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 RO PO L I大都会风格 S 与设计创新 杨 锋 编著
目 录 Contents 引言 INTRODUCTION 02 大都会风格的形式基础与设计创新 THE FORMAL BASIS AND DESIGN CREATION OF METROPOLIS STYLE 1 源 起 ORIGIN 2 思 辨 THINK 08 1.1 大都会风格的城市图景 28 2.1 中国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和现象 URBAN VISION OF METROPOLIS STYLE KEY PHENOMENON DURING CHINA URBANIZATION 18 1.2 大都会风格的历史代表人物与作品 34 2.2 都市文明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TYPICAL METROPOLIS STYLE ARCHITECTS & MASTERPIECE URBAN-CIVILIZATION ENLIGHTEN TO CONTEMPORARY CHINA 40 2.3 设计师与地产商的共同思辨 A BIG RETHINK WITH VANKE GROUP 3 创 新 CREATION 50 3.1 都会风格在新一轮城市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四个关键原因 THE 4 KEY-FACTORS REFLECTING THE POPULARITY OF METROPOLIS-STYLE 54 3.2 从时代需求来重新定义大都会风格 RE-DEFINE METROPOLIS-STYLE AT PRESENT 58 3.3 寻找新时代大都会风格的设计突破点 FINDING NEW WAVES OF METROPOLIS-STYLE
4 准 则 PRINCIPLES 5 实 践 PRACTICE 64 M-Plan:大都会风格的规划准则 76 在时代前行之中再塑经典:绍兴万科大都会 METROPOLIS-STYLE PLANNING SHAOXING VANKE METROPOLIS 66 M-Block: 大都会风格的示范区准则 83 地产与城市的美学共鸣:杭州万科金辰之光 METROPOLIS-STYLE EXHIBITION AREA HANGZHOU VANKE JINCHEN LIGHTING 68 M-Facade:大都会风格的立面准则 88 都会营城:常州万科公园大道 METROPOLIS-STYLE ELEVATION CHANGZHOU VANKE PARK-AVENUE 70 M-Details:大都会风格的细节准则 96 明日江南:无锡万科北门塘上 METROPOLIS-STYLE DETAILS HONOR IS IN THE HEART 72 M-Garden:大都会风格的景观准则 102 设计的风度:佛山西江悦 METROPOLIS-STYLE LANDSCAPE WEST RIVER TOP-CONDO 108 启航未来:嘉兴万科城市之光 JIAXING URBAN LIGHTING 114 城意街区:上海青藤公园 SHANGHAI QINGTENG PARK 121 一体化设计与创新:江阴万科大都会 JIANGYIN VANKE METROPOLIS 附录 APPENDIX 122 访谈:都会风格与城市未来 INTERVIEW: METROPOLIS STYLE AND CITY FUTURE 124 历年作品 PROJECTS LIST 129 都易荣誉 AWARDS 131 都易团队 OUR TEAMS 132 关于都易 INTRODUCTION
·都易设计策划团队· 编著:杨 锋 编写团队:杨锋、艾侠 齐丹丹、陈宇清、孙安顺、李静、何献敏、李晨 图书设计:柴怡谊 建筑摄影:吴清山、邬涛、是然摄影、绿风摄影 研究顾问:艾 侠
01 杨锋先生是都易设计的创始合伙人和首席建筑师,也是当代都市人居设计领域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十五 年来,他带领都易设计团队完成了数以百计的、在中国地产行业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作品,包括杭州 万科西溪蝶园 II、常州万科公园大道、广州万科欧泊、杭州万科金辰之光、重庆协信公馆、郑州建业贰号 城邦等。这些佳作连续赢得了詹天佑设计奖、时代楼盘金盘奖、REARD 全球地产设计大奖、CIHAF 中国 高端住宅设计奖等十多项荣誉。 近年来,杨锋先生的最大声誉来自他与万科集团深入合作研究的“大都会系列”建筑风格语言和产品设计 体系。该产品体系将经典建筑美学与当代城市生活的时尚性、简约性、复杂性进一步结合优化,为下一轮 城市地产的价值导向奠定了历史审美语境和未来演变的先机。 杨锋先生 1998 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曾就职于上海城乡建筑设计院、上海天华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历任主创建筑设计师、北京分公司总经理。2004 年创办上海都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Mr. Yang is Co-founder and Chief Architect of DotInt Design, and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in contemporary urban residential design. In the past fifteen years, he has led his team to deliver hundreds of real estate masterpieces which are influential and exemplary in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China. Those works include Hangzhou Vanke Xixidie Park II, Changzhou Vanke Park Avenue, Guangzhou Vanke Opal, Hangzhou Vanke Jinchen Apartment, Chongqing Sincere Mansion, Zhengzhou Jianye No.2 Apartments, etc. These masterpieces have won more than ten awards, such as Tien-yow Jeme Civil Engineering Prize, Kinpan Award of Real Estate Design Trend, REARD Global Design Award, CIHAF Chinese High-end Residential Design Award, etc. In recent years, Yang has won his greatest prestige by thoroughly cooperating with Vanke for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design system of the “Metropolitan Series”, which integrates classic architecture style with the fashionable, simple and complex contemporary urban life, laying the ground