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岁月文集第二十三期

发布时间:2022-12-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2年 岁月文集第二十三期

— 6 —目 录一. 忆海新作 …………………………………………………7 《我给江总书记整理讲话稿》作者:王勇《我与江泽民的见面》作者:马宝元《何时从梦想到现实》作者:马宝元《世界杯杂谈》作者:李 安《核酸检测的阴性与阳性》作者:郑新民《驱散疫情 迎接春天》作者:马宝元《自由最美好》作者:兴 国《李奶奶的快乐生活》作者:张燕萍《高铁从我家乡过》作者:张燕萍二. 情感世界 …………………………………………………24 《心之语》作者:郑新民《两条河与两座城》转载者:思海三. 文集大家谈 ………………………………………………34作者:万光霞 陈兵春花 徐继翠 张燕萍 董燕生 王勇 四. 我游天下 …………………………………………………37 《自力更生的凯歌—红旗渠》作者:郑新民 五. 书法书画欣赏 ……………………………………………40 书法书画:李新民 黄建生 王勇六. 充满阳光地生活 …………………………………………47 尉建英 顷小明七. 健康我做主 ………………………………………………51 《开心保健康》 漫画转载者: 董燕生八. 画中岁月 …………………………………………………56... [收起]
[展开]
2022年 岁月文集第二十三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我是甘肃玉门市68届的。在几年前就已退休。创建这个文集是为我们68届初中同学刊登文章和图片,开展相互交流,提高写作水平。保持联系的一个活动平台。是方便南来北往的同学在这里叙旧和回忆往事。
文本内容
第1页

二○二二年第二十三期·总第 125 期·《岁月文集》

第2页

— 1 —

玉门一中六八届(初)

《岁月文集》电子版

创刊于 2015 年 5 月

总刊期数:第 125 期

2022 年第 23 期

于 12 月 8 日 陕西

西安高陵编撰刊出 咨询 纠错电话:18229014600

编 委 会

陈 兵 王 勇 杨兴国 黄建生 胡建民

宋铭心 魏光林 马宝元 芦 宏 朱先智

王祥祯 程万秋 曹宏基 蔡婷桂 祁 慧

张金生 杨召弟

执 行 主 编

陈 兵 王 勇 杨兴国

第3页

— 2 —

十一月二十九日,神舟十五号乘组成员集体亮相

十一月三十日,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乘组在太空聚会

第4页

— 3 —

江泽民同志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在上海逝世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于 2022 年 12 月 6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第5页

— 4 —

12 月 4 日 20 时 09 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

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返回,神舟十

四号乘组平安归来,标志着“神十四”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第6页

5

第7页

— 6 —

目 录

一. 忆海新作 …………………………………………………7

《我给江总书记整理讲话稿》作者:王勇

《我与江泽民的见面》作者:马宝元

《何时从梦想到现实》作者:马宝元

《世界杯杂谈》作者:李 安

《核酸检测的阴性与阳性》作者:郑新民

《驱散疫情 迎接春天》作者:马宝元

《自由最美好》作者:兴 国

《李奶奶的快乐生活》作者:张燕萍

《高铁从我家乡过》作者:张燕萍

二. 情感世界 …………………………………………………24

《心之语》作者:郑新民

《两条河与两座城》转载者:思海

三. 文集大家谈 ………………………………………………34

作者:万光霞 陈兵春花 徐继翠 张燕萍

董燕生 王勇

四. 我游天下 …………………………………………………37

《自力更生的凯歌—红旗渠》作者:郑新民

五. 书法书画欣赏 ……………………………………………40

书法书画:李新民 黄建生 王勇

六. 充满阳光地生活 …………………………………………47

尉建英 顷小明

七. 健康我做主 ………………………………………………51

《开心保健康》 漫画转载者: 董燕生

八. 画中岁月 …………………………………………………56

图片拍摄:陈庆生 李新民 万光霞 陈 兵

杨兴国

第8页

— 7 —

《我给江总书记整理讲话稿》

作者:王勇

1997 年 1 月 17 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

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中石油领导干部会议的代表。江总书记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整理讲话的事,交给了中石油。上传下

达,差事落到了我这个驻会记者头上,要求次日八时前交稿。工

作内容为:先将录音一字不漏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然后根据录音

稿内容,整理成一篇《讲话》稿。

我头一次整理最高领导人的讲话,虽诚惶诚恐,也只能赶着

鸭子上架,先静心听了 3 遍录音,而后将录音逐字逐句在稿纸上

写。

总书记讲话带有较浓的江苏口音,讲话既轻松又不失幽默,

还有些跳跃性。比如:他对王涛说;老王,下来了,就了特巴拉

瓦了(俄语意为轻松了)。前些年,你说塔里木有希望抱个“金

娃娃”,这两年你不吱声了,我也没问你,知道你一定是遇到困

难了,干大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他又叮咛大家:“要主动加压,

努力工作,期待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更大作为,在精神文明

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果”。而后,江总书记又说:60 年代初,我

在一汽负责锅炉改煤烧油项目,有几位大庆石油工人与我们合作,

表现很优秀。空闲时,我同他们聊天,得知他们是从玉门油田调

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的。我询问,大庆的工作生活条件怎么样?

