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黎简》初稿

发布时间:2022-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走近黎简》初稿

清嘉庆丙辰年(1796 年),黎简为苏其詹题写诗歌时,不仅写下“更住桑阴十亩间”、“蚕眠桑者屋,玉立竹人家”,更注明“吾邑此方蚕桑最盛”的小注。可知当时桑蚕产业繁盛。此外,“横江渔女绿筠蓝,赤尾鲤鱼红汗衫。鲤鱼自好春波恶,灵雨飘风新妇潭。”小注清晰写道:粤中蜑人多着薯苓绛衣。也即如今的薯莨衣衫,可知蜑家女子身穿莨薯至少有二百四十年历史。当年弼教村头有古老木棉一棵。黎简诗歌常见其身影:“一树烧天木棉红”、“高枝啼霜鸟,落影动柴关”,他也引树入画,不时在山水画作中出现。如今,村中人们仍曾目睹此树,诗歌笔下风物早已融进民众生活中。当时黎简所写地名如今仍存,如横江头、水枝花、都宁岗、三忠庙等,“横江渡头江水蓝,东风影旗落澄潭。人生莫作横江吏,日日江头数别帆。”如今读来,倍感亲切。学者钱仲联说:“黎二樵<五百四峰堂诗钞>,镵刻奇警,融少陵、昌黎、昌谷、山谷于一炉,尤工写景,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学者周锡 更指出:“黎简的创作,在冲决藩篱、独辟蹊径的精神方面,成为龚自珍、黄遵宪的先驱,而在诗歌艺术的形式上(尤其是七律),又开了‘宋诗运动’的先河,这却是十分明显的事实。我们一些文学史家... [收起]
[展开]
《走近黎简》初稿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目录

黎简简介··········································1一、残月苍凉照颜色:早年生活······················3

二、飘然如见谪仙人:诗歌创作······················5

三、远山横翠水云寒:绘画成就······················13

四、晋人风致宋人骨:书法成就······················19

五、朴厚苍茫腕底来:印章艺术·····················24

六、一曲微茫留情深:曲本创作·····················28

七、当时只道是寻常:夫妇情深·····················30

八、赢得当时后世名:当代发展·····················34

第2页

黎简简介:

黎简(1747-1799 年),顺德陈村弼教

村人。字简民,一字未裁,号石鼎、狂简、

未道人、百花村夫子。后因深爱罗浮、西樵

二山胜景,又号“二樵”。黎简三十二岁中

秀才,四十三岁为拔贡。

后无意科举,靠设帐授徒和书画创作维

持生计。

黎简久居弼教,所居处名为“五百四峰 黎简像

堂”。实取自罗浮山四百三十二峰和西樵山七十二峰合称,可见其情

倾二樵。

黎简诗歌意境新妙,字奇句丽,感情真挚,纯朴自然,与冯敏昌

齐名,更与张锦芳、黄丹书、吕坚并称“岭南四子”,又与张如芝、

谢兰生、罗天池并称“粤东四大家”,为清乾隆年间广东诗人首冠。

其山水苍润淋漓,雅致秀劲,开中国木棉入山水画先河。黎简书法深

得晋人风致,摇曳生姿,意态万千,后融苏轼、黄庭坚笔法,独具一

格,自成风骨,入列“粤东百余年来”四大家。黎简能铸铜印,篆刻

深得汉法,雄朴苍雄,书画作品所用印章多出己手。黎简更曾创作曲

本,故事奇幽曲折,朴素迷离。

精诗、善画、工书、能刻,喜作曲本的黎简多才多艺,各领域独

占风骚,为二百多年来广东引人注目的诗人、书画家、篆刻家。

1

第3页

早年生活

第4页

黎简父亲黎晴山长居广西南宁。为小米铺主。能诗。曾设“五花

洲诗社”。吟诗作文为黎简家传风气。因其祖父、父亲都喜诗文。他

曾说“追号子云今亦得,吾家先世老经生”。1747 年,黎简出生在南

宁。母亲是南宁本地人雷氏,为父亲小妾。

黎简自小聪明机敏,十岁能诗,为天才式的诗人书画家。成年后,

黎简纵游云贵湘鄂,足涉深川大谷,以大自然天然灵润滋养心灵,也

为一生山水创作奠定绮丽清秀的底色。二十七岁,黎简与母亲回到陈

村弼教村,开始一生的乡村艺术家生涯。

黎简身份庶出,无法在家庭中获得充分父爱。父亲虽从小教他作

诗为文,更带他畅游两粤山水,但自出生就无法摆脱的尴尬身份令他

难以获得丰沛自然的父母感情,天长日久,形成他拘谨、细腻、压抑、

敏感的性格,这虽为他成为天才式的诗人书画家渗透着不可多得的见

微知著、自由纵横的天然特质,也不可避免地令他偶尔通过张扬的言

行去弥补自小形成的自卑心理以期获得外界的关注与认可。

黎简自取“狂简”名号, “狂简”出自《论语》 “吾党之小狂

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狂简”实指“积极进取而有大志”,

这才是黎简灵魂深处的心声。每有佳作,他定呼:五百年后必有识者。

3

第5页

诗歌创作

第6页

1、流水空山独立开

著名学者钱钟书如此评价黎简诗歌:“生面别开,幽蹊独往。”

黎简早年精研李贺诗歌,深得绵密精巧,妙思天外,骨力劲险的

风格,后渐脱李贺的沉郁阴抑,再入韩愈、杜甫、苏轼、黄庭坚妙门,

运思深沉,独铸伟词,更随年岁渐深,经历与思想积淀愈厚而下笔渐

见沉挚峭折又生机勃发,一扫中原沉滞空疏弊病。如“苍凉月色沉沙

树,悲壮江声入水村”、“一枕春寒阁乡梦,千家人语入江声”、“杨柳

西楼怀鬼曲,词章南俗托神弦”。

黎简诗歌

5

第7页

黎简诗歌

因其久居乡村,诗出生活,诗歌始终跳跃着一股勃发于自然深处

的原始美感和出自寻常生活的真实感,再加上他“刻意轧新响”,不

断推陈出新,不时在清丽淡雅与雄奇幽崛的交融中随势赋性,流转变

幻,妙想奇意让人匪夷所思又深觉情理俱合而拍案叫绝。如“日晚竹

凉碧,云明池静深”、“花农晚渡时相值,渔女歌音近可听”、“桃花两

岸雨,天末一归舟”、“春潮春草绿满野,桃花梨花明压檐。高楼远色

冷于水,细雨斜风人下帘。”幽折瘦秀,独步一时,深得时人关注与

推崇。

大诗人张维屏更讲:二樵天分过人,识见深远,真所谓豪杰之士

也。这正是其源出顺德,崛起岭南,声闻中原,流传久远,至今仍盛

的要义。

6

第8页

2. 闲寻诗笔卷波浪

作为出色画家,黎简对色彩变幻和变换中形成的微妙色彩瞬间尤

为敏感,这是其他不黯丹青的诗人无法妙悟的意趣,因此,其诗歌独

具岭南特有的明丽轻快,实现着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如“绿阴三里

草,红压一层花。腥碧鱼苗水,香茸雀舌茶。”绿与红,腥碧与香茸

解妙入毫端,跳跃自出。此外,动静交融,色彩浓淡相宜又相彰者也

令人耳目一新,如“竟日落花深一尺,石桥人影踏虹来”。“小园宜小

立,新月似新霜”,“水暖萍香照新竹,鲥鱼将到夏来肥”,“野萤低明

月,松露重惊衣”,“吠月犬声灯火细,缀花麘眼豆篱疏”,“野村寒见

瓦,江路淡生烟”,清丽扑面,跃然出纸,且通过色、香、味、影、

动、静、轻、重达到动态与静境交融迸出的艺术效果。

黎简诗画

7

第9页

3. 玉梅拒雪散古香

黎简长期生活在乡村,更善于捕捉微妙的生活或自然细节,再加

上妙心经营,故其山水田园诗歌清丽雅淡,如工笔小帧,精致细腻中

散发着汩汩灵气,在岭南诗歌中独树一帜。其诗既不见陶渊明的平淡

中不时流露出警策,更不似孟浩然的一味隐逸出尘,而是毫无雕饰的

生活本真。他在一花一草和春耕秋耘甚至是残羹冷炙中觅得自然真趣

与人生意味或意外欣悦,在不着一字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挚爱和思考。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岭南四月稻花时,日赤云光白雨宜。