for historical aesthetic context and future evolution for the next round of urban real estate value orientation. Yang graduated from Chongqing University (formerly known as Chongq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 1998. Then, he worked at Shanghai Chengxi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and Shanghai Tianhua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as Chief Architect, General Manager of Beijing Branch, etc. In 2004, he founded Shanghai DotI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代表作品: 杨锋 重庆 • 协信 • 协信公馆 无锡 • 万科 • 北门塘上 2011 年詹天佑设计奖重庆地区建筑 2018 年无锡万科精工品质奖 ・上海都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合伙人、首席建筑师 环境设计金奖、规划银奖 杭州 • 万科 • 金辰之光 ・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 杭州 • 万科 • 西溪蝶园 II 2018 年第十三届金盘奖年度最佳住宅 ・2013 年第 8 届 ~2019 年第 14 届 2011 年第六届金盘奖年度最佳公寓冠军第一名 无锡 • 万科 • 公园大道 1 《时代楼盘》金盘奖专家评委 广州 • 万科 • 华府 2019 年地产设计大奖 • 中国 • 优秀奖 ・2013 年《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特邀编委 2012 年 CIHAF 设计中国高端住宅设计优胜奖 濮阳 • 建业 • 通和府 ・2019 年 REARD 全球地产设计大奖金奖得主 广州 • 万科 • 欧泊 2019 年第十四届金盘奖最佳预售楼盘 2013 年万科集团最佳项目表现奖 杭州 • 万科 • 随园嘉树(海月) Yang Feng 2014 年金拱奖最宜居设计金奖 2019 年第四届 REARD 全球地产设计大奖 2016 年十一届金盘奖年度最佳综合楼盘 医养类建筑金奖 ・Shanghai DotI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郑州 • 建业 • 贰号城邦 嘉兴 • 万科 • 城市之光 Co-Founder & Chief Architect 2015 年第十届金盘奖年度最佳人气奖 2019 年第四届 REARD 全球地产设计大奖 佛山 • 万科 • 西江悦 居住类建筑佳作奖 ・Member of The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Shanghai China 2017 年佛山万科最佳作品奖 ・Expert judge of Kinpan Award of the 8th to 14th Real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Foshan Vanke Xijiangyue Apartments Estate Design Trend from 2013—2019 2017 Foshan Vanke Best Works Award ・Specially invited editor of 2013 Annual Review of Chongqing Sincere Mansion Wuxi Vanke Beimentangshang Apartments 2011 Gold winner of Tien-yow Jeme Civil Engineering 2018 Wuxi Vanke Excellent Quality Award Chinese Architectural Design Works Prize Chongqing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Hangzhou Vanke Jinchen Apartment ・Gold winner of REARD Global Design Award 2019 Design Award, and silver winner of Award for Planning 2018 The 3rd Kinpan Award Annual Best Interior Residential Excellence Wuxi Vanke Park Avenue Hangzhou Vanke Xixidie Park II 2019 Excellent prize of CREDAWARD·China 2011 Champion of the 6th Kinpan Award Annual Best Puyang Jianye tonghe Mansion Apartments 2019 The 4th Kinpan Award Best Pre-sales Buildings Guangzhou Vanke Huafu Hangzhou Vanke Suiyuanjiashu Congregate Housing (Haiyue) 2012 Winner of CIHAF Chinese High-end Residential 2019 Winner of Best Senior Housing Projects Award of the 4th Design Award REARD Global Design Award Guangzhou Vanke Opal Jiaxing Vanke City Lights Apartment 2013 Winner of Vanke Commendations for Creditable 2019 Winner of Best Residential Projects Award of the 4th Performance REARD Global Design Award 2014 gold winner of Architecture Award for Most Livable Residence Design 1. 无锡万科公园道大道现已改名为常州万科公园大道。 2016 winner of the 11th Kinpan Award Annual Best Comprehensive Buildings Zhengzhou Jianye No. 2 Apartments 2015 Best Popularity Award of the 10th Kinpan Award
