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2021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2-1-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2021年第3期

出品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期刊主编周洪宇本期主编王佳佳文稿编辑胡佳新 朱钰霖 陈睿琳李小球 王博 蒋志平联系电话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511-88792007长江教育研究院027-87671389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027-67868595特别声明:《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电子期刊第4期由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选录文章为“2021 镇江 ·长江教育论坛”上专家报告和讲话,主题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所收录报告和讲话仅用于行业内部交流使用。目录 Contents周洪宇|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颜晓红|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邬大光|大学的转型与升级孙杰远|国家治理背景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策略操太圣|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时间维度黄 艳|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布局研究王宝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趋同问题研究周洪宇|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上的闭幕总结讲话010610142132415... [收起]
[展开]
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2021年第3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大学的转型与升级

国家治理背景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策略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时间维度

06

2021 年第 3 期

(总第 4 期)

China Education Think Tank and Governance

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

第2页

出品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长江教育研究院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

期刊主编

周洪宇

本期主编

王佳佳

文稿编辑

胡佳新 朱钰霖 陈睿琳

李小球 王博 蒋志平

联系电话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0511-88792007

长江教育研究院

027-87671389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

027-67868595

特别声明:

《中国教育智库与治理》电子

期刊第4期由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

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

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

选录文章为“2021 镇江 ·长江教

育论坛”上专家报告和讲话,主题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

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所收录报告

和讲话仅用于行业内部交流使用。

目录 Contents

周洪宇|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颜晓红|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邬大光|大学的转型与升级

孙杰远|国家治理背景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策略

操太圣|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时间维度

黄 艳|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布局研究

王宝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趋同问题研究

周洪宇|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上的闭幕总结讲话

01

06

10

14

21

32

41

52

第3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 -

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周洪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

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尊敬的钟秉林会长、徐辉主席、

胡钦太书记、颜晓红校长、邬

大光校长、孙杰远副校长、刘

志军副校长、李洪波副书记、

胡钦晓副校长、靳玉乐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

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

第4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 -

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

年。2020 年 10 月 13 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这是中央出台新中国第一个关

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

性文件。教育评价是一项世界

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总

体方案》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

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教育评

价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共设

计了 5 个方面 22 项改革任务。

《总体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

评价工作取得的长足发展和显

著成就,集中概括了教育评价

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的重

要作用,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加

强教育评价的总体要求,明确

了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主要

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

具体举措,指明了落实教育评

价的实施路径。《总体方案》

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

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

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

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深

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

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题,举

办第二届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具

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代表

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

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向出席

论坛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

迎和诚挚的谢意!

长江教育研究院是由湖北

第5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3 -

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和湖

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发

起,于 200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

的教育研究机构。建院 14 年

来,长江教育研究院本着“民

间立场、建设态度、专业视野”

的立院原则,以“全球视野、

中国立场、专业能力、实践导

向”为追求,聚集了一批国内

外知名教育专家,形成了以学

术研究为基础、政策研究为重

点、出版企业为依托、政府支

持和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新型体

制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

理研究院初创于 2006 年,正式

设立于 2017 年,是湖北省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

治理院秉持“全球视野、中国

立场、专业精神、实践导向”

的价值追求,奉行“顺势、明

道、优术、践行”的办院风格,

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专注教

育治理研究”为根本任务,以

“建成服务教育决策思想高地, 打造教育治理研究高端智库”

为最终目标。

“两院”一直坚持“通力合

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

利共赢”的协作原则,秉承协

作理念,共举协作旗帜,共建

协作平台,共享协作成果,扎

实推进各项协作工作不断攀上

新台阶。从 2007 年开始,“两

院”在每年“两会”前在北京

举办“北京长江教育论坛”,

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

委员、知名教育专家和教育部

有关领导共议教育热点问题,共

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从 2016

年开始,于每年 11 月举办“教

育智库与教育治理 50 人圆桌

第6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4 -

论坛”,该论坛吸收国内知名

教育学者专家、法律专家、企

业家、政界人士等成为核心成

员,协同多方教育智库力量,

为中国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及国

家教育治理提供思路,凝聚共

识,助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 2017 研究报告《乡村教师支

持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

策——中西部 6 省 12 县(区)

120 余所农村中小学调研报

告》、2018 年研究报告《乡村

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的现状、问

题及对策——中西部 6 省 12

县(区)120 余所乡村学校调

研报告》、2019 年研究报告《关

于贫穷地区贫困生的家庭背

景,教育期望教育需求情况的

调查与建议》、2020 年研究报

告《疫情对我国教育的综合影

响及应对策略系列成果》均荣

获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

心联合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

与评价中心共同评选出的 CTTI

来源智库年度精品成果奖。

14 年来,坚持给国务院、

民进中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

报送研究专报,多项研究专报

获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批

示;提交建议及议案共计 500

余份,多项建议被国家教育部

门采纳。

自 2017 年下半年起,又相

继与陕西、广州、海南、天津、

江苏、浙江、昆明、广西、浙

江、成都、深圳、上海、山东

等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

高校间达成战略合作,谋划共

建地方智库,围绕国家重大发

展战略举办高端论坛,实现资

源、渠道和研究成果等共享共

赢。

第7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5 -

除此以外,“两院”还持

续发布《中国教育政策建议

书》、《中国教育指数》、《十

大教育关键词》等年度报告,

出版《中国教育黄皮书》《长

江教育论丛》《全球教育治理

研究丛书》等图书,定期编写

并发布工作通讯期刊,全球教

育智库与治理期刊及中国教育

智库与治理期刊。

“两院”将立足于时代高

度,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

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

育强国,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发

展中重大理论问题、政策问题、

实践问题,积极对接国家重大

战略需求、创新研究体制机制、

凝练教育研究方向、开展跨学

校、跨学科协同合作;聚焦教

育治理理论创新,为国家教育

战略决策、第三方评估贡献专

业智慧并提供可行性方案;建

设教育治理与智库研究数据

库,提升研究保障能力。努力

贡献既有战略性、全局性、前

瞻性,又有针对性、可行性和

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致力于

建成教育治理研究领域国内一

流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高地

与高端智库。

今天,在座的嘉宾不少都

是学校的领导,我也希望能与

在坐各高校加强合作,共谋发

展。只有联合起来,发挥各自

的资源优势,做到共建、共享、

共赢,才能树立品牌,真正做

到 1+1>2,才能更好的推动中

国教育改革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

圆满成功!谢谢!

