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风148(定稿)

发布时间:2022-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虹桥风148(定稿)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9月 7日上午,长宁区副区长陈颖来到长宁区图书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调研区级公共文化场馆运营工作。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伟,区文旅局副局长黄骅,长宁区图书馆和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陈颖对图书馆公共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打造表示肯定,并强调要围绕群众需求通过数字赋能开展便捷服务。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陈颖首先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对于机构改革后艺术中心场馆运作情况、群众文化创作、阵地品牌打造三个方面的简要汇报。随后重点考察了虹桥半岛版画中心和声影空间,细致询问运作模式、阵地服务、设备使用等情况,对于社会化合作机制和数字化阵地运维方面提出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的新课题,为市民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9 月 29 日上午,2022 年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联组学习会)顺利召开。会议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顾海主持,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班子成员、全体党员、中层干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以及文旅中心新提拔的同... [收起]
[展开]
虹桥风148(定稿)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第148期

2022

7-9

全国文化馆优秀期刊

喜报:长宁原创音乐作品蝉联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上海两部作品获得群星奖,好成绩如何得来?

长宁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建设

美好辰光长桌派,上海闲话“嘎讪胡”

舞姿蹁跹,青春飞扬

专业化、年轻化,水彩粉画走出新征程

2022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开幕

第2页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

9月 7日上午,长宁区副区长陈颖来到长宁区图书馆、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调研区级公共文化场馆运营工作。中共

长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伟,

区文旅局副局长黄骅,长宁区图书馆和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陈颖对图书馆公共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

打造表示肯定,并强调要围绕群众需求通过数字赋能开展

便捷服务。

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陈颖首先听取了相关负责同

志对于机构改革后艺术中心场馆运作情况、群众文化创作、

阵地品牌打造三个方面的简要汇报。随后重点考察了虹桥

半岛版画中心和声影空间,细致询问运作模式、阵地服务、

设备使用等情况,对于社会化合作机制和数字化阵地运维

方面提出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的新课题,为市民群众提供

更贴心的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9 月 29 日上午,2022 年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

化艺术中心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联组学习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顾海主持,长宁区文

旅局机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班子成员、全体党员、中层

干部、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以及文旅中心新提拔的同志

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这次主题党日(联组学习会)切实发挥了党建引领作

用,进一步明确目标、凝聚人心,推动了党建和业务的深

度融合。党员们纷纷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履职尽责,

以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积极探索

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树立文旅干部良好形象,为推动文

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

9 月 2 日,为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水彩画、色

粉画”创作展示领地,进一步营造上海国际街区的艺术氛

围,向世界讲述上海发展的精彩故事,由上海市美术家协

会与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长宁文化艺术

中心承办的“上海水彩粉画名家进长宁采风写生活动”在

长宁区新华路、愚园路、武夷路、黄金城道等特色街区举行。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殷雄,长宁区美术家协会

主席黄阿忠,上海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平龙以

及委员奚赛联、徐君华、宋建社、侯伟、陆翠玲,水彩画

家冯信群、杨建勇等 16 位名家,以小分队的形式深入长

宁特色街区及苏州河景观步道长宁沿岸、洛克公园、上生

·新所等地就地开展艺术创作。

图片新闻

第3页

7-9/2022

总第 148 期

经历了超长高温夏天的上海,终于有入秋的感觉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 4-6 月的战疫情和 7-9 月的战

高温,乐观、勤劳、不服输的上海人民迎来了文化生活上的收获。

“十三艺”节、上海旅游节、“看上海、品上海、爱上海”主题活动、

上海书展、“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各类节庆活动接踵

而至,为市民带来足不出“沪”就能尽情享用的文化大餐。

疫情无法阻断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反而催生了云上、

数字化等多重文化体验。快乐暑假直播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

年的欢迎;“苏河源·上海情”美好时光长桌派的直播,带领观

众云上畅聊上海方言传承和海派城市考古,获得了 24万的点击量。

对于组织者来说,虽然线上直播的组织工作要比线下活动更加费

时费力,但这推动了公共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让我们开启了

数字文化馆的试点和探索,是值得的。

因为疫情,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的主创团队从排练到参

加决赛,直至赴河北雄安领奖,每个过程都异常艰苦曲折。但他

们捧回了金灿灿的奖牌——这是长宁区连续两届荣获“群星奖”,

这个硕果得来不易,奖牌的背后是长宁区群文创作和人才培养机

制的积淀,再艰苦也值得。

和市民暂别近半年后,8 月下旬,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

区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恢复开馆了。长宁星期音乐会、市民夜校、“曼

舞长宁”舞蹈艺术欣赏季、“2022 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仍然受

到了市民朋友们的喜爱。林馆长骄傲地说:“我们有的演出场次

甚至‘一票难求’。”为了开馆做准备、为每天的防疫工作尽责

值守,这些事,再辛苦也值得。

来到文旅局后,我越来越感受到文化的精彩纷呈、多元融合

和魅力无穷,以及这个行业是多么有趣和有意义。经历了事业单

位机构改革后一年多,各个单位的班子融合、业务管理、干部培

养在磨合中不断提升。到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我看到的是一张张

年轻而富有干劲的面孔,每个人都在为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努力

着。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大众提供更好、更美、更优的文化享受,

让这里四季都有好风景,转角遇到小惊喜。

虹桥风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管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办

(内部刊物 仅供交流)

Consultant

Chief Editor

Chief Subeditor

Editor Committee Member

Editor In Chief

Deputy editor in Chief

Main Editor

Subeditor

Editor

Designer

Publish

Address

Post Code

Telephone

|顾 问|陈 颖

|编委主任|朱剑伟

|副 主 任|王友生 杨怡宁 周芳睿

黄 骅

|编 委|叶笑樱 汤肖锋 顾 海

林 绮 张 激 郭敏芬

陈甦萍 杨 芳 陈礼祥

|总 编|顾 海

|副 总 编|林 绮

|主 编|黄之琳

|副 主 编|黄剑铮(执行) 张晓燕

|编 辑|魏 娜 徐毅成 相天琦

王妮妮

|美 编|姜 琼 周杰亮

|发 行|周 颖

|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650号

|邮 编|200336

|电 话|021-62617554

当收获之秋来临,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卷首语

文 / 黄 骅

第4页

创作在长宁

喜报:长宁原创音乐作品蝉联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从《和·鸣》到《爱上这座城》

上海两部作品获得群星奖,好成绩如何得来?

公共云文化

长宁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建设

美好辰光长桌派,上海闲话“嘎讪胡”

快乐暑假,云上相约

2022 长宁区青少年艺术课堂直播季开启

经典音乐品牌孵化云端新体验

记“长宁星期音乐会”与“音乐会客厅”

舞姿蹁跹,青春飞扬

“曼舞长宁”带你走进舞蹈艺术课堂

全市首个“智慧图书馆”再更新,翻开智慧阅读新一页

艺术视窗

专业化、年轻化,水彩粉画走出新征程

2022 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开幕

建功新时代,一心永向党

长宁离退休干部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展

文教携手探索美育新形式

长宁区首家校园美术馆“新苑美术馆”开馆

何以爱长宁

旅游节里的悠扬琴声

“苏州河边小广场音乐会”赋予河畔别样风情

用音乐讲述长宁故事

音乐剧《蝶变》剧本朗读会

长宁非遗

长宁区 2021 年区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专家

评估会顺利召开

党建引领

廉润长宁,清风随行

2022 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联

组学习会)

图片新闻

《岁月》水彩

01

02

06

08

11

13

15

18

20

21

24

25

26

28

30

31

封二

封底

录CONTENT

第5页

2022 虹桥风 | 1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9 月 15 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

星奖颁奖典礼在河北雄安举办。长宁原创作品口

琴重奏《爱上这座城》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化和旅游部颁发的“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

奖 - 群星奖”,这是继 2019 年《和·鸣》获第

十八届群星奖之后,长宁作品再次荣获这一群众

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

作品简介:中国第一家口琴厂诞生在上海。小小

口琴,风靡一时,陪伴这座城市的人们快乐成长,

留下无数美好时光。从一排排小小窗口里飘出的

旋律,勾勒出城市的线条,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

作品选用口琴家族中的“半音阶口琴”、“和弦

口琴”、“低音口琴”进行组合,尝试用新的表

演形式呈现新的感觉——江南风韵、城市动感、

浪漫魅力,它们交织孕育出“爱上这座城”的情

感和理由。(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视频)

