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奉献·传承·创新
耕耘·奉献·传承·创新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厚德笃志
格物敏行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起始于 1935 年,正式成立于 1958 年,是邯郸市唯一
综 合 性 农 业 科 研 单 位 。主 要 从 事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大 豆 、谷 子 、甘 薯 、蔬 菜 和 高
粱 等 种 质 资 源 创 新 及 新 品 种 培 育 ,同 时 开 展 旱 地 节 水 、植 物 保 护 、栽 培 技 术 、生
物 技 术 等 方 面 研 究 。拥 有 国 家 博 士 后 科 研 工 作 站 , 国 家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3 个 综 合 试 验 站 ,河 北 杂 交 棉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等 1 0 余 个 重
点 科 研 平 台 。市 农 科 院 始 终 坚 持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 不 断 优 化 科 研 创 新 机 制 ,
集 中 全 院 优 势 资 源 开 展 种 源“ 卡 脖 子 ”技 术 攻 关 , 依 托 各 级 各 类 科 研 项 目 的 组
织 实 施 ,形 成 了 一 系 列 成 熟 度 高 、更 具 市 场 需 求 的 示 范 性 、引 领 性 创 新 成 果 ,累
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 200 亿元。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简介
1/
24
先 后 承 担 省 级 以 上 科 研 项 目 2 0 0 余 项 。培 育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大 豆 等 主 要
农 作 物 新 品 种 2 2 0 个 。获 得 各 级 各 类 科 技 成 果 奖 1 7 2 项 , 其 中 , 国 家 科 技 进 步
奖 1 0 项 ,省 部 级 科 技 成 果 奖 6 9 项 。三 系 杂 交 棉 育 种 居 世 界 领 先 水 平 ,小 麦 高 产
适应性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 , 大豆育种在数量和质量上居黄淮地区领先水平。
邯 郸 市 农 科 院 历 来 高 度 重 视 科 技 服 务 工 作 。“ 农 事 达 科 技 套 餐 ” 服 务 团 队
2022 年荣获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2 0 2 4 年 ,在 全 市 1 5 个 县 区 成 立“ 科 技 小 院 ”,通 过“ 科 技 小 院 ”将 科 研 单 位 、政
府 、企 业 、农 户 深 入 联 结 起 来 ,建 立 2 4 小 时 服 务 机 制 ,为 农 业 生 产 提 供 全 面 技
术 支 持 ,培 养 时 代 所 需“ 新 农 人 ”。在 8 个 重 点 县 区 打 造 高 标 准 农 业 科 技 示 范 基
地,并为周边农民提供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和指导,示范核心区面积 15000 余
亩 ,充 分 发 挥 了 科 技 引 领 、辐 射 和 带 动 作 用 ,促 进 了 当 地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和农民增收。
邯 郸 市 农 科 院 是 邯 郸 市 唯 一 高 层 次 人 才 集 中 单 位 。现 有 在 职 职 工 1 2 2 人 ,
其 中 研 究 员 2 8 人 , 副 研 究 员 2 7 人 ; 博 士 3 人 , 硕 士 4 9 人 。内 设 机 构 1 3 个 ,
下 属 单 位 1 个 。享 受 国 务 院 特 殊 津 贴 专 家 3 人 ,全 国 劳 模 3 人 ,河 北 省 高 端 人
才 1 人 ,河 北 省 政 府 特 殊 津 贴 专 家 1 0 人 ,河 北 省 管 优 秀 专 家 4 人 ,河 北 省 大 工
匠 1 人 ,河 北 省 突 出 贡 献 技 师 1 人 。
2/
24
机构设置 ORGANIZATION STRUCTURE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行政处室 研究单位 下属单位办公室 科研科 人事科 财务科 发展科 机关党委 科贸城管理科 粮油作物研究所 棉花研究所小麦课题组 玉米课题组 大豆课题组 早熟棉课题组 棉杂优课题组 栽培课题组 生物技术课题组 杂粮课题组 植保课题组 组培课题组 甘薯课题组 蔬菜课题组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抗病低酚棉课题组 中熟优质棉课题组植保研究所 生物技术中心 山区农业研究所 蔬菜研究所 附属试验场
3/
24 科研团队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早熟棉课题组
主要从事早熟棉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育成了邯258、邯818和邯3206等18
个棉花新品种,其中国审品种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省长特
别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授
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中熟优质棉课题组
传承至今近60年,多人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
五一奖章、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圆满完成国家
转基因专项、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等重大科研项目。2001年以来育
成新品种19个,推广应用近5000万亩,获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
队称号。
抗病低酚棉课题组
本课题组从事抗病低酚棉育种研究50余年,圆满完成国家转基因专
项、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省市重点研发项目多项。育成兼抗棉花枯黄萎
病品种邯5158,在棉花抗病育种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育成河北省
第一个低酚棉品种冀棉19号、第一个转基因抗虫低酚棉品种邯无198,