第8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6 -

在“2021 镇江·长江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颜晓红 江苏大学校长、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体方案》精神之际,由江苏大

学教师教育学院、长江教育研

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

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长江教

育论坛,今天在历史文化名城

镇江如期开幕。首先,我谨代

表江苏大学,对各位领导、专

第9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7 -

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

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

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

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

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

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

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

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

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

校。学校办学起点较高,综合

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

早在 1978 年,学校就被国务院

确定为全国 88 所重点大学之

一,1981 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

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

的高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

涵发展,深入实施“高水平、

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内外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

QS、THE、ARWU 等国际权威

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均跻身

top1000。《2021 中国大学评

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

38 位。

教育学是我校重点培育学

科,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

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

位授权点。近年来,学科围绕

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积极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逐步形成

了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测量与评价等五个稳定的

研究方向。学科先后获得全国

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

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

果奖等 10 多项国家级和省部

级奖励。学科主办的学术期刊

《高校教育管理》为全国中文

核心期刊、CSSCI 来源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

第10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8 -

刊,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学术交流平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

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

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

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

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疾,对于

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以“深化新时代教育

评价改革,推进高水平大学建

设”为主题,重点探讨如何完

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

进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提高教

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

观性,无疑有助于为我国高水

平大学建设提供思路、凝聚共

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

发展。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多位

国内顶尖专家和学者,必将碰

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成为高

等教育领域的一场思想盛宴。

本次论坛将成为学术交流

的平台,推动中国教育评价改

革的理论创新。在破“五唯”

的推进过程中,既需要在宏观

层面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方

向、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与路

径开展顶层设计,也需要从微

观层面上对高校科研管理、教

师评聘、绩效评价等问题开展

深入探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

在此次论坛中交流观点、碰撞

思想,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

出谋划策。

本次论坛将成为凝聚共识

的平台,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

深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

段和发展方式的变化,给科学

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

了深刻影响,给高水平大学建

第11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9 -

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

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这

些因素迫使我们必须以教育评

价改革创新来增强发展活力、

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难题,开启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希

望与会领导和专家为高水平大

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行动

策略。

本次论坛将成为汇聚友谊

的平台,为今后的深度合作和

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与

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本次论

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和

交流,共同推动我国教育评价

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期待各

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

和支持江苏大学的高水平大学

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指

导和帮助。

最后,祝各位镇江期间工

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12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0 -

大学的转型与升级

邬大光 厦门大学教授

世界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

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也不例

外。高等教育转型是所有高等教

育机构的升级过程,是迎接新时

代的挑战过程。我们已经切身地

感受到 2020 年世界范围内爆发

的新冠疫情,为高等教育在线教

学提出了挑战,为教师的教学

方式提出了挑战,为学生的学

习方式提出了挑战,为教育教

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可以预

见,面对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

持续蔓延,还无法估计此种挑

战究竟给高等教育带来多少

第13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1 -

深刻的变革。可以预见,气候变

暖这个世界性问题,已经开始对

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挑战,随之而

来的必然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也将发生重大转型。还可以

预见,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

来,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传

播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什么是大学转型发展

研究大学转型发展是理论

反思、是探讨规律、是寻找方向、

是引领未来。可以从多个视角研

究大学转型,成绩单就是一个视

角。成绩单是研究大学转型发展

的一个视角,是进行理论反思的

抓手,可以探讨教育规律、评价

规律等,可以寻找改革方向,可

以引领未来。成绩单是教育目的

的反映、是教育思想的体现、是

教育价值的符号、是教学过程

的记录、是人才培养的结果。

另外成绩单也是课程体系的

反映、是知识体系的反映、是

教学管理的反映、是教学评价

的体现、是用人单位的门票。

再者,从成绩单可以看教学转

型程度、看教学管理水平、看

培养模式基因、看教学惯性延

续和教师队伍构成。

二、研究大学转型发展的视角

研究大学转型发展的三个

视角,首先是一个国家的整体高

等教育转型发展,另外一个是高

等教育机构的转型发展,再就

是一所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

大学发展转型既涉及到高等

第14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2 -

教育外部的所有关系和制约因

素,也涉及到一所高等学校内部

的所有问题,故大学转型是重

中之重。

三、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

我们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等

国家高等教育转型的过程、经验

和教训关注不够,研究不多,只

知道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

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结果,但说不

清楚形成过程,最后只能说西方

的高等教育历史长,西方大学的

钱多。其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西

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大学转

型主要是靠时间和历史的长

期积累完成的。另外西方国家

的高等教育转型主要是靠一

所大学的转型,而后成为国家

经验的。实践证明:西方国家

高等教育转型的基础是大学

转型。

四、我国大学转型发展的特殊性

一方面是从计划到市场的

特殊性,比如鸽笼现象、车辙现

象、母系现象等。我国高等教育

的所有问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这是时代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

的。高等教育历史短,且有时

空的断裂。另外是我国大学转

型的特殊问题,由制度缺失到

制度至上、由制度异化到文化

缺失、由评价缺失到评价泛

第15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3 -

滥、由评价泛滥到绩效异化。再

者高等教育的阶段性,高等教育

发展的阶段性、高等教育根基的

阶段性、高等教育历史的阶段

性。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过程的

所有问题都有自己的阶段性,

这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

性决定的。

五、几点结论

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转型的速度和力度等,在全世界

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国的整

体高等教育和大学转型往往都

是在“跟跑”,因此,造成的成

本和代价极高,现在需要找出高

等教育和大学转型的规律

高等教育和大学转型不仅

仅是升级。升级不需要否定自

己,转型要否定自己,升级容易

转型难。高等教育和大学转型不

仅仅是加法。高等教育和大学转

型不仅仅是模仿。

伴随着高等教育和大学的

转型与升级,高等教育研究需要

转型与升级。高等教育观念和

大学理念需要转型,西方高等

教育和大学转型的教训,高等

教育和大学转型需走出路径

依赖,高等教育和大学转型需

要本土化。

2021 年是一个“特殊”