02 引言 INTRODUCTION 大都会风格的形式基础与设计创新︱ THE FORMAL BASIS AND DESIGN CREATION OF METROPOLIS STYLE 杨锋 / 艾侠 在当代建筑学的语境中,“风格”似乎是一个不 再时髦的关键词。 在建筑观念和社会认知之间搭建联系 都易设计十多年来为中国城市社区提供的设计范本,最清晰的方 法是从建筑风格入手,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都会风格”。 在当代建筑学的语境中,风格似乎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关键词。相 这本新书成形于我们与万科合作完成的数十座社区,它们有些尚 对于技术、功能、建构、文脉,风格的重要性等量齐观,它与社 在建设之中,有些已经展现了成熟的社区风貌。它们无一例外地 会公众对建筑的审美认知密不可分,但进入 21 世纪之后,建筑学 关乎都市面貌、关乎当代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 的主线研究很少继续谈论风格。 大都会风格代表了古典美学在新时代高密度、多层次的都市环境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来自学术文化与商业社会的日渐分离。现代主 中的演变,也代表了一系列有节制、有主流意识的设计创造。它 义建筑颠覆了古典建筑的美学观念,一百多年以来,现代建筑的 的设计在 20 世纪从美洲传播到亚洲,成为东方和西方建筑与都市 语汇曾经一度建立在驱逐美术和美学用语的基础上,并转而偏好 共鸣的话题。 中性抽象的概念。 大都会风格的设计起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期,以纽约和芝加哥为 而在社会公众层面,虽然建筑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当人们在谈论 首的美国高密度城市建设超越欧洲传统城市,在城市建筑的高度 建筑时使用的词汇,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古典建筑体系带给 和技术手段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建筑的形制上也产生出它的独特 我们的关键词:比例、尺度、秩序、序列、和谐、平衡……这些 性和标志性,一部分建筑既保留了欧洲古典主义的美学比例,又 构成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市民公众对建筑文化的感知。这些词语 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进行了空间布局和立面装饰上的设定,它比古 已经浸润在人们的生存空间之中,成为人们空间思维的工具。 典主义更简洁、比现代风格更厚重,是一眼可辨识的高品位的建 筑风格。 我们始终有一个观念,作为商业化的建筑设计机构,在广泛社会 公众的建筑审美、地产商业开发的价值目标与建筑观念及实践之 本书将用 5 个关键词来进行章节划分:源起、思辨、创新、准则、 间,搭建三者的桥梁,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如果要解读 实践。希望通过层层递进来拓展人们对“大都会风格”的观念认知。
03 人类曾经非常激烈地抗拒自身已经建立千年的稳态美学, 急于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而当这个新世界历经波折被建立之后, 那些曾经被抗拒过的特征又再次出现了。 建筑审美的共时视角与连缀效应 于是,城市和建筑得以延续和保存人类文明数千年以来的视觉体 系。当代生活又得以在这种经典的框架之中激发出新的表现和设 现代建筑的追随者们曾经非常坚定地摒弃外在的参照体系,包括 计,它们之间也许并非互相抗拒,而是呈现一种隐性的共时视角, 历史与记忆、文化特征和传统符号。建筑师们试图证明:存在一 这是大都会风格能够在当代存在的哲学基础。 种简洁至上的分析原则,可以推演出城市与建筑这类复杂事物背 后的隐形力量,进而追求一种抽象的完整和统一。贯穿整个 20 世 进一步理解大都会风格的形式基础 纪,这种观念在艺术、文学、科学、建筑等多个领域无不有共鸣。 正是这种抽象的思考方式,使建筑师对建筑学本体的探索与社会 在哲学问题之下,让我们回到“形式”这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它是 大众对建筑美学的认知,发展成两种相互平行的语言体系。学术 建筑学至关重要的基础观念架构。路易斯·康(Louis I. Kahn)曾 上剥茧抽丝,力求细致、清晰,而真实的社会依然混沌多元。 经 论 述 过:设 计 是 按 照 秩 序 生 产 形 式 。哈 佛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H a r va rd GSD)的课程体系中也明确指出:优秀的设计是充满想象力且成 然而人们终将认识到,在古典美学与现代生活之间存在某种“连 熟的形式操作。 缀效应”,社会主流的建筑审美一旦确立,不会轻易地更迭和转换, 即使技术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我们去家 形式理论的突出贡献来自柯林·罗(Colin Rowe)的论文《理想 居市场看一看,会发现现在很多人还是青睐有古典格调的生活氛 别墅的数学》(Mathematics of Ideal Villa )。这篇论文探究了 围,而在汽车、服装、书籍这类有着历史传承并且与人类紧密相 风格表面背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物的共同法则和演化规律,指 关的物件上面,也不难发现很多来自古典时代的美学法则。 出哪怕是最激进的形式变革,比如帕拉第奥与柯布西耶的对比, 也存在重要的数学秩序的相似性。帕拉第奥的马肯坦达别墅,与 也就是说,人类曾经非常激烈地抗拒自身已经建立千年的稳态美 柯布西耶的加歇别墅,尽管面貌大相径庭,时代也相隔甚远,但 学,急于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而当这个新世界历经波折被建立之后, 依然存在长宽高比、三段划分的暗示以及单双交替的空间节奏。 那些曾经被抗拒过的特征又再次出现了。
04 古典美学提供了一种稳态的原型(prototype), 而当代中国的生活特征, 可以使建筑审美建立在这种原型框架上进一步发展, 大都会风格是其中的主线之一。 可见,建筑的形式可以不断创新和进步,但同时也存在客观的秩 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概念和要素的关联,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同一时 序限制。我们对这两者的关系非常着迷。 期的建筑观念虽然可能呈现巨大的矛盾性,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 建筑的意义及其表达方式正在趋向于复杂。当这种复杂性混合了 大都会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立面构成都源自古希腊(包括古罗马) 社会消费、固定资产、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之后,成了大都 的几何体系法则,这个阶段的建筑布局普遍使用带有具备仪式感 会风格的形式基础。 的定点观测法则,这种法则衍生出城市空间的轴线,建筑立面的 节奏、柱式以及建筑构件之间的美学关系,成为建筑学的不可撼 大都会风格在中国时代语境下的创新 动的几何基础。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都会风格中直接观测到这 种经典的几何关系的影响。 在本书的研究中,“风格”已经不再是建筑的表皮或者外衣,而 是一种有效整合空间与形式矛盾性的实践策略。类似于语言学的 大约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开始,基于历史的概念 文本分析,风格既有语法规则,也可以写出不断创新的故事。随 辨析,成为一种恢复建筑学与大众对于空间形式的共时效应的操 之而来的核心问题是:大都会风格如何与当下的中国城市的时代 作路径。如今,我们的设想在于:古典美学提供了一种稳态的原 需求相结合? 型(prototype),而当代中国的生活特征,可以使建筑审美在这 种原型框架上进一步发展,大都会风格是其中的主线之一。