小动风雷入今夕,数怜桐竹决归期。

青蝉急翼风,日夕荔枝红。

照水千人指,残阳一树空。

笔流真情,如一幅明净画面,大诗人黄培芳就说:黎二樵山水田

园诗尤推独绝。

4. 笔下情深忧黎元

作为生活在底层的草根诗人,黎简目光在投向绿水青山的同时,

实也投向盛世下不时无法避免的现实。清乾隆四十四年(1778 年)

8

第10页

广州饥民抢米,轰动一时,参与购米的黎简真实记录当时官绅勾结,

囤积居奇,引祸平民的恶行:

乡中大户藏旧谷,不出谷,贿吏目。

大吏安知小吏奸,小吏不及里正顽。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广州旱涝交错,五谷败毁,黎简沉

痛地写下:

君不见垄头白骨夜有声,路旁白骨行无肉

黎简《教子图》

9

第11页

《田中歌》更以真实细腻笔法尽述寡母瘦儿的凄惨情景:

出门时,儿已饥。

入门时,儿拽衣。

娘得谷,换米归。

儿食粥,娘啖糜。

娘空还,儿哭啼。

儿勿啼,娘心悲。

向屋后,望菜畦。

天寒雨瘦菜不肥,疏篱畏逐强邻鸡。

一字一泪,椎人肠断,让人读出盛世下不时闪动的阴影,也可见

出黎简对唐代新乐府艺术手法与现实批判传统的吸收与挺进,更因其

艺术技巧的精熟和思想深度与人间情怀深获社会称誉。

5. 四山纯碧木棉红

黎简诗歌大量描述当时风土人情和生活情景,为我们留下珍贵而

真实的文献资料。黎简诗友、杏坛龙潭人苏其詹喜得儿子,众友为其

制作花灯以贺,其中便有“竹叶妻所藏,花灯人所贻”的诗句,可从

中得知花灯贺子的古老风俗与当下饮灯酒的源远流长,而“剪纸斑斓

兽祥灯,蜡烟光曳小轮绳。费她闺性劳儿女,笑舞春墀唤不应”,记

录当时春节小孩玩耍花灯的情景。

10

第12页

清嘉庆丙辰年(1796 年),黎简为苏其詹题写诗歌时,不仅写下

“更住桑阴十亩间”、“蚕眠桑者屋,玉立竹人家”,更注明“吾邑此

方蚕桑最盛”的小注。可知当时桑蚕产业繁盛。此外,“横江渔女绿

筠蓝,赤尾鲤鱼红汗衫。鲤鱼自好春波恶,灵雨飘风新妇潭。”小注

清晰写道:粤中蜑人多着薯苓绛衣。也即如今的薯莨衣衫,可知蜑家

女子身穿莨薯至少有二百四十年历史。

当年弼教村头有古老木棉一棵。黎简诗歌常见其身影:“一树烧

天木棉红”、“高枝啼霜鸟,落影动柴关”,他也引树入画,不时在山

水画作中出现。如今,村中人们仍曾目睹此树,诗歌笔下风物早已融

进民众生活中。

当时黎简所写地名如今仍存,如横江头、水枝花、都宁岗、三忠

庙等,“横江渡头江水蓝,东风影旗落澄潭。人生莫作横江吏,日日

江头数别帆。”如今读来,倍感亲切。

学者钱仲联说:“黎二樵<五百四峰堂诗钞>,镵刻奇警,融少陵、

昌黎、昌谷、山谷于一炉,尤工写景,在乾嘉时殆可独步岭南。”