的年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

份,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

周年,时逢我国一些大学陆续

迈入百年建校的门槛。在这个

值得纪念的年份里,让我们抓

住机遇,尽快实现高等教育的

转型和升级。

第16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4 -

国家治理背景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与策略

孙杰远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

代化决定着大学治理现代化的

路径选择与价值逻辑,大学治理

现代化不仅反映国家治理逻

辑,也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的

自然延伸。

一、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大学 治理多元主体及其能力的现

第17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5 -

代化,要求大学治理理念、治理

手段、治理艺术、治理方式的现

代化,充分体现新时代多元主体

共同治理的现代诉求,构建自

由、民主、法治、和谐的大学治

理模式,彰显不同主体平等的利

益、权利、尊严与能力,形成

大学治理过程与结果、手段与

目的的辩证统一,推进中国大

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进程中释放应有的力

量。

二、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表征

从历史事实和理想目标上

看,大学治理现代化存在多方面

的重要表征,集中反映为大学治

理现代化的手段、过程与目的。

一是体制机制先进。所谓

“先进”,核心在于这样的体制

机制能够体现大学发展的本质

规律,最大化地激活一切大学力

量,充分地解放大学“生产力”,

表现为大学内部各方面的体制

机制弊端的破除,各级各类行政

部门始终首先立足为人才培养

和学术创新服务,做到责权统

一、效率最优化。从外部来看,

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表征

体现为:政府管理与放权的矛

盾、权力与利益如何分而治之

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大学的权

力关系在相应的机制下得到

合理平衡,最终服务于大学

“生产力”建设。不论在何种

意义上,是否实现“善治”和

提升大学治理效能是大学治

理体制机制是否先进的根本

标志。

二是人才培养卓越。大学

第18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6 -

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要通过先

进、完善的治理体系实现大学治

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能力”的

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学场域中

教师与学生在参与学校实现“善

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协同品

质、法制思维和综合能力。治理

能力现代化意味着具有突出大

学治理能力人才队伍的涌现,他

们是大学的主人、大学的建设

者,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即代表着

大学治理能力。大学主体观念与

能力的现代化即是大学治理现

代化的根本标志。大学治理现代

化的本质是通过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现代高层次

人才培养,此“人才”至少包含

这样几个群体:作为“经师”与

“人师”相统一的教学人才、具

备卓越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

造力的科研人才,以及最为重要

的大学生人才群体。

三是科学研究丰硕。毋庸

置疑,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乃

是大学的天职与合法性证明,

现代大学治理的好坏必然要

以科学研究、学术创新为判断

标准。事实上,大学治理现代

化的价值追求之一正是科学

研究的发展,它的前提条件是

学术自由、先进的体制机制和

优秀人才队伍的培养。科学研

究成果的丰硕性不仅表现在

成果本身的理论性和真理性,

关键在于,“大学还需要探索

科研成果的社会意义,并就这

些成果如何转化成为政策和

付诸实践提出建议”。

四是文化价值凸显。历史

表明,首先就是大学应有的社

会与文化批判精神、知识创造

精神、历史超越精神和社会领

导精神,它们是大学文化价值

的突出表征,大学的核心文化

第19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7 -

内涵,大学内部共同体共建共享

的价值观,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

最重要文化标识。其次就是大学

应有的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能

定位,作为大学核心价值体系的

凝聚,这充分体现为大学文化价

值的历史绵延性、多主体认同

感、文化价值辐射力和文化价值

正向性。

五是社会服务强劲。这表

现为现代大学与其所在社会

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共生样

态。一方面,大学必须扎根社

会,于社会中吸纳自我生存与

发展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学

必须为社会提供动能——人

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价值

辐射。

三、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策略

实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

化,需要借助以下一系列的策

略或条件支持。

1.发挥制度优势。中国大

学治理现代化必然以“中国特

色”为前提,发挥中国制度优

势是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根

本性策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制

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具有

强大生命力的制度模式,基于

这样的制度优势与不断创新,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才能保持

和稳固自身的根本价值方向,

才会产生源源不断、深厚博大

的动力源泉。

2.把握新时代特征。大学

治理现代化是方法、理念与目

标的现代化,因此它还需面向

新时代,全面、准确地把握时

第20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8 -

代特征,办立足于新时代、为

新时代服务和充满新时代气息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3.支持国家需要。大学治

理现代化内含积极的国家认同

与国家价值维度,国家是大学

治理的根本依托,又是大学治

理的核心目标;支持国家发展

的科技与人才之需是大学存在

的内在合法性,是大学治理现

代化的要义,也是实现大学治

理效能的根本路径。

4.坚持立德树人。国家的

人才之需,从根本上来讲就是

爱国人才之需,这样的人才首

先要具有高度的国家认同与爱

国情怀以及优良的社会道德品

质,因此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首

要任务便是坚持立德树人。做

不到立德树人,所谓大学治理

现代化便是空谈,大学治理主

体须是有德之人,大学治理过

程须是道德实践、政治实践与

科学实践的统一。

5.突破思维局限。治理思

维不同于管理思维,大学治理

现代化必须突破固有的二元对

立、非此即彼、线性、僵化、

霸权、强权、控制等思维局限,

突出思维的批判性、创新性、

超越性、共生性、整体性和科

学性。实现思维的突破与转变

是大学治理的内在过程,也是

实现大学治理过程与目标的前

提条件。

6.创新制度耦合。大学治

理现代化在于破除大学体制僵

化、行政权力控制过严的制度

痼疾,有效策略是创新制度耦