河北省60%以上低酚棉品种均出自本团队。2005年以来育成抗病、优
质、低酚各类型棉花新品种12个,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
1项、三等奖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棉杂优课题组
棉杂优课题组是开展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早的课题之一,始
建于1974年,成立至今共主持完成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
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2004年以来育成棉花新
品种21个,国审品种9个,其中邯杂98-1、邯杂429和邯杂301等抗虫三
系杂交种的育成,为国内首创;鉴定成果2项,均为国际领先水平;先后
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等成果
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
4/
24
小麦课题组
小麦课题组是黄淮麦区育种研究较早、育成品种较多、推广面积较
大、科研成果较为显著的优势育种团队之一。现有人员七名,其中研究员
四名、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管专家两名。育成以“高产、广适、多抗、落黄
好”为特色的小麦新品种23个,累计推广3亿余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省突出贡献奖、省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成果十余项,获河北省“巨人计
划”创新创业团队称号。
玉米课题组
主要从事玉米育种研究,承担国家、省、市科研及推广项目30多项。
育成冀丰58、邯丰79、邯玉1604、邯玉金环九号等19个玉米杂交种通过
国家或省级审定,累计推广1亿多亩,新增社会总产值50多亿元。获河北
省省长特别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邯郸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大豆课题组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大豆新品种选育。五十年来累计育成大
豆新品种26个,其中国家审定9个,冀豆四号是河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
定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大豆品种,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
超3500万亩。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各类科技成果奖9项。
5/
24 生物技术课题组
主要开展小麦分子育种、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承担省、市科研项目20
余项,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成果9项,获省、市科技进
步奖9项。育成了“邯生730”、“邯生黑麦1号”、“邯生3160”等小麦新品
种。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栽培课题组
主要开展土壤肥料、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提升及大田作物节水栽培技
术研究,自有实验室可完成常规土壤理化性状分析。近年来,先后承担国
家土壤质量数据中心、市科技局等科技计划项目。制定了“麦田有机肥替
代部分化肥技术规程”、“冀南冬小麦限灌春1水稳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
标准。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杂粮课题组
主要开展谷子、高粱等杂粮新品种选育工作。组建以来,承担完成了
省、市多项科技支撑及科技推广项目。育成的邯谷2号、3号、4号、5号完
成农业部备案登记,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课题组承担着国家华北夏谷
区谷子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河北省绿豆和小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等,在
研科研项目四项。
植保课题组
以作物上的主要病、虫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持续监测和防控技
术研究,同时开展天敌昆虫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级
科研项目。先后获河北省科技成果、河北省科技进步和市级奖励6项,发
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7本,并多次作为重大病虫害防控专家组成
员向市政府建言献策。
6/
24
蔬菜课题组
主要从事辣椒新品种选育和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是河北省辣椒
产业研究院共建单位。承担省、市项目10余项,培育辣椒杂交新品种4个,
制定地方标准3项。研发了适宜冀中南地区不同生产基础和种植习惯的
多种辣椒栽培模式,如:辣椒节水减肥高效栽培、辣椒一茬双收标准化周
年生产、麦套辣椒机械化生产、辣椒玉米间作栽培等。
甘薯课题组
主要从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脱毒技术研究,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集成与示范。承担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推广站,是省马铃
薯甘薯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省鲜食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单
位。先后承担省、市及院级项目10余项,登记甘薯新品种6个,授权专利5
件,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组培课题组
课题组以生姜、朱顶红、向日葵等作物的茎尖脱毒、组培快繁、作物
育种为研究内容,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农作物、花卉、濒危
植物等种质资源的组培繁育方法。现有配置室、接种室、培养室、驯化室