他们说,缺吃,住地窝子,比在玉门时苦多了,但国家缺油,再

苦再累也得干。这几个工人的言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近

年,我去了大庆,去了铁人王进喜家,对中国石油工业在艰难困

苦中发展起来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感受到了大庆精神是

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为中国石油事业奉献

了一生的石油人。

第9页

— 8 —

为了原汁原味将即兴讲话整理成正式《讲话》,我在对讲话

录音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又努力还原江总书记讲话每个细节。在

反复斟酌中,似乎清晰地听到江总书记希望石油工业要在国民经

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希

望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在国企精神文明建设上,争当排头兵的

嘱托。

次日交差,一周后,“江办”发了附有《讲活》的函件,领

导特批我一份复印件,我仔细对比,除语气外,内容与我整理的

基本相符。

伟人已逝,以此回忆之文表达对伟人的沉痛悼念。人民不会

忘记,江总书记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历史

性贡献。

江总书记,一路走好!

2022 年 12 月 5 日于北京

第10页

— 9 —

《我与江泽民的见面》

作者:马宝元

2001 年,好像是三月,中国申奥成功,消息传来,国人振

奋。

当时我和妻子住在北京的沙滩后街,离天安门广场很近。吃

过晚饭,我们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当时的广场进出自由,人们可

以随时随地进出。

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自发的人们举着旗子摇着喊着。几

个年轻人拿起路边不锈钢的垃圾桶敲打着,场面十分热闹。人潮

如涌,突如其来的人流闹得警察手忙脚乱,维持着秩序。

正在这时,广场上的喇叭声响了;同志们大家安静,中央领

导同志会和大家见面,请耐心等待。刹那间,广场上的人们向长

安街涌去,我们也被人流裹挟着来到金水桥前的长安街上。

交通被堵塞了,一队队的武警战士站在前面,堵住了企图还

想往前挤的群众,众多的警察在维持着秩序,全力疏散着交通。

一会儿,天安门城楼上来了一行人,其中领头的应该是江泽

民。他举起双手向广场上的人群致意。我和妻子就站在长安街上

的人群里,这次见到的城楼上的人们,当时的景象,比当年见到

毛主席时要清晰了许多,能清楚地看到他戴的大框架眼镜。他没

有讲话,只是挥着手。人们等不及了,都在大声喊:讲一句,讲

一句。

显然他不能随便讲话,又挥挥手走了。

伟人己逝,写这些算是悼念吧,一路走好。

第11页

— 10

《何时从梦想到现实》

作者:马宝元

日本是我们隔海相望的邻居,日本人同我们一样,都属于亚

洲的黄种人。以欧美国家的说法,我们这样的黄皮肤人种不适应

身体激烈对抗的体育运动,譬如说足球。

在 20 世纪中期,两国足球界几乎就是在同期,提出了本国

足球走向世界的口号,规划了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蓝图。进入新

世纪,日本足球队连续四届进入世界杯决赛。中国足球队却一蹶

不振,从亚洲强队衰败到遇队就输的三流球队

在卡塔尔的世界杯赛场上,我看到了日本队员熟练的球技和

顽强的斗志,在落后的时候,不服输的劲头依然存在,最后转败

为胜,击败了强大的德国队。

我们应该很谦虚地向我们的邻居学习,再不要妄自菲薄。人

家从梦想已经到了现实,我们还在梦想中。

中国梦,醒一醒吧!

中国梦,何日成真!

第12页

— 11

《世界杯杂谈》

作者:李安

四年一次狂欢节,饕餮盛宴球迷狂;

不论肤色与信仰,只尊实力与坚强。

这几天收看世界杯,已成球迷的必修课,没想到微信群里,

看到马宝元同学论世界杯的一篇文章,看后感觉分析得很中肯,

尤其是结合亚洲足球做了中国和日本的对比,也算是为中国足球

把把脉吧。

世界杯小组赛已进行 4 天了,亚洲五个球队已全部登场,可

以说是悲喜两重天,往届世界杯,亚洲球队基本是陪太子读书的

角色,在小组赛就淘汰出局了,想赢一场球太难,更不要说赢排

名靠前的球队,但是这届世界杯小组赛,亚洲两个队的表现让人

惊掉了下巴,一个沙特一个日本,沙特 2:1 战胜了阿根廷,日

本 2:1 战胜了德国,赛前没有人敢预测这样的结果,要知道阿

根廷世界排名第三,沙特世界排名第五十一,德国排名第十一,

日本排名第二十三,可以说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就是这样长

期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创造了奇迹,掀翻了球星云集的强队,证

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得到了世界球迷的尊重和认可,更不用

说本国人民的欢欣鼓舞彻夜狂欢了。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受到数亿人的喜爱,我国是人口大国,