合,推进三角权力模型的科学

定位,即政治、行政、学术权

力的良性互动,其关键是对大

学教师权力的尊重与解放。

7.建构人才高地。大学治

第21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19 -

理现代化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培

养为目标,同时也以此为过程

依托,缺乏以高素质人才队伍

为主体支持的大学治理注定是

低效能和低品质的。因此,现

代大学治理应以构建人才高

地,聚集学术人才、管理人才

与教学人才,以及建设丰富多

元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与人才

培养平台为基础。

8.提升国际品质。全球化

背景下的中国大学面临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向世

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发展

的迫切议题。提升国际品质既

是我国大学发展的重要目标,

也是我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

要策略。

9.系统变革教学。教学水

平与新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效能的

实现密切关联,传统的教学模

式与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

适应当前乃至未来大学发展的

要求,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变革

无疑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目

标的核心策略。以教学变革为

支撑的现代大学教育教学模式

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大学治理现

代化的目标之维,也是实现现

代大学整体重塑的关键路径。

10.优化资源配置。国家

整体观照下的优化资源配置是

中国大学治理水平获得整体提

升的经济前提,总体上须实现

中东西部的资源分配正义,推

进区域之间优质资源的合理流

动,特别要充分考虑西部大学

和地方大学经济基础薄弱的现

实情况。就大学内部而言,资

源优化配置的首要着力点在于

扩大高校资源和财政的自主使

用权,其次是实现校内资源的

分层分类设计与配置,发挥有

第22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0 -

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塑造大学文明。文化

软实力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隐

形力量,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核

心是大学文明。塑造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

体系的现代大学文明是实现中

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

障,它反映为师生共同信守、

尊奉和践行的一种共同价值追

求。

12.树立学科统领。学科

是大学的综合要素,缺乏完善、

前沿和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的

现代大学治理同样是不现实

的。现代大学治理必须以学科

为统领,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建

设,因校制宜,打造学科优势

与特色。

13.培聚社会资本。任何

时代的大学治理都建立在特定

的社会基础上,历史证明,成

功的大学治理与发展不仅仅依

靠政府财政,还在于这些大学

懂得如何培聚社会资本,主要

方法便是形成大学与社会其他

系统的积极互动,进而形成共

生。核心机制是大学通过积极

服务社会,将自身的人才优势、

智库优势和科技优势充分转化

为文化与经济资本优势。

14.借力科学评估。评估

无疑是大学治理与发展的重要

参照。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需

要立足中国大地呈现其必然的

差异性、多元性和层次性,这

需借力于科学的评估标准与体

系,“科学”强调的是评价本

身的辩证性、认同性和引领性。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

院学报》2020 年第 2 期)

第23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1 -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时间维度

操太圣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大学教

师的工作轻松而富足,每天到教

室上几节课,再去办公室处理几

件事,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

配了。然而,对于大多数大学教

师来说,事实并非如此。虽学校

类型有别,但教师总体上都承

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

职责。如今,名目繁多的教育

管理改革正给他们提出更多

更高的要求,令其不堪重负。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教师

第24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2 -

周工作时间达 52.3 小时;另一

项基于教师自我报告的调查结

果显示,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的

周工作时间达 59 小时,远高于

全球范围内大学教师 40 小时

的平均周工作时间,“教授们在

完成工作任务时比 CEO 们更有

压力,也更累”。这些主要由竞

争性的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如

学术影响力评价)传导过来的

持续压力,严重冲击了学术共

同体精神、研究伦理与文化。

因此,如何规范并发挥科研评

价的强大作用,遵从教育科研

的内在尺度,吸引教师回归学

术初心,就成为一个亟待深入

思考和大力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学术工作与时间

对于从事学术工作的大学

教师来说,心无旁骛,沉潜思考,

并定期整理和评估自己的所思

所想,实属正常。这里的“学术”

一词采用博耶(Boyer,E. L.)

的广义概念,即教学、科研皆在

其中。但众所周知,科研工作复

杂异常难以预测,虽经长时间的

尝试,依然思不得其解。于是,

在大学教师的脑海里会时常

萦绕相关信息和观点,其电脑

的某个文件夹会有数篇未完

成的论文初稿。后经更长时间

的反复辩证思考和不断打磨

提炼,这些观点和初稿才有可

能被系统阐述,成为教师们最

具洞见的代表性成果。所谓

“慢工出细活”就是上述现

第25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3 -

象最贴切的表述。此种情形也曾

被韦伯(Weber,M.)在其名篇

《以学术为业》中描述过,创造

性“思考”是“强迫不得的”,

它需要热情,更需要灵感,而

“灵感这东西,只有在它自己愿

意来的时候才来,而不是我们想

叫它什么时候来它就来”。为

此,他希望进入学术领域的人要

有一种热爱的情感。只有以学术

为志业,才能抵挡功利心带来的

诱惑,以及时间消磨却成果未显

带来的挫败感。他强调,“在学

术领域中,只有纯粹献身于事业

的人,才有‘人格’可言”。可

见,时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太重

要了,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

源,且无法事先规划和分配。

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长

期沉潜,教书育人同样需要教师

的全身心投入。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正说明了育人

之“慢”工作的特性。从理

论上来说,知识和真理可以

文字的形式存储在书籍之

中,供学生自行翻阅获得。

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学习

不是对客观知识的生吞活

剥,而是一种社会交往和建构。

正如纽曼(Newman,J. H.)