作 曲:孙彬彬

指 导:叶笑樱、李晓川

视觉设计:黄剑铮

表 演:赵晨曦、陈思恒、朱逸鸣、王文琛、吴晓杰、

演出单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办事处

报送单位: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长宁原创音乐作品

蝉联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时旭

口琴重奏

《爱上这座城》

第6页

2| 虹桥风 |2022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群文创作成绩斐然

长宁风采活力绽放

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全球卓越城市

和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带热文化建设,永不落

幕的文化嘉年华 365 天精彩轮转,文化氛围浓厚

而活跃……这正是长宁文化事业节节高带来的成

果,也是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稳固底盘。

在刚刚闭幕的 2022 年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

活动中,长宁区报送的音乐类作品口琴重奏《爱

上这座城》脱颖而出,荣获群星奖。该作以传统

与现代的交汇融合,将爵士乐与民歌有机结合,

并将《茉莉花》的经典旋律巧妙融入其中,整体

风格清新雅致又不失时尚韵味。“中国第一家口

琴厂诞生在上海。口琴是许许多多上海人接触的

从《和·鸣》到《爱上这座城》:

长宁群文创作“群星”闪耀正当时

从 2019 年的器乐合奏《和·鸣》到 2022 年的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上海长宁连续两届获得我国群众

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释放出强劲的群文创作实力。“群星”闪耀的“长宁时刻”,映射

的是“人人都能享受有品质的文化生活、人人都能参与文艺创作、人人都有舞台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感受文化

魅力、人人都能品评文艺”的群众文艺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群文创作频创佳绩,生动实践了“文化发展为了

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至上理念宗旨,有力助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

统一。

第一件乐器,风靡一时,陪伴这座城市的人们快

乐成长,代表着上海的城市记忆。”该作品作曲

孙彬彬用“半音阶口琴”“和弦口琴”“低音口琴”

等不同口琴样式创新组合,与目前中国内地唯一

活跃的专业口琴重奏团——长宁的魔幻之声口琴

乐团,共同打造出这支充满海派风情和现代色彩

的乐曲。

充满“意外”的开始,主动而为的努力,坚

持不懈的打磨,从区域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

走上群星奖舞台,绽放令人瞩目的光彩。实际上,

长宁这种群文创作的内在精神,早在上一届群星

奖就已显现。2019 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

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中,长宁原创乐器合奏

作品《和·鸣》一登场即引发广泛关注,各界纷

纷表达“惊艳”之感。

文 / 相天琦 徐洁 熊友飞

第7页

2022 虹桥风 | 3

《和·鸣》有着这样一个感人起源: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主任、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原主任叶笑樱和音乐

创作干部孙彬彬,拜访了民间乐器爱好

者及演奏家石磊、王萌莹夫妇,并被其

家中收藏的世界各地的民族乐器深深震

撼,产生创作的灵感。经历了数次打磨、

锤炼,将形态风格迥异的乐器融合统一,

创作出乐曲《和·鸣》,让一个家庭的

“器乐博物馆”走向大众。成形后的《和

·鸣》由古琴、手碟、迪吉里度管、沙

克、中国大鼓、竹笛、口弦、钵盂这八

种来源不同、风格各异的乐器合奏而成,

体现不同国家民族、不同时代的乐器汇

集一处、和谐共生,生动传递出“美美

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古典哲学命题,

表达世界文化交流互通的美好愿景。作

品走上不同舞台,也多次进入社区街道

开展惠民演出,并在展演中日臻改进完

善,最终获得第十八届群星奖殊荣,实

现了长宁群文创作历史性的突破。

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厚植群众文化土壤,以长宁文化艺术中

心的积极探索为示范,长宁建立群文创

作机制、优化创作人才培养举措,为“群

星”闪耀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发挥服务示范效应

近年来,长宁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将思想政治引领渗入群文创作全过程。

2019 年长宁原创民乐合奏《石库门童年掠影》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题,展现祖国发展变迁;

2021 年小组唱《青春的歌》发扬五四精神,号召青年奋进新时代;2021 年,首次尝试以长宁文化艺术中

心 9000 平方米的整体建筑为展览空间,以“百年辉煌 艺心向党”为主题,组织长宁美协、书协、摄协、

收藏家协会等共同创作,展示美术、书法、摄影、收藏、装置、影音等 100 余件展品,展现中国共产党

成立 100 年来的光辉历程、上海城市发展的喜人变化以及长宁城区变迁与百姓幸福生活……长宁群文创

作主题性强,从个体展望集体,以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切入点,以群众文艺记录党和国家大事,展现社会

进步、宣传大政方针,让群众在群文创作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鼓舞,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

历史认同感。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第8页

4| 虹桥风 |202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与开拓创

新相得益彰,是长宁群文创作最重要的主题和路

线。在此基础上,长宁群众文艺创作的先进性得

到充分彰显,催生了许多充满古典韵味、传统意趣、

家国情怀、时代气息的优秀群文作品。如 2020 年

的曲艺作品《小小钱币上上智》,通过苏州弹词

开篇的形式,阐述了中国钱币 4000 年来的历史演

变进程。再如 2019 年获得“上海之春”上海市新

人新作优秀群文新作奖的原创少儿情景小合唱《因

为有你》等作品,突破传统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将不同艺术元素加以整合,形成音乐剧小品、情

景合唱、音乐快板等多元融合型表演,给人耳目

一新的视听体验。

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紧跟时代发

展的步伐,描绘日新月异的百姓生产生活图景,

开出灿烂的群众文艺之花,长宁群文创作的守正

创新、继往开来,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

范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2021 年,上海市长宁区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

化和旅游部评定的一级馆和区域重要的公共文化

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了区级文化馆作为区域总馆

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群文创作作为工作重点和“任务头条”,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向外辐射、精准匹配,整合社

区和街道,充分利用总分馆联合联动机制,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组建青年团队、馆办团队,

联合专业院团、协会等机构,实现社会化合作,

进一步强化了群文创作枢纽作用。

全民艺术普及促进群众文艺创作

美育良性循环惠及百姓

人民是文化事业的主体,是文艺创作的主角,

是美育的主要对象,也是优秀作品的创造者。长

宁区推崇人人参与创作、人人体验创作。群众除

为创作提供素材、参与艺术演出以外,在艺术创

作中也具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性。长宁群众从接受

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到参与文艺创作、成

为创作主力、促进普及推广,打造出多元一体的

正向积累和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创作导向。长宁始终坚持题材“从群众中来”,

创作从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

从题材选择上看,长宁群文创作多是聚焦历

史人物、真实故事与人民生产生活经验。如 2019

年原双人舞《龙华!爱永垂》中的龙华烈士恽雨堂、

李文夫妇,2019 年原创群舞《冲上云霄》中的国

产大型客机试飞员,2021 年原创小品《新年快乐》

中的医生,2021年原创群舞《小巷总理》中的总理,

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作品通过真切感人的故事,

以不同群体的奋斗历程,展现和讲述“国之大事”。

从创作内容上看,长宁群文作品善于通过标

志性元素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勾勒出社区、城

市乃至国家的发展图景,展现城市发展进程、人

民生活进步,彰显出上海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

城市形象。如 2019 年器乐合奏《时间旅者——外

滩》用海关大楼的百年钟声将上海繁荣发展的历

史串联起来;2020 年原创群舞《书场》展现了长

艺书苑 20 多年来在百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0 年女生合唱《紫藤花开》展示了上海市第三

女子初级中学的历史与当下。“2021 上海粉画作

品展武夷路写生活动”中,“70 后”“80 后”上

海画家们用画笔描绘城市更新项目,体现武夷路

的今昔对比。

从表现手法上看,长宁群文作品密切关注群

众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小切口凝练大情怀。疫情

发生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创作了一系列以抗

疫为主题的群文作品,如 2020 年原创群舞《呼吸》

中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20 年男女生二

重唱《逆行中的你》里迎难而上的医护人员,都

真诚而生动地表达了齐心抗疫的坚定信念。

长宁的创作团队将创作目光与群众视线保持

一致,将创作步调与人民生活保持统一,创作出

接地气、有温度的群文作品。这些“从群众中来”

的成果又通过各种形式“到群众中去”。

长宁区开展“不同凡响 聚艺虹桥”群众文

艺原创作品征集展演机制,从指导排练、选拔比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9页

2022 虹桥风 | 5

赛到公开展演的各个环节,吸引基层百姓广泛参

与进来。借助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业务干部及

长宁艺术家协会等资源,推进群文创作优秀成果

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进商圈、进

入百姓日常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艺术文化素养,

以全民艺术普及带动全民美育,形成“人人爱美”

