硫排放、降污减排、空间面板... [收起]
[展开]
论坛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关系:大城市意味着更

低的 SO2排放么?

杨敏,王洋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摘要:尽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从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等

不同角度已被广泛讨论,研究结果存在积极、消极和综合影响关系。但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的扩大如何影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仍是未知数。明晰这一

影响关系对于中国实现降污减排目标是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中国 296

个城市 2011 年-2019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二氧化硫排放关

系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对比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 3 个空间

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 Durbin 模型(SDM),

以此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越高,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小。这从污染物减排方面体现出城市的

规模效应,也体现出大城市在降污减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

有关城市规划和降污减排的城市发展策略,为城市降污减排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二氧化硫排放、降污减排、空间面板模型

第3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城市紧凑性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紧凑的城市是否意味

着更少的能源消耗?

孙贵权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虽然在宏观城市和微观建筑中已经广泛研究了城市形态和能源消耗之间的

相关性,但城市建筑的紧凑性对能源使用的影响仍不清楚。了解这种关系对于实

现中国的城市节能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 2011-2019 年 276 个城市的平衡面

板数据,研究城市建设紧凑性与单位建设用地能耗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一个

空间回归模型,填补了现有文献的空白。本研究分析了城市建设紧凑性和单位建

设用地能耗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它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它比较了普通最小二乘

法和三种空间回归模型: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和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能源

消耗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日益分散而增加。这项研究可以作为制定基于城市规划

布局的新的城市节能战略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紧凑型城市;能源消耗;能源节约;空间回归模型

第4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复杂网络视角下的我国流动人口迁移网络模式

刘望保,陈冉冉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益扩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导致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在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的产业转移等大背景下,我国城镇流动

人口方向和格局发生了变化。利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 2017 年中国

流动人口动态调查,在构建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户籍所在地)关系矩阵基

础上,以地级市为空间尺度,应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我国城镇流动人口迁移网络

模式。分析结果现实,我国城镇流动人口迁移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层次集聚,从中

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是主流迁移趋势。移民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

的特征,形成了九个移动社区,相同的社区地域上邻近,表明地理邻近仍然是流

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异将有利于优化我国城镇流动人

口迁移格局。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使流动人口能够享受与其他人口相当的城市公

共服务,是城镇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城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复杂网络;流动人口;迁移网络;空间形态

第5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基于城市多源大数据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研究

董畅畅

河南大学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空间不断

扩展,居民出行更加依赖机动车辆,导致交通拥堵、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过于关注街道的交通功能,忽视了步行功能,街道可步行性不断

降低,难以满足行人步行出行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由快速粗放增长阶段向

存量优化阶段转变的关键期,在以人为本的新城市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

也越来越重视街道可步行性和行人的感受。因此,如何提高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以

及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步行空间成为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郑州市作为河

南省省会,是河南省的政治、文化、金融、交通、经济中心。本文以郑州市商业

性和生活服务性街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相关研究,

基于多源大数据构建街道可步行性定量化评价体系。对郑州市三环公路以内街道

的可步行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本文首先介绍城市街道步行

性的发展背景及研究现状,通过归纳分析城市街道空间与可步行性的国内外研究

现状及相关理论,辨析了街道及可步行性的定义和研究价值,确定了本文的研究

方向和技术方法。其次,从街道安全性、便利性、连通性及舒适性四个层面选择

“机动交通程度”、“围合程度”、“服务设施密度”、“服务设施混合度”、“绿视率”、

“天空可见度”、“交叉口密度”、“步行道可行度”8 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

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二维与三维结合的街道可步行性量化评价体系,基于

城市网络数据开放平台,获取研究所需的郑州市道路网络数据、街景图像数据、

服务设施 POI 数据、建筑轮廓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基础数据,通过 ArcGIS、

CityEngine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研究区范围内各街道可步行性评价得分。

研究表明,郑州市街道整体处于中等可步行性水平,中部及西部区域可步行性优

于东部区域,新城区的绿化和服务设施需加快完善。其中可步行性较好的生活服

务性街道,其街区尺度普遍较小,道路网密度大,服务设施密集且种类丰富,周

第6页

边居民生活便利,绿化水平高,步行舒适感较好。商业性街道整体便利性、安全

性很好但舒适度欠佳,生活服务性街道可步行性差异较大,整体舒适性较好但便

利性一般。最后,依据部分街道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街道设计,

倡导慢行优先,优化服务设施配置等策略,以期提升郑州市街道可步行性,打造

适合城市居民步行的人性化街道空间。

关键词:可步行性,街道,城市大数据,郑州市

第7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基于建筑外景图像的城市未迁入型住房空置识别及空间特

王洋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摘要:摘要:传统对住房空置的估算方法中,很少以白天住房外景图像来估算未

迁入型住房空置。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白天住房外景图像来估算城市未迁

入型住房空置的思路和方法。分别以广州和昆明为案例,基于该方法从不同尺度

识别了广州和昆明的住房空置格局与特征。结果表明:(1)可采用白天住房外景

图像的方法估算城市未迁入型住房空置率,其优点是尺度更精细,方法简单易操

作,数据获取难度较小;(2)我国大城市郊区的住房空置率非常高,远超国际警

戒线。

关键词:住房空置;白天外景图像;空置识别;郊区;广州;昆明

第8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全球城市变绿高时空分辩率分析

李广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城市植被在城市地区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福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态