在有 我们的实践可以归纳为“稳中求新、适时求变、渐进创新”三个 所选择之后,风格与设计通过地产开发这个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实 创新原则。 践现象,成为社会与时代的“感知”(perception),并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城市的面貌。 虽然都会风格尊重某些基本的、严谨的、古典的建筑秩序,但这 并非说明它不会随着时代改变。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定制与地 在中国社会普遍完成第一轮居住空间的生产之后,创新的形式是 理气候、文化特征相契合的都会风格产品。例如,我们在江南名 大型地产集团公司建立自身文化资本标识的客观需求,它与追求 城无锡创作的“中式都会风”,它带有一定的中国元素和江南文 批判工具的现代建筑,并不总是矛盾的。大都会风格的贡献在于 化格调;我们在广东佛山设计的“使馆都会风”,如同百年前的 提供了一种平衡性,它在某些社会语境中具备创新导向,在稳定 西洋领馆,回应着高端知识阶层对审美的诉求。总之,我们在不 的大格局框架下,以局部迭代的方法来完成社会空间生产的进步。 同的实践中会演变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事实也将证明,这种创新比起抽象或激进的颠覆,更加持久和意 义深远。 都会风格的核心是城市,它的一个非常本质的理想是帮助城市中 心进一步建立起自身的标识。而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不同 形式有规则,规则有稳定也有变化,如果我们把形式的转换看作 的城市,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历史传承,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
05 都会风格的核心是城市, 它的一个非常本质的理想是帮助城市中心进一步建立起自身的标识。 没有“一体化”的意识,就没有真正的“大都会”设计创新。 所以,理论上说,都会风格需要针对不同的城市进行“定制”。 想,并将其反映在最新的社区设计之中,从而丰富和延展大都会 在这个过程中,从规划、建筑、结构、景观、室内等多专业的视 风格的语义内涵。 角来整体理解大都会风格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认为没有“一 而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更环保的幕墙玻璃和墙体材料,更节能的 体化”的意识,就没有真正的“大都会”设计创新。 窗墙比例和照明系统,更高效的社区交通体系设计,更完善的垃 圾运输和循环系统,更灵活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任何一个方面的 例如在规划层面,大都会风格对街区感和边界性的要求很高,建 技术突破都可能影响设计风格的创新。 筑师必须从地块之外更大的城市范围来决定建筑的布局,它的规 划界面必须非常完整,要有属于自己的集中度和天际线,而不是 杨锋 Yang Feng ︱杨锋先生是都易设计的创始合伙人和总建筑师。作为设计团 像普通住宅社区一样随机或者强排。而中国的社区往往比欧美或 队的领导者,他完成了数以百计的地标级社区案例。近年来,杨锋先生的最大 东南亚国家的社区尺度大,当一个开发地块大到一定程度,甚至 声誉来自他为万科集团深入研究的“都会系列”风格语言和产品体系,为下一轮 相当于一个微缩的都市之时,新的问题又会关系到组团的分层和 城市地产的价值导向做出探索。杨锋先生持有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位和北京大 连接,我们也必须考虑这个层面的设计如何创新。 学 EDP 管理学位。 艾侠 Ai Xia ︱艾侠先生是一位资深的行业观察者,致力于设计行业的品牌研 在建筑尺度方面,大都会风格更加厚重,更有实体感(在某种程 究和知识管理工作,先后主编过 12 本不同类型的设计专业图书,并多次参加 度上也意味着更有价值感),立面的开窗会比古典主义更大一些, 行业论坛演讲、专家研讨、方案评审。艾侠先生持有同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以迎合现代生活的使用需求,但窗间墙的尺度也随之增大,设计 同时也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成员。 需要保持一个完整的比例,与此同时也力图强调“垂直感”。这 种垂直感在近人尺度、社区尺度、城市尺度上如何保持近观、中观、 远观的平衡?都易设计也在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对创新的更大考验来自设计的细节。“大都会风格”建筑本体的 装 饰 可 以 做 到 极 其 精 练 , 只 在 少 量 有 限 的 位 置 着 重 笔 墨 —— 这 一 点很像现在奢侈品和豪华汽车的设计趋势,整体的装饰数量在减 少,但剩下的一两个细节才是制胜的关键。在入口、门廊、灯具、 把手等位置,设计必须经得起时间和时尚的双重考验。我们的创 作源泉可以来自世界任何有都市的地方,中国古典符号、阿拉伯 地域风俗、南美洲古代文明,这些都可能为今日的大都会贡献某 种程度的形式联想,都易的团队正在不懈地提炼和制造这样的联
06 建筑“都会风格”的起源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期,以纽 约和芝加哥为首的美国都市超越欧洲传统城市,形成了 在城市密度、建筑美学、建造技术方面皆在世界领先的 “大都会风格”。 都会风格的美学基础,受来自欧洲新艺术运动和“Art- Deco”( 装 饰 艺 术 派 ) 的 重 要 影 响, 既 保 留 了 欧 洲 古 典主义的经典比例,又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进行 了空间布局和立面装饰上的转化,传承百年至今。 The origin of the “metropolitan style” of architec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merican cities, led by New York and Chicago, surpassed the traditional European cities and formed the world-class “metropolitan style” in terms of urban density,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metropolitan styl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hundreds of years with the aesthetic basis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Art Nouveau movement and the “Art-Deco”, not only preserves the classical proportion of European classicism, but also combines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lifestyles, making transformation in spatial layout and facade decoration.
