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 好学温州

发布时间:2023-9-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尊师重教 好学温州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潘舒畅 美编/郑群 组版/琳琳8 月 25 日,以“当好引路人 争做大先生”为主题的温州市中小学师德报告会举行,报告会延续去年的“大先生”主题,并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师代表报告过程中穿插了新时代青年教师和一代先贤孙诒让的“对话”,举办温州教育大先生教育教学物品“云展览”。报告会上,8 位老师围绕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等话题作精彩分享,全市近 14 万教职工通过直播共上“开学第一课”。自2019年开始,我市教育部门创新师德培训形式,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深入挖掘宣传各类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中小学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会。开展“寻访温州教育大先生”系列活动,引导教师涵养家国情怀、潜心教书育人。组织开展瓯越情教育基金系列奖励计划等评优评先活动,特别是2022年起设立温州市中小学班主任、乡村教师年度人物奖励基金各500万元,推动“重师德、强师风、育新人、助共富”在瓯越大地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我市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为师德师风建设构筑“防火墙”。探索建立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退出机制,建立全市教育系统“黑名单”数据库,严格教职工队伍准入禁入机制。市、... [收起]
[展开]
尊师重教 好学温州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4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潘舒畅 美编/郑群 组版/琳琳

8 月 25 日,以“当好引路人 争做

大先生”为主题的温州市中小学师德报

告会举行,报告会延续去年的“大先

生”主题,并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教

师代表报告过程中穿插了新时代青年教

师和一代先贤孙诒让的“对话”

,举办

温州教育大先生教育教学物品“云展

览”

。报告会上,8 位老师围绕立德树

人、因材施教等话题作精彩分享,全市

近 14 万教职工通过直播共上“开学第

一课”

自2019年开始,我市教育部门创新

师德培训形式,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

事,深入挖掘宣传各类优秀教师先进事

迹,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中小学暑期

师德专题培训会。开展“寻访温州教育

大先生”系列活动,引导教师涵养家国

情怀、潜心教书育人。组织开展瓯越情

教育基金系列奖励计划等评优评先活

动,特别是2022年起设立温州市中小学

班主任、乡村教师年度人物奖励基金各

500万元,推动“重师德、强师风、育

新人、助共富”在瓯越大地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我市还推出了一系列政

策,为师德师风建设构筑“防火墙”

探索建立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退出机

制,建立全市教育系统“黑名单”数据

库,严格教职工队伍准入禁入机制。

市、县、校三级联动推进师德师风问题

专项整治,公布全市各地中小学违规补

课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营造良好的教

育教学环境。

新学年,我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将常

态化开展师德专题学习教育、持续推进

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动师德

涵养基地提档赋能、挖掘选树师德典型

模范等,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

制,大力涵养高尚师德,增强广大教师

依法从教意识,严格规范从教行为,为

推动温州教育高地建设、打响“好学温

州”品牌提供更加坚实的师德基础、营

造更加浓厚的良好氛围。

匠心致传承 笔墨写春秋

青年教师才俊来温州创未来

名师下沉山区海岛 城镇教师选择乡村任教

描绘温州教育“城乡均优”新画卷

本报记者 潘舒畅 通讯员 陈华明 夏雯雯

新学年伊始,我市中小学校园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面孔。他

们是新入职的“00后”教师,年纪轻、学历高,是他们的标签。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我市招引高校毕业生4000余人,其中不乏毕业于清华、北大的佼佼者,以及

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

教之本、兴教之源,尤其是2021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度、密度先后

出台“礼遇优待教师20条”“尊师强教”十大举措、

“双减”背景下关爱教师10条、

领军教师培养等重磅政策,以城市之名礼遇教师,锻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提起乡村幼儿园,许多人脑海中浮

现的是陈旧的教室、孤独的留守儿童。

走进永嘉枫林镇中心幼儿园,扑面而来

的青春气息将这一印象彻底打破:推开

园门,村里的田地、周边的商户、景区的

文化都是资源;走出教室,孩子们在田间

地头学农艺、干农活……“园村一体”的

发展模式,让乡村幼儿园不再是兜底工

程,而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新样态。

一个村就是一个园,乡村幼儿园面

貌的改变,让一批年轻教师决定留下

来。令园长郑倩倩意想不到的是,今年

调离报名开始后,全园18位在编教师没

有一人提出要离开“

。很多老师扎根在这

里10多年了,从最初想方设法离开到现

在不愿意离开,这份职业让他们收获了

满满的幸福感。

这一切的转变,源于近年来我市不

断加码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早在

2021 年,温州就出台礼遇优待“20 条”

落实农村特岗教师津贴、乡镇工作补贴,

改善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食宿条件。去年

升级推出“尊师强教”十大举措,把对

“乡村教师”的专项支持摆在首位,通过

实施乡村教师交流关爱、领军教师特岗

等计划,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乡村教

师队伍。

温州以城市之名礼遇教师、尊师重

教,一大批青年才俊正“来温州、创未

来”