学者周锡 更指出:“黎简的创作,在冲决藩篱、独辟蹊径的精神方

面,成为龚自珍、黄遵宪的先驱,而在诗歌艺术的形式上(尤其是七

律),又开了‘宋诗运动’的先河,这却是十分明显的事实。我们一

些文学史家对此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

诗歌,是黎简向世人亮出其天才的第一张王牌。

11

第13页

绘画成就

第14页

1.胸中泾渭划然分

黎简画法从倪云林、吴宽入手,直窥董巨源奥堂。大诗人张维屏

曾讲:其画一种萧疏淡远,仿倪高士,一种淋漓藏润,盖欲由梅花道

人而问津于北苑也。当代书画研究专家李遇春先生曾指出,黎简青年

时曾潜心学习广东书画历代名作。他在《题春山图赠德常》的诗末款

识也写道:余始学为画时,恒居村社。

黎简《四季山水屏·冬景》

13

第15页

三十岁始,黎简悉心追随范宽、倪云林、米芾、石涛的笔法与神

韵,尤其是石涛、倪云林画作他可达乱真。对于石涛,他自有心得,

在《芙蓉湾图》上,他题写“苦瓜和尚有《芙蓉湾》一纸,余甚爱之。

尝临十馀本,戊申八月十七日慈度寺访致和尚,又作一纸。”苦瓜和

尚石涛深得禅学要义,笔墨超凡,意境脱俗,苍茫新奇,反复把玩的

黎简更深得其“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的创作启迪,深

受其“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的

影响。

他平生好入名山游,尽得山川灵秀气。黎简常与友人深入溪山,

盘亘峰下,领略名山大岭的奇脉活泉,或在春晨夏日,在村头溪口观

飞花满目,饮酒弄笛,翻卷沉思,故能下笔自然,生气盎然,他还说:

世人终日柴米横在胸中,那能无烟火气。正是这种自我警策,令他远

离俗凡,拘束琐屑,故能下笔从容,意境清远。

翁方纲曾讲:二樵居士尝为余作《寒山万木图》。余已叹其气象

萧森,神理静穆,直逼古人,今冬偶过延曦书室,复睹此帧,觉从前

静穆之气,一变而为高旷闲远,笔法之妙,未知果视云林何如?而禅

境诗心,淡欲无墨,即云林见此,定当把臂入林。

古人题赠,语多扬掖,但剔除浮言,也可见出翁方纲这位书画大家真

诚的钦佩和日渐透彻的认识。

2.群山万里写胸怀

作为一名长期行走乡间的画师,虽有名人推举和引荐,但毕竟无

14

第16页

法进入社会主流,因而,梁九图的观察颇为客观:黎二樵工画山水,

生时未甚见重,二樵每画毕,辄狂呼曰:五百年后必有识者。殁后不

二十年,寸缣尺素海内珍若拱璧矣。这,也是他偶尔狂傲不羁来抒发

自身沉郁难舒的情感方式而已。

黎二樵画作深得上自士大夫下到邻居民众的喜欢。孙璞讲得最清

楚:清代乾隆之际,画学极衰,南沿石谷,北仿麓台……模范仅存,

神明都尽……沿其彼流,俱成凡钝,二樵崛起岭南,抉其藩篱,自标

风格,譬之筝笛喧耳,云和独奏,令人神襟特为之一畅,论者谓二樵

腕力微弱,不知其清趣拔俗之笔,一开卷便扑人眉宇,论者所谓微弱,

正其灵秀遒逸耳。

与黎简最为相得的黄丹书亦讲:樵翁画随意点染,俱有一种萧逸

之致,此幅下笔,意独衿重,尝与余曰:此纸吾欲上溯荆关,下鉴乎

元四家。今观之,笔墨混成,风神疏远,盖得古人不传之秘,而绝无

规仿之迹也。

由此可见,他既潜心学古,又得江山神助,所谓“黄河万里写胸

怀” 。

黎简天赋高远,举一反三,非一般人所及,故能下笔奇古,纸散

清逸,尤其是晚年画作,正如挚友谢兰生在《跋黎二樵秋山疏林图》

所讲:……二樵先生此幅深得倪高士神致韵味,乃晚年之作,纯以天

真出笔,磊落中而自不失迂翁法度,以视王蒙诸人何如耶?