在《大学的理念》中所论:“任

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

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

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

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

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要

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

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

并且评价使得学术工作

可见可测。随着教师的学术工

作日益被纳入科层管理的范

畴,绩效指标和其他代表学术

第26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4 -

工作相对价值的方法逐渐成为

教师劳动管理的核心。如科研管

理上的“项目制”、教学管理上

的“学时学分”。科研的项目化

管理和教学的消费者倾向,使得

大学教师之“慢”的学术生活

被打破和肢解,或者说,被项

目制或消费主义文化的相关

原则、规则、技术和程序殖民

化,形成了对于科学研究和教

学工作而言的“目的——手

段”合理性的新的“铁笼”。

二、时间加速与教师专业性

管理主义俨然成为一种“意

识形态”,它强调管理作为一种

普遍性的活动,其在技术效率和

社会效果等方面都必然优于任

何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工作

组织,如工艺或专业团体等。这

种学术管理理念的广泛传播,必

然带来学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

制度化。由于学术思考常常不拘

泥于具体的物质设备和场所,加

上现代便携式办公产品的盛行,

使得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按管

理的要求去开展工作,从而让

学术时间无休止地被延续和

扩展,形成学术工作的过度文

化。关于“时间”的内涵,理

论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读

视角。

第一种是将其视为外在

于行为主体的客观存在物。其

意为无论生活在其中的主体

是什么,时间都会必然的、一

如既往地持续下去,主体只能

被动地适应时间。根本来说,

第27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5 -

它关注的是时间多与少的问题。

如在当下情境里,教师们普遍面

临着“时间紧迫”的问题,他们

似乎有做不完的工作,而为了保

持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

方面的良好记录,他们必须努力

兼顾,表现出非常勤奋的姿态,

以至于没有了下班和休息日。第

二种虽将时间依然视为客观的,

但是认为主体扮演了一个更积

极、更主动的角色,主体可以对

时间实施有效管理。根本来说,

它关注的是时间效率的高与低

问题。如形式多样的评估和夸大

的生产力计划等各种“学术任

务”,在教师的情感和认知上传

递了一种广泛存在的“时间短

缺”观念。而教师自身也努力迎

合这些观念和标准,不敢有丝毫

懈怠,并促使他们把自己潜在的

“不适应”视为一种失败。第三

种则将时间视为与行为主体

交互作用共同构建的产物,即

认为时间性和主体性是在事

件中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

的。根本来说,它关注的是时

间背后不同力量的相互影响

的问题。即认为教师们严重缺

乏时间不仅仅是其个人在时

间管理上出现问题所致,而是

教师个体、群体与教育结构互

动的结果,也是不同利益相关

者之间博弈的结果。

这里主要基于第三种视

角,因为“任何一种时间结

构,其中都蕴含着实践性的政

治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

活运作,又从生活运作中萌生

出来。不同的时间结构,会有

不同的时间政治的问题;这是

一个永不止息的变动历程”。

也就是说,通过第三种视角可

第28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6 -

以更好地揭示和解释教师“案

牍劳形”的深层,原因。这样,

时间就不纯粹是一个外在于教

师的客观影响因素了,而是大学

教师以行动与互动方式开拓并

联结的自身存在维度,它深深嵌

入每一位教师的生命,制约着教

师们的生物节律。

也正是在与教育系统的互

动过程中,大学教师发挥着积极

能动性,尝试建构着自己新的专

业身份,而时间在其中扮演了非

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人们总是习

惯于从其预先存储的信息中获

取当下意义,其“对过去、现在,

尤其是未来的定性感知,与其心

理幸福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事实上,学校管理环境的

加速化带来了大学及其员工对

时间观念的深刻转变,以及相应

的对其工作习惯、价值观和有关

成功内涵的重新定义,反过

来,后者的改变也进一步形塑

了时间加速的观念与现实。

随着学术管理主义的盛

行,时间已经被包装成一种特

定的认知方式,被构建为从过

去到未来的持续有效的进步。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师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增

加特定的数量,一旦规定的时

间期限内无法完成任务,教师

们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进而想

方设法加快速度,以期跟上时

间的步伐。而速度和效率正成

为成功学术人的显著标志。试

想,当人们坚信“时间就是效

率和生产力”,“人们越投入

就越有收获”时,大学教师会

有怎样的学术行为和意识反

应?同时,“合理利用时间已

经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

第29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7 -

的标准”,浪费时间的行为将被

放在道德的天平上进行负面评

价,“没有花在教育上的时间可

以被认为是时间的盗窃或拖延,

是一种最致命的罪恶。当我们内

疚地沉迷于玩蜘蛛单人纸牌游

戏和上网时,我们意识到我们会

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做任

何有用的事情”。任务的繁多与

时间的紧张之间的张力对高校

教师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心

理健康和幸福体验等产生特别

不利的影响,这种由于加速生成

的“约束”很容易给教师们带

来“不满和挫败感”。糟糕的

是,教师们工作的速度提高了,

但时间并没有结余下来,反而变

得更加匆忙。

回到学术工作本身,加速文

化使得单位时间里可计算的学

术产出(如论文)大幅增加。然

而,仅仅数量增加还不足以保

证学者在学术界取得成功,有

了论文数量,还要看论文登载

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被引

率等,其最终越来越远离研究

要创新理论、服务于人才培养

和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初衷,

而成为学者们的小圈子游戏。

如有研究者就指出,社会对商

学院的教学性质越来越失望,

对其研究成果缺乏价值越来

越不安,“大多数已发表的研

究明显缺乏实际或学术影响,

研究领域日趋狭窄,学术不端

行为增多,教学质量一再下

降,出版和教学压力加大。传

统的学术价值观正与商学院

和大学的理性化进程相冲突,

且受到体制的维护难以改变

等”。这说明,一旦被裹挟进

上述学术生产模式之中,对于

第30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8 -

那些尚存当初学术理想的大学

教师而言,也是很难脱离出来

的。因为学院和大学奉行的管理

主义理念和行为,正使得组织系

统在理性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

远,并强有力地控制了系统中的

人,进而导致后者失去自主判

断。此时,时间则以另一种较为

消极的方式重塑大学教师的

身份,即会让人们对“未来”

的投射变成幻想而不是计划,

“过去”变成了各种阻碍当

前行动和未来计划的障碍,其

所形塑的“当下”行为也会

是一片混乱与迷惘。

三、教师评价的时间维度思考

数年前,《失去灵魂的卓

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

的》一书出版,引起学界广泛

讨论,作者对大学教师在教学

工作上的缺席现象进行了批

评,认为大学逐步失去了其作

育英才的灵魂,出现了令人难

堪的“伪善”,“教授受聘成

为学者和教师,却不能引导学

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他们不

是传道解惑者”,因为教授们

正忙于教书育人之外的其他事

项。正是这种无法停歇的忙碌

蒙蔽了大学教师的思想,让其

忘记了从事学术工作的初衷,

忘记了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

忘记了教学、科研和服务之间

的关系。而“学校居然以这种

释 放 教 授 责 任 的 做 法 而 自

豪”,这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

第31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29 -

即便如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顶

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

备受忽视的事实。

正是目睹上述我国高等学

校学术工作之怪现象,教育和

科技行政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

系列有关教育评估、教师评价

的文件,特别是有关破除“五

唯”、破除“SCI”至上的政

策,表现出矫正大学教师学术

管理之偏差的决心。但要根本

解决学术评价的“五唯”问题

还有待各方协调推进,因此要

坚定落实好管办评分离原则,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高

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要加大

政策实施力度,强化过程监督,

引导高等学校认真落实有关教

育教学评价政策,推动可持续

的、发展性的教育评价活动;