等区室面积200多平米,建成脱毒生姜和朱顶红400余品种的快繁体系,
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新品种保护4项、专利10余项。
7/
24 专家风采 EXPERT DEMEANOR
马永安,1960年生,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获得者、河北
省高端人才、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工作者。主持育成邯6172等邯
麦系列小麦新品种22个,广泛种植晋冀鲁豫苏皖陕新黄淮八省计3亿余亩。作为第一完
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突出贡献奖、省一等奖等十余项省级以上重大成果。
陈冬梅,女,1963年生,大学学历,二级研究员。荣获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四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业
绩。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研育成邯4564、邯6172、邯7086、邯
麦25等22个国审、省审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近3亿亩,增加经济效益70多亿元。获国家
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重大科技成果10项,为河北及黄淮麦区小麦生产
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保新,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士。获得全国先
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
领军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等称号。圆满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等重大科研项目。育成了邯郸109、邯棉
802、邯棉559等棉花新品种19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
李世云,男,1964年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士学位,二级研
究员。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理事、河北省棉花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早熟棉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与棉田高效栽培技术研究39年,主持国家、省、
市科技项目26项,育成早熟棉新品种18个,其中国审品种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
省省长特别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马维军,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河北省管优秀专家和突出贡献专
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
目20余项,主持育成国审、省审品种17个,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中国农科
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大北农集团科技奖等成果奖多项。发明专利1项,参与制定行
业标准2项,鉴定成果2项,出版著作3部,撰写论文40余篇。
米换房,男,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6年到邯郸市农业科
学院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参加“十三五”国家转基因农作物育种重大专项、“十四五”国家生物育种专项。2005年
以来育成棉花新品种12个,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新品种累
计推广2600多万亩,社会增收20多亿元,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荣立二等功1
次、三等功2次,获邯郸市“十大”行业标兵、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任爱民,1969年生,1990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
广硕士学位,中共党员,研究员。获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
层次人选等多项荣誉。主要从事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完成国家重大
转基因专项、重点研发等十多项科研课题。育成棉花品种12个,在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
应用,特别是邯杂98-1、邯杂429等抗虫三系杂交棉的育成,为国内首创。获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三等奖、中国农科院特等奖等成果奖9项。
肖付明,1967年4月生,1989年7月毕业,大学本科学历。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山区研
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油用大豆生产岗位专家,河北省作物学会
理事。获省市级奖励9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邯郸市科技进步
突出贡献奖1项。主持育成大豆品种25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
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邯郸市首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李保军,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1997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土壤与
植物营养专业,农学学士,主要从事土壤肥料、节水栽培研究。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