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如专

业版画艺术家进校园、“小手印”少儿版画推广

交流公教活动、“生肖绘画到社区”和“愚园路

钢笔画行走活动和公共艺术计划”都是近年来卓

有成效的美育实践,丰富了文艺体验和选择,在

提升群众与公共文化机构黏合度的同时,也使得

文艺爱好者数量年年递增。

汲取民间智慧、挖掘民间艺人、展现民间文

化,提升居民审美水平,提高文艺爱好者创作技能,

长宁将群众美育成果转化为群众文艺创作的内生

动力,使群众文化从对专业创作的趋从与模仿,

演变为具有审美力和自主性的创作生产。长宁文

化艺术中心既征集来自非职业群众的艺术创作,

也深入基层、走访街巷,找寻隐于寻常百姓家的

艺术素材。群众既是创作者,也是表演者,更是

享受者。

此外,长宁区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

各类公共文化赛事和长三角活动,锻炼创作团队,

扩容展示平台,在交流中成长,在比赛中进步,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共享共赢。如 2018

年创作的男女声重唱《雪花的心愿》入选中国当

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

年度华东地区优秀推选歌曲,同年 11 月荣获 2020

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大奖;话剧《微光》,

在“为了明天——2020 年长三角地区主题创作剧

本征集活动”中荣获“决胜全面小康、创造美好

生活”主题(大戏类)优秀奖;2021 年 10 月在“日

出东方 花开海上”2021 第九届全国文化馆“地市

级百馆联动”文旅嘉年华活动中,荣获优秀展演奖;

2022 年,曲艺作品《小小钱币上上智》参加第四

届“宣南杯”鼓曲大赛全国鼓曲联盟“云”展演,

成为展演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南方曲艺特色的节目。

长宁区群文创作走出上海,在交流中成长,在竞

赛中共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共享共赢。

同时,依托“曼舞长宁舞蹈艺术季”“长宁

星期音乐会”“上海合唱新作品演唱会”等活动,

长宁打造出特色舞蹈、音乐文化品牌,为群众参

与群文创作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提供了机制保

障。群众实现身份进阶的过程,也是文化服务落

地增效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审美接受与审美输出、

艺术欣赏与艺术生产环节相互补充、互为支撑的

良性循环机制,极大增强了群众文艺创作的“长

宁动能”。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伟

表示,未来,长宁区还将进一步健全群众文艺创

作机制,强化群众文艺作品生产能力,扩大优秀

群众文艺作品影响力;依托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化类社会力量等各

类文化机构,持续推进群众文化创作高质量发展,

努力创作出更多群众喜欢,有内涵、有特色、有

新意、有亮点的文艺作品;以群文精品促进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繁荣兴盛,推动公

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落地见效,不断丰富群众精神

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让长宁群文创作如群星

般熠熠生辉,照耀人民城市,点亮美好生活。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第10页

6| 虹桥风 |2022

好作品来自生活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天,车开在延安高架上,突然听到 947 电台里传来口琴重奏的声音,电台编

辑赵晨曦介绍,他们有个魔幻之声口琴乐团,即将开一个音乐会。我激动极了,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

《爱上这座城》作曲孙彬彬早就想创作一首口琴作品,但口琴乐团在国内鲜见。她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演

出结束后,自己摸到贺绿汀音乐厅后台,冲过工作人员的阻拦,推开化妆间的门大喊:“我要找团长,

我是你的校友,我要给你写作品!”

谁能想象,这个充满“意外”的开始,三年后竟然走向了群星奖最高舞台的结局。2020 年疫情期间,

孙彬彬利用宅家机会自学口琴作曲技法,并把在上海生活十几年的感受写入旋律。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

融合了民歌和爵士的音乐元素,被大家称赞“很民间、很上海”,在魔幻之声这个本土口琴乐团和自由

音乐人时旭的共同演绎下,这座城市的包容、活力和时尚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彬彬在上一届群星奖中就以多国乐器融合的器乐重奏《和·鸣》夺得群星奖。能连续两届得奖,

她觉得很荣幸。“我们在创作时,并不是在考虑如何获奖,而是考虑音乐和作品本身,考虑如何让作品

每一环都做好。好作品自然会被看到。”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 9 月 15 日晚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当晚颁发了第十七届文华奖、第十九届群

星奖各门类奖项。上海报送的口琴演奏《爱上这座城》,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获得群星奖。

群星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是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也是衡量各地社会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之

一。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上海能取得良好成绩,和上海群文创作队伍的丰厚实力有关,也和近几年群文新人

新作孵化机制和跟踪指导举措有关。

上海两部作品获得群星奖,

好成绩如何得来?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文 / 钟菡

第11页

2022 虹桥风 | 7

考验作品,也考验心态

今年群星奖评选除较早评选的戏剧门类外,音乐、舞蹈、曲艺等门类都采取线上评审的方式。

尽管免去了灯光、定位、音响等调试都要在 20 分钟内完成的紧张和突发状况的可能,但孙彬彬等人

并不觉得松了口气。“我们都很遗憾,此前的准备都是为了线下比赛,大家都摩拳擦掌,设备也已经运

到原定的比赛场地。”她回忆,当时,所有演职人员都按要求在上海进行闭环管理,大家白天远程工作,

晚上排练。收到比赛改为线上的通知后,按照要求在三天时间内重新录制了舞台视频。为了比赛公平,

演出画面必须一镜到底,中间不能剪辑。

9 月 4 日下午和晚上,28 个参赛作品的视频在国家文化云平台直播,最终选出 5 个获奖作品。“要

取得好成绩很难,不只是作品,也有心态上的考验。”孙彬彬还记得上一届群星奖在上海线下评比时的

热闹场景,现场有 20 分钟倒计时,大家紧张又兴奋。“线上的优势是容错率较高,调试时间充足,但视

频缺乏现场的感染力。而且,我们会用不同的口琴,有很大的、很长的,每次都能吸引观众注意,线上

观看,视觉冲击力会减少很多。”孙彬彬坦言,看不到台下的观众反馈,心里没底,也缺少和全国各地

优秀团队交流的机会。

好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特别设立了“云上群星奖”专题展播,既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

群众合唱、广场舞决赛和颁奖晚会的直播,也有群星奖文化惠民演出、优秀作品巡演直播,无法线下见

面的各地创作团队可以线上知彼此,观众也可以欣赏到这些优秀节目。

新人新作机制提供重要保障

在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中,上海成绩骄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共 8 个作品入选决赛,再创新高;

广场舞、合唱,上海亦有两个团队直通决赛。这是自 2016 年《群星奖评奖办法》修订以来,由上海市选

送的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这些选送作品全部是近三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的优秀作品。

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也为参评群星奖提供重要保障,孙彬彬、刘晓耕等都是从中走出的优秀年

轻群文创作人才。

“我在和其他兄弟省市创作团队交流时,介绍上海有新人新作选拔机制,同行们都很羡慕。”在孙

彬彬看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为群星奖选拔出了优秀作品,也给了很多作品、团队展示的机会。“如

果没有新人新作的选拔,上海的群文创作不会像现在这么蓬勃发展。获得新人新作优秀作品奖后,会有

经费跟踪扶持,这也是上海独有的。”在参加决

赛之前,上海还组织了 9 个入围作品或团队的惠

民展演,给了创作团队在实战中不断提升的机会。

市群艺馆创作部副主任栾岚介绍,从 2016

年到现在,上海群文创作水平不断进步,和近几

年的作品孵化机制和逐层递进的跟踪指导扶持机

制有关。上海对群文创作的扶持从文本阶段就已

经开启。每年,各区文化馆都会征集创作构思文本,

汇集于市群艺馆进行初轮筛选,针对筛选出的优

秀种子,会由市群艺馆请相关专家研讨评析、跟

踪指导。“群文题材要贴近生活,反映民生,这

是我们从构思阶段就确定的创作目标。”栾岚说。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第12页

8| 虹桥风 |2022

一、背景

2020 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整

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社会

和市场活力,不断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相关服务供给,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创造无

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2021年 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场馆数字化转型,是大数

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公共文化业态创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和布局,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公共文化演出、培训等音视频信息,让人们更有效、更公平地享受公共

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大幅提高各级文化单位的管理服

务效能。

数字化转型,也是疫情推动下公共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疫情影响下,基于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受

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公共文化对于数字化、云服务等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催使下,长

宁公共文化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道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二、举措与成效

长宁公共文化基于多种成熟的数字化平台,

多路径同步输送文化内容,包括在学习强国、文

化上海云、长宁文化云等官方平台,以及微信公

众号、抖音、B站等大众媒体平台,发布直播、视频、

信息推送等内容。截至目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B 站发布视频 534 条,抖音发布短视频 380 条,

获赞 2.6 万次。

(一)数字化特色内容

“长桌派”是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自 2020 年

起开设的原创直播栏目,为配合疫情防控需要、

响应市文旅局号召,在上海市民文化节启动当日,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第一期长桌派直播,并收

