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发布时间:2024-2-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有关春节的习俗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 [收起]
[展开]
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五组

第2页

目录

一、春节的由来

二、名称改革

三、有关春节的诗词

四、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小故事

六、研究报告

第3页

春节的由来

名称改革

第4页

有关春节的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落惊风雨,

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出,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第5页

有关春节的习俗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

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

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

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

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

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

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

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

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

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

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

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

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

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

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

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

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

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

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

异。

第6页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

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

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

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

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

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

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

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

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

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

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

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

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

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

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

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

比较普遍的习俗。

第7页

小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

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

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

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

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

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

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

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

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

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

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

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

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

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

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

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

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

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

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

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

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

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

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

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

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第8页

研究报告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中国

人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通

过本手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

解了春节的由来、习俗等。

使我们明白了春节不仅是人

们欢度新年的时刻,更是中

华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

重要象征。让我们一起祝福

新年,共同迎接春节的到来!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