划多项,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论文30余
篇。河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河北省政府特
殊津贴专家。
刘保华,小麦育种课题主持人,1981年5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与
栽培研究工作。获河北省拔尖人才(专技)、省“三三三”二层次人才、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等
称号。主持主研育成邯麦9号、邯科麦1号等小麦新品种19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获省级以上
成果奖励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一等奖各1项(均为第五完成人)。发表论文30
余篇。兼任河北省第四届小麦品种审定会委员、邯郸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务委员。
8/
24
9/
24 科研平台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河北省杂交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邯郸市杂交棉工程技术中心 邯郸市海南岛繁育基地
科 研平台
国 家 级 省 级 市 级
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农作物区试站 国家优质小麦基地核心示范基地 国家优质高产小麦原种扩繁基地 国家优质高产棉花原种扩繁基地 国家小麦育种创新基地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 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0 年 8 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博
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我市市直单位首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冀南综合试验站 2007 年成立,以邯
郸市农科院棉花所为依托,下设成安、肥乡、邱县、临西、威县五个示范县。主
要职能是开展棉花产业综合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培训棉花技术推广人员
和科技示范户;调查、收集、监测冀南棉花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
为区域内棉花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河北省杂交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8 年经河北省科技厅批准
设立,此中心的建立,丰富和完善了杂交棉育种理论和制种技术,促进了棉
花三系应用研究,有力推动了棉花的科技发展。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 2008 年 9 月成立 ,
该站以邯郸市农科院小麦室为依托,下设邯山区、临漳、魏县、大名、馆陶五个
示范县。试验站以水肥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水肥高效利用综
合技术示范,及示范县农技人员培训和小麦产业调研等为主要工作内容,服
务冀南地区小麦生产。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 2010 年 6 月建立 ,
以邯郸市农科院为依托单位,服务冀南地区玉米生产,下设成安、永年、大
名、武安、沙河五个示范县。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玉米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玉米深松改土高产增效技术为重点任务;以育种创新与种子检测平台建设
为基础性工作;以玉米叶斑病发生规律及控制前移技术为前瞻性研究;以
生产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指导为应急性任务。
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 2020 年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科
普示范基地 ( 首批 )”。建有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青少年研学实践体验园、智
慧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科技成果展厅、植物花卉科普园等。可开展农耕体
验、亲子互动、科普学堂、研学实践、植物观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等一系
列活动。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发
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河北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019 年 9 月批
准筹建,2021 年 12 月正式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该重点实验室
主要开展分子标记、基因检测、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品质检测等基础科研试
验,旨在为新的科研成果提供佐证资料,为杂种优势骨干亲本创制提供理论
数据,为优异基因发掘,亲本配合力研究,杂交优势机理等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为培育出更多优异的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0/
24
11/24 2
3
4
5
6
7
8
9
10
邯棉3号、邯棉5号选育
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其
结果应用
黄淮海平原黑龙港“六五”
科技攻关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
冀豆四号
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的
研究及应用
冀中南棉麦一体化栽培体系
研究及应用
早熟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棉花新