NEW YORK LONDON 纽约 伦敦 1 源起 ORIGIN PARIS SHANGHAI 巴黎 上海
08 1.1 URBAN VISION OF METROPOLIS STYLE 大都会风格的城市图景
09
10 纽约:街区网格结构中的高密度都市 曼哈顿岛,航拍图 NEW YORK: 纽约中央公园鸟瞰(俄罗斯摄影师 Sergey Semonov 拍摄) HIGH-DENSITY METROPOLIS ON GRID 纽约市位于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及国际公认的超级大都会。 许多现代化的都市设施都是在纽约得到应用和发展的,例如,1904 年开始运行的纽约地铁 系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都市交通运营体系,一百多年来没有一天停运,极大地增强了这座 城市的机动性和公共性。20 世纪上半叶,这里成了世界级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虽然在 5 个区中面积最小(仅 57.91 平方千米)。但这个东西窄、 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 500 家公司中,有 1/3 以上把总部设在曼 哈顿,美国 7 家大银行中的 6 家以及各大垄断组织的总部也都在这里设立中心据点。这里 还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行业的精华。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 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 540 米的狭窄街道两旁有 2900 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 均设于此。 矩形网格,是人类划分土地组织空间的最直接的逻辑,纽约的规划则将网格发挥到极致。 自 1811 年委员会规划编制完成至今,纽约网格系统已 208 岁。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希拉里·巴 伦 (Hilary Ballon) 称之为“城市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公共艺术品,城市规划的里程碑”。 规划中, 12 条南北向的 30 米宽的大道(avenue)与 155 条东西贯穿的 18 米宽的街道 (street)纵横交织,将曼哈顿 14 街以北的部分划分为 2000 多个东西向狭长的网格街区。 每个网格约 61 米 ×244 米,每个街区内又被进一步细分为 8 米 ×30 米的地块。 关于住宅的法规在不断完善,政府干预在住宅开发过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 至今日,在寸土寸金的纽约,租住共同住宅已成为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美国情景喜剧《老 友记》中的一群年轻人就租住在这样的公寓里。红色砖石立面、外挂楼梯、底层商业等标 志性元素共同构成了纽约特色的生活方式和都市图景。
11 纽约曼哈顿的网格结构促生了大都会起伏的天际线
12 伦敦天际线 伦敦:街道导则下的中心化都市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四大 世界级城市之一。2005 年,伦敦市区的人口为 750 万,而整个都会区的总人口 LONDON: 则超过 1200 万人。 CENTRAL CITY WITH STREET GUIDING 从 1801 年起,伦敦就因其在政治、经济、人文、娱乐、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 越成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伦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许多国际组 织总部所在地。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大都市,伦敦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使伦敦拥 有多元化种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 300 种。
13 伦敦最近 100 年来的大变化可以说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 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其间超过 3 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 的独特之处。 《伦敦街道设计导则》将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设计宗旨。空间感在街道设计项目中被重视。 在绝大多数基于空间和街道交错的项目中,伦敦交通局着重强调建设足够宽的人行道和十 字形交叉口来减少交通干扰,另外,减少并合理化道路交通运行量,在需要突显地方特色 的街区,将广场、花园和街道整合成为一体化的公共空间。伦敦通过《导则》为很多街道 设计项目创造了更有活力的街道环境,也使周边零售业和地产更具价值。伦敦交通局还创 建了“城市空间价值提升的方法工具箱”。 泰晤士河两岸城市夜景 泰晤士河东岸的伦敦天际线
14 巴黎城市呈现几何放射状的轴线布局 巴黎:几何形制下的都市格局 PARIS: METROPOLIS FOLLOW GEOMETRY STRUCTURE
15 放射的路网构成了巴黎的都市底图 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名城,曾被拿破仑夸赞“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历 以埃菲尔铁塔为中心的中央轴线 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改造。其中始于 19 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改造由时任塞 纳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奥斯曼男爵主持,对巴黎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和改 造,极大地改变了巴黎的风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基本奠定了巴黎今天的 城市格局。但是这次改造对巴黎古老的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此法国大作家雨果在 1832 年写成的《向拆房者宣战》就表达了对大拆大 建式的城市建设的愤怒,认为这与破坏历史遗产无异。 