获了强烈的反响。长桌派将美食、民俗非遗、历

史文化等内容有机结合,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

传承人、文化名人、艺术家等,传播文化知识、

拓展文化视野,促进文化交流。市民齐聚云上,

共享文化盛宴。长桌派于 2020 年获评上海市“市

民修身行动”特色项目、于“首届全国公共文化

和旅游产品云上采购大会”中获评“全国十佳直

播课程”、入选云上全民艺术普及活动“遴选评

定 V 课”及“最受欢迎直播课 Top10”。

(二)线下内容数字化转型

1、线上培训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长艺在线·云课堂”

系列内容,邀请长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及长宁区资深艺术教师,开设精品艺术在

线课程,以艺术人文为主要内容,立足传统优秀

文化,推出适合青少年及成人初学入门的精品课

程,包括:“舞蹈”“乐理”“主持人”“书法”“戏曲”“面

长宁公共文化的数字化建设

文 / 相天琦

第13页

2022 虹桥风 | 9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塑”“尤克里里”“海派撕纸”8 门共 52 节课程。

长宁市民夜校也提供了线上直播课程,让居民足

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培训。

针对青少年群体,顺应群众需要,推出“快

乐暑假·云上相约”长宁区青少年艺术课堂直播季,

包含“非遗在线、我是戏迷、少儿艺术、经典诵读”

四大板块,在多个公众号、视频号和 APP同步上线,

搭建线上社群和公共平台,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

活、提高学生美育水平。

2、数字非遗

长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数字

化转型,打造数字非遗展厅,在馆内布置长宁区

非遗项目多媒体展示。线上的“八面玲珑——蛋

雕艺术精品展”将长宁区非遗传承人李亚非等蛋

雕大师的百余件作品置入虚拟展厅,VR 看非遗,

体验沉浸式全景观展。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非遗文化传播。

“长艺在线大联播”带领市民云过端午,体验包

粽子、八段锦、品香酒等民俗活动,赋予传统节

庆全新的参与方式。长艺在线“云赏戏·品昆曲”

栏目邀请昆曲表演艺术家带来昆曲经典片段导赏

或戏曲基本知识教学,为戏曲爱好者提供学习交

流的平台。

“上海话上海情—沪语微视频大赛”以长宁

非遗保护中心从 2011 年开始举办的沪语大赛为基

础,鼓励市民群众参与短视频大赛,增加上海话

传承活动的生命力,被纳入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

大赛事之一。营造沪语环境,搭建上海人、新上

海人、学生、白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

提高新上海人对上海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沪语大

赛的数字化升级,为上海话推广与传承增加了普

及型与趣味性。

3、线上活动

连续举办十六年、备受市民喜爱的长宁文

化艺术中心品牌项目“长宁星期音乐会”,以及

第14页

10| 虹桥风 |2022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2006 年起创设的公益讲座品牌“长艺名家讲坛”

都从线下拓展至线上,普及更多群众参与。如“未

来歌唱家”2022 年新年音乐会直播线上收看达

20125 人次,远远超过剧场线下的观众容载量,

充分体现了线上视频直录播的普惠性和传播广度。

4、线上展览

上海虹桥当代艺术中心开展了“版·话”、“艺

情同心——虹桥水墨画苑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线上

展”、“2021 上海粉画作品展”、“第十二届上

海少儿生肖绘画作品线上展”等一系列数字展览,

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将美术作品推送到移动终

端,让美术作品跨越空间界限集中展示在观众面

前。

(三)拓展阵地服务功能

1、数字展厅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充分利用馆内“声影空间”

技术设备,打造数字化多媒体展厅,用数字化形

式展出摄影、美术、声乐等作品,包括长宁区第

十八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和·鸣》影像、《守护》

——长宁区抗击新冠疫情历程摄影图片展、生肖

画展投稿作品展等,在长达 26.3 米的弧形屏幕上,

9 台投影仪同步运行,实现 4K 及以上清晰度的播

放效果。

2、随行小猫 AR 小程序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公众号上的“随行小猫”

服务,是结合“猫宁 & 奶特”卡通形象推出的 AR

数字化导识系统,让市民能够通过线上数字化平

台游览文化中心。在场馆内,手机扫描随处可见

的猫爪锚点,即可欣赏场馆 AR 导览。“随行小猫”

是长宁建设数字文化馆的一次崭新的尝试。

三、计划与展望

1、非遗书房项目

目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在长宁非遗保

护中心北一楼建设“非遗书房”项目,目前已进

入技术对接阶段。“十四五”期间,长宁非遗保

护中心作为国家级文旅融合试点单位,通过资源

整合、共建共享、内容迭代、数字赋能、服务升级,

全面提升非遗主题场馆特色品质和文旅融合服务

效能,推动非遗主题阅读空间与非遗旅游资源融

合,推进公共文化智慧治理,实现公共服务和非

遗传播的精准融合。与长宁区图书馆合作共建,

提升智慧化、互动化、便捷化服务,主动对接全

民阅读“通借通还”,实现非遗图书流通的“一

网统管”。营造“全民阅读——非遗学习”特色

氛围,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打造更舒适、更具现

代化的“最美文化空间”。

2、数字化转型规划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稳步推进数字化平台规

划,做好“长宁文旅”基础数字平台建设,搭建

“线上 + 线下”服务应用。全面探索“互联网 +”

公共文化数字化转型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数据互联互通,打通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等资源,

通过多渠道、多入口,不断丰富数字文创、数字

内容等相关服务供给,让市民群众更方便和及时

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内容丰富、便捷可及

的数字化服务新体验,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

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项目分为三期进行,预计于 2022

年,完成“长宁文旅”基础数字平台建设,甄选

一批面向居民的高频次文旅服务需求,搭建相关

“线上 + 线下”的服务应用。2023 年,实现长宁

文旅各类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档管理。至 2025 年

底,实现场馆数字化功能建设和跨区域共享融合。

届时,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

提高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数字场馆建设水平,为市

民提供更便捷、更现代、更丰富的数字文化体验,

提升全区文化场馆的管理服务效能,创新打造跨

区域的开放共享文化服务平台。

第15页

2022 虹桥风 | 11

美好辰光长桌派,上海闲话“嘎讪胡”

文 / 魏娜

城市考古·文旅融合

为契合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苏河源·上海情”主题,直播中,围绕城市考古和文旅融合,上

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向观众讲述了苏州河长宁段的上海文化历史渊源。仲教授从长宁段最为

精彩、精华的两个部分——北新泾和华东政法大学说起,从北新泾曾经无比繁华的农贸市场集散点到华东

政法大学的前世今生,为我们阐述苏州河长宁段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唤起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

回忆和认同感。

关于城市考古和文旅融合,本次直播所在地锦江达华酒店的总经理马建革也分享了许多精彩故事:

酒店前身是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大师邬达克先生设计的达华公寓,邬达克及家人在这里居住长达 10 年之久。

公寓改造为酒店后,为了突显海派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锦江达华在建筑可阅读、非遗新体验等方面做了

许多尝试,一楼大堂就有为邬达克专设的纪念室,里面陈列着邬达克及其经典建筑作品的介绍展板。漫步

酒店各个角落,还能欣赏到来自长宁的非遗蛋雕传承人——李亚非的精美蛋雕作品和叶雕作品,仿佛在欣

赏小型非遗文化展览。

9 月 24 日下午,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围绕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特别推出的直播节目——美好时光长

桌派·上海闲话嘎讪胡,在文化上海云、上海数字文化馆平台圆满播出。这也是《长桌派》节目播出以来首次

采用全程全员上海话发言的形式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在海派风情满溢的邬达克“屋里厢”,沪语文化界的大咖们齐聚一堂,一片吴侬软语声中,大家畅聊上海

方言传承、探索海派城市文化考古、分享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盛况、讲述沪剧、滑稽戏、沪语广播、沪语

说唱在沪语传承和推广方面做出的思考和努力,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沪语文化“下午茶”。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第16页