。北京大学毕业生李书豪、朱旭文、

唐静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林洁,今

年 9 月加盟温州中学、温州市第二十一

中学、温州科技高级中学等。新入职的

他们将被列为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畅通

专业发展路径,享受“真金白银”的补贴

奖励。

“高层次人才的有效引进,跟‘礼遇

优待教师20条’‘尊师强教’十大举措息

息相关。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据

悉,近年来,我市快马加鞭吸引高层次紧

缺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完善和落实高层

次教育人才引进奖励办法,优化教师招

聘办法,扩大学校在教师招引工作中的

自主权,推进青年教师安居工程,加大力

度招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市外名优教

师。

随着“聚才留才”环境的不断优化,

温州正成为优秀教师的向往之地、集聚

之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教育系

统招录高校毕业生4000余人,温州中学

成为高层次紧缺人才自主选聘试点,一

批清北等顶尖高校和“双一流”高校毕业

生纷纷来温从教,引才力度、数量、层次

均创历史新高。

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教师收获满满幸福感

人才队伍质量实现新飞跃

正高级教师人数创新高

今年 4 月,省教育厅等公布具有正

高级职称教师名单,温州有 37 人上榜,

人数居全省第二,创历史新高。而就在

去年的第十三批省特级教师评选中,温

州有47人入选,是有史以来获评人数最

多的一次。领军教师人数创新高,意味

着我市教师队伍的竞争力更强了。

这一数据的背后,折射的是具有温

州特色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加快培育、

造就一批教育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教

育人才素质能力,在市级“三名”教师中

选拔200名领军人才启动为期4年的专

项培养。加强各类名师工作室建设,优

化“名师送教”渠道,集结 200 名市级第

一层次教师助力山区海岛教育发展。实

施瓯越教育论坛、瓯越校长培育、班主任

瓯江论坛、乡村教师和班主任年度人物

评选等计划,优化教师分层分类培养研

训体系。

来自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语文教

师杨州,在教师岗位精耕细作20载,从一

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

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将这一

切成就归功于教师选拔培育机制“

,这种

持续的、立体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机制,将

我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在专业上颇

有建树的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

任,经常深入乡村学校,帮助更多青年教

师实现职称晋升、获评教学骨干。

杨州的成长路径,是我市14万教职

工职业发展的缩影。与促进教师队伍专

业化发展同步,我市聚焦校长干部队伍

建设,出台未来教育领导力瓯江论坛计

划、

“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员培养方案

等政策,打造校长培训系列品牌;完善领

军教师引进培育和考核管理等系列办

法,打造名优教师增长极;落实后备干部

队伍建设“1+6”政策,深入推进年轻干部

“蹲苗育才”工程、中层干部“源头优化”

工程,加大青年优秀干部培养使用力度;

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引导

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

动,优化名优教师定向、特岗设置管理。

为进一步发挥名师助学领雁作用,

我市不断深化“名师送教”“教研共富”等

行动,仅今年上半年,我市200个名师送

教工作室已开展送教活动 560 次,惠及

山区海岛县学员2373人。同时抓好“组

团式”教育对口支援,去年选派的援藏援

川援青教师16人,援疆教师42人,依托

温州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当地基础教育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全覆盖

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

本报记者 金叶 通讯员 陈华明 夏雯雯

200 个“名师送教”工作室下沉至 7

个山区海岛县,360名城镇教师流向乡村

任教、支教……近年来,温州在共同富裕

背景下描绘教育发展蓝图,优质教育资

源正从城市走入乡间,让更多乡村孩子

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梦

想,温州教育“城乡均优”的时代画卷正

在瓯越大地徐徐展开。

360名城镇教师向“山海”

“空中飞课”助力乡村校精准脱贫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真正达到优质

均衡,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不断拓宽乡村优

秀教师来源——2022年,温州印发《促进

山区海岛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

案》(以下简称《方案》),率全省之先在山

区海岛设置名教师、名班主任特设岗位,

在乡村、薄弱学校设置定向岗位。在今

年的市中小学教坛新秀(中坚)评选中,

首次分常规评选、定向岗位和特设岗位

三类,新评市“三坛”教师1211名,其中定

向、特岗462名,占38.2%。

在政策的推动下,近两年有360名城

镇教师流向乡村学校任教、支教。现任

温州市双屿中学副校长、省教坛新秀林

光第就是其中一员,他同时担任着初三

班的科学老师。他的班上46名学生几乎

都是新温州人,为了拉近和这些学生的

距离,林光第时常在课间与孩子谈心,其

中学生小朱的一句“老师,我特别喜欢科

学,你能多教教我吗”

,孩子们对知识的

渴望,让林光第深感责任之重,此后每周

一次的交流他们都没落下,或生活上或

学习上,林光第倾囊相授。在他和其他

学科老师的帮助下,好学的小朱今年考

上了梦想的温州中学。

“家长们都说,孩子愿意学习了,要

请我去家里吃饭表示感谢。

”已在苍南

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支教一年的陈肖慧告

诉记者,支教之初,她便走进班上30多名

学生的家里,和家长面对面。山里人的

淳朴令陈肖慧动容,她根据每个孩子的

发展特点实行分层教育,自己出钱购买

教具、奖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短短一学期,三年

级段的成绩从平均分不及格提升至 85

分。

构建符合山区海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温州特色教育体系是教育部门一直努

力的方向,他们聚焦乡村学校薄弱学科,

开展定制式帮扶。针对乡村教育面临的

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尤其是音乐、美术

等美育课程的专职教师稀缺,市教育局

实施“空中飞课”行动,让乡村孩子也享

受到城市优质美育课程。

温州市南浦小学美术老师走进结对

校泰顺南浦溪镇中心学校,

“承包”了各

年级段的美术课;来自乐清4所不同学校

的郑丽华、张晓瓯、叶倩、陈舒文老师组

成“云朵”支教团,每周给结对的文成桂

山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上两节音乐课……

“乡村美育教师稀缺,孩子们鲜少接触

专业音乐、美术教育等,

‘空中飞课’的

推出让每个乡村学生都享有接受优质美

育的机会,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精准脱

贫,推进‘教育共富’

”市教育局相关人

员说。

“学问通”链接城乡师生

200个名师送教工作室下沉乡村

2021年,市教育局选派150位名师、

名校长、名班主任分赴永嘉、文成、泰顺、

平阳、苍南5个加快发展县,每个工作室

在相应县域内招收10名及以上学员,开

启为期两年的“名师送教”活动征程,

“一

对一”落实下沉学校,针对性解决学科教

学疑难问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双减背

景下“提质增效”等教育领域短板,缩小

城乡教育差距,助力实现城乡教育“共

富”