系统服务。然而,在全球尺度,城市植被变化的高分辨率动态趋势、空间模式和

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增强植被指数(EVI)数据集(1990-2021

年)研究了全球 11,235 个城市地区的植被动态性,揭示了人为因素、气候和环

境因素对全球城市植被变化的相对影响。研究发现,之前研究可能低估了全球城

市植被变绿的比例,我们观测到 40.75%的城市地区(1.51 Mha)植被正在变绿

(EVI 增加),49.60%的城市地区植被正在变黄(EVI 降低)。这挑战了城市化通

常导致植被损失的主流观点。早期城市化地区,尤其是城市中心,更有可能经历

植被变绿过程。同时,我们发现城市植被变绿呈现高度空间不平等性,全球北方

城市的变绿比率通常超过全球南方城市,而且后者具有更高的城内差异。受益于

植被变绿的人口与植被变绿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只有 33.72%的城

市人口居住在城市变绿区域。人为影响是全球城市绿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气候

背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此外,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人为影响是全球

2/3 的城市地区城市变绿的主要驱动因素。我们的发现凸显了适当管理城市植被

的人为影响对于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和确保城市变绿效益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植被;城市生态环境;驱动机制;人为因素

第9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烟酒行为对消化道癌症发病率空间差异的因素分析——以

揭阳市为例

翟淑婷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摘要:癌症是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且社会经济条件的改

善通常与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其中胃肠道癌症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 26%,占所

有癌症相关死亡的 35%,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对公共卫生造

成重大挑战。而吸烟、过量饮酒等行为进一步加重了癌症总体负担。为减轻全球

健康负担,提高人类健康和福祉,目前有学者关注到癌症发病类型和发病率的空

间差异,并进行了全球范围及重点国家癌症发病率空间差异的对比,但是针对癌

症高发地区特异性的背景发病原因和行为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这阻碍了有效的

区域性原发癌症控制措施的提出和实施。 因此,我们选取广东省揭阳市为研究

区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揭阳市消化道癌症病例数据,在空间分析的基

础上深入分析潮汕地区烟酒行为的特点,挖掘潮汕地区消化道癌症高发现象与烟

酒行为背后的地区文化因素,探究潮汕地区烟酒行为特点对消化道癌症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1)烟酒零售店的密度会影响烟酒行为,进而影响消化道癌症的

发病率;2)家庭环境和日常社交是影响潮汕地区烟酒行为的两大主要因素;3)

烟酒行为造成的消化道癌症负担在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潮汕地

区 40 岁以上男性具有较大的潜在消化道癌症负担。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以

期为当地政府、相关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和宣传癌症防

控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帮助提出能够切实改变行为和环境的量身定制的方案,减

少癌症高发地区的癌症负担和相关差异。

关键词:消化道癌症、烟酒行为、潮汕地区

第10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宜居环境对住房空置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岳晓丽 1,2

1.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2.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增长使城市住房空置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

题,城市宜居环境可以提高住房需求和价值,从而影响住房空置率。二者作为城

市地理学中的两个热点问题,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城市宜居环境对住房空置的影响。

本文以广州作为案例城市,基于白天建筑外景图像识别法估算住房空置率数据,

进而分析住房空置的空间格局,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等识别住房空置的特征。

从城市内部的宜居环境视角,构建住房空置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

回归分析,探究宜居环境对住房空置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对广州市住房建设与

城市规划提供有效参考与决策支持,也将为广州创建宜居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宜居环境、住房空置、影响因素、广州

第11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政府、市场和家庭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分化的影响

赵茹,刘望保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分化是政府、市场和家庭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

政府、市场和家庭的视角透视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分化。基于 2015 年 1%人口

抽样调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从全国与区域尺度分析政府、市场与家庭

生命周期等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户籍制度对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分化具有较为显著正向影响,有小汽车家庭与住房产权获

得正向影响显著,初中级以下层次居民和农牧生产人员与体制内住房获得具有显

著正相关关系,婚姻状况和年龄与居民自有住房和体制内住房选择正向影响较为

显著。②户籍制度和再分配因素影响居民体制内外住房阶层形成,且本地居民和

外地居民住房产权产生分化。市场机制致使以收入水平为边界住房阶层形成及消

费空间分化,家庭生命周期关键事件影响了居民生命历程住房产权阶段分化。③

中国住房体制转变和住房产权分化过程顺应深度的住房市场的现代化趋势和国

内住房结构性矛盾变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契合中国发展阶段,遵循兼顾公平与

效率的住房分配逻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权威货币+市场选择+家庭型”

住房发展模式。中国住房产权分化实质上是“消费空间”作为关键驱动要素,推

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产相互转换与巩固提升,并实现家庭“社会资产”代际转移。

这种由于住房产权分化导致的社会分化现象,容易加剧城市住房阶层固化和消费

空间分层,为追求住房公平与社会公平,应切实有效推进城市住房资源结构均衡,

破除住房消费观念诱导下社会阶层流动路径锁定。论文可为深刻认识中国住房产

权分化过程和住房模式,完善住房分配逻辑和住房市场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住房产权,住房模式,政府,市场,家庭生命周期

第12页

41.城市住房与生态宜居城市

中等规模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

—以肇庆市为例

陈安琪,刘晔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摘要:中等规模城市住房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本研究

基于肇庆市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构建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评价体

系,分析 2010-2020 年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特征和驱

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0-2020 年,肇庆市居民的整体住房条件大幅提升,表

现为人居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和住房生活设施均有所改善,且住房条件的城乡差

距正逐步缩小;②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差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

为高分区域由东南向西北转移;③肇庆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

聚特征,十年间住房总体条件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变化不大,建成年代、建筑结构

和住房生活设施得分的空间集聚度大幅下降;④早期的城市形态构成了肇庆市住

房条件空间格局的历史基础,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塑造空间格局演变的关键动力,

住房市场的过滤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既定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住房条件;时空分异格局;驱动机制;全国人口普查;肇庆市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