巴黎的第二次改造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巴黎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众多的巴黎市民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住所。为此法国政府先后在 1961 年和 1968 年,分别针对大巴黎地区开始了两轮较大规模的规划改造。 这次改造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城市风貌的保护,通过建设新城区,减缓老城 区的压力,使旧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此次改造也成功 完成了由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格局改造。这次规划使巴黎既保持了中心区的繁 荣和老城一区的历史风貌,又获得了安置人口和产业的空间。
16 上海浦西外滩旧照 上海:混合多元的远东都会风貌 SHANGHAI: EAST-FAR METROPOLIS MIXING MULTI-SCENERY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被认为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段黄金岁月。这时 期上海的时局稳定、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文化娱乐行业兴盛。大量外来 人口涌入上海,高层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城市建立自身标识性带来了 契机。同时,在上海的租界中,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使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 模式被殖民者移植到上海,近代世界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同时输 入上海。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理念逐步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在上 海近代建筑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开始,伴随装饰艺术派 风格在欧美流行,大都会风格对上海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海浦西外滩夜景
17 大都会风格向上的整体感及动态的线条表现着力 量和速度。其造型的基础是建立在机械时代、反 映当时快速发展的科技与机械美学之上的。都会 风格从城市空间蔓延至日常生活。在上海,作为 都市文化重要发育时期的建筑风格,它必然长期 控制及影响到后来的城市形象。在追求个性的今 天,向古典美学和装饰艺术风格致敬的“新都会 主义”再度成为热门:金茂大厦那中国密檐塔式 的外观,外滩三号、“新天地”等带有的装饰主 义的烙印,半岛酒店简约摩登的空间设计,已经 成为今日上海身份、地位、品位以及生活质量的 大都会象征。 浦东的超高层建筑群构成了上海未来的都市面貌
18 1.2 TYPICAL METROPOLIS STYLE ARCHITECTS & MASTERPIECES 大都会风格的历史代表人物与作品
19
20 雷蒙德 • 胡德(Raymond Hood, 1881—1934) 雷蒙德 • 胡德是美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大师,也是从早期装饰艺术风格向现代摩登风格转变的关键人物。胡 德先生于 1913 年设计了著名的“伍尔沃斯百货公司总部大楼”,1929 年起主持规模宏大的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组团, 1933 年设计了当时世界第一高楼“帝国大厦”。胡德是一位扎根于设计实践一线的明星建筑师,也是纽约大都会 风格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 华莱士 • 哈里逊(Wallace Harrison, 1895—1981) 华莱士 • 哈里逊从小喜欢美术和建筑,一生与相当多的艺术大师和建筑大师有密切的交往,例如,他与立体主义绘 画大师费迪南·列比、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都是很亲密的朋友。哈里逊在完成欧洲的正式学业之后回到美国, 在纽约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29 年通过公开的设计竞赛赢得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项目。在该项目的另一位 合作建筑大师胡德去世之后,哈里逊负责整个工程的分期建设直至最后竣工,随后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建筑师, 并为纽约和芝加哥贡献了多个大都会风格的佳作。 保罗 • 鲁道夫 (Paul Rudolph,1918—1997) 保罗 • 鲁道夫是一位现代建筑历史上略被忽视的重要学者。他 1947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曾多年任职耶 鲁大学建筑系主任。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他完成了包括住宅、公寓、公共建筑在内的大约 160 项工程。其设 计作品善于使用小尺度的、复杂的系统来替代粗糙和毫无特点的建材,常将粗笨的柱子分解为一组形式优雅的列柱, 创造出具有古典气质同时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以敏感的方式反映出建筑形式与城市环境的限制和相互关系,设计 中往往带有纪念性风格,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混凝土、砖石等经典材质的雕塑性。鲁道夫的设计语言和建筑思想,为 当代的大都会风格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伯特 • 斯特恩(Robert A.M.Stern, 1939 至今) 罗伯特 • 斯特恩是美国建筑学家、国际建筑设计巨匠,曾经连任三届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他的建筑理念师从保 罗・鲁道夫,对于传统设计理念的沿袭有着极深刻的理解;后来又吸收了罗伯特・文丘里的后现代主义观念,其作 品中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斯特恩认为应该学习历史经典的建筑文化,并将它融入现代的、当地的文化 中去。这样才能在推动城市进化的过程中也能保护传统文化。进入 21 世纪之后,斯特恩先生是当代“大都会风格”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将都会主义应用到居住社区的重要贡献,从纽约中央公园到上海黄浦江畔,都有其不可 复制的佳作呈现。