足球开展比较晚,加上足球发展政策的不连续不稳定,几十年过

去,基本是在原地踏步,与我国的地位十分不符,如日本在足球

起步时还不如我们的球队,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队已无

人敢小看,已成世界杯的常客,而我们还在为世界杯的出线权,

苦苦挣扎,不得不说每次失利的苦涩味道让人很不舒服。真希望

国家有关部门,踏踏实实从娃娃抓起,逐步缩小与世界强队的差

距,取得让群众满意的结果。

第13页

— 12

(续) 王勇、建民, 谢谢老同学的抬爱,足球一直是自己

喜欢的运动,这与小时候受几个哥哥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几个哥哥上学时都喜欢踢球,放学以后顾不上回家,在胡同

里书包一摆就是球门,五六个同学拉开阵势就开踢,不到天黑不

回家,我那时还没上学,看得多了也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校队的,参加工作以后也代表单位参

加比赛,否则也不会和老伴 2018 年特意去俄罗斯看世界杯,虽

说早已过了踢球的年龄,但是足球在我的生活里,带给我的快乐

是永远无法忘怀的。

第14页

— 13

《核酸检测的阴性与阳性》

作者:郑新民

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已同人类博弈了三年了。从当初的闻冠

色变到现在的病毒变异,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应当说是越来越

清晰了。通过疫苗注射,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冠病毒的患病

率与病毒致死率。

但是,新冠病毒仍然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作为新冠

病毒检测的核酸阴性与阳性,就成为区分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

为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全员核酸检测就成了疾病控制部门的唯

一手段。据说,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社区核酸检测中,做核酸

都成了家常便饭。三天两检,通宵达旦。给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带来极大不便。但是,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使病毒感染检测精

准高效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部门最近发出的新冠病毒防控第九版及疾

病防控二十条措施,应当说非常及时。即强调了新冠病毒感染防

控的极端重要性,又区别了新冠病毒防控与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

关系。作为社区管理人员,应充分领会和落实第九版和二十条提

出的精准防控措施。

在核酸检测中,正确认识阴性与阳性的关系。据国家疾控部

门认为,核酸检测 CT 值(Cycle Threshold)是区别病毒感染的重

要节点。CT 值被称为“循环数阈值”,这个值代表了人体内的病毒

含量的多少。简单地说,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检测仪器需要把

体内的病毒基因放大到一定程度才能侦测到病毒。CT 值越高,

说明检测到新冠病毒放大的倍数越大,循环的次数越多,用的时

间越长。显而易见,CT 值越高,代表病毒含量较少,传染力越

弱,甚至没有传染力。反之,CT 值越低,意味着不用放大太多

倍就能检测到病毒,循环次数越少,用的时间越短。这代表病毒

浓度越高,传染力越强。直观地说,CT 值的意思是“放大两倍”,

CT 值=40 就是该检体病毒基因放大 2 的 40 次方。意思就是,该

第15页

— 14

检体历经 40 回合的几何级数放大后,侦测到荧光值可达到阈值。

应当说,我们每个人都存在阈值的大小。现在我们国家的标准是,

大于 40 即表示该体的新冠病毒含量低,为阴性。不存在病毒感

染传播风险。低于这个值,为阳性。就可能存在病毒感染传播风

险。

那么,现在在核酸检测中,为防止病毒传播风险,把许多无

症状感染者都列为阳性病例,是不是就过于宽泛了。特别是许多

社区工作者,为做到核酸检测不漏一人,甚至把多年来因残疾患

病不能出门的人也列为核酸检测对象,三番五次地动员出来做核

酸。网上有一则笑话,一个残疾人在家卧床二十多年,社区工作

者不辞辛苦,把这个人从楼上抬下来反复做核酸,最后终于做成

了阳性病例。这不是纯粹的劳民伤财吗?所以,从现在联防联控

的角度出发,全员核酸检测未必是一条有效途径。再说了,核酸

检测的 CT 值,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免疫系统的参考值。CT 值越高

说明她的免疫功能很正常,CT 值低,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

把没有任何新冠病毒症状的患者,都当成阳性病例看待,这无疑

增加了病毒传播防控的难度。

上级部门一声令下,社区部门一封了之。给人们的工作生活

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引发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对核酸检

测这件事,必须慎重考虑。且不说,目前反映出各地民营检测机

构为了牟利,弄虚作假的混账行为。这不是借国难给全天下添乱

吗?