吴秉权在《跋黎二樵云潭琴意图》中说:……二樵先生此图,以

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真能得洪谷四面之意。沉深墨采,润以烟云,

15

第17页

根于宋以通其郁,导于元以致其幽。当日布置时,其胸中别开境界,

诚非流时所能窥其秘妙也。

正因如此,黎二樵多能有神来妙笔,故能异军突起于岭南,名动

华夏,故“乾嘉以来,海内盛推二樵”。

3.潜奇造化法自然

虽然当时黎简的画作人们“片纸寸幅,重于拱璧”、“每至郡城,

以金币求书画者坌集”,但他并非随意下笔,正如张锦芳所讲:“万卷

雌黄不妄下,胸中泾渭划然分”。简又文说:樵虽自称狂简,实则作

画矜持特甚,每留意匠痕迹,反于灵活自然之气有损。

黎简《古寺奇峰图》

16

第18页

黎简画作

吴荣光在《黎二樵简山水卷跋》中讲:余识二樵山人在丙辰,丁

巳间,时从山人索笔墨者户屧常满,余所得亦不下数十种……山人身

后遗墨,乡人饼金购者甚众,余所不得收拾,往往为人所窃售也。苏

廷魁也说:于今市井争珍璧,在日寻常负酒钱。

当年黎简每年岁末,都潜心作画,售画度岁。平时所得润笔,除

奉亲外,多用购书。晚年病重体乏,仍画债不断,苦于应酬的他不得

不强支病躯,振纸作画,用于买药购米,闻者心伤。

黎二樵去世后,其画作愈发为人们珍重,极获市场推崇。秦祖永

说:黎二樵简,画法宋元,极有名誉。余初至粤,遍觅其书迹不可得。

后于杨海琴年丈寓见一小帧。笔墨简淡,皴擦松秀,纯乎文人逸致,

想见其人品高,故笔墨推崇如此也。

书画评论家谢文勇的评价最为客观:黎简能潜奇造化,取法自然,

脱窠臼而不为所拘,取众长而臻于独步,使岭南四季如春、色光明艳

的景色,真实地反映在他的几乎有点接近现代水彩画的作品上。

“至今纸上花村雨,犹旁春堤黯不开”。前人评论,确为精确。

17

第19页

书法成就

第20页

1. 书贵硬直始通神

黎二樵早年书学晋人。因其不拘名利,洒脱自在,颇得不衫不履,

尽得风流的晋人风骨,书法自能深获晋人神髓,收放最是洒脱自如。

与黎二樵极为相得的南海书画家谢兰生则说:老辈能书者惟二樵执笔

最正。每书正襟端坐,悬腕舒徐,一点一撇皆有停顿。与人札翰,虽

匆匆应酬,亦不苟作……简性敏颖,或过友人斋,见古人名迹或名帖,

辄凝神注视,移时不语,归而作书,便与神肖。初时不写分隶,有客

强之书,取汉《曹全碑》,玩味久之,一落笔便妙,他人虽十年不逮

也。故其书与画并传。予谓其书又胜于画。

可见出其天资高妙,一日千里。尤其是客人强求,他并不峻拒痛

斥,而是闭门玩味,应客作书,与平时桀骜不驯,判若两人。人性丰

富,可见一斑。

黎简书画

19

第21页

黎简中年后书学李北海,晚年浸淫苏、黄两家,苍古中愈见雄劲,

点划间渐现己意,将钟繇、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笔法消融在

天真烂漫又顾盼自如中。

黎简书法作品

因此,前人评价其书法:“书笔本天授,更寝馈晋唐善刻,成家

在苏黄间,隶书则全宗石经,不参他法,一时求书画者继相接。”