如今两年过去,乡村学校里发生了

哪些变化?“我们不只希望助力一位教师

成长,更希望带领整个团队进步,实现山

区校学科教学方式的改观和学科教学质

量的提升。

”下沉泰顺县的名师工作室主

持人夏向荣谈起初衷。两年来,浙江省

夏向荣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们分别走进泰

顺中学、泰顺城关中学、泰顺育才高级中

学,深入课堂聆听,全方位了解学员现状

和发展需求,与他们面对面研讨交流、作

专题指导,并带着他们走出去,开拓眼

界,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学员

们的进步是可喜的,泰顺中学老师黄可

建晋升为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方先

品获评温州市教坛新秀,泰顺中学老师

赖立雄和泰顺县城关中学老师吴青青分

别晋升为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

今年初,市教育局在山区、海岛增设

50 个“名师送教”工作室,下沉至基层一

线教育帮扶。今年上半年,200 个“名师

送教”工作室共开展 560 次名师送教活

动,惠及7个山区海岛县2373名学员;工

作室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指导,推进设站

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同时开展学科三年

教学规划指导,协助完成中、高考备考指

导。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城乡,需要

线上线下立体式发挥名师“领雁”力量。

2017年温州市教育局创建了中小学生在

线答疑系统,经过三轮迭代升级,现已发

展成2000余名市级名优教师入驻、开通

10门文化课、学生答疑时长800小时、年

均惠及10万人次中小学生的全免费、全

名师、全平台、全学科的优质答疑服务平

台——温州学问通,并在全省推广。依

托这一平台,城乡师生突破时空局限,实

现资源共享,同时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新

抓手、新平台,辐射带动工作室及区域教

师队伍发展,助推教育共富。

“礼遇教师”彰显大力度

教师荣誉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尊师重教

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个人)、“瓯越情”教育基金

系列奖励、中小学突出贡献校长奖、中小学终身

班主任等各级各类评先表彰活动,建立中小学

(幼儿园)教职工荣誉退休制度,近两年已选树

优秀校长、教师 2000 余人次,设立温州市中

小学班主任、乡村教师年度人物奖励基金各

500万元。

教师工资待遇进一步保障。全市义务教育

阶段教师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实现同步预算、

同步调整、同步落实。其中,2022年农村教师津

补贴总投入3.1亿元,受益学校956所,受益教

师47192人;发放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劳务报酬

8.4 亿元,人均 1.55 万元;10 个县(市、区)公

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工资收入均已达标。

教师关爱礼包进一步升级。全域设立困难

教师帮扶中心,近两年共帮扶770人次,总金

额725.15万元。为教师提供暖心购菜、子女

托管等优享服务,会同市商务局推出“温享消

费 礼遇教师”活动,启用开通“教师礼遇优待

卡”优惠功能,瓯海铁投为教师提供每年免费停

车120小时服务。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严格落

实教师“一年一次”疗休养、健康体检等活动。

“引才育才”激发新动能

教育人才招引渠道更加畅通。进一步优化

人才招引程序,近两年招引优秀毕业生8000余

人,其中市本级学校引进清北等顶尖高校毕业生

12人,人才招引力度、数量、层次均创历史新高。

教师成长提升体系更加健全。开展设立卓

越校长培养、乡村教师筑梦成才和模范班主任培

育基金,完善教师全员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近两

年新增省正高级教师 56 名、省特级教师 47

名。教师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近两年新增研究

生在读教师 1200 余人、本科在读幼儿园教师

1500余人。乡村教师参加中、高级职称评聘倾

斜力度加大,山区海岛县、农村薄弱学校近两年

市“三坛”定向、特岗占比分别达到 23.3%、

38.2%。

校长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设立 3000

万元瓯越名校长培育专项基金,打造“瓯越强校”

“初中强校”等校长研修品牌。市县教育系统同

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青年优秀干部培

养使用力度,校长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

“好学温州”实现新跃升

“学有优教”扩面提质。率全省之先建立“两

个创建”晋级激励制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探索重构未来乡村园新样态作为金名

片在全省推广;率全省之先出台企业外来用工子

女入学保障“25 条”

、入学便利化改革等政策,惠

及5万多个企业外来用工家庭;出台职教高质量

跨越式发展“20条”等政策,创新探索专业教师评

聘制度;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有序推进,13个学科

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数量均居全省第二。

“科学治教”智慧升级。加快建设国家智慧

教育示范区,入选国家级、省级优秀案例(项目、

试点)30个,

“学问通”“智融校园”等场景在全省

推广,顺利通过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年度评估,

温州经验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作典型推介。

“质量立教”稳固优势。加快大中小学思政

育人一体化,打造“大榕树·温思政”品牌。加强

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

目学习改革示范区等建设,

“数学家之乡”提质升

级。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率全省之先出台体育美

育劳动教育等政策,百余个体育美育项目在全省

全国摘金夺银。

制图/郑群

本报记者 潘舒畅

近两年,温州高规格出台《关于加强教师礼遇优待

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州市“尊师强教”十大举措》,优化

教育引才育才留才环境,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

围。

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明显。近两年全市一般公共

预算教育支出 489.5

亿元,年均增幅8.3%;

率全省之先出台学校建

设标准及其实施导则,

有序推进教育设施规划

建设管理立法进程。

数说

﹃礼遇优待

﹃尊师强教

﹄新成效

2

第5页

原温州

市南浦实验

中学锦绣校

区数学教师,

现支教温州

市第三十中

学,教师发展

中心副主

任。温州市

名教师、浙江

省教科研先

进个人“

,浙

派名师”培养

对象、温州市

瓯越教育“高

层次人才”培

养对象。

人物

名片

深耕教研 她留下可复制的成长路径 温州市第三十中学何萍

温州大

学城附属学

校执行校

长 、班 主

任。赴澳门

交流优秀教

师、温州市

名班主任、

温州市新闻

奖教金“优

秀农村教

师”