智者不忧,勇者无畏。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在当下应保持的

态度。对核酸检测的阴性与阳性,辩证认识,从容应对。

第16页

— 15

《驱散疫情 迎接春天》

作者:马宝元

一年一季的冬天来临,今天迎来了这个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受疫情影响,静默在家里的我,不能像往年那样,在雪天的时候,

去公园欣赏雪日的景致。

树叶掉了,绿草枯了。西北风一阵一阵吹来,寒冷的冬天来

了。比起寒冷的天气,更让人揪心的是疫情。没完没了的核酸检

测,隔三差五的封控静默。封闭在家的人们,就像飘落在地面上

的树叶,没有了往日的颜色,心灰意冷。每当听到小喇叭的喊声,

心情就七上八下,随时担心自己被测出阳性而被送进方仓去隔离。

寂静的小区,不一定是真的安静。生活的实际是家里的油盐酱醋

米面菜茶,主妇的锅碗瓢盆,男人的酒和烟。可现在,家家缺少

的正是它。在寂静的背后,是内心里的呐喊,但谁又能听得见。

冬天的来临,留给我们的活动空间更有限,慵懒地封控生活

更激励我渴望自由的念想,我望着窗外的雪地,有一股按捺不住

冲向雪地,吐出胸口郁闷的那口气。

好消息接二连三传来,熬过冬天,迎来春天,驱散疫情,还

我自由。让微笑重新回到我的脸上,让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

充满了烟火和快乐。

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那一天!

2022 年 12 月 1 日 于嘉峪关

第17页

— 16

《自由最美好》

作者:兴国

我多想成为一只鸟

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

没有封控与静默

在田野间

在枝头上

不戴口罩大口地呼吸

贪婪地吸吮着

新鲜的空气

没有探喉的棉签

整日里忘情地唱歌

第18页

— 17

冬日清晨里

我静静地听

纷纷而至落雪的声音

不再是喇叭里

“下楼做核酸”的噪音。

飞过一年 不知疲倦

春夏秋冬 又过四季

自由是那样的美好

我向往

殊胜无比

第19页

— 18

《李奶奶的快乐生活》

作者:张燕萍

在华北油田华丽服务处社区北区院子里和大门口石油街旁

边的石墩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一位气色红润,脸庞清秀、皮肤

白皙的老太太,时而转转,时而坐坐,不论男女老幼谁碰见她都

打打招呼,直呼她“90 后”,她听了总是乐呵呵地说:“对!对!

对!90 后。”

老太太叫张怀英,今年已经 95 岁了,但看上去却像个 70 来

岁的人,耳不聋,眼不花,说话底气十足。老人告诉我她是安徽

阜阳张盘子村人,刚解放不久就随丈夫去了玉门油矿。丈夫是从

部队转业到玉门油矿的,在矿机关上班。

那时候的随矿家属大都住在酒泉,那里有个泥浆厂,她们在

泥浆厂上班,每天主要任务就是给泥浆厂拉红土,用来配置泥浆,

两个人拉一辆架子车,车辕是用铁做成的,死沉死沉的。土场距

泥浆厂好几十里地,每天要拉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天

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几个月休息不了一天。像这样的活一干十多

年。后来又搬回玉门油矿基地,每天的工作就是抬原油,把用铁

锅炼好得滚烫的原油装到袋子里,两个人抬一袋快速跑到指定的

空地里再倒出来,待凝固后又装到车上拉走,经常身上到处烫的

是伤,也经常有人晕倒在工地上,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直打哆嗦。

六十年代初,也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丈夫去北京进修,一

去就是四年,她既要照管孩子,又要去上班,生活十分拮据。

20 世纪 70 年的三月她随丈夫转战到长庆油田钻井二处,管

子站设在庆阳县城郊东北面,距处机关华池驻地 60 多公里。她

们住在干打垒土坯房子里。站上的家属大多数干些打扫卫生、拆

洗被褥、缝补帐篷等工作 ,比玉门油矿的活轻松多了。

1976 年 3 月张怀英又随丈夫转战到华北油田勘探五部。来

到华北,她已快 60 岁的人了,就再没有上班,在家做饭洗衣照

顾丈夫和孩子。

第20页

— 19

时至今日,熟悉张怀英老人的许多人都很好奇,老太太饱经

风霜,大半辈子苦没少吃,累没少受,为啥身体还那么好,耳不

聋眼不花,腰不疼腿不酸,走路不用拐杖。我也好奇,于是经常

去跟她半开玩笑半聊天。其实老太太的长寿秘诀就两个字:

“简

单”。

一是吃得简单,她有四个子女,一个儿子,三个姑娘。前两

年她还自己做饭,这一半年儿女们不放心,轮流照顾老母亲。她

吃饭的特点是: 吃菜喜凉不喜热,喜欢吃清淡点的凉菜,喝温

开水和酸奶,不爱吃炒菜。吃肉喜肥不喜瘦,除了不吃鱼其他猪、

牛、羊、鸡肉都吃,特别喜欢吃螃蟹。吃粮喜面不喜米,以面条、

馒头、饼子为主,很少吃大米饭。什么水果都吃,一年四季吃冰

棍,有时一天能吃 6 个小不点冰棍。夏天吹空调,即使到了深秋

还整夜开空调。

二是想得简单,她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也从来不过生日。

多年了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子女做主,她只是在个别事上提醒提

醒。从不和别人攀比,和人唠嗑不说是非话,不论他人非,每天

一堆老太太围着她,谁都愿意和她聊天,性格开朗,很少生气。

有人问:您活这么长,老头子怎么才活 70 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她说: 他爱操闲心,爱生闷气,不爱与人交往,结果心脏早就

不好了能长寿吗?

三是炼的简单,一辈子不管在外忙碌还是赋闲在家,都不专

门去锻炼身体,最多散散步,聊聊天,但每天在户外的时间比较

长。她说做家务多干活就能长寿。她很少吃药,很少做体检,一

般头疼感冒也是喝点热水 出出汗就好了。每晚电视看到 10 点多,

倒头就睡,一睡就着。冬夏都是早上七点多起床。到现在老人什

么基础病也没有,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那天聊完天后我笑着对她说: “您老人家百岁生日时我一定

买个大蛋糕来祝贺!”她说: “好得很,到时候我请你们来家里

做客,一定来呀”。

第21页

— 20

第22页

— 21

第23页

— 22

《高铁从我家乡过》

作者:张燕萍

汽笛声声响云霄,

千年梦想变成真。

黄土高塬高铁通,

陇原儿女笑开颜。

改革开放国家强,

精准扶贫人民富。

(忆往昔)

荒山秃岭水流失,

十年九旱草难生。

城中一条泥泞路,

风沙弥漫不见天。

公路没有汽车跑,

穷乡僻壤度光阴。

十年九旱无收成,

家家户户缺吃穿。

一条被子全家盖,

一件新衣换的穿。

一年四季没肉吃,

一顿面条全是菜。

起早贪黑挣工分,

披星戴月求学路。

山下挑水路难行,

山上砍柴汗水流。

周末打工挣学费,

假期务农种田地。

第24页

— 23

居无定所四处漂,

东南西北都是家。

艰难度日在童年,

回忆往事心难平。

(现如今)

山清水秀森林茂,

天蓝云白空气净。

千年古城显风韵,

农耕文明发祥地。

周袓景区风光美,

岐黄医术传至今。

夜晚东河象外滩,

音乐喷泉起波澜。

游人如织繁星闪,

好似天堂赛神仙。

摩天高楼穿云霄,

海绵城市湖水清。

高速公路通四方,

崇山峻岭画中行。

银西动车家门过,

圆梦小康幸福路。

2022 年 11 月 20 日

于石家庄

第25页

— 24

《心之语》

作者:郑新民

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失去家乡又永远没有办法抵达远方的

人。繁华的都市容不下灵魂,平凡的家乡容不下肉体,“本是青

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风尘”。在两难的选择中,迷茫过,努力

过,奋斗过。

人生,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遇见与懂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