12| 虹桥风 |2022

方言艺术·沪语传承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前沪语传承的现

状,本次直播邀请到了著名沪剧艺术家、国家级

非遗沪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长宁区沪剧传承中

心(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上海滑稽剧团优

秀青年演员阮继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语节目

总监制徐佳睿,上海方言说唱歌手韦尼,嘉宾们

介绍了各自所属方言艺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

在沪语传承推广方面做出的种种新举措。

陈甦萍在新泾中学成立了一个“陈甦萍沪剧

传承基地”,通过戏曲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儿童对

上海话的兴趣,将对沪剧和对上海话的推广有机

结合,助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直播过程中,

徐佳睿从专业沪语播音员的角度分享了许多上海

话知识,比如“白读”与“文读”的区别,还以

用上海话读唐诗为例,介绍沪语的音韵特点等。

阮继凯和韦尼更是现场献艺,分别表演了上海滑

稽戏代表作《金陵塔》、即兴沪语 RAP《上海话

是上海人的情》。

节目最后,嘉宾们即兴用上海话向《长桌派》

的观众送上祝福语,希望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和上

海朋友们来传承上海话,传播上海海派文化,来

喜欢上海、热爱上海。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上海话·上海情

沪语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精华,承载了

一座城市的时代回音和文化血脉。今年上海市民

文化节沪语大赛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土方言文

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与文化

认同感。据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

心副主任黄之琳介绍,沪语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

11 年,经过十多年来的铺垫和推广,沪语大赛已

深入老百姓心中,今年也有一大批群众踊跃报名。

沪语大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上海市群众艺术

馆的关心和支持,今年的沪语大赛正值市民文化

节十周年以及上海旅游节期间,市群艺馆副馆长

朱静波感慨沪语大赛为市民文化节开拓了百姓展

示风采的新舞台,而市民文化节更将长宁的沪语

大赛升格为市级大赛,为上海方言的传承保护、

海派文化的发扬推广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平台。

第17页

2022 虹桥风 | 13

快乐暑假,云上相约

2022 长宁区青少年艺术课堂直播季开启

暑假来临,为向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艺术熏陶和学习

机会,搭建线上社群和公共平台,并在“双减”背景下进

行艺术美育,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快乐暑假·云上相

约”2022 长宁区青少年艺术课堂直播季在这个暑期正式

上线。本次直播季共分为“非遗在线”、“我是戏迷”、

“少儿艺术”、“经典诵读”四个部分,分别于非遗、戏

曲、艺术、经典四大直播间陆续上线。

非遗直播间:快乐暑假·非遗在线

戏曲直播间:快乐暑假·我是戏迷

邀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走进空中艺术

长廊,开展线上分享与课堂。通过对撕纸、蛋雕、叶雕、面塑等非

遗技艺的展示与讲解,由简入难,让青少年对非遗产生兴趣,进一

步加深了解,并起到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与传播的效果。

邀请各戏曲剧种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开讲戏曲剧目经典,引导

青少年走入戏曲之门,从戏曲的缘起讲起,表演、唱腔技巧教习到

艺术魅力鉴赏,用戏曲片段的展演综合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知

和接受,进一步体验了解戏曲舞台的魅力。

长宁区青少年“非遗在社区”云课堂

扫描二维码看回放

长宁区青少年“戏曲在社区”云课堂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第18页

14| 虹桥风 |2022

经典直播间:快乐暑假·经典诵读

艺术直播间:快乐暑假·少儿艺术

邀请名师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典文学剖析、溯源、链接作者,

运用朗诵的自然法则,引领青少年走进经典,与文字“对话”,感受文字,

展示自己,分享喜悦。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品牌项目“快乐暑假”公

益培训始于 2012 年,至今整整 10 个年头。今年

此项目在区文旅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

室和区教育局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以弘扬主旋

律为己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通

过了解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和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促进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

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

精髓。使他们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

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邀请在声乐、书法、乐器、舞蹈等领域的专业名师分别开讲在该

领域的专业技能知识,满足少年儿童在暑期提升艺术特长、丰富业余

爱好的需求。

长宁区青少年“跟着名师读经典”系列诵读指导讲座

长宁区青少年“艺术在社区”云课堂

扫描二维码看回放

扫描二维码看回放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9页

2022 虹桥风 | 15

经典音乐品牌孵化云端新体验

记“长宁星期音乐会”与“音乐会客厅”

八月盛夏,气温炽热,全新直播节目“音乐会

客厅”如火如荼开启,正式与观众线上见面。这是

“长宁星期音乐会”的一档衍生节目,邀请多位音

乐人在会客厅里围绕音乐主题畅所欲言,同时他们

亦是九月长宁星期音乐会的演出嘉宾,“音乐会客

厅”的诞生既是为好久不见的音乐会做一波推广预

热,更是想邀请观众真正走近音乐,了解音乐创作、

熟悉乐器的乐理、感受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那些难以忘怀的音乐记忆 -- 刘念劬原创作品

音乐会》被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十多家

主流媒体竞相报道,“音乐会客厅”和“长宁星期

音乐会”在线上文化云的直播中也收获了 15.9 万的

点击率,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保证安全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文 / 惠烨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第20页

16| 虹桥风 |2022

音乐人与长宁故事

“长宁星期音乐会”是一个有着十六年历史

的音乐品牌,在今年的策划中进一步加深了与音

乐界大师和各大高校的深度联系,携手他们参与

公共文化建设,既是为公共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进行艺术站台,也保证了文化精品不断供给。

邀请嘉宾既有刘念劬(国家一级作曲家、钢

琴演奏家、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音乐艺术总顾问)、

戴晓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上海琴会会长)等音乐大

师级人物,也有王从余(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副

秘书长、上海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器乐系副主任、副教授)、汤

芷诺(旅法长笛演奏家、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器乐系系主任)等资深高校音乐老师,还有李长