人物

名片

以心育德 她用多重角色走进学生内心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连旭萍

瑞安中

学语文教

师。浙江省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

师,省名师

工作室学科

带头人,温

州市教学名

师,温州市

优秀班主

任,瑞安市

首届模范班

主任。

人物

名片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林慎 编辑/卓扬 美编/蔡晖 组版/琳琳

匠心育人 他悉心雕琢每一块

﹃璞玉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贾勇斌

贾勇斌是烹饪专业高级讲师。在第八

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的

中式烹调项目中,他按比赛要求以鸡脯肉

为原料,经过反复试验,烹制出了一道菊花

造型、口味酸甜的创意菜肴《秋韵》,并获得

全国金奖。在他身上,既可以看到老一辈

烹饪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的严谨与执着,也

可以看到新时代教师对于职教科研的观察

及思考:

“治大国如烹小鲜,教学生也如烹

小鲜。烹饪要创新,职教学生的教学同样

也要不断创新。

贾勇斌将自己的教学特点归纳为“传

承”和“创新”两个关键词。怎样更好地引

导职业学校学生主动学习?是他一直思考

的问题。在他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

“璞玉”

,都需要悉心“雕琢”

,才能激发出无

限潜能。他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在活

动中成长、锻炼,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钻研提炼出一套符合职业学校学生个性的

学习方法和策略。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

变得阳光向上、自信乐观、敢拼敢搏,亲切

地称他为“斌哥”

大赛是检验实践能力的试金石。贾勇

斌对此历来非常重视,他以赛前集训为磨

刀石,帮助学生磨砺出肯吃苦、能坚持、有

目标、肯反思的品质。在2022年温州市中

式烹调冷拼技艺和食品雕刻项目比赛上,

华侨职专 20 级中西面点学生李静源摘得

一等奖。这个奖项的背后,就是满满当当

的赛前集训课程:一个月时间,从早上七点

半到晚上十一二点,除了上课时间,贾勇斌

都会陪着学生一起训练,和学生一起吃苦,

与学生一同进步。根据比赛流程,他帮助

学生把控训练节奏,让学生在训练中反思,

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提起获奖

的关键,李静源回忆说:

“菜肴造型设计是

我的薄弱点,通过集训,我学会先用绘画确

定造型,事半功倍。

”同时,贾勇斌为种子选

手搭配多名低年级的陪练者,既做到共享

技巧信息,又锻炼了未来的大赛人才梯

队“

。训练的确枯燥乏味,要劳逸结合、掌握

技巧,避免学生陷入瓶颈和一个劲儿地死

练。

”从教十余年来,贾勇斌指导学生荣获

餐饮类全国、省、市一二等奖20余项。

“曾经浑浑噩噩,是斌哥帮我打开

了职业的大门。

”在贾勇斌的学生中,已

有不少担任温州各大酒店的厨师。他们

凭借着在集训中磨砺出的宝贵品质,在

各自的厨师岗位上熠熠发光,其中的佼

佼者已经被提拔为行政总厨。

“每个孩子

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有

静待他们开放的耐心。

”作为奋斗在职业

学校一线的教师,贾勇斌努力让每一个

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都能用自己的

双手圆梦立业。

追慕先贤

她汲取

﹃大先生

﹄的育人魅力

瑞安中

学蔡瑞琛

今年的温州市中小学暑期师德专题报告

会以“当好引路人 争做大先生”为主题,会

上,创新演绎的新时代青年教师与一代先贤

孙诒让的“跨时空对话”

,令人印象深刻。作

为孙诒让的第五代后人,在瑞安中学教师蔡

瑞琛身上,也可见一种浓烈的教育情怀与浓

厚的书卷气。

“我的外婆是孙公的孙女,从小到大,我

耳濡目染着孙公的事迹。情感上的亲近,让

家族里也有许多人走上教育之路。

”提起孙诒

让,蔡瑞琛从母亲出生、长大的玉海楼讲开

去,她说,自己并不是从哪里学到的如何去

“做”一名教师,而是冥冥中与教育有着不解

之缘,好像生来就是做老师的,

“这可能就是

血脉中传承的基因吧。

“从坐了27年冷板凳治‘周礼’到于温处

两地开办 300 多所新式学堂,从学者到教育

家,孙公身上最触动我的品质是创新精神和

‘敬事乐学’的教育思想。

”从教至今,蔡瑞琛

已经做了33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当了22年的

班主任。通过构筑“教学三气”

,她也将“敬事

为本、乐学为要”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

来。

“大气”课堂上,培养“大语文”视野,把教

学从书本里解放出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

生感悟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价值

追求;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小我”走向广

阔的天地。

“灵气”课堂上,不做刻板预设,开

展真实教学,将朗诵、演讲、辩论、电影分镜头

创作、汉字听写大会、成语游戏、课本剧表演、

合作作文等活动融入课堂教学。

“生气”课堂

上,结合学生的初读存疑备课,从学生的问题

出发来确定教学内容,用“对话”展开教学,进

行课堂双主体的沟通合作;组建写作共同体,

开展“纸博”写作,培养学生深度全面思考的

意识与能力。

“孙公聪慧过人,但他从不趋从热点,于

世俗中淡泊名利。这也是我特别敬佩的一

点。

”在蔡瑞琛看来,教育荣誉是水到渠成,也

是锦上添花,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可才是最

重要的。

“我非常喜欢上课,热爱上课能让人

始终对知识保持敬畏,对世界保持好奇,对生

活保持热情。好的课堂会带给师生生命的共

同成长。

“课比天大,学生比天大。

”作为班主任,

蔡瑞琛的深情始终不变:每届高三,她坚持给

学生做高考加油餐,

“蔡师猪扒”成为历届学

生心心念念的青春记忆;她曾大半夜赶到父

母吵架的学生家,及时调节安慰;她曾为缓解

学生考试焦虑,接连几天做酒炖猪心;她曾不

厌其烦地给一个有极端行为倾向的学生做心

理疏导,赋予正能量……

“每当在另一个生命里看到自己存在的

价值,我都觉得,当一个老师真的很幸福。

”蔡

瑞琛说。

有时候,她是“妈妈”“爸爸”