书法家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谭》中说:顺德黎二樵,足不出岭

20

第22页

南,而书画名满全国。其行草以超妙胜,隶书以瘦硬胜。先师李泽南

先生,藏尤其楹联真迹‘披卷神游千古,闲门心在万山’,书法山谷,

一波三折,有人外远致。简又文藏起诗册,有句云:‘何人相忆还相

望,独立苍莽古塔坡’。笔致飞舞,极得晋人风致。其隶书尤力追两

汉,鸿雪轩藏有四屏,字径五寸许,瘦硬高古,不减墨卿也。

黎简书法作品

21

第23页

2. 秋水为神玉为骨

当代学者陈永正先生则全面评论黎简书作。他说:……他的书法

极富创造精神。在乾隆年间,赵子昂一体的书法盛行,乾隆本人亦颇

好书法,写的字柔媚圆滑,毫无骨力,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无论朝

野,均以学二王高自标榜,其实仅得赵的皮毛而已。非独立卓行之士,

鲜能脱出赵体的笼罩。黎二樵以乡野小民,不求闻达,无须乎紧跟潮

流,闭门作字,何妨随心所欲。加上他本人的天性,亦高尚耿介,有

晋人风致,故其书学晋人,自能得心应手。

此外,他还说:黎简小行书,风韵特佳,其流秀遒美之处,实与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枯树赋》为近,绵里藏针,以欹为正,前人论黎

书者多未道及这一点。

黎简对联书法最能体现其简古高远,萧散淡秀的书风和沉着内秀、

深通笔墨意趣的天性与艺术特质。在将目送手挥,顾盼自如的晋人风

致通过黑墨白纸彰显得更淋漓尽致,深得民众喜爱。因此,他也不时

自我陶醉一番:狂简疏狂也自容,自矜柔翰劲于风。一时脱帽传张旭,

直似横刀揖董公。将自己与唐代张旭、明代董其昌列作比拟对象,可

见他的自信与张扬。

秀美而遒劲,洒脱却独具章法,充满抒情气息的书法成为人们争

相追捧的艺术珍品。

22

第24页

印章艺术

第25页

清乾隆年间,岭南金石艺术渐盛。人们从古朴遥远的钟鼎石刻,

砖瓦碑版中寻找来自幽古时空中的前人艺术足迹,融进印章表达中,

形成岭南苍劲秀峻的艺术风气。

黎简自小深爱篆刻,他师法汉印,苍古雄浑,刀旋力压中缓缓走

进大西北风扫雪融下日渐剥落的苍岩古石中,指间汩汩流出大汉帝国

独有的宏博质朴,他更妙融巧思,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融进印章中,

机妙调整笔画繁简与布局疏密,在朱白相间,揖让照应中流露出锋利

奏刀下回旋独特的温润,呈现出或苍峭或秀雅或古朴的不同风格。

黎简常年悉心吸收汉代瓦当艺术手法,古拙中折射出高檐宏脊,

残阳秋风下独有的苍渺深沉,如“长毋相忘”正好印证他对爱妻的真

挚思念。

黎简印章

24

第26页

黎简还善于范铜为印。他曾说“冶铜仿古私印,破一月,得三十

颗,夜梦李南涧来索观,甚称美”。因此,其铸印工艺名声彰著。张

锦芳曾有“黎生作铜印,能事在独辟”的评价。

黎简印章

清末番禺大儒、篆刻名家陈澧曾说:吾粤老辈中黎二樵善刻印,

谢云隐尤为专门。二樵专用古法,云隐兼元人法。

书画评论家黄文欢曾遗憾地指出:“足迹未逾岭表,而文才风流

扬溢中土,二百年来饮誉不竭。其篆刻亦足以并世奚(冈)黄(易),

抗行雁序,加以范铜切玉,精工无对,徒为诗书画三绝之高名所掩。”

当代书法名家麦华三如此评价其水平:“他篆刻的功力很高,足

25

第27页

以和同时的浙派大师丁敬、蒋仁、奚冈、黄易四大家相媲美。”