品种冀棉12号选育及推广应用
优质高产早熟棉花品种
GS冀棉11号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
新品种邯6172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基础
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攻关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1985
1986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2008
2009
杜鸿芬、高帙云
王鼏禄、张文清
孙海昆、马永安
孟庆树
任文仲、任志娥
吴烈明、孙希景
孟宪芳、马永安
杨家风、崔景维
王鼏 禄、冀祝
王福长、成海平
马铁良
刘景山、陈世耕
高帙云、杜鸿芬
邱以孝
马永安、陈冬梅
宋玉田、刘保华
杨保新、宋玉田
刘景山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自 1 9 3 5 年 建 站 、1 9 5 8 年 正 式 建 院
以 来 ,获 各 级 各 类 科 技 成 果 奖 励 1 7 2 项 ,
其 中 国 家 级 奖 励 1 0 项 ,省 部 级 奖 6 9 项 。
2 0 0 8 、2 0 0 9 连 续 两 年 获 得 国 家 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奖 ,2 0 0 9 年 荣 获 全 国 五 一 劳 动
奖 状 ,2 0 1 0 年 以 来 获 河 北 省 科 技 进 步
一等奖4项。
1 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8 集体
国 家科技进步奖一览表
序号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及等级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河 北省突出贡献奖一览表
1
2
3
4
河北省农科院“七五”棉花优质丰产育种协作研究
冀中南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和推广
粮秆兼用玉米杂交种冀丰58选育及应用
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藁8901—14
选育及应用
1990
1996
2002
2004
刘景山、王福长
崔景维、李世云
孙海昆、杨密珠、李景春、张文清
马永安、陈冬梅、宋玉田、曹江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研人
河 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览表
河 北省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冀豆四号
高产稳产抗倒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
选育及应用
优质高产抗逆棉花新品种邯郸284
选育及应用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
转单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98-1
和邯杂429选育与应用
强优势棉花新品种邯棉802和邯郸885的
选育及应用
优质大豆种质发掘、创新及利用
玉米优异种质创新及抗逆广适杂交种
选育应用
1987
2001
2005
2007
2010
2011
2011
2012
任文仲、任志娥
马永安、冀祝、陈冬梅、曹江
杨保新、刘景山、高帙云、杜鸿芬
班战军
马永安、陈冬梅、宋玉田、刘保华
马维军、任爱民、张玉娟、韩秋成
宋加杰
杨保新、李保军、刘淑红、梁丽鹏
孟宪芳
肖付明、周敬霄
孙海昆、焦宏业、史明山、王磊
1
2
3
4
5
6
7
8
1 “科教推”有机结合助推小麦、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2013
2022
张兰松
2 院市科技合作引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12/
24
13/24 河 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览表
1
2
3
4
河北省农业害虫天敌资源调查
农田轮作氮磷钾的肥效及土壤养分
演变规律
棉花抗病优质新品种冀棉14号
低酚棉不同类型区配套栽培技术及副产品
综合利用
1984
1989
1992
1995
马仲实、李保兰、唐银山
孙书成、段秀芳、孟宪芳
宋九英、刘效坦
陈振声、陆景洪、宋玉田
陈振声
神 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
河 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览表
棉花“三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强优势
杂交种选育 20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棉花抗病新品种冀棉7号选育
甜椒新品种“冀椒一号”
冀豆四号配套技术及推广
优质、丰产、早熟冀棉11号
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邯优3475选育
及应用
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冬小麦新品种
邯5316选育与应用
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邯郸109的选育
与应用
抗黄萎病、转基因抗虫国审棉花新品种
邯5158
国审优质高产抗逆棉花新品种邯棉559
和邯棉646的选育及应用
优质抗病虫早熟棉种质资源创制、新
品种选育及应用
小麦骨干亲本邯4032的创制及多抗
邯麦系列品种选育
1984
1986
1989
1990
2002
2002
2008
2010
2017
2018
2019
陈振声
李霞、宋九英
任文仲
刘景山、陈世耕、高帙云、杜鸿芬
邱以孝
孙希景、杨保新
马永安、陈冬梅、冀祝、曹江
杨保新、刘景山、班战军、李保军
刘淑红
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李文蕾
谭树新
杨保新、蔺桂芬、刘淑红、梁丽鹏
李世云、李翠芳、李保军
李世云、杨玉枫、路正营、韩永亮
崔红印、尹国、孙璐
陈冬梅、蔺桂芬、马永安、刘保华
苏玉环、王雪香、张桂珍
1 马卫军、任爱民、张玉娟、韩秋成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农 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 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高产、稳产、优质冀麦34号