,当学生父母

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时,给孩子买新衣服、梳

头发;有时候,她是“职业规划师”

,当学生迷

失成长的方向,她帮助学生开个人书画展,让

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有时候,她是“家庭协调

员”

,当学生父母的教育理念相左时,及时介

入化解家庭矛盾……

她是连旭萍,担任班主任 16 年。每学

年,她坚持家访每一位孩子;每天,她坚持与

一位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或者电话进行沟通;

每天,她坚持与一位孩子谈心。这些都是她

的“规定动作”

“只有真心付出,才会得到孩子的爱戴。

只有懂学生,才能走进学生。

”通过研究学生

成长规律,连旭萍形成了“竹成教育:让每一

位孩子都节节成长”带班理念,开发了幼小衔

接课程、初小成长课程,以及“竹芽公益行”心

理衔接课程。通过搭建平台、设置班本课程、

组织活动,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舞

台,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通过公益活动,

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获得感。正因为“懂学

生”

,她也成为了家长们信赖的伙伴。她主动

为家长提供教育的方法指导,唤起家长教育

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当家长在学生成长

过程中遇到愤懑、无助时,她利用专业知识为

家长解忧排难,解决家庭教育困惑,被家长们

称为“教育词典”

16 年的教学生涯,连旭萍一直是“双肩

挑”

。除了坚守一线班主任岗位,从大队辅导

员到德育主任再到德育副校长的历练,也让

她对“如何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有了更多的

理解。

“我们学校的生源,主要由高校教师子女

和茶山村落学子组成。学生家长一方是有着

丰厚学识的高端人才,一方是长期在国外的

侨民,学生成长背景差别很大。这样的生源

现状让我们思考如何使学生间和谐共处、价

值认同,这就是‘谐同德育’四同德育评价体

系诞生的初衷。

”连旭萍介绍,通过建设“二十

四德”“二十四馆”“二十四暖”课程,孩子们在

大情境中发生德育关系,最终实现人人都是

“四同少年”

。同时,挖掘家长资源,探索“家

学周”课程,家校合力开拓德育新途径,实现

家校联动。

“德育评价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

一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实’

2020 年,经温州市教育局推荐、省教育

厅遴选、国家教育部择优,连旭萍赴澳门担任

语文教学指导师。在澳门,她到各个学校指

导教学工作,完成12 个专题讲座,指导教师

开展 50 余节公开课,写下了 68 篇共 25 万字

的书稿,出版专著《创意带班36招》。

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群家长,引领德育

团队助力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把对教育的初

心和热爱传达给更多的人……每一个阶段的

成长,都让连旭萍离师爱源点更进一步。

“如果我能给温三十中留下点什么,

这指的不单单是几篇论文、几个课题,而

是营造起‘去行动的意识、去推动的机

制’

,那么,将是我来这里支教最有意义

的一件事。

”2022 年 8 月,何萍来到温州

市第三十中学。在这里,深耕课堂教学

的她,在韩克剑校长一句“你要发挥名师

辐射作用啊”的期盼下,成立科研工作

室,并进入教师发展中心主持校本研修

和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我的学科是数学,教学工作得心

应手,但担当科研指导师的角色,需要我

从更高处思考教科研机制。

”何萍告诉记

者,来到学校后,她首先对学校教师的年

龄、教龄构成进行了一次摸底。她发现,

在上戍校区99人的教师队伍中,教龄在

3年以下的有36人,20年以上的有38人,

“年轻教师特别多,40周岁以上的教师也

特别多,骨干教师的断层非常明显。如

何培养年轻教师,帮助他们成长为骨干

教师,如何发展骨干教师,帮助他们成为

科研骨干,这一命题对学校今后的发展,

至关重要。

于是,在何萍的引领下,温三十中的

“蚂蚁之眼”校本研修项目诞生了。所谓

“蚂蚁之眼”

,是希望教师拥有一双懂观

察学生、会关注科研的眼睛,基于乡村学

校和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的

学情和重难点,以课堂观察进行学科教

研行动。一方面,青年教师集结组成“学

习共同体”

,启动青竹工程,共同破解新

课标下的教学疑难杂症;另一方面,骨干

教师通过“桑实研行”科研工作室,进行

课堂素材收集,同步提炼升华,打通教学

科研和课题申报的“任督二脉”

。何萍希

望,通过努力能为温三十中留下一套成

熟的教研机制和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

一切努力皆有收获:2022年,何萍指

导了1个省“双减”案例,2篇市一等奖论

文。2023年,辅导数学教师说课,1人获

评市教坛新秀、1人获评区教坛中坚……

当然,一切收获也皆有缘由,离不开何萍

坚持磨砺科研之“剑”16 年,她帮助青年

教师成长,创新微格教研模式;创建“麦

芽数学”公众号,分享原创资源;加入温

州市教育科研导师志愿团、鹿城区教育

科研导师志愿团,成为温州市教育与科

研写作研修班导师;近三年,指导课题30

余项,帮助优秀教师在省、市级课题中立

项和结题中获奖。

“我们是一颗颗小星星,每个人储存

着小小的能量。当施以传帮带的力量,

星星就会闪耀出亮眼的光芒。

”何萍说,

她很骄傲能成为其中小小的一分子,见

证温州教育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扎根山区 他坚守乡村体育教育40

泰顺县南浦溪镇中心学校包达品

在 2022 年温州市青少年儿童田径

锦标赛上,泰顺县南浦溪镇中心学校学

子包揽了 5000 米的二、四、六、八名,田

径队10位成员均有收获,取得了优异的

成绩。在今年的温州市中小学生田径锦

标赛上,这所农村学校的孩子继续在优

势项目上闪光。赛场上,获得5000米第

四名的包长杰动情地说:

“感谢包老师,

让我们能走出大山,圆梦体育舞台。

”他

口中的“筑梦人”名叫包达品,自1983年

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已经在山区教育扎

根了整整40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体育精

神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

”一直以来,

包达品都希望通过体育帮助乡村孩子锻

炼身体、挑战自我,克服惰性,改正怕输、

逃避的性子。他结合山区体育发展的特

点,狠抓业余体育训练工作,重视体育尖

子生的培养。过去,即使是在体育专业

训练器材缺乏的情况下,包达品依旧培

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更让名不

见经传的小山沟走出了一位全国冠军。

他回忆道,曾经自制沙袋、铁板起跑器,

把橡胶绳制成拉力绳“

,别小瞧了废旧轮

胎,它可以滚、搬、跳,锻炼孩子的腿部、

腰部、腹部力量,客观条件是挡不住对体

育的真正热爱。

同时,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包达品

也践行“不会教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

教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

,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开展

教学“

。增强体质、培养作风、陶冶情操,是我

的体育教学初心。

”包达品的体育课,让学生

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在嬉戏中掌

握,使他们生动、活泼、有效地完成每一节体

育课,有效激发学生喜欢体育、参加体育锻

炼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

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在教学

中,包达品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

荣誉感和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他还把体育

运动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

的强身健体活动。

“为人师表”一词在包达品身上,不

仅体现在体育教学,也在公益奉献。帮

助患有眼疾的孩子重见光明,坚持走访、

慰问、资助、结对困难学生,多年来,包达

品帮扶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特殊群体累

计500余人次,助力筹措帮扶物资、助学

金等80多万元。作为一名“献血达人”

包达品 20 年来总献血 35 次,总献血量

24200 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金奖、银奖,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温

州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泰顺县无偿献

血奉献奖先进个人等荣誉。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师德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追求。

如果把教育学生比作培育树苗,那么,老师就是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灵。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小苗培养成大树是为人师

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采写五位奉献在教育一线、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他们用十数年、数十年对师德的追寻

和践行,诠释了好老师的模样,也为师者之爱写下生动注脚。

——编者

师者大爱 桃李芬芳

温州华

侨职业中等

专业学校学

生发展处副

主任。烹饪

专业高级讲

师、中式烹

调高级技

师,浙江省

教坛新秀、

浙江省青年

工匠、温州

市教坛新

秀。

人物

名片

泰顺县

南浦溪镇中

心学校体育

教师。全国

模范教师、

全国农村优

秀体育教

师,获全国

无偿献血奉

献奖金奖、

省农村教师

突出贡献奖

等。

人物

名片

本版撰文/卓扬

3

第6页

捐资助学情系瓯越

“我在这里长大,始终眷恋着这片土

地,惦念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也希望以实际

行动推动家乡的发展。

”近日,比音勒芬集

团董事长谢秉政与苍南县委县政府达成协

议,他将成立秉政教育基金,在5年内捐赠

1亿元,助力“县中崛起”

。第一笔2000万

元资助金现已落实到位。

在苍南出生的谢秉政 18 岁开始下海

经商,历经 35 年商海搏击,逐浪互联网时

代大潮,从0到1,从寂寂无名到成就高尔

夫服装行业领袖,他始终以“德、学、度”作

为处世之道。成立比音勒芬集团以后,谢

秉政在集团内部打造了一个商学院,把尊

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

中。

过去几年,谢秉政为家乡捐赠近 1 亿

元,用于修玻璃栈道,打造流石旅游村,让

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等。谢秉政还在苍南县

城投资 10 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希尔

顿”

,助力家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你是温商的典范,血管中流淌着义利

的基因”

,今年谢秉政获评2022年度“最美

温州人·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这是组委会

给予的颁奖词。也是从今年开始,谢秉政

把目光转向家乡的教育事业。前不久,他

跟苍南县委县政府达成协议,捐赠1亿元,

建立秉政教育基金,支持苍南中学品质提

升、招才引才、奖教奖学“

,我希望通过改善

教育环境,兴学育才,再通过人才促进振

兴,让家乡越来越好。

谢秉政希望,更多乡贤加入到助教助

学中来,助力苍南打响教育品牌。

助学感言“:我在这里长大,也希望以实际行动推动家乡的发展。

谢秉政

捐赠1亿元助力“县中崛起”

偶尔做一件好事并不

难,但坚持做几十年好事并

带动整个家族一起做好事,

却非易事。刚刚过去的 8

月,林蔚堂先生携女儿与女

婿一同回访父亲林训明先

生的母校瓦市小学,并把慈

善的“接力棒”郑重地交到

了女儿 Katherine Ling 和女

婿Daniel Prada的手中。

从“黄豆大王”到“石化

巨子”

,作为一位成功的实

业家,从温州走出去的林训

明老先生被誉为巴西乃至

全球华人的楷模。1985 年

回乡省亲时,他决定在茶山

一小(现为温州大学附属茶

山实验小学)以其祖父的名

义设立“乐平奖学金”

,后又

在瓦市小学以其母亲的名

义设立“芝苑奖学金”