缨(室内乐钢琴家、FM94.7 经典音乐频率编辑、

监制)、高宇(上海琴会副会长、雅风国乐古琴

馆馆长)等始终致力于音乐传播的音乐人。“音

乐会客厅”每场 45 分钟,紧抓最佳时段吸引观众

注意力,在形式上集音乐演奏、乐理讲述、分享、

交流于一体。在参与上,群众在线观看就可通过

发送弹幕等方式实时互动。“音乐会客厅”4 期

节目均在不同场地录制,有古色古香的长宁非遗

保护中心、以国际交流为特色的上海艺术品博物

馆,还有书香四溢的长宁图书馆,意在引领观众

亲自走入这些场馆,体验文化项目。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1页

2022 虹桥风 | 17

优质品牌联手打造音乐盛宴

9月 16日正值中秋前夜,有着 12年历史的“月

常满·人长宁”中秋佳节主题活动携手“长宁星

期音乐会”为观众带来“月常满·人长宁”——“海

上风琴”上海师范大学手风琴乐团专场音乐会。9

月 30 日的演出既为祖国庆生,也为唱响“我们的

节日”这一主题,特带来“音乐之声”专场音乐

会——“我们的节日”为祖国献礼,两场演出优

质文化品牌强强联手,进一步提升了长宁文化品

牌的聚集力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场演出都是由高校学生

和老师联袂演出,于院校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

生不断寻找传承发展的能力,而星期音乐会为他

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学生们深入到实践

中反哺艺术创作,对表演者和观赏者皆是提升。

上海师范大学手风琴乐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

院长笛竖琴乐团的同学们也将手风琴、长笛、竖

琴这几种乐器进行了精彩演绎。王从余老师说“我

们想通过多样形式让大家了解手风琴这件从人民

中走出来的乐器,期望它回到人民中去,被大众

所喜欢。”对于每一类乐器的音乐传播者来说皆

是如此。

高雅艺术普惠大众

音乐被称为“人类的文化形式和人类精神动

态交流的艺术”,刘念劬教授说自己一生崇尚的

理念是“经典音乐普及化,民俗音乐殿堂化”,

他是从象牙塔尖里走到民众中间的音乐家,他创

作的《黑猫警长》、《眼保健操》音乐、封神榜

主题曲《神的传说》是很多人的回忆。除此之外,

演出中还带来了他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漫步

——我走进庄严的一大会议》的改编片段,期间

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思考,并将自己的深思化作

音乐传递给现场观众,真正将音乐创作的本真无

私分享。

戴晓莲教授与高宇带来的“雅乐秋韵”古琴

雅集音乐会,用古琴之音引领观众一窥雅乐之美,

唐代琴人曾概括古琴“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

可以绝尘俗”琴韵意境深远,古琴也是首次走入

星期音乐会的舞台,戴晓莲在主持中加入了导赏,

观众在欣赏前能更准确地知悉乐曲及其特色,还

带来了《但愿人长久》等现代曲目的改变,雅乐

共享醉心醉意。

每一场音乐会期许让观众看见我们的初心和

恒心,每一档音乐节目都秉承着文化担当,“长

宁星期音乐会”与“音乐会客厅”将会有更多精彩,

一定不负等待。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第22页

18| 虹桥风 |2022

舞姿蹁跹,青春飞扬

“曼舞长宁”带你走进舞蹈艺术课堂

文 / 李鸽 林绮

“曼舞长宁”舞蹈艺术欣赏季是长宁文化艺

术中心为打造“舞蹈”特色而创立的,是一个集

舞蹈艺术推广、交流、培训、创作为一体的公共

文化惠民品牌。对于很多长宁百姓来说应该不陌

生,对于舞蹈爱好者来说,更是老朋友和好朋友了。

“曼舞长宁”自 2014 年品牌创立以来,以其丰富

的舞蹈种类、多元的推广形式和多层次的培训体

验,受到百姓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舞

蹈中心、两团两校在虹桥路上的定居根植,给“曼

舞长宁”的拓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此,长宁文化

艺术中心牵手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共同

打造“曼舞长宁”——走进舞蹈艺术课堂子品牌。

将莘莘学子们的优美舞姿和专业老师们的教学成

果通过公共文化平台进行亮相,让百姓们看到更

专业、有创新的舞蹈,而年轻的学生们也将通过

公共文化搭建的展示平台走出学校的高墙,面向

社会展示自己的艺术自信。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过,

“上海之春”的整体活动被取消,新被纳入其中

的“曼舞长宁”走进舞蹈艺术课堂也在所难免。

但六月复工复产以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和舞蹈

学校一直没有放弃对舞蹈课堂的展示,反复策划,

等候时机,终于于 9 月 29 日祖国生日来临之际,

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让学生们

青春飞扬的舞姿绽放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

上。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学子们献演 12

支舞蹈节目,集中展示学校师生近期的丰硕成果。

“今年的成果尤其来之不易呀!”沉浸在舞蹈盛

宴中,不由得想起在对接工作时,杨新华副校长

的这句话。确实,舞蹈这个专业让我们很难想像,

他们是如何在没有空间、没有老师手把手教的情

况下,完成学生和老师们的教学互动;如何理解

编导们的意图和舞台调度、如何通过线上方式脑

补走位图的呢?我想这一届的老师和学生所积累

的教学经验和体验感受应该是终身难忘的。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3页

2022 虹桥风 | 19

开场节目《晨曲》在灯光营造的晨曦中,旭

日冉冉升起,柔和的旋律,曼妙的舞姿,希望洋

溢在其中,观赏完整个舞蹈让人有心灵的净化感;

舞蹈《醉春风》,编导利用折扇这件具有中国古

典文化气息的典型道具,既可以表现大家闺秀的

端庄与大气,也可以表现小家碧玉的秀丽与灵动,

作品中尝试将折扇技法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语汇

相融合,追寻中国传统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将

少女游春、怀春、惜春、陶醉在春风中的不同情

态用折扇的舞蹈语言娓娓道来,而演绎作品的学

生们也恰逢这个年纪,一张张清新脱俗的脸孔和

灵动曼妙的身姿,将自己陶醉在春风里;舞蹈《山

峦》用固定地理形态编排舞蹈,是非常少见的手法,

云雾穿梭着的山峦,无时无刻幻化着神秘的姿态

融入舞姿,整个舞蹈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好似在

云里雾里,描绘出世间百态。

芭蕾舞是上海舞蹈学校的特色亮点,有一定

的历史积累,当年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被称之

为外交舞蹈,在当今也是经久不衰。因此作为舞

蹈人才的培育摇篮,上海舞蹈学校的芭蕾舞作品

堪称一绝。9 月 29 日晚的《帕基塔》选自芭蕾舞

剧《巴基塔》,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学生们演

出的是其中的第二幕,由波兰舞曲、帕基塔和卢

西昂的双人舞以及终场的群舞组成。整齐划一的

群舞,展示个人基本功和超高难度的双人舞、独

舞获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散场时,听到很多

观众都意犹未尽、赞不绝口,观众的评论也恰好

被观摩演出的吴洁院长听到了,平易近人的吴校

长不由得加入了话题:“那位独舞的男孩子,身

高 180,动作那么稳当!”听着这些观摩反馈,

我想我们的策划与组织应该也得到了群众们的肯

定。

其实除了演出的反响非常好,观众们纷纷表

示许久未看到如此优质的线下演出,作为公共文

化服务的前沿阵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来组

织我们的线下活动。同时,如何制定决策好能共

享于群众的优质艺术文化,创造好公共文化的便

捷性、尤其是艺术门类的生态圈,培养更多的受

众群体,让更多爱好艺术的群众能观赏线下的艺

术分享,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品质高质量发展的目

标之一。未来,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将继续探索和

实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更完整的升级。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云文化

第24页

20| 虹桥风 |2022

全市首个“智慧图书馆”再更新,

翻开智慧阅读新一页

实现“全程”智能借还书

走进位于天山路上的长宁区图书馆一楼,会

遇见名叫“馨叶”的数字人,出示“随申码”,

她会根据读者以往的借书喜好向读者推荐馆内新

书。还可以通过“馨叶”或者“新页书房”小程序,

体验“在馆阅读”或者“自助取书”等各类便捷

服务。如读者选择“在馆阅读”,通过预约选座

后就可以进入书房的阅读区域内体验智能化阅读,

相关的预约信息会显示在书房入口处的电子屏上。

在预约座位上入座后,就会有一台身穿桔色

“外衣”的智慧阅读机器人员工带着读者所选书

籍来到座位边。输入验证码“暗号”,机器人员

工的其中一个“口袋”就会打开,即可取出书籍

借阅。待阅读完毕后,还书也可以由这台小机器

人完成。如读者选择的是“自助取书”,则可以

在“新页书房”旁边的无接触智能柜取到预约书籍,

把书带回家。

“新页书房”实现智能化借阅的法宝之一就

在于每一本书自带“身份证”芯片,为管理人员

进行图书检索以及读者的智能化借阅提供便利。

在“新页书房”放有两排和传统书架不同的智能

书架(RFID 智能书架),书架边上的屏幕上显示

着这个书架上放置的所有书籍,随时可以找到书

作为全市首个“智慧图书馆”,长宁区图书馆

全新打造了智慧阅览空间,数字人、机器人员工、

芯片书签等充满科技感的元素集聚,给读者带来不

一般的阅读新体验。

籍所在位置。

图书馆一楼和四楼阅读区域,能看到多台智

能自助图书借还机(RFID 自助借还机),读者只

需扫一扫随申码登录,再扫一扫图书,就能完成

自助借还书。此外,一楼还集中放置了多个不同

功能的智能设备:自助还书、智能借书、图书杀

菌、还有可以提供电子书阅读的“歌德机”等等,

读者的大部分需求可以自助解决,工作人员也因

此有了高效且便捷的“小帮手”,同时减少了人

与人之间的接触。

探索“全景”智慧阅读场所

多年来,长宁区图书馆一直在探索数字化转

型赋能读者服务。2007 年,长宁区图书馆大力引

进“RFID 自助借还机”,迈出了智慧阅读建设之

路的第一步;2015 年,“24 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

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上的障碍,让“永

不闭馆”成为了长图新标签;2018 年,预约借书

柜开创了无接触预约借还新模式;2019 年,“心

悦书屋”智能采书柜,实现了“你选书,我买单”

的许愿式阅读服务。

2021 年,在以上数字化创新应用的基础上,

长宁区图书馆作为智慧图书馆先行试点,率先开

展了智慧阅读项目的场馆建设与服务试行,打造

了一套结合系统借阅、数字阅读、开放获取的智

慧阅读服务体系,让图书馆永远在你身边。

公共云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5页

2022 虹桥风 | 21

HongQiao Impression 艺术视窗

专业化、年轻化,

水彩粉画走出新征程

2022 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开幕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艺术语言讲

好上海城市发展的精彩故事,积极营造上海长宁

国际街区的艺术氛围,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

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上海长宁文

化艺术中心、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委

员会、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上海长宁新虹桥文

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承办的“2022 上海水彩粉画

作品展”于 9 月 23 日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开幕。

两年一度的“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是上海

市美术家协会推动上海水彩、粉画创作繁荣,发

掘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本届展览在“喜

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引领下,面向长三角地区

广泛征集作品 600 余件,最终展出作品 107 件,

其中包括征集遴选作品 82 件,专题采风写生作品

15 件,总评委及特邀艺术家作品 10 件。

■欧幸军《城市漫步》

■毕文兴《上海的记忆——重走元芳弄》

文 /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第26页

22| 虹桥风 |2022

艺术视窗 HongQiao Impression

从展览内容看,作品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艺术表现成为主流,且题材

广泛、风格多样,形式和技法在继承传统中创新融合,艺术语言更加丰富,

基本呈现了近两年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水彩画家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成