21 雷蒙德 • 胡德(Raymond Hood, 1881—1934) 代表作品: 伍尔沃斯百货总部大楼(1913) 洛克菲勒中心(1929) 纽约帝国大厦(1933)
22 华莱士 • 哈里逊(Wallace Harrison, 1895—1981) 代表作品: 洛克菲勒中心(1929) 纽约世界博览会中心(1939) 大都会歌剧院 (1965) 保罗 • 鲁道夫(Paul Rudolph,1918—1997) 代表作品: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1958) 香港奔达中心(1993)
23 罗伯特 • 斯特恩(Robert A.M.Stern,1939 至今)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西 15 号(2008) 中国杭州万科大都会 79 号(2018)
24 洛克菲勒中心(雷蒙德·胡德与华莱士·哈里逊联合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西 15 号(罗伯特·斯特恩设计)
25 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个由 19 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 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 259 米,共 69 层。洛克菲勒中心总占地面积 8.9 公顷,是纽约最大规模 的建筑集群之一。 洛克菲勒中心东西向矗立,从 48 街到 51 街,占了三个街区;南北向,从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也占了 三个纵向街区。这个建筑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资兴建的,在 1987 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也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地标建筑,其意义的重大,早就超过建筑本 身了。一个中央广场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公共区域,将建筑群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城市空间设计的伟大 典型。 洛克菲勒中心号称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这块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开启了城市规划 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曼哈顿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 几乎是费理斯画作的完美呈现,包括建筑群的分布与高低的配置,第五大道旁较为低矮的国际大楼缓缓 起伏到第六大道旁最高的奇异电器大楼,交错横贯之间的是供市民使用的广场(海峡花园、下层广场等)。 整个建筑组团从 1929 年开始,延续了许多年,直到 1940 年才全部完成。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相结合 的风格,以及在纽约市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具有大都会地标意义的重要建筑。这栋建筑虽然具有 最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立面、室内、环境艺术的特征,但是风格的基础却是为现代都市的商业生活 场景服务的,采用与时代同步的工程技术和空间特质。 纽约中央公园西 15 号(15th West Central Park ) 纽约中央公园西 15 号坐落于原五月花酒店的位置上,建筑包括两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石材立面大楼, 站在这里可以直接眺望纽约中央公园。建筑大师斯特恩让这两栋建筑在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和公园大道 两侧古老而庄严的建筑群的交相辉映中,极致地展现出专属于都会古典主义建筑的魅力,并且为其增添 了现代化的便利设施。这两栋建筑也因此成为世界众多富豪名流们梦想的住宅和办公场所,花旗银行前 首席执行官桑迪·韦尔最近将他在该大楼的顶层阁楼以 8800 万美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创下整个纽约住 宅的最高售价。中央公园西 15 号代表了对纽约黄金时代的建筑记忆和挚诚致敬,它的云石立面来自于 与帝国大厦同一个采石场的石头,浅色立面与哥伦比亚广场的黑色建筑做了强烈对比。云石的温暖和天 然色差变化成就了中央公园西 15 号的高贵与优雅。经典的黄金比例立面分割,投射出精英阶层对精致 人生的孜孜追求。 中央公园西 15 号展现出大都会建筑的极致魅力,被《名利场》杂志誉为“对公园大道和第五大道古典 建筑的独创敬意”。
26 社会主流的建筑审美存在一个稳态领域,同时也在与 时俱进。本章将这一思考放在中国城市化的关键进程 中进行思辨。在都市文明对当代中国生活的启示中, 都易设计与地产客户共同探索社区建筑风格与空间消 费的审美本质。 The mainstream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exists in a steady- state field, while also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his chapter will analyze this thought in the critical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enlightenment of urban civilization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life, Dotint Design and the real estate customers jointly explored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community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space consumption.