要让教育回归初心成为教育系

统的共识,落实到日常管理实

践中。

只有通过国家政策明确而

有力地引导,才能让高等学校

获得深入改革的真正动力。基

于此,本文从大学内部管理的

角度,对加速时代大学教师学

术生活的改善提出以下思考和

建议。

首先,需要重新建立正确

的学术时间观。前已述及,时

间不是一个外在于教师的客观

存在物,也不是可以仍由教师

有效管理的对象,而实实在在

的是管理力量与学术力量博弈

的结果。为此,分析大学教师

为何“案牍劳形”,重点不在

于减少其工作量,而是讨论学

术工作如何“回归初心”,按

照学术自身的规律运作,而非

受制于外在的指标和预设的结

第32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30 -

果。其核心就在于让教师重新

获得对学术工作及其时间节奏

的掌控,从外在的规范和“要

事清单”中解放出来。为此,

需要认真思考在大学内部如何

调整大学行政部门的时间观,

围绕大学教师之教学、科研等

学术工作,并遵循学术工作的

时间规律改革学术管理制度,

避免大学教师的身心健康、职

业认同和学术创新陷入危机等

问题。

当人们秉持正确的有关学

术工作的时间观念,则无论教

学还是科研都自然回归到其本

真状态。如就教学而言,不再

拿评教的那套指标来看教师某

个阶段、某门课程、某项内容

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更

主要让教学迸发生命的光彩,

让师生充分发挥其各种感官和

情绪的功能,抓住当下课堂上

最鼓舞人心的东西,享受教育

过程中的快乐,成长于焉发生;

就科学研究而言,不再拿评估

的那套指标看教师发表论文的

数量和相应期刊的影响因子,

而是关注研究成果本身的质

量,让创新成为科研工作的常

态,让任何一个给定的项目善

始善终,注重研究的过程,享

受发现的乐趣,而不是急于求

成。

其次,需要发挥管理制度

的发展性功能。通过前文分析

可见,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

管理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这对具有匠艺劳动之特质的学

术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无

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

其固有的“慢”节奏被彻底打

破,甚至被视为无效低能的表

第33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 31 -

现。整个学术工作正通过项目

化变得日益透明,速度、效率、

效能等都变得可测量可监督可

比较。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各种

评价考核,大学教师就像陀螺

一般围绕着管理指挥棒旋转,

试图紧跟上管理者的期望和要

求。糟糕的是,速度提高了并

没有为教师们结余下更多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反,加速

带来的是进一步加速。

显而易见,管理制度在这

里主要发挥的是限制与约束功

能,即通过设立标准,加强评

估,辅以奖惩,来规范大学教

师的行为。管理工作对效率的

追求,很容易导致学术工作的

统一化,而匠艺劳动的情境性

和创造性特征本就不适宜标准

化,但在行政权力膨胀的大学

里,学术工作最终只能被肢解

和曲解。因此,发挥管理制度

的发展性功能,是在强调以维

护学术工作之本质特征和以大

学教师为行为主体的前提下,

精心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在这

里,管理制度不再是外置的束

缚,而成为教师学术工作之有

力保障。

(原稿来源:《教育研究》

2020 年第 6 期)

第34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2

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测度及空间布局研究

黄艳 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云南、贵州 11 个省市,横跨

我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

带,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格

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长期以来,学界对长

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研究

聚焦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

境保护、产业布局与区域

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区域

第35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3

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关注较

少。关于如何科学测度区域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本研

究提出了“区域高等教育竞

争力”的概念,即一个地区

的高等教育系统在人才培

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

方面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时

具有的综合优势。在此基

础之上,对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水

平进行实际测算和空间分

析,从谋划和推进区域高

等教育发展的视角,为长

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

决策参考。

一、“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概念的提出

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的

概念源于国家竞争力理论。2

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哈佛商

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最早提

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竞

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框

架。世界经济论坛(WEF)

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推出的《世界竞争力

年鉴》将高等教育入学率、

大学企业合作研发、创新

能力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之中,并对各国的国际竞

争力展开评价。国内学者

进一步选取了报告中与高

等教育相关的指标对各国

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比

较。吴立保将高等教育竞

争力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

国的聚焦点,展开了对建

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的监

第36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4

测和评价研究;王素等依据

火箭模型,对全球 53 个国家

的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了评

价与排名;唐晓玲对中国、

巴西、俄罗斯、印度 4 个“金

砖国家”的高等教育竞争力

展开比较研究。近年来,高

等教育竞争力研究进一步细

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研

究,如高职教育竞争力和研

究生教育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等,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

济、城市群建设等外部系统

的协调发展研究。目前,长

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发

展战略区域,在技术创新

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对国家

乃至世界的贡献与日俱

增,其中高等教育作为支

撑人才培养和驱动科技创

新的不竭之源,亦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

据此提出“区域高等教育

竞争力”的概念,并以长江

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为

例展开测度与空间布局研

究。

二、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适用

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

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

竞争力。波特认为,产业若

要建立国家竞争优势,必须

善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

现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

同行竞争等四大关键要

素。本研究基于国家竞争

第37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5

优势理论,结合高等教育系

统的构成要素,建立了由高

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效

益组成的区域高等教育竞争

力“钻石模型”。

区域 高等教育 竞争力

“钻石模型”中的高等教育

规模可视为波特理论中提出

的“生产要素”,主要指高

等学校的数量和高等学校教

师与学生的数量。高等教育

质量与波特理论中提出的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

竞争”相似,可以衡量一个

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先

进性、资源结构布局的科学

性和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高等教育投入可视为“相

关及支持产业”。高等教

育的发展不仅受到中央和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影

响,也与其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紧密相关。高等教

育效益可视为“需求条

件”,主要指高等学校在

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科学研究的综合效益等方

面对经济社会的满足程

度。此外,影响区域高等

教育竞争力发展的也有诸

多外部要素,如区域经济

发展、人口增长、中央和

地方政府支持等。

三、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测度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系数。通过征询 10 名教育

学专家的意见对各项指标

第38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6

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得到指

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

阵。运用 YAAHP 软件计算

相应矩阵的一致性(CR 值)