高寒抗病低酚棉新品种冀棉19号选育及应用
城市污泥有机肥新产品及研制开发应用技术
高产抗病青大豆新品种冀豆9号
丰产优质抗病低酚棉新品种邯无23选育及应用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短季棉新品种邯241选育
及应用
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邯4564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早熟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邯丰08选育及应用
高产省工、广适型棉花新品种邯4849的选育及应用
优质高产抗病抗旱大豆新品种邯豆五号选育及应用
高白度高抗白粉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邯麦11号
1996
1996
1997
1998
2002
2003
2003
2007
2008
2009
2010
吴烈明、孙希景、刘玉香、马永安
陈振声、宋玉田、米换房
王桂寅、张兰松、王国昌、童伏兰
肖付明、周敬霄、任文仲、宋加杰
宋玉田、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
李世云、杨玉枫、陆景洪、杨保新
崔景维
马永安、陈冬梅、曹江、张兰松
孙海昆、杨密珠、焦宏业、史明山
李红铁
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宋玉田
李文蕾
肖付明、周敬霄、郭海萍、任文仲
谭树新
陈冬梅、张桂珍、刘保华、王雪香
苏玉环
棉花雄性不育系选育及三系配套 1997 贾占昌、马维军
1 三系抗虫棉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 2011 马维军、任爱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高产550公斤氮高效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邯00-7086
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邯棉103、邯685
选育及应用
高产、稳产、广适型国审棉花新品种邯7860选育与应用
适宜简约化栽培的节水抗旱稳产冬小麦新品种
邯麦12号选育与应用
超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虫杂交棉邯杂306的选育与应用
低酚高效、新型棉花品种邯无198的选育与应用
脱毒甘薯节本增效技术工艺的研制与转化技术
L11系列玉米骨干亲本创制及抗逆高产杂交种选育应用
邯麦13号小麦高产高效绿色栽培技术研究集成
与示范推广
2012
2012
2013
2013
2014
2015
2016
2020
2021
马永安、陈冬梅、刘保华、苏玉环
张桂珍
李世云、杨玉枫、韩永亮、崔红印
李俊玲
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李文蕾
谭树新
刘保华、苏玉环、贾文章、王雪香
李红铁
任爱民、马维军、蔺桂芬、韩秋成
张玉娟
米换房、翟雷霞、蔺桂芬、李继军
李文蕾
张希太、张彦波、肖磊、董策
谢淑芹
焦宏业、史明山、王磊、史丽丽
范子洋
刘保华、苏玉环、刘庆芳、刘红耀
张清华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年度(年) 主要完成人
14/
24
15/24 邯258: 2 0 1 5 年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和 河 北 省 审 定 ,生 育
期 1 0 4 天 。结 铃 性 强 ,吐 絮 肥 大 ,易 采 摘 ,适 合 机 采 。高 抗
枯 萎 病 、耐 黄 萎 病 ,抗 棉 铃 虫 。黄 河 流 域 早 熟 棉 区 域 试 验
两 年 平 均 子 棉 和 皮 棉 亩 产 分 别 为 2 0 1 . 3 千 克 、7 8 . 2 千 克 ,
比 对 照 增 产 7 . 3 % 、1 1 . 2 % ,纤 维 长 度 3 0 . 0 毫 米 ,断 裂 比
强 度 3 0 . 5 厘 牛 / 特 克 斯 ,马 克 隆 值 4 . 7 ,适 宜 黄 河 流 域 棉
区 晚 春 播 或 麦 棉 、菜 棉 两 熟 配 套 种 植 。2 0 1 8 年 获 河 北 省
科技进步二等奖。
邯3206: 2 0 2 2 年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生 育 期 9 8 天 。株 型
较 紧 凑 ,霜 前 花 率 9 2 . 2 % 。高 抗 枯 萎 病 ,耐 黄 萎 病 ,抗 棉
铃 虫 ,优 质 高 产 。黄 河 流 域 棉 区 统 一 试 验 ,两 年 平 均 子 棉 、
皮 棉 亩 产 分 别 为 2 3 6 . 5 千 克 、9 6 . 6 千 克 ,分 别 比 对 照 品 种
增 产 7 . 7 % 、1 0 . 2 % ,纤 维 长 度 2 8 . 6 毫 米 ,断 裂 比 强 度
3 1 . 4 厘 牛 / 特 克 斯 ,马 克 隆 值 5 . 4 。 适 宜 黄 河 流 域 棉 区 晚
春 播 或 麦 棉 、菜 棉 两 熟 配 套 种 植 。
邯杂98-1: 抗 虫 三 系 杂 交 棉 品 种 ,生 育 期 1 2 1 天 ,铃
重 5 . 7 克 ,衣 分 4 0 . 7 % 。在 黄 河 流 域 杂 交 棉 区 试 中 ,其 子
棉 、皮 棉 和 霜 前 皮 棉 产 量 分 别 较 对 照 中 棉 4 1 增 产
2 1 . 7 % 、2 4 . 2 % 和 2 6 . 2 % ,均 居 第 一 位 。2 0 0 5 年 3 月 通
过 河 北 省 审 定 ,2 0 0 6 年 8 月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通 过 审 定 的 抗 虫 三 系 杂 交 种 ,2 0 1 0 年 获 河 北 省 科 技 进 步
一等奖。
品种展示 VARIETY DISPLAY
我 院 共 培 育 出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大 豆 、蔬 菜 、花 卉 等 主 要 农 作 物 新 品 种 2 2 0 个 ,其 中 通 过 国
审 品 种 6 0 个 ,通 过 省 审 品 种 1 6 0 个 。
邯258
邯3206
邯杂98-1
邯杂301: 抗 虫 三 系 杂 交 棉 品 种 ,生 育 期 1 1 9
天 ,铃 重 5 . 9 克 ,衣 分 4 2 . 3 % 。在 黄 河 流 域 杂 交 棉
区 试 中 ,皮 棉 和 霜 前 皮 棉 产 量 分 别 较 对 照 中 棉 所
4 5 和 鲁 棉 研 2 8 增 产 2 6 . 1 % 、3 6 . 3 % 和 1 1 . 1 % 、
1 9 . 4 % ,均 居 第 一 位 ,2 0 0 9 年 7 月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