果。从作者阵容来看,老中青三代积极参与,且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趋

势明显,青年画家突破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升,艺术风格逐渐形成。

■柳毅《水井旁》 ■杜国浩《晨曦》 ■范家豪《都市里的老城厢》

■周林《夏日集市》

■薛国强《走近你,柔情的上海》

第27页

2022 虹桥风 | 23

■吴国欣《幸福不忘共产党》 ■宋卫风《童年》

■夏鹏《强国系列·新征程》

■王北珍《花卉》

■刘婧如《幻·境》

长宁区是一个包容多元文化艺术形式的国际

精品城区,水彩粉画小而美的艺术样式深受长宁

百姓喜爱。为此 ,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

委会与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新虹桥文化艺术交

流中心于 2021 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推

进上海水彩画、色粉画创作展示领地建设,以期

通过重塑上海作为中国水彩粉画发源地的地位,

推动上海及长三角水彩粉画创作的繁荣发展。

“2022 上海水彩粉画作品展”既是对两年来上海

水彩粉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在迎

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温《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之际的一次再出发。相信

随着一系列专项活动的陆续启动,上海的水彩粉

画艺术将以崭新的面貌和成果参加第十四届全国

美展,进一步彰显上海作为中国水彩粉画发源地

的价值。

HongQiao Impression 艺术视窗

第28页

24| 虹桥风 |2022

建功新时代,一心永向党

长宁离退休干部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展

9 月 7 日至 9 月 13 日,长宁区委老干部局主

办的“建功新时代 一心永向党”——长宁离退休

干部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展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开幕。9 月 7 日上午,上海市老干部活动室主任

范剑桥,长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王友晓和相关同志出席开幕式。

本次书画摄影展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为

内容,以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形式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活动得到了全区离退休干部的大力

支持和积极响应,共收到 110 名老同志(其中离

休干部 17 名)的 247 件作品,制作展出 170 余件。

这些作品或讴歌百年来党的伟大成就,或反映长

宁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或展现同舟共济、共渡

难关的抗疫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区域特

点,不仅体现了老同志们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

无限热爱,更彰显了老同志们老骥伏枥、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的熠熠风采。

艺术视窗 HongQiao Impression

文 / 王媛

第29页

2022 虹桥风 | 25

文教携手探索美育新形式

长宁区首家校园美术馆“新苑美术馆”开馆

10 月 11 日,藏身于绿苑小学校园内的“新

苑美术馆”正式开馆,这是长宁区首家校园美术馆,

展览由学生们策划和落地,发挥美育滋养作用,

在孩子心中播下美的种子。

在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教育局、新

泾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

宁区教育学院、虹桥当代艺术馆、新泾镇社区文

化事务中心、新虹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绿苑小

学开展合作,携手共同创建校园美术馆品牌,从

孩子的视角出发探索校园美术馆的展现形式和可

持续运营理念。

担纲开馆展览的是“生肖文化校园美术展”,

在 2022 年国际少儿生肖绘画作品展的大主题下,

由在校师生共同创作完成,打造属于学校、学生

自己的展览,并设置“校园美术馆活动日”,同

步进行非遗主题、生肖文化主题的公共教育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新苑美术馆并非在校园中简单陈

列师生作品,而是赋能学校美术教育,给予孩子

更多自主空间,发挥主观意识和创造力。新苑美

术馆还将孵化学生群体组成美术馆馆长、轮值馆

长、策展人、导赏员、宣传员等,拓宽美术馆美

育边界。此外,艺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艺术对

课本知识的多角度诠释、以艺术激活探究与创新

的潜能等等,都是新苑美术馆的未来课题。

“以学生为本”的运营理念是校园美术馆的

核心,也将形成可复制、成规模的样板,它既能

用于学校艺术教育,也可以在社区、商圈、企业

生根发芽。今年底,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虹桥当

代艺术馆将携手华阳路街道,在武夷路上开设第

一家“社区美术馆”,让社区居民来做美术馆馆长,

让文化艺术在社区里生根发芽。

HongQiao Impression 艺术视窗

文 / 张仕

第30页

26| 虹桥风 |2022

作为节庆领域首个“上海品牌”,2022 年第 33 届上海旅游节开幕日当天,市文旅局和 SMG 联袂以“最上海,

苏州河”这一主题在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 Knews 及抖音、美团等头部互联网平台举办全媒

体大直播。此次大直播聚焦苏州河水上航线开通试运营,采取线上聚合、线下分众的方式,精心推出了一批群

众喜闻乐见、载体形式多样的文旅精品项目和惠民活动 , 陪伴市民游客一起探寻苏州河上流淌的城市故事。为

配合上海市旅游节及此次全面媒体大直播,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在苏州河畔的华政步道和风铃绿地策划并举办

了“苏州河边小广场音乐会”,悠扬的琴声和亮丽的歌声遥相应和,成为长宁苏州河畔的一道美好风景。

文 / 魏佳蓓

旅游节里的悠扬琴声

“苏州河边小广场音乐会”赋予河畔别样风情

文化赋能旅游节庆新热度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市文旅局今年再次借

力上海发达的媒体资源优势,以“全媒体大直播”

的形式拉开上海市旅游节的序幕。“苏州河边小

广场音乐会”在传统促消费引客流类节庆活动的

基础上叠加文化和演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引导和带领市民游客透过优秀历史建筑、滨河休