以及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经验证,所有判断矩阵的 CR

值均<0.1,符合统计要求。结

果表明,高等教育质量的权

重系数最高,高等教育效益

和高等教育投入的权重系数

次之,高等教育规模的权重

系数最小,为总权重的 1/10。

究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了

标准化处理,加权计算长江

经济带11个省市高等教育竞

争力水平的综合得分。结果

表明江苏和上海的高等教育

竞争力及其各要素竞争力均

领先于其他省市。湖北的高

等教育规模仅次于江苏,但

高等教育效益相对较低。浙

江的高等教育投入和效益突

出,但规模相对较小。四

川是西南地区的“高教中

心”,各要素竞争力均处

于中上游水平。本研究在

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的基础

之上,构建了反映高等教

育竞争力内部各要素相互

作用关系的耦合度模型,

进一步引入了耦合协调度

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竞争

力各要素交互耦合的协调

程度。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高等

教育竞争力与其耦合协调

度的排名基本吻合,且经

测算二者之间的 pearson

相关性=0.826,显著性(双

侧)=0.00<0.05,具有显著

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越高

的省市,其耦合协调度也

越好。

第39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7

四、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空间分析

本研究运用 ArcGIS 空

间分析软件,根据各省的高

等教育竞争力得分对空间属

性赋值,进而利用自然断点

分级法(Jenks)将 11 个省市

按色彩分级。

为进一步探究空间数据

的局部空间关联关系,本文

引入了 Getis-Old Gi*指数分

析变量在局部空间上的聚集

程度,识别出长江经济带高

等教育竞争力的热点区(高

值聚集区)与冷点区(低值

聚集区)。

从空间分布上看,长江

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大致

呈“东高西低”的分布趋

势,在上、中、下游“跳跃

式”地出现了多个高等教育

竞争力“增长极”。

下游地区以江苏和上

海为中心,包括浙、沪、

苏、皖 4 个省市。这些省

市综合实力强、教育资源

丰富,高等教育竞争力优

势显著。中游地区以湖北

为中心,包括鄂、湘、赣 3

个省份,高等教育历史悠

久,且规模较大,但是效

益不显著。上游地区以四

川为中心,包括川、渝两

个省市。

尽管有财政扶持和政

策倾斜,但受地理位置等

多重因素的影响,其高等

教育规模和质量短时间内

都难以得到快速增长提

升。上游地区,如云南和

第40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8

贵州由于缺少增长极,高等

教育的各要素竞争力都比较

薄弱。

从空间集聚上看,长江

经济带高等教育竞争力“热

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

集聚现象显著。“热点区”

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区,“冷

点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个

别省份,呈现“东北—西

南”渐次递减的梯状分布。

下游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良

好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有

效带动周边地区高等教育竞

争力水平的显著提升。上游

和中游的大部分省市却未能

形成显著的集聚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

济带的集聚优势和发展潜力

逐渐显现,2019 年末国内生产

总值和常住人口总数分别占全

国总量的 46.24%和 42.89%。

然而,长江经济带上、

中、下游区域之间的空间

分异性显著,陈耀、刘应

杰和金祥荣等经济学家将

此空间分异现象归因于省

域之间在经济基础、文化

体制、市场环境、开放程

度、改革动力以及资源配

置等方面的差异性。

本研究认为,这些导

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性的

形成要素也可能是区域高

等教育竞争力空间分异性

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检

验研究假设,从确保研究

结果的可靠性并兼顾数据

的可获得性角度出发,本

研究选取了区域经济发展水

平(GDP)、区域文化力发

展水平(Culture)、基础设

施建设水平(Manufacture)、

对外开放程度(Openness)

第41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39

和政府干预程度(Regulation)

5 个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

回归分析区域高等教育竞争

力空间分异性产生的机理。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长

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

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力发

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

度 5 个方面的差异性是导致

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空间分

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

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

为显著;区域的文化原创力、

文化生产力、文化创新力和

文化软实力共同形成的区域

文化力,有利于引导区域在

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文化

的力量推进高等教育的发

展;区域与外部经济、技

术、社会和文化交流的开

放程度也显著影响了高等

教育竞争力水平;区域交

通运输与邮电通信网络、

教育、文化、卫生与体育

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等教

育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

物质基础和保障;政府在

法律范围内对区域经济社

会活动进行适度的行政干

预,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

的质量和资源配置的效

率,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

发展。

五、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 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第42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0

上的讲话中强调,“推动长

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

展的产业体系。”高等教育,

尤其是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

新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摇

篮,在这一产业体系建设过

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当前,

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发展水

平的差异性显著,上、中、

下游地区如何又好又快地提

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实

现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

国家和区域实体经济建设,

需要以系统、整体、开放的

思维来谋划和推进谋划和推

进。

(一)下游地区整合优

质资源,加快建设以“华

东七校”为龙头的“长三

角世界一流大学群”,引

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二)中游地区依托

“华中五校”,着力打造

“中三角世界一流大学

群”,带动区域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三)上游地

区用好用足政府的扶持政

策,加快提升高等教育竞

争力,服务地方特色产业

发展。

(来源:《中国高教研

究》2020 年第 3 期)

第43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1

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趋同问题研究

——基于首批 42 所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王宝玺 江苏大学副教授 一、引言

一流大学的建设,是我

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

器,能够加速提升整个高等

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水

平。在“双一流”政策的

推动下,42 所入选一流大

学建设名单的高校,纷纷

制定了自身的建设方案。

第44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2

但综观这些建设方案,可以

发现它们存在严重的趋同现

象。因此,总结一流大学建

设方案趋同的表现,分析趋

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探究

建设方案趋同的主要原因,

提出改善建设方案趋同的建

议,促进我国一流大学多样

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中国

品牌、提高我国大学核心竞

争力等十分重要。

张伟等(2018)基于 6

所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

学、四川大学和山东大学)

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介绍

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

主要经验。他比较了这 6 所

高校的建设方案相关材料,

总结了建设方案的共性特

征,主要有“工程化”思维、

人力资源导向、学科建设

思维、改革与建设并举等。

申超等 (2018)对我国 41

所(除国防科技大学)一

流大学建设方案进行分

析,发现其在学科建设上

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建设

目标表述模糊性与精准性

并存;总体战略规划更注

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具

体措施强调多方面措施的

协调配合,但尤其注重科研

建设等。蒋洪池等 (2019)