黎简书画作品多用自刻印章。黑墨白纸中朱红一点,轻缀其间,

夺目醒神,与书画融为一体,神韵独显,相得益彰,诗书画印,四绝

争锋,名副其实。

26

第28页

曲本创作

第29页

黎简早年客居邕州时与一当地女子深情相恋,但无疾而终。情深

难忘的他创作出曲本《芙蓉亭乐府》二册。内含:泛舟、荷亭、卖扇、

巧会、情楫、伏谎等二十套内容。故事叙述荆州男子沈玉才高貌艳,

引人顾盼。一日春夜游湖巧遇金华书生钱芳。后钱芳探望沈玉,沈玉

邀钱共读家中。沈玉乔装妹妹飞鸾,请婢女传信约请钱芳夜半芙蓉亭

相会,私定终身。后钱芳回乡考试,但因思念飞鸾渐渐病入膏肓,最

后撒手尘寰。钱芳在地府状告沈玉。阎王细查后发现沈玉来世应嫁作

钱芳妇。于是令钱芳重返人间,变沈玉作女子,令他们得成眷属。故

事荒诞迷离,情节交错,阴阳穿梭,男女混融,虽以大团圆结尾,但

曲折幽渺,散发着《牡丹亭》、《白蛇传》、《天仙配》的气息,也让他

找到一个深度压抑中尽情释放天才想象与不凡才情的艺术表达途径。

乾隆壬寅年(1782 年),黎简寄诗朱照邻:石城归客怆南朝,不

见秦淮旧板桥。白首新莺春下泪,碧山残月夜吹箫。吴趋歌者谁相识,

楚些魂兮不待招。记否耆卿少年事,嶂天风雨柳飘萧。后有小注:朱

善词曲,予所谱曲,尝为点定焉。诗中的春下泪、夜吹箫、耆卿、嶂

天无不暗指当年那段缠绵幽情。

此外,他还有《度曲,听娄五唱芙蓉亭,凄然有咏》:谱曲当时

枉有神,招魂今日却无因。翻怜十载邕州客,呼得三生地下人。独宿

畏醒还畏梦,中年伤别过伤春。自言自听皆吾妄,鬼录何书许认真。

无不印证当年一段深情。

全剧文词清丽婉转,歌尽桃花扇底风。在依曲循谱,按调尊牌中

仍能,顾盼自如,他在这一艺术体裁中找到一片尽情抒情的空间。

28

第30页

夫妇情深

第31页

黎简二十七岁与同村梁雪结婚。梁雪,字飞素,同乡处士粱若谷

长女。梁雪通文能诗,情深温婉,为这位天才式文士崎岖的人生洒下

最为难得的春阳。

黎简故居

1.年年亲为拂尘袍

清朝蜀中才子、广东学政、大学者李调元,也是黎简的老朋友曾

说黎简“为人清狂。征歌狭邪,日与酒徒醉饮于市”,但是,黎简的

妻子梁雪十分理解才高八斗,大才难用的丈夫以酒聊浇块垒散泻心中

抑郁和长歌当哭的心境,因而,温婉的她从不责怪,这倒令黎简既惭

且愧,但又暗自庆幸得此贤妻。他曾说:“十年生趣在”靠的就是“闻

切数劳君”,因此,“岁晚萧无物”,他“私心愧所欣”。

黎简虽并不太热心于科举,但每次科场不售,多怏怏独归,梁雪

30

第32页

也不曾埋怨,相反“年年亲为拂尘袍”,令这位才高八斗,目空一切

的三绝奇士“也愧卿卿不相问”,深感其德。因而,许多时候,他都

拉着妻子的手,“薄与饮酒,言笑自佳,不觉其久,何为若斯,互为

勤苦”,可谓知己难得此红颜,苦中作乐意味长。妻子的温语慰藉,

令这位天才诗人那焦灼的灵魂不时得到抚慰,引他更投入专心创作,

淋漓尽致地发挥那天纵才华。梁雪深知丈夫是位性情中人,平时“穷

愁懒著书”每每“卒岁叹无衣”,但她一直与丈夫“恩爱胶投漆”,并

“勉力为婚姻,为郎解沉郁”,令散淡成性的黎二樵也感叹不已,常

常心念爱妻。

黎简画作

31

第33页

某年顺德饥荒,远在他乡“乞食入寒城”的黎简得知后坐立不

安,他“临餐辄南坐,恐汝不得食”,也就是说在吃饭时空着北面座

位,希望能远在千里的妻子能来到对座吃上一口淡饭。一往情深,一

至于此。然而,“计拙营一饱”的寒素书生,除却手中管毫,别无所

长。每次分别,都只好“行行三回头,惭嘱手频握”。愧疚一直萦绕

着这位天才的内心,也促使他不断寻求出路,解决“壮岁常不饱”的

困境,好让全家安康富足,天真满屋庐。

2.冷厨残羹好颜色

这位下笔生花的二樵先生一直处于贫困边缘,贤淑的妻子只好拔

钗沽米,暂度困境,但她毫无愠色,温煦如常。