闲步道,以近距离、慢生活、享文化、微旅行的

方式,凸显了长宁区“小区、街区、城区处处体

现高颜值、充满亲近感、洋溢文化味,四季都有

好风景、转角遇见小惊喜,人们乐意在这里漫步

休憩、舒适生活”的特质,充分践行今年上海旅

游节“乐游上海”的主题。

何以爱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1页

2022 虹桥风 | 27

家门口的好去处新探索

苏州河华政滨河步道的特色是“一带十景”。

900 余米长的岸线上,分布着华东政法大学里的

思孟园、格致园、倚竹苑、獬豸园、华政桥、桃

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十处景观,

一侧是隔着防汛墙的苏州河,一侧是华东政法大

学校园,缓坡草坪、精致花境、匠心景点,由慢

行步道串联的滨水空间变身多元、活力、共享的“后

花园”。自苏州河长宁段滨河步道开放以来,区

文旅局与属地街道、华政校方多次合作,举办过“百

年百种红色进步期刊创刊号”封面展“身边漫画,

与宁汇合”漫画展等静态展览类活动,让市民游

客在苏河滨水步道边既享美丽风景,更享美好生

活。此次在苏州河华政滨河步道和风铃绿地首次

尝试音乐类演出,进一步拓宽了滨河步道这一家

门口好去处的公共功能和复合属性。随着苏州河

长宁段沿线各类公共空间陆续开放,区文旅局将

继续策划举办更多文化演艺类活动,使苏州河滨

河步道及沿线公共空间成为上海旅游、长宁旅游

独具魅力的优势资源。

音乐品牌得以有力彰显

“苏州河边小广场音乐会”既是区文旅局围

绕上海市旅游节主题特别策划的艺术微旅行项目,

也是 2022 虹桥国际草地音乐节系列活动之一。作

为区文旅局打造的音乐品牌的行动之一,2022 虹

桥国际草地音乐节由已举办三年的“上海长宁国

际草地钢琴音乐节”焕新而来,除了延续音乐节

不限乐器、不限年龄的市民全参与特色外,也在

不断地让音乐进入草坪、城市地标、历史建筑、

旅游休闲街区、深入商圈、国际社区等,为每年

的秋日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有效拓展了公共文

化服务维度,不断提升着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的辐

射与影响力。今年,音乐节

系列活动首次来到苏河沿岸,

第一次在苏州河长宁段沿线

响起了手风琴乐曲。作为苏州

河沿岸五区之一,未来长宁

区还将探索在苏州河畔的更

多绿地、广场上推出更多艺术

形式,水岸联动、以岸托水,

用文化赋予长宁的苏州河畔

别样的风情,让更多的市民共

享长宁音乐品牌的建设成果。

HongQiao Impression 何以爱长宁

第32页

28| 虹桥风 |2022

用音乐讲述长宁故事

音乐剧《蝶变》剧本朗读会

愚园雅集内的剧本朗读会

原创音乐剧《蝶变》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

愚园路为背景,从细微之处着笔,为这段独特的

历史找到一个精巧的落点。故事讲述了两位身份

和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幻

中,于一方小小屋檐下,互相扶持、激励,并最

终为各自的信念做出抉择。剧本以一间会客厅为

地点,一位意外到访的客人为线索,抽丝剥茧地

将两个女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方寸之间,折射时

代万象。

音乐风格以中西混合曲风为核心,西方室内

乐与弦乐交错,低沉迷离的背景乐与高昂激烈的

重奏结合。旋律与编曲中还专门加入了具有地域

特色的沪剧小调和港岛歌曲,带有强烈的时代印

记。

虽然剧本故事中仅截取了 1938 年末至 1939

年中短短半年的时间跨度,但其中史料细节的翔

实,这一点也得到了愚园路老居民们的一致肯定

8 月 26 日傍晚,在愚园路 1075 号愚园雅集的会

客厅里,一场独特的音乐剧剧本朗读活动正在展开。

计划以在地戏剧形式入驻愚园路的原创音乐剧《蝶

变》,第一次在愚园路上与居住在此的居民正式见面。

和认可。一位老居民表示,故事将“上海那时候

的文化,人际关系,谈论的话题,都很好地体现

出来了,两位地下工作者的信念与感情,也令人

很感动”。不仅如此,为了使《蝶变》在历史性

和艺术性上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创作者们做了大

量史料路史研究,并入选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

会青年编剧项目。

在对谈中,主创们表示,正是因为注意到目

前戏剧文化市场上植根本地历史文化的原创作品

几乎是空白,在年轻观众中流行的沉浸式和环境

式戏剧中,这一类型的原创作品更是尚未有人涉

足,于是便萌生了“写自己的故事”的想法,并

且大胆地采取了在地戏剧的形式,直接将剧场搬

到愚园路,真正做到“在历史现场,讲中国故事”。

何以爱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文 / 华安 赵馨源

第33页

2022 虹桥风 | 29

愚园路的前世今生

愚园路是上海六十四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

一,是近代上海历史的缩影。愚园路的两大特色

一是道路两侧茂密的法国梧桐,二是两侧无数弄

堂里一幢幢让人惊艳的小楼。建筑是文化历史的

沉淀,走在这些弄堂里你有可能就与某位历史名

人的过往不期而遇。

《蝶变》的创作者,也正是在这篇浓郁的梧

桐树影中成长起来的。自小就穿梭于这条马路上,

对于每一个门牌号都如数家珍,而位于愚园路和

定西路路口的愚园路 1423 弄,正是他们创作的起

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正是多方势力角

力的必争之地。热血沸腾的地下党员们在租界中

求得一方天地,在这些四通八达的弄当中隐匿着

当今和平社会的雏形。看似歌舞升平的租界,灯

红酒绿之下是暗潮涌动,也为一个个传奇故事奠

定了丰厚的基础。《蝶变》正是从愚园路历史的

缝隙进入,敏锐地捕捉到了一场并不引人注目的

火灾事件,这场意外的大火将愚园路 1423 弄的公

园别墅化为了灰烬,而在灰堆之上,也诞生了《蝶

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以全新的姿态在愚园

路上被再次讲述。

愚园路这条百年马路始终在不断改变,不断

焕发出新生机。原创音乐剧《蝶变》作为第一部

以长期在地戏剧形式,以当下流行的环境式小剧

场模式入驻愚园路的作品,带领居民和观众一起,

重回风云变幻的时代,聆听音乐中的故事。

都市文旅中转站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

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精品文艺

的需求越来越高。以愚园路为落脚点所创作的音

乐剧《蝶变》以不同的方式讲述本土故事。《蝶变》

自创作之初便确认了它的演出形式为长期驻演的

环境式小剧场,这种形式的最大的特点是“小而

美”,位于历史发生地的地理位置、沉浸体验式

的剧场环境、每场百人的观众规模、长期连续的

演出周期……相对传统的大型文旅演出和剧院演

出,在疫情影响尚在延宕的大环境之下,《蝶变》

的模式可谓是一种都市文旅的全新尝试。

“愚园路历史文化根基丰厚,社区和街道也

针对这一点为居民和游客设计了不同的游览和体

验方式。”自小就长在愚园路的创作者,坦率地

说出了自己想法,“但我们又觉得,短短一两个

小时游览是还不够的,如何让游客们留下来深入

了解这里?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剧场。”

这一看似朴素的想法与都市文旅的核心精神

不谋而合。都市文旅具备几个重要特征,首先是

站位优越,布局城市中心,减少舟车劳顿的奔波。

其次是将地缘客群和游客客群完美统合在一起,

是城市对外输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远道而来,

又是属地客户微度假休闲社交区,满足地缘客户

对文旅项目的诉求。再次是依托历史文化而存在,

将城市的灵魂注入到文化项目之中,也是基于文

化的赋能创作和升级。最后,通过休闲、娱乐、

消费、文化旅游等多业态、多场景融合而成,为

属地客群和旅游客群搭建起一个无形桥梁,既是

地缘客群的“外交场”,又是游客客群的“社交场”。

随着逐渐年轻化的旅游客群的审美升级,传

统文化演绎进入审美疲乏阶段,市场亟待全新的

形式和内容。原创音乐剧《蝶变》大胆地将“Z世代”

流行的沉浸式文化与戏剧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打

造愚园路上的“都市文旅中转站”。

HongQiao Impression 何以爱长宁

第34页

30| 虹桥风 |2022

长宁区 2021 年区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专家评估会顺利召开

9 月 22 日下午,长宁区 2021 年区属市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评估会在新泾镇

社区文化事务中心顺利开展。特邀出席的专家评

审有:上海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上海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上海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原主任、上海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张黎明;华

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协会副会长陈勤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原副

所长、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方阳;上海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昱。会议由长宁文化

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顾海主持,长宁区文旅局非

物质文化遗产科副科长魏佳妮、长宁区文化和旅

游管理事务中心(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

黄之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熊友飞莅临参

加。

长宁区非遗保护工作长期以来依托总分馆机

制有效开展,离不开长宁各街道文化中心的支持

和努力。会前,长宁区新泾镇副镇长殷晖、新泾

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主任高峰邀请与会嘉宾参观

了非遗展厅和传承人工作室,与传承人一同交流

经验。

会上,撕纸、江南丝竹、西郊农民画、沪剧

等 10 个区属市级非遗项目依次参加了评估,传承

人或保护单位代表认真介绍了过去一年中各非遗

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设

性意见和建议。经过综合评估,专家一致推荐沪

剧为优秀保护项目,推荐撕纸传承人华兴富为优

秀代表性传承人。

希望长宁区非遗保护工作在社会各界的支持

下,在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努力下,赓续绵延,

持续发展,让非遗进一步走近生活,持续散发生

机与活力。

长宁非遗 HongQiao Impression

文 / 朱严君

第35页

2022 虹桥风 | 31

廉润长宁,清风随行

2022 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联组学习会)

9 月 29 日上午,2022 年长宁区文旅局机关、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党日(联组

学习会)顺利召开,会议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

支部书记顾海主持,长宁区文旅局机关、长宁文

化艺术中心的班子成员、全体党员、中层干部、

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以及文旅中心新提拔同志

共同参与本次会议。

首先由顾海介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风廉政

建设工作。机构改革一年以来,在开展的各类项

目中,探索“三个阵地 + 九个部门”多维度实践,

纵横式融合发展下提供精准高效的文化服务,确

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

协同机制中,制定各主体责任清单,切实履行“一

岗双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在支委

会换届选举中,始终做到纪律严明,全程有效监

督,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在创新党建引领下

的队伍建设模式中,确保培养廉洁为民、综合力强、

能守规矩的“作战队”。

通过会前精心谋划安排,以集中学习或自学、

线上与线下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全面打赢反腐

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中

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内容。特

邀长宁区纪委监委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二级

调研员刘国华结合自身纪检工作实践和理论思考,

详细介绍了区纪委监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能,

HongQiao Impression 党建引领

文 / 周颖

他围绕“认清斗争形势,筑牢拒腐防变精神堤坝;

吸取他人教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作

风建设,夯实廉洁自律思想根基”几方面,开展

了一场生动形象、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讲座,

进一步加强对方针政策、职责任务、纪律要求等

的理解认识,学深悟透,筑牢思想基础,提高政

治素养,增强责任意识。

最后,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长宁区

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剑伟就文旅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三方面内容共勉:一是要

坚持党的理想信念,筑牢忠诚之魂,保持政治本色。

二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保持实干本色。三是要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工作,

强化责任担当,保持清白本色。

《虹桥风》147 期《长宁工人文化宫的历

史经纬》一文中有两处图片说明标注错误。

“1958 年长宁工人俱乐部全体工作人员”

现更正为“1980 年代的长宁职工篮球队在

俱乐部体育馆集训”,“长宁职工艺术 2 在

元宵晚会上表演女声小合唱”现更正为“长

宁职工在元宵晚会上表演女声小合唱”。

在此更正致歉,特此声明。

更正声明

第36页

虹桥风 2022 年 7-9 月刊

扫描二维码

观赏本期电子版

《岁月》水彩 作者:平龙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虹桥风》编辑部 (62617554)

地址: 上海市仙霞路 650 号 邮编: 200336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

会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水彩画专

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