,激励

学生勤奋向上,追求卓越。

在林蔚堂的记忆中,上

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基本

上每年都会从巴西千里迢

迢赶回家乡参加奖学金颁

奖典礼,进入新世纪,80 多

岁高龄的父亲难以做到每

次颁发奖学金都到场,于是

将此事郑重地交代给作为

长子的他,继续做好在家乡

的奖学金发放之事。

在林训明先生去世之

后,他的慷慨之举在林蔚堂

手中持续发扬光大。两项

奖学金自创办以来,每学年

评选一次,已经连续举办了

38届,为我市教育慈善最长

的项目之一。学校也根据

教育形式的发展不断丰富

拓展奖学金新的内涵,近

5000 名学生荣获了这一奖

学金,累计发放的奖学金金

额约 300 万元,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学生奋发向上。

助学感言“

:报桑梓情深,盼学子成才。

林蔚堂

三十八载传承 一家三代接力助学

8月28日上午,文成县

玉壶侨乡陈列馆迎来一位

96岁高龄的老人,他是玉壶

镇底村退休教师胡绍祯,他

拿出自己多年来省吃俭用的

100 万元,为玉壶侨乡贫困

和成绩优良的学子设立了助

学资金。

情系侨乡,一生公益。

这是对胡绍祯老先生一生最

贴切的描述。虽已是 96 岁

高龄,但胡老耳目灵聪、口齿

清晰、精神饱满,熟识他的人

说“

:或许这正是他一生公益

的福报吧。

”胡老出身书香门

第、世代文员之家,爷爷、父

亲均勤奋学习,为人厚道,有

正义感。爷爷执教私塾,创

办“崇实小学”

,一生从事教

育事业50余载,热爱公益事

业。父亲饱读诗书,为人忠

实,热衷教育事业。胡老小

时因战乱没有上过多少学,

但在祖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

一直坚持自学,形成了懂事

善良细心的风格。

从筹建家乡的“ 寿星

桥”

,到集资建设明二公纪念

堂,协助拆建县文保单位佑

善亭,筹建“华侨之家”

、半月

亭等,胡老自退休以来参与

了家乡多个项目的公益管

理。退休前,胡老先生一直

从事家乡的教育事业“

。只要

是对学生有益的事,他什么

都做,什么苦也能吃,自始至

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

草去。

”这是玉壶镇中心小学

校长钟利锋对胡老的评价。

“爷爷生前便传下祖训

‘人生做人的根本是崇实二

字为先’

”对于胡绍祯老人

而言,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

热心公益,都饱含着他对家

乡的绵绵深情与款款爱意。

助学感言“

:情系侨乡,一生公益。

胡绍祯

九旬退休老教师给贫困孩子设助学金

连续14年,浙江伟明环保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明

环保”)开展“伟明暖冬大团圆”

活动,由“伟明慈善助孤基金”

提供支持,向瓯海区家庭贫困

的孩子发放生活补助金,在小

学、初中就读的每人每年给予

生活补助 1500 元,在高中、大

学就读的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

助 2400 元。这项慈善行动至

今已帮助贫困孤儿 500 余人

次。伟明环保还会邀请学生开

展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温暖相

伴,从而更加勇敢地面对将来

的成长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

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老百姓

的支持。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

限公司董事长项光明说。捐资

助学这条路,伟明环保从企业

建立之初便开始了,连续10余

年参与瓯海区慈善总会“我要

圆大学梦”活动,为贫困大学生

插上梦想的翅膀;设立总额

2000万元的伟明教育基金,定

向资助龙湾区沙城街道,用于

当地助学、奖学、奖教等;自

2017 年起为永强中学建立

1000万元教育基金,并于今年

再追加 1000 万元,用于助学、

奖学等;此外,伟明环保还为瓯

海区教育基金捐款 150 万元,

为温州肯恩大学教育基金捐资

100 万元,给温州市关心下一

代基金会捐款200万元来帮扶

少年儿童。

在为数不多的采访中,项

光明曾说,慈善是随时都能做,

随时都应该做的事情,不能以

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作为开展

慈善的前提条件。对与捐款相

关的采访,项光明通常都只讲

一句“

:应该的、应该的,我做得

还不够。

助学感言“

:慈善是随时都能做,随时都应该做的事情。

项光明

14年温暖点亮贫困孩子成长路

作为一名企业家,广州市

玛茜特皮具有限公司总裁、美

国洛杉矶温州商会会长许旭升

十分认可成功企业七要素的

PASSION 法则。这个词概括

了企业家应具备的七种心态:

激情、利润、雄心、真诚、坚强、

创新和乐观。这也是他从一个

普通学生成长为事业有成的企

业家,并在取得商业成功时不

忘回报社会的关键因素。

作为乐清中学 1993 届校

友,他业成反哺,决定以设立助

学金的方式回报母校。2011

年,在乐清中学设立“许旭升助

学金”

;2019 年,改名为“许旭

升励志奖学金”

;2023年,再次

新设立“许旭升卓越奖学金”