通过对 42 所一流大学建设

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各

高校在规划一流大学建设

方案时存在若干偏差,主

要体现为逻辑起点偏离、

建设理念功利化、建设路

径趋同以及国际视野不

够。

第45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3

二、核心概念及分析基础

(一)趋同

词源学上对趋同的内涵

界定是:个体或团体之间平

均或一致化的动态过程 。

“趋同”的英文词为 convergenc

e,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被

解释为“the adaptive evoluti

on of superficially similar

structures”,即互不关联的种

群,因处于相似环境中,而

逐步适应并形成表面上的相

似结构。主要强调由于相似

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亲

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在较长阶

段的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

体形或器官等非常相似的现

象。指的是在相同的生活环

境条件下,不同生物进行了

相同进化选择的结果 。

在高等教育学界,关于

“趋同”仍然没有统一的

解释。本研究中认为趋同

是指不同高等学校在相互

模仿和借鉴中,缺乏自身

特色。而针对本研究中的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趋同,

则主要从建设方案文本的

构成要素上面研究其趋同

的表现,主要包括一流大

学建设方案的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学科建设与保

障机制四个方面。

(二)组织趋同理论

强迫机制源自对其他

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压

力,以及它所依赖的社会

和文化期望。强调组织必

须遵守法律,法令和政府

设定的其他权威,否则将

受到惩罚。模仿机制是指

第46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4

组织模仿同一层次中成功组

织的行为和实践,以适应环

境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

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

模仿机制包括竞争模仿和制

度性模仿,竞争性模仿主要

是组织模仿作为竞争对手的

其他组织;制度性模仿则是

组织模仿社会认可的普遍

做法。规范机制指社会规

范包含共享观念、共享思

维,诱导或迫使组织采取

与其一致的形式和做法,

以获得合法性,得到社会

的承认。

三、分析与结论

(一)一流大学建设方

案的结构与内容趋同

1. 建设方案名称及框

架趋同

从首批 42 份建设方案

名称来看,半数高校都采用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

案”,其次有 15 所高校采

用“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作

为名称,而使用“世界一流

大学建设方案”的有 4 所学

校,分别是国防科技大学、

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另外,中南

大学直接将其命名为“‘双

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清

华大学则命名为“清华大

学建设方案”。

综观首批 42 所一流大

学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可

以发现大多数建设方案从

建设目标、建设基础、建设

第47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5

内容(建设任务、改革任

务)、预期成效和组织保障

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也有不

少学校的文本,将学科建设

单列作为一节重点介绍,或

者添加了建设基础或建设

思路、指导思想等相关内

容。

2. 建设目标趋同:建设

采用“三步走”

从建设方案结构来看,

42 份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

建设目标部分通常出现在

方案文本中的第一部分,一

般情况下都是总分结构,也

有些学校的方案直接逐级

介绍近期、中期和远期目

标。而在建设目标的框架

上,大致包括总体目标、阶

段目标、学科建设总体规

划、拟建设重点学科对学校

发展的带头作用四个方面。

对总体建设目标内容

词频分析、阶段目标的关键

词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存在

以下趋同表现。首先:建设

一流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流

学科。在总体建设目标语词

分析时,“学科”相较于“大

学”来说,出现较为多频,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可

以说明,建设一流大学必须

依靠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学

科及学科群,发挥一流学科

建设的带头作用,最终以学

科发展带动整个一流大学

的建设。另外,41 所一流大

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中建

设目标部分不论是哪一阶

段,都介绍了其学科建设目

标。因此,也同样说明了各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坚持以

学科建设为基础,推进建成

世界一流大学。其次:一流

第48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6

大学的建设符合大学发展

三大职能的发挥。以人才培

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为

一流大学建设的主要方面,

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建设与

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人才

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

紧密相关,显现出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承担着重要的使

命,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

发展。最后:一流大学的建

设面向世界。从“一流”

“ 世 界 ” “ 世 界 一 流 ”

“国际”等词语的高频出

现,能够看出建设一流大学

的目标具有国际视野。此

外,阶段目标关键词中,

“世界一流大学”“国际

顶尖、前沿、领先”“世界

一流行列”“世界一流前

列”也同样说明了我国要

建设的一流大学是面向世

界的,是为了在世界高等教

育领域中争得一定席位。甚

至有高校明确列出来要达

到世界排名前 100 强、50

强等具体目标,这些阶段目

标都充分显现了我国首批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要达到

面向全球、面向世界的一流

水平,最终是为了建设成为

世界一流大学。

3. 建设内容趋同:多措

并举推进改革

第一,人才培养创新是

主要建设内容。“创新”

“人才”“培养”等关键

词高频出现,充分体现了创

新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发挥

人才培养作为一流大学建

设的基本职能。而“人才培

养”作为二级关键词,在建

设任务部分频次最高,所占

的比重也最大。“教育”

第49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7

“ 教 学 ” “ 课 程 ” “ 能

力”“学生”“教师”等

高频词则反映了人才培养

过程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

基本形式对于一流大学建

设中人才培养的创新至关

重要。而在课程教学过程

中,如何充分发挥好学生和

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

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此外,人才培养创新还包括

招生考试改革、多元化人才

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部分。

在方案文本中也偶有涉及。

第二,学科发展是一流

大学建设任务的核心。“学

科”“建设”“发展”等

高频词的出现,则表明学科

建设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

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

面会单独讲述学科建设的

相关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科学研究是一流

大学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出

发点。“学术”“科研”

“ 研 究 ” “ 科 学 ” “ 技

术”等高频词的出现,体现

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科学研究作为大学存在

的基本职能之一,日益呈现

出不可或缺的倾向。科学研

究作为建设任务的二级关

键词,出现频次较多。主要

从交叉学科的培育、国际学

术前沿的跟进、科研基地平

台的提供、文科智库的建设

等多方面开展建设提升。此

外,“项目”“成果”“服

务”“社会”等词的高频

出现,也表明,将大学科学

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

的途径,是当前科学研究的

第50页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教育评价改革

48

主要发展趋势。

第四,多元参与机制是

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保障。

“ 国 家 ” “ 社 会 ” “ 制

度”“资源”等词的高频

出现,说明国家、社会及学

校三方均参与到一流大学

建设的浪潮中来,彰显了多

元参与是一流大学建设过

程中学校战略规划发展的

重要保障。在一流大学建设

过程中,重视多方参与,促

进政府、社会及高校多方协

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进

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三

方各司其职。政府宏观管

理,制定宏观政策;社会多

方参与,监督与协调大学建

设;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实

现一流大学建设。因此,多

元参与机制为一流大学建

设提供了充足的内外部保

障。

4. 学科建设趋同:重点

建设优势学科

在学科分布上,拟建设

学科覆盖面广。注重优势学

科、特色学科建设。强调学

科前沿领域的探索,促进不

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从学科

建设具体举措来看,各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均强调从科

研建设、师资水平、领导组

织、财务保障几个重要方面

实施学科建设,并强调委员

会、院校多级建设,促进学

科建设动态化、多元化保

障。科研建设层面主要包括

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基地建

设以及学科组织完善几个

主要建设内容。财务保障内

容的总平均覆盖率位居第

二,这表明不论是动态保

障,还是多元保障,各一流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电脑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