在一首自况诗中,黎简充满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感激但惭愧

的心情:“自来知汝贤,未尚愠朝夕”。自嫁给丈夫后,梁雪从没给过

丈夫一点脸色看,相反,每次丈夫从外远游倦归,又一无所获时,她

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冷厨好颜色”,让丈夫吃上一顿美味,这倒令黎

简举箸难吞和泪咽。

他们真诚期待能如此彼此相依,但长期困病的梁雪实难再撑病躯,

带着无限遗憾丢下深爱的丈夫和未经人事的孩子,独上远路。她去世

时,仍希望自己能化作尘烟,沾上丈夫衣袜,随夫行走,更“愿作中

山兔,与郎作柔札”。心高气傲的黎简更泪坠砚池,他挥泪写下:“记

取死别时,风雨冥路滑”的哀痛诗句。

梁雪去世后,他篆刻“长毋相忘”印章系其臂殉葬,作诗铭怀爱

妻,更为她撰写墓志铭,情深意长。

32

第34页

当代发展

第35页

1.笔墨推崇称高才

黎简受知于当时广东学政李调元,深得其扬掖,名声渐著。他更

与当时大学者翁方纲、黄仲则、洪亮吉、伊秉绶等深有交往,更得他

们颂扬,再加上自身诗书画印独步岭南,故能名声远播中原。人们南

来广东,必多以得见黎简为幸。

黎简去世后,世人对其成就评价极高。

张维屏说:“粤东百余年来,论书法推四家:冯鱼山(敏昌)、黎

二樵(简)、吴荷屋(荣光)、张澥山(崧岳)。”

吴荣光则如此评论:“山人诗从工部、长吉、义山、东坡变化出

入,实为平生第一,而世顾宝其画与字。”

谭莹则说:二樵挺出,尤推巨子。穷幽探绝,天造神设。

此后二百多年,人们对其诗书画印无不膺服推崇。

多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等研究机构曾出版《黎简诗选》、

《黎简诗集》、《五百四峰堂诗钞》、《黎简谢兰生书画》、《岭南画库 黎

简》等,大批专家撰写大量论文,对黎简的研究、传播、推广贡献深

远,更令其成就获得广泛而久远的承认和影响。

2.清名遗世励后俊

在其家乡,关于黎简的故事、传说、艺术成就一直流传巷陌。

2006 年开始,陈村镇设立“黎简奖”,向全镇征集书法、美术、

雕塑、摄影艺术作品,奖励优秀作品,更对全镇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

献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黎简奖从当初的应者寥寥到后来逐渐成为

34

第36页

陈村镇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名片,更成为顺德区内著名的文化艺术奖

励项目,不仅鼓励着大批学生、教师、艺术爱好者投身其中,更因其

长久性和有效性而成为本地民众为自己树立的艺术创作高峰和目标。

十余年间,吸引着大批艺术爱好者潜心创作研究,更从黎简奖出发,

走向全国。据统计,十余年间,近二百件作品获得省级奖项,超五十

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近年黎简奖中,来自陈村镇以外的作片占三

成,成为顺德区引人注目的文化艺术类奖项。陈村籍画家苏军权将陈

村旧圩市场作为原型创作水彩画《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获得 2014 年

全国美展铜奖,成为黎简奖培养出来的国家级本地画家。

黎简奖十周年作品展

近年,黎简奖以精品作品展览的形式,走向广东省华侨博物馆、

顺德大良梁銶琚图书馆、清远博物馆、顺德博物馆、佛山市图书馆,

不仅将艺术带到各地,展示着陈村文化艺术创作的当代水平和百花齐

放的艺术盛景。

35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