晚一步。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你。从此在时光荏苒中默默陪伴。

心有灵犀的知寒知暖,便是我们一生无法阻挡的心甘情愿。

据说,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遇的概率是五千分之一,人

与人相知的概率是两亿分之一。可见相遇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相

知是何其有幸。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能够走进心里的人

是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或许,一辈子也就能遇到那么一、两个。

或许,一辈子都不会遇到。所以,能够懂的,足矣。

人这一生,有许多事情是无法言说的。走得太远,忘记了来

时路;看得太清,往往惹来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惑;想得太多,失

去了自我;不想,又觉得委屈。生活,如一面镜子,心中无,便

静;心中空,便悟。学会微笑,学会面对,学会放下,让一切随

心,随意,随缘。晨风微曦,不负韶华。

第26页

— 25

年复一年,为生计努力。日复一日,为生活打拼。在变老的

路上,我们增长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心态。善待自己:忘记所有

的烦恼,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用宽阔的心胸善待他人,不计

较,不抱怨,开心过好每一天。

努力的意义,不是让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让你在平凡的

日子里,活得比原来的那个自己更好一点。

(苏轼 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有多么大的成功,而在于你经历和懂

得,正是这些磨难和历练,才能丰富你人生的阅历,让生命的价

值愈加丰满。

在人的一生中,相互好的友情,不一定事事打扰,但总会时

时想念;不一定时刻相伴,但一定会相守心间。你风光时不一定

在,但需要时一定会来。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

美,总会有种种遗憾,总会遗失掉许多机会,这是人之常理!尽

管如此,只要我们做出了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以坦然的心态迎

接新的起点,静待一城花开,就是最好的安暖。

第27页

— 26

接受平凡的自己,释怀酸涩的苦闷,笑对疲惫的沧桑。随遇

而安,知足常乐。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诚的善待每一个人,带给他人善良和

美好,带给他人尊重和微笑。让心里的阳光,照亮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如此,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天!

前路漫漫,天涯路远。步伐一致的人,不会走散。我们要年

年岁岁,碎碎念念。春来夏往,秋收冬藏,来日方长,冬日安暖。

第28页

— 27

玉门市博物馆

玉门历史文物 发表于甘肃

《两条河与两座城》

转载者:思海

水是城市的灵魂,大凡城邑之水,都凝聚着地方文化的精华,

是城市文化的品位标志,也是地域特色的象征。对外强以骄人,

对内可以励志。“一城文化四方水,八道风景八面风”。玉门就

有这样可以骄人的两条河流和两座小城。

油之城 水之城

石油河与老君庙(玉门老市区),疏勒河与玉门镇(玉门

新市区),是玉门市境东西遥相呼应的两条河与两座城。河长不

第29页

— 28

过百余公里(市境),城中居民不过五六万,二三万。一个因油

而生,一个因水而生。一个因油名噪一方,一个因水青春正茂。

两条河都出自祁连,由南向北,养育小城,滋润下游绿洲。两

座城,一座移民城,一座土生土长的城;一座山城,一座平原城;

一个深居山间,一个简居平原;一个工矿城,一个农业城。两城

相距七十余公里,说近很近,说远很远。两河水,两城人,远远

近近……

石油河 老君庙

玉门石油城(老市区)是座山城,深居祁连前山,由南向北

倾斜而下,楼房建在山坡上,从城南到城北六公里,落差三百米,

东西宽不足一公里。小城依山而建,依河而建。石油河水从城边

的峡谷流过。

第30页

— 29

小城开发仅有近八十年,建城六十年,一两代人的功夫。小

城是移民城,居民从五湖四海走来,然后又从这里走向五湖四海。

这儿的居民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进进出出,匆匆过客,长

不过四十年,短则几年,小城积淀不下什么。

小城有许多人悄无声息地走了,只有石油河、老君庙、铁人,

留在了这里。这是玉门人的灵魂,玉门人的轮廓,玉门人的脊梁。

石油河应该是中国石油人的乳源。

石油河与老君庙辉煌得太快,失落得也快。曾经牵动一国人

的目光,而今这对风雨相伴的夫妻也步入了不惑之年。石油河在

祁连峡谷里流淌,涛声依旧,老君庙静静地守望在石油河旁,任

凭岁月的年轮考验执着。

第31页

— 30

清晨,从山上向下望去,绿树掩映下,老君庙静静地躺在山

坳里。石油河的涛声,老君庙的钟声,给山坳一种粗犷幽远的感

觉。不时传来的狗吠声、鸟鸣声,给这野旷的山谷增添了生的气

息,老君庙更像一个小山村。星星点点的储油罐点缀在山谷里,

三三两两的晨练者,给这山谷些许现代文明的象征。

六七十年前,拓荒者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而今他们又要归还

本色了。石油河与老君庙,这对风雨中守望的“夫妻”,而今留

不住他们的子女了。即将离去的儿女们,恋恋不舍地三三两两来

听石油河的涛声,这涛声还如她们刚来时,依旧苍劲有力,在峡

谷里回荡。老君庙的钟声不时传出来,这是即将远离的儿女凭吊

来了。

老君庙老了,老得有点落寞,话语也少了。许多“村庄”消

失了。昔日成栋的楼房群,今日成堆的瓦砾堆,昔日人来人往的

街道,今日不再……

五十年如一瞬。昔日的喧闹,又要归于宁静了……

第32页

— 31

疏勒河,玉门镇

水一活,什么都活都兴,很多城市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玉门镇就是这样的一座城。疏勒河是河西走廊的一条大河,从昌