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中早熟抗虫三系杂交
种 。2 0 1 1 年 获 中 国 农 科 院 科 学 技 术 成 果 特 等 奖 ,
2019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
邯棉5019: 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
种 ,审 定 编 号 :冀 审 棉 2 0 2 1 0 0 0 9 。该 品 种 亩 产 子
棉 2 5 4 . 2 千 克 ,纤 维 上 半 部 平 均 长 度 3 0 . 2 毫 米 ,断
裂 比 强 度 3 2 . 6 厘 牛 / 特 克 斯 ,马 克 隆 值 4 . 7 ,衣 分
4 1 . 5 % ,铃 重 6 . 5 克 ,实 现 高 产 、“ Ⅱ ”型 优 质 、高 衣
分 、大 铃 相 结 合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棉 区 春 播 种 植 。
邯棉3018: 转 基 因 抗 虫 常 规 棉 品 种 ,2 0 2 4 年
国 家 审 定 。亩 产 子 棉 2 7 2 . 9 千 克 ,纤 维 上 半 部 平 均
长 度 3 0 . 4 毫 米 ,断 裂 比 强 度 3 0 . 6 厘 牛 / 特 克 斯 ,马
克 隆 值 4 . 9 ,衣 分 4 0 . 7 % ,铃 重 6 . 8 克 ,实 现 高 产 、
“ Ⅱ ”型 优 质 、高 衣 分 、大 铃 相 结 合 。适 宜 在 黄 河 流
域棉区春播种植。
邯杂301
邯棉5019
邯棉3018
16/
24
17/24 邯6172: 邯6172小麦通过冀晋鲁三省审定和
黄 淮 南 部 、北 部 两 大 生 态 区 国 家 审 定 ,实 现 了 高 产
与 广 适 的 有 机 结 合 ,填 补 了 黄 淮 麦 区 亩 产 5 0 0 公 斤
产 量 水 平 下 广 适 型 小 麦 品 种 的 空 白 ,是 我 国 上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以 来 审 定 区 域 最 广 、种 植 范 围 最 大 、应 用
时 间 最 长 、推 广 面 积 最 大 的 突 破 性 品 种 之 一 。
邯6172
邯无198: 2 0 1 0 年 通 过 河 北 省 审 定 ,河 北 省 第
一 个 抗 虫 低 酚 棉 品 种 ,生 育 期 1 2 6 天 ,河 北 省 区 域
试 验 两 年 平 均 亩 产 籽 棉 、霜 前 籽 棉 、皮 棉 和 霜 前 皮
棉 分 别 为 2 6 5 . 7 千 克 、2 4 4 . 3 千 克 、1 0 9 . 4 千 克 和
1 0 0 . 6 千 克 。纤 维 品 质 :上 半 部 平 均 长 度 2 9 . 8 毫
米 ,断 裂 比 强 度 2 8 . 2 厘 牛 / 特 克 斯 ,马 克 隆 值 5 . 4 ,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 春 播 棉 区 春 播 种 植 。2 0 1 5 年
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邯无198
邯5158: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品
种,突出特点: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全生育期
136天,黄河流域中熟棉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
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4千克、90.5千克和82.9千克,分
别比对照增产14.2%、10.0%和12.3%。纤维品质:上半部
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
值4.4,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2010年获河北省科
技进步二等奖。
邯5158
邯 生 黑 麦 1 号( 特 用 黑 小 麦 ): 该品种籽粒种皮
黑 色 ,两 年 区 域 试 验 较 对 照 增 产 7 . 0 % 。亮 点 :1 、富
含 氨 基 酸 、花 青 苷 、矿 物 质 和 微 量 元 素 ;2 、蛋 白 质
和 湿 面 筋 含 量 高 ;3 、一 般 亩 产 5 0 0 公 斤 左 右 ;4 、抗
寒 1 级 ,抗 倒 1 级 ,高 抗 条 锈 病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邯 生 黑 麦 1 号( 特 用 黑 小 麦 )
18/
24
邯麦19: 2 0 1 8 年 通 过 国 家 黄 淮 北 片 审 定 。该
品 种 具 有 高 产 稳 产 、抗 旱 、节 水 、耐 热 、综 合 抗 病 性
强 、高 光 效 等 特 点 ,2 0 1 9 列 入 河 北 省 农 业 农 村 厅
推 介 品 种 之 一 ,在 河 北 、山 东 、山 西 等 黄 淮 北 部 小
麦 主 产 区 广 泛 种 植 ,被 列 为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七 大 作
物 ”育 种 项 目 标 志 性 成 果 之 一 。
邯麦25: 2 0 2 2 年 通 过 国 家 黄 淮 北 片 审 定 。该
品 种 具 有 高 产 广 适 、抗 寒 性 强 、综 合 抗 病 性 强 等 特
点 。适 宜 在 黄 淮 冬 麦 区 北 片 的 山 东 省 全 部 、河 北 省
保 定 市 和 沧 州 市 的 南 部 及 其 以 南 地 区 、山 西 省 运
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应用。
推 广 势 头 强 劲 ,应 用 前 景 广 阔 。
邯麦19
邯麦25
邯 生 3 1 6 0( 节 水 小 麦 品 种 ): 该品种节水耐
旱 ,两 年 区 域 试 验 较 对 照 增 产 3 . 8 % 。亮 点 :1 、节 水
抗 旱 :抗 旱 指 数 高 达 1 . 3 0 ,属 于 特 抗 旱 品 种 ;2 、高
产 稳 产 :产 量 较 对 照 石 麦 2 2 增 产 3 . 0 % 以 上 ;3 、抗
寒 1 级 ,抗 倒 1 级 ,中 抗 条 锈 病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节水种植。
邯 生 3 1 6 0( 节 水 小 麦 品 种 )
19/24 邯丰79:冀审玉2006018号,豫引玉2008011。具 有
抗 倒 性 好 、产 量 高 、果 穗 大 、抗 旱 等 突 出 优 点 ,适 宜
在 保 定 、沧 州 、衡 水 、石 家 庄 、邢 台 、邯 郸 市 夏 玉 米
区 和 廊 坊 、唐 山 市 夏 播 种 植 。 邯 丰 7 9 累 计 推 广 面 积
3000多 万 亩 。2 0 1 0 年 获 邯 郸 市 科 技 进 步 二 等 奖 、