DEVELOP AESTHETIC 发展 审美 2 思辨 THINK EXPLORE URBANIZATION 探索 城市化
28 2.1 KEY PHENOMENON DURING CHINA URBANIZATION 中国城市化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和现象
29
30 中国城市住宅呈现集群化的统一面貌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房地产关键事件和政策启示 从 1998 年房改制度启动,到 2018 年中国第一轮城市化基本完成, 中国已经有 50%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的城市化率从 1949 年 CRUCIAL CHANGES AND ENLIGHTENMENT ON CHINA 的 7.3% 提高到 2008 年的 46%,再达到 2018 年的 57%,并从 REAL-ESTATE DURING LAST DECADE OF 20 CENTURY 新中国建立之初集中于沿海地区,逐步拓展到内陆地区。 这个过程起始缓慢,但演变激进,如今,大多数中国人生活在都 市或即将成为都市的环境中。
31 1955 年,国家建委提出,新建的城市原则上以中小城市和工人镇为主,在 可能的条件下建设少数中等城市,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设大城市。 1963 年,中国局部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国家撤销了 24 座城市,部 分地级市降为县。 1965 年,全国设计革命工作会议提出,摆脱苏联的框框束缚,克服资产阶 级思想的影响,摸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快好省的设计道路。 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逐步形成以大、中 城市为依托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1988 年,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 央和地方改革计划。 1990 年,国家出台《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为土地 使用权有偿出让提供了具体依据,为建立可流转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1991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明确规范了房改的分阶段及总目标、基本原则、有关政策、工作部署等,起 到了重要的依据作用。 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这是继《土地管理法》 之后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第二部重要法律,标志着中国房地产法制逐渐走向完 备。 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 的通知》。这是中央政府态度转变,开始支持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明确信号。 中国城市新区的住宅社区 中国都市核心区的城市面貌 杭州金辰之光作为典型的杭州大盘社区
32 21 世纪初对中国房地产 产生影响的部分事件 200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们要在 21 世纪头 20 年, 集中力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INFLUENTIAL AFFAIRS ON CHINA REAL-ESTATE IN EARLY 21 CENTURY 2003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完善住 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第一次明确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2006 年,建设部 165 号文件提出“90-70”政策,即套型在 90 平方米以下 的住宅比率必须达到开发面积的 70%。 2006 年,《天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进行 产业功能分区,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2008 年 11 月 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10 条具体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发 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4 年,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表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白银时代” 到来,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开发商会将资金更加集中在热点城 市来争夺。 2016 年,“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家庭对改善性住房的需求成为刚需,三居、 四居的购房者比例明显增加。 2017 年,杭州市房管局和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杭州市将借助阿里 的技术能力、生态资源,打造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 2019 年,中央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科 技创新中心等五大战略定位。 重庆某住宅项目工地 中国典型城市建设进行时
33 昔日的广州城中村 万科集团在上海滨江建设的新住宅
34 2.2 URBAN-CIVILIZATION ENLIGHTEN TO CONTEMPORARY CHINA SOCIETY 都市文明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35
36 都市的意义 中国城市深圳,新建高层建筑与城中村的戏剧化对比 URBAN SIGNIFICATION 对中国而言,城市化的实质,是农耕文明 向商业文明的跃迁,是一个农业人口向非 农业区域转移的空间集聚过程。 现代商业空间的发展可追溯到西方 16 世纪 (文艺复兴之后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 意大利和法国等地出现了将空间开发盈利 的商业行为),也就是说,商业开发的逻 辑比现代主义建筑的逻辑来得更早。世界 上第一批商业中心、商业社区,无一例外 均具备西方古典建筑的形态特征。 从社会学上看,都市的发展绝不仅是从手 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生产单元,还有基于 人类生活集聚的消费单元。消费可以拉动 国家内需,而提高消费效率的唯一办法就 是增加单位空间的市场需求,也就是通过 都市的集聚,将需求规模化呈现。 20 世纪的“都会”,是以现代大都市为中 心的都市集聚地区。区内的都市大小规模 不等,功能各异。它们在一定的地域范围 内独立管理,空间上相互分开,都市之间 通过郊区相连,中间大多隔有绿化带。它 们彼此之间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 活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此,点状 都市便延伸到郊区并与邻近城镇连接成网 状和片状都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
37 中国城市广州,被高层建筑围合的城中村 中国城市广州,都市密度的层次感
38 常州万科公园大道(都易设计) 在中国地产开发的建筑形式上,开发者和受众者不约而同地将西 方古典特征作为认知基础,但在过去二十年里,这种“取自国外” 都市文明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的设计线索并没有被掌握到最佳分寸,导致 20 世纪 90 年代盛 行的“欧陆风”(装饰错位的伪古典)、21 世纪初期流行的“Art URBAN CIVILIZATION Deco”(符号化的古典),直到 2015 年之后的“都会风格”, TO CONTEMPORARY CHINA 中国才真正跟上了这个领域的世界脚步。 如果现代商业的都市文明从诞生之日就具备古典美学的特 与此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民间符号的“中式风格”也在局部市场 征,那么即使在数百年之后的今天,这些特征也可能因为 得以流行。一、二线城市还在一些楼盘中追捧极简纯净的“现代 社会整体审美的固化而呈现稳态特征。 风格”,甚至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另类住宅。但不论这些潮 受建筑学术派追捧的前沿观念(解构主义、极简主义、未 流起伏变化,我们发现,都会风格都以一种极致的稳态,占据着 来主义),与遵循经典美学特征的都会主义,在长时期内 大部分购房者的审美意识。社区建筑风格的本质是关于空间消费 必将以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出现在我们的城市里。 的审美导向。
39 杭州万科海上明月(都易设计) 无锡万科北门塘上(都易设计) 濮阳建业通和府(都易设计)
40 2.3 A BIG RETHINK WITH VANKE GROUP 设计师与地产商的共同思辨
41
42 杭州万科金辰之光(都易设计) 万科的思辨 1: 对消费者价值的尊重 RESPECT FOR THE CONSUMER VALUE 万科产品的核心理念,在于实现对消费者价值的尊重。在 2005 年 以前,这个尊重主要来自空间、户型、生活观念上的引导,那个时 期的产品,诸如四季花城、城市花园,大多如此;而在 2010 年之后, 消费者对整体栖居环境的要求更高,需要万科将建筑、景观、示范 区等诸多要素以一个整体的、具备城市信念的产品概念来推出,后 来的翡翠系列、城市之光系列,都是在城市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对 消费者价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