马峡谷流出,滋润着大片的绿洲,玉门镇是这条河上较大的城。

因了疏勒河,两个半世纪前,清朝对玉门镇进行了历史上的

第二次规模开发,由此衍生了靖逆城(玉门镇),玉门的县城。

当时在玉门县,耕地 3.58 万亩,其中玉门镇周围就有 2.3 万亩。

现在,玉门镇绿洲成了河西重要的一块绿洲。

到了近代,因为老君庙的油牵走了一国人的目光,这里才沉

寂下来。

随着油的光环的逐渐逝去,两城人的目光开始向玉门镇转移,

玉门镇成了一块开发的热土。

第33页

— 32

疏勒河绕城而过,玉门人以水养城,将疏勒河的水穿城而过,

形成了两个较大的水体——玉泽胡、玉兴湖,两面水体,波光粼

粼,使这座西北小城,瞬间有了江南秀色。21 世纪初,随着市

政搬迁,玉门镇,如今已经是玉门新的行政中心。多年来,大量

的城市建设,丝绸之路新经济带上出现了一座新兴的城镇——玉

门市新市区。街道长了、宽了、平坦了,楼房多了、高了、漂亮

了,市场多了、繁华了,工厂多了、效益好了。城市农村,一派

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大批的水利建设者开

进了昌马峡谷,打破了昌马峡谷的宁静,开山凿石,高峡出平湖,

昌马水库建起来了。上万移民从甘肃东部移了过来。一座座的电

站建起来了,在玉门镇西南 33 公里长的昌马总干渠上,十余座

电站已经建成发电,带动了一批硅铁冶炼企业的发展。一个电冶

工业园区诞生了。在城周边的戈壁上,围绕着玉门新市区,多家

大型风电场建立起来了。

农业综合开发给玉门镇绿洲经济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绿洲

内一批特色产业发展起来,饲草、酒花、棉花、蔬菜、孜然、制

种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农产品加工迅速发展起来,麦

芽厂等龙头企业正带动着当地的农业开发。多年来,已建起了二

第34页

— 33

十余家农产品加工厂,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兴起来了。周围农村

的农产品运进来,经过加工再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因为水,起初众多的开发机构设在了这里。甘肃省疏勒河水

管局、酒泉市疏勒河水管处、酒泉市疏勒河建设委员会、玉门市

疏勒河项目办,省、市、县都有各自的开发机构,如今,随着这

些机构合并,这里的开发进入了更深更高的层次。这里已成为玉

门的新市区。

一河水,带动了一座城,一片绿洲……

第35页

— 34

万光霞:

在这疫情遍地开花的时节里,文集如一缕清风徐徐而来,吹

散了心中的雾霾。文集中看到了马宝元的新作,看到了同学们对

各种人和事的见解,看到了王勇日渐提高的书法,看到了李新民

画出得更加狂野的奔马,还看到了更多摄影爱好者的佳作,可喜

可贺!谢谢各位的投稿!谢谢兴国的辛劳!

陈兵春花:

大疫反复,

文集又至。

辛苦众朋,

欢乐众友。

一中骄傲,

旗帜飘红。

徐继翠:

文集期期准时到,有责任心的同学不在乎苦和累,细心收集

各方面文稿和照片资料,用心插图,撰写编后语,精心编辑好每

一期,使每一期都有不同的内容和画面,可看点越来越高。同时

我也为所有积极撰稿的同学执着、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点赞。

这也使我更加关爱我们这个同学群,群里同学们的奉献精神,

感动了更多人也令我钦佩。在此为大家点赞,疫情期间多保重,

疫情过后再相见。我在咸阳等待大家。

第36页

— 35

张燕萍:

随着悠扬、动听的旋律,《岁月文集》映入眼帘,文集已走

过七个春夏秋冬,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真可谓:努力一下很容易,

一直努力很难得;坚持一下很简单,一直坚持却很难。

人生就是这样,成功等于一直努力加一直坚持。当你想要放

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可能前方就是灿烂的曙光,我们有许多

同学正是有着如此优秀的品质和锲而不舍、努力奋进的意志,为

我们这届同学的努力、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点赞!加油!

文集“画中岁月”栏目中有万光霞同学拍摄的一组照片,看后

的第一反应:光霞同学是个有心之人,善于观察生活、留意生活,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区老人、孩子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状态,乃

至动物都被她拍入镜头,用镜头记录、讲述着社区居民的生活点

滴与故事,满满的幸福感,值得我们学习、点赞。

光霞和更多同学继续努力,让我们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

董燕生:

《岁月文集》是今天感恩节最好的礼物,文集传达了同学们

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风貌,连接了同学们的友情和情思,使更多同

学在这本小小刊物下列队集合,去奔向新的目标。

众多同学辛苦了,愿文集越办越好,愿亲爱的同学们在特殊

时期保护好自己与家人,平安健康,共渡难关!