2012 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邯玉1604: 国审玉 20210428,具 有 耐 密 植 、增
产 潜 力 大 、适 宜 机 械 粒 收 等 优 点 ,在 国 家 试 验 里 ,
产 量 居 第 1 、2 位 ,籽 粒 含 水 量 最 低 ,平 均 亩 产
7 4 5 . 5 公 斤 ,平 均 亩 产 比 郑 单 9 5 8 增 产 8 . 9 % ,增 产
点 率 9 4 . 6 % 。适 宜 黄 淮 海 夏 播 区 种 植 ,邯 玉 1 6 0 4
由 河 南 秋 乐 种 业 生 产 推 广 。2 0 2 3 年 被 河 北 省 种 子
管理总站评为推荐种植品种。
邯丰79
邯玉1604
邯玉金环九号: 国审玉 20231034,冀 审 玉
20218084。具 有 抗 倒 性 好 、高 抗 茎 腐 病 、抗 高 温 、稳
产 性 好 等 优 点 ,适 宜 黄 淮 海 夏 播 区 种 植 。邯 玉 金 环
九号在国家统一渠道区试里两年倒伏倒折率均为
同 组 最 低 ;国 家 省 、区 试 4 次 人 工 接 种 鉴 定 ,茎 腐 病
均 为 高 抗 ;是 截 止 目 前 唯 一 在 审 定 公 告 中 标 注 符 合
国 家 高 产 稳 产 玉 米 品 种 审 定 标 准 的 夏 玉 米 品 种 ,推
广前景广阔。
邯豆13: 先 后 通 过 河 北 省 、国 家 黄 淮 海 中 片 和
南 片 、湖 北 省 审 定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 ,山 东 省 ,
河 南 省 ,山 西 南 部 ,陕 西 关 中 ,江 苏 和 安 徽 两 省 淮
河 以 北 地 区 ,湖 北 省 夏 播 种 植 。具 有 高 油 、高 产 、广
适 、抗 病 、抗 倒 、耐 密 、耐 荫 的 特 点 。入 选 2 0 2 3 年
“ 国 家 农 作 物 优 良 推 广 目 录 ”,河 北 省 、山 西 省 主 导
品 种 。获 国 家 高 产 竞 赛“ 金 豆 王 ”称 号 。
邯豆15: 于 2 0 1 9 年 通 过 河 北 省 、2 0 2 2 年 国 家
黄 淮 海 中 片 和 南 片 、2 0 2 3 年 湖 北 省 审 定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 ,山 东 省 ,河 南 省 ,山 西 南 部 ,陕 西 关
中 ,江 苏 和 安 徽 两 省 淮 河 以 北 地 区 ,湖 北 省 夏 播 种
植 。具 有 高 蛋 白 、高 产 、抗 倒 、早 熟 的 特 点 。蛋 白 质
含量达47.23%。
邯玉金环九号
邯豆13
邯豆15
20/
24
邯谷5号: 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
物品种登记,登 记 编 号 为 GPD谷 子 (2023)130037。该
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91天 ,平 均 亩 产 331.3kg,突
出 特 点 为 高 产 、优 质 、抗 病 、抗 倒 伏 ,出 谷 率 、出 米
率 高 。适 宜 在 河 北 、河 南 、山 东 、北 京 、天 津 等 夏 谷
区种植,目前在邯郸、邢台等地累计示范推广种植4000
余亩。
21/24 邯豆19: 于 2 0 2 1 通 过 河 北 省 、2 0 2 2 年 通 过 山
东 省 审 定 。适 宜 在 河 北 省 中 南 部 ,山 东 省 夏 播 种
植 。具 有 高 蛋 白 、高 产 抗 倒 、籽 粒 大 的 特 点 。平 均 蛋
白 质 含 量 4 5 . 2 % ,脂 肪 含 量 1 8 . 6 % 。百 粒 重 2 5 - 2 7
克 ,籽 粒 外 观 品 质 好 。
邯薯2号: 邯薯2号,2023年 登 记 ,登 记 编 号 :
GPD甘 薯(2023)130004。突 出 特 点 :早 熟 、高 产 、多
抗 。鲜 食 与 加 工 型 品 种 ,短 蔓 株 型 半 直 立 ,蔓 粗 中
等 到 粗 ,单 株 分 枝 数 多 ,叶 片 大 缺 刻 深 ,五 裂 片 ,单
株 结 薯 较 集 中 ,薯 块 上 膨 纺 锤 形 ,薯 皮 紫 红 色 ,薯
肉 淡 黄 色 。抗 黑 斑 病 、抗 根 腐 病 、抗 蔓 割 病 。鲜 食 产
量比对照增产 24.27% ,食 味 品 质 80.8分 ,比 对 照 高
0.8分 。适 宜 种 植 区 域 及 季 节 :适 宜 在 福 建 、河 北
( 承 德 和 张 家 口 除 外 )春 薯 与 夏 薯 种 植 。
邯豆19
邯谷5号
邯薯2号
科技服务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我院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示范基
地 建 设 等 多 种 方 式,着 力 打 通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的 最 后 一 公 里,为 我 市 现 代 农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科 技 支 撑 和 科 技 保 障 。努 力 发 挥 我 院 对 全 市 现 代 农 业 的 示 范、带 动 和 引 领
作用。
黄河流域早熟棉新品种展示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
科技小院挂牌
22/
24
小麦产业专家春管服务行动
玉米专家田间指导
农业一线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的涉农政策
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会 武安谷子科技小院开展谷子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培训
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活动 科技人员田间问诊
23/24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指导
朱顶红组培快繁体系
党建文化 PARTY BUILDING CULTURE
升旗仪式 集中学习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科研党支部开展农技指导志愿服务 慰问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队并开展座谈
迎国庆,歌颂祖国主题党日活动 农科院周末大讲堂 2023年七一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
书香机关
24/
24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地 址:河北省邯郸市东环南延与邯大路交叉口西北角网 址:http://www.hdnky.com电 话:0310-8162098邮 箱:hdnkybgs@163.com 电子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