王勇:

《文集》粗看了,有不少让人心动之作。

一、宝元写的《从着装服饰看风向》,独具慧眼,借此给宝

元点个大赞。国人重要场合着身着西装,以示正式,真的让人无

语。堂堂大中华,浩浩三千年,大汉民族,如今居然无代表性服

第37页

— 36

装。有人说悲,有人说喜,见仁见智吧,反正逢年过节,我穿着

唐装,不穿西服。

二、充满阳光地生活,接地气,有品位。王志宏我不大熟悉,

但能喜爱上吹萨克斯,真的不一般,期待有机会养耳。王锐是我

小学同班同学,且又曾住一排房子。此人从小爱美,能将此习性

保持几十年,真了不起。

三、摄影美术作品,以我拙眼看,佳作不少。李庆生拍摄的

瀑布(p27)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陈庆生拍摄的四川博物馆(p75

上图),杨兴国拍摄的柿子红了(p79 上图)给人以无限遐想。

王全服拍摄的竹林(p52)气场大,可谓人机合一佳作。万光霞

拍摄的小孩与鸭(p53)独具匠心,童趣满满。张燕萍拍摄的菊

花(p63)细腻自然,生机勃勃。李新民书画作品,功力深厚,

吉祥如意(p32)乃上乘之作。文集中他人之作各有千秋。以上

若有不妥,敬请一笑了之。

第38页

— 37

《自力更生的凯歌——红旗渠》

作者:郑新民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有一种精神是不能丢弃的。这

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河南林县的红旗渠精神,就是这

一精神的生动体现。

大凡从上世纪 60 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太行山中部

有一曲激动人心,震撼世界的红旗渠工程。而它的建设就是林县

人民靠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地把太行山打通,把山西漳河水引入

太行山南麓,从而改变了林县人民五十多万亩土地的灌溉和人畜

饮水困难,及历史上林县十年九旱的悲惨命运。这是什么精神,

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你走在人工开凿的红旗渠上时,

满目的青山绿水,一派的如画风景,你不能不为这种精神所震撼

所感动。九月初的一天,出于对红旗渠精神的感动,亲临此地参

观瞻仰了红旗渠的建设成就。

红旗渠是 20 世纪 60 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

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该工程于

1960 年 2 月动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动员全县人民,利用

简陋的原始生产工具,开山架桥,凿洞渡槽,共削平了 1250 座

山头,架设 151 座渡槽,开凿 211 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 12408

座,挖砌土石达 2225 万立方,红旗渠总干渠全长 70.6 公里(山

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总长 1500

公里。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方垒筑成高 2 米,宽 3 米的墙,可

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现在红旗

渠工程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们称之为“人

工天河”。

第39页

— 38

1974 年我国进入联合国后,在联合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

就是纪录片《红旗渠》。20 世纪周总理曾评价说:新中国建设

的两大成就,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另一个就是红旗渠。可见红

旗渠的现实意义非凡深远。据说在奋战红旗渠时,正遇我国自然

灾害期间。当时林县人均口粮每天仅为六两粮。面对艰巨的开山

凿洞,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1969 年 5 月,红旗渠全部工程胜利完工。长达十年的工程

建设,集中地体现了林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其中青年洞

的开凿,是整个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全长六百多米,硬是三百多

青年,用钢钳铁锤一点点开凿而成。国家领导人在前往青年洞视

察时的题词,无疑是对他们这一惊天地 泣鬼神精神的充分肯定。

当我们由红旗渠景区纪念馆返回时,面对此情此景,不免要

对红旗渠的现实意义做一些自己内心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国家对自己经济发展制度的积极探索,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

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传家宝。

第40页

— 39

第41页

— 40

(1) 李新民书法

第42页

— 41

(2) 黄建生硬笔书法

第43页

— 42

第44页

— 43

第45页

— 44

第46页

— 45

第47页

— 46

(3) 王勇书法

第48页

— 47

尉建英:

典型的爱家护院之人,家中殷实,孩子争气,老公顺从,把

自己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家的整洁度足以呈现出女主人公的

勤奋。平时注重保养、且热爱跳舞健身,凡有热闹的地方,总有

她的开心笑声。做事大方得体,真心对待朋友,和同学及朋友相

处从不计较自己得失。

更是一个感情执着的人,每天清晨向同学问好,守时守点,

数年如一日,雷打不动。虽然有时也和老公“拌嘴”,但那里面

分明渗透着更多爱和蜜的成分。

第49页

— 48

第50页

— 49

顷小明:

典型的爱干净之人,穿衣一尘不染,吃喝也有讲究,因百般

注重健康,因而极少生病。平时爱好烹调,讲究面食制作,且常

有“惊人之作”。个人的洁癖从未影响到与同学的正常往来和交

流。平时喜欢拍照和制作小视频,对自己生活中在意的事情认真

去做,从不敷衍了事。

和同学交往密切,每天清晨群里及时请安问好,尤其是对三

台小学的发小更是在意。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