累计已经捐赠金额 1000 多万

元。同时,他承诺,接下来将继

续向母校乐清中学多途径捐资

1000万元。

“我会牢记学长的嘱托,

将这份感恩之心传递下去,帮

助更多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是学长的资助,减轻了我的

经济负担,最终考入理想的大

学,学长的善举激励我在人生

道路上努力奋斗 ,回报社

会”……在一次母校讲座中,

许旭升提出对学弟学妹们的

期望:健全的灵魂,健壮的体

魄,健康的心态,相信自己,一

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许旭升

的助学力量不但鼓舞了受助

学生,还让他们领悟到回馈社

会的重要性。

在许旭升看来,助学金的

意义就是:这是一颗感恩的心,

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心接力棒,

希望激励获奖学生继续传承下

去。

助学感言“

:希望获奖学生继续传递爱心接力棒。

许旭升

设立助学金激励学弟学妹

助学感言“:为家乡打造新型优质学校。

1986 年开始便只身闯

荡“上海滩”的上海亚龙投

资集团董事长张文荣被评

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等称号,但他并没有忘

记,他的家乡——乐清市柳

市镇。1993年,张文荣得知

老家柳市镇金棚头村要建

一所小学,当即拿出 10 万

元,从那时开始,他便一直

热心于公益事业。

2018 年 4 月,张文荣夫

妇回到家乡乐清,来到母

校乐清市柳市镇第四中

学、乐清市柳市镇第九小

学,分别捐赠 1000 万元和

500 万元。在柳市镇第四

中学举行的一次座谈会

上,张文荣说希望用这笔

钱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改善学校师生的工作、学

习环境,培养优秀的师资

队伍。他建议学校每年派

教师外出学习前沿的教育

教学理念,开阔视野,从而

更好地教授学生,让这里

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

育,为家乡打造一所新型

优质学校。

为了让这笔捐款每一

分都落到实处,由校方根

据教育发展需要,列出具

体项目计划后,交由张文

荣一方审核,通过后再逐

次批款,确保专款专用。

张文荣

1500万元捐赠母校

“您就好像那阳光,让我们的冬天不再寒

冷……”这是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学子写给台

胞黄云驹先生的一封感谢信。6年来,他累计

支出近100万元,给孩子们加餐、添置校服。

黄云驹先生自幼深受姑父何朝育先

生、姑妈黄美英女士及父亲爱国爱乡思想

品德的教导,并屡屡被他们的爱心善举和

爱国情怀所感动。2017年2月,他到温州

参加纪念何朝育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后,捐资 200 万元在温州市人民教育基金

会设立黄云驹教育基金,用以帮助贫困学

生。2022年,他又追加捐赠了70万元。

这些年,黄云驹先生向温州市第三十

九中学学子资助了 96 万余元,其中,帮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91 人次、奖励期末优

秀学生奖学金 251 人次、发放冬装校服

1426套,还为学生发放爱心鸡蛋等。温州

市第三十九中学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

校学生都是新温州人子女,他们的家庭条

件大多比较困苦。

黄云驹教育基金还对温州职业技术学

院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6 年发放助学金

60万元,帮扶大学生150名。他希望受助

学生能怀感恩之心,修炼品德,潜心提升自

我,传递互帮互助的火种,待将来成才之时

回馈社会,贡献力量。

助学感言“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助人实为快乐之本。

黄云驹

捐近百万元给新温州人子女添衣加餐

永嘉“树人计划”阶段性成

果汇报会近日举行。74 岁的

永嘉籍旅美侨领、温州叶康松

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叶康松与他

资助的 119 名孩子相聚,激励

他们进入大学后要继续努力,

争做品学兼优生。

“树人计划”由永嘉县侨

办、县侨联、县教育局、县关工

委与温州市叶康松慈善基金会

于2017年设立,叶康松投入600

万元。该计划通过长期跟踪、学

业指导、经济帮扶、情感互动等

方法,帮助100多名小学期间品

学兼优、家庭贫困的永嘉孩子成

才。资助标准为初中每人每年

2000元,高中每人每年3000元,

大学每人每年5000元。截至目

前,累计支出299.7万元。

历经6年,119名学员顺利

完成中学阶段学业,高考全部

上线,不少孩子以优异成绩进

入重点大学。

“树人计划”不只限于出资

助学,而是将目标瞄定在学生

全身心的培养,不断拓展他们

的视野。6 年来,该计划举办

了71场夏令营、研学等特色活

动,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从2016年12月至今,

叶康松亲自家访、校访213户,

总行程达9199公里。

“希望这 100 多名学生中

将来有部分能读硕士乃至博

士,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将

继续资助他们深造。

”叶康松先

生表示,读大学后,孩子们分散

在不同的地方,联系沟通更难,

“但我相信,只要有心,这件事

还是可以做成的。

助学感言“

: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家乡做点实事。

叶康松

扶持119名寒门学子从初中读到大学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方向标”

,近

日,带着这样想法的北京格爵国际服饰有限

公司董事长龚祖勉,携手几家有教育情怀、

志同道合的企业和温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

达成协议,在温州开创先河,成立“弘远校长

奖励基金”

,投资千万用于培养和奖励温州

领航校长,以提升温州校长队伍的境界与格

局,为打造温州教育高地贡献一份力量。

龚祖勉出生于永嘉鹤盛镇大矼村,父

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他和哥哥、姐姐幼时

就读江北小学(现瓯北三小),有时凌晨3点

就要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去瓯北求学。

龚祖勉对幼时的艰难记忆深刻,后来,他们

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洗衣做饭全靠自己,

这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龚老先生偶尔会去看看孩子们,每次

都会带上一麻袋自己种的红薯和芋头。为

了儿女的前程,他还多次为孩子们转学。

尊师重教的火种在耳濡目染的龚祖勉心里

埋下。上个世纪80年代末,龚祖勉转学到

鹤盛小学,再转到枫林小学,成为全校唯一

一个住校生。最后,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岩

头中学(现永嘉二中)重点班。

“投资教育是最有用的一件事”

,这是龚老

先生的名言。龚祖勉切身感受到父亲对教育的

重视,他说“

:此生最让我不能拒绝的求助有三

件:求学、看病、盖房子。求学排在首位,因为它

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

此前,龚祖勉已在永嘉中学设立百万

奖教奖学基金。

助学感言“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龚祖勉

传承父训助教 开创校长基金

助学感言“

:愿为教育献绵薄之力。

“我是瓯海中学1988 届毕业生,正

是通过家乡的教育才有今天的成就,特

别想为家乡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

力。

”今年,一贯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的

浙江广安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小凯又

参与到一项教育爱心接力中。对教育公

益,他始终保持着“你有所需,我有所

应”的朴素情怀。

该项教育接力行动成立了困难教师

关爱基金,将用于市本级学校和单位家

庭经济困难教职工的帮扶项目,为因病

致贫的校长、教师提供帮助。自今年

起,贾小凯等社会爱心人士将每年向温

州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持续

10年,总计捐赠金额500万元。

这并非贾小凯的首次教育公益行

动。去年,他得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壤塘县中学条件艰苦,便主动出

资捐建教学楼卫生间净化改造项目。这

是一件关乎壤中孩子健康生活的大事,

有利于提升壤中校园环境。

贾小凯等人表示,能为温州教育尽

绵薄之力倍感荣幸,今后也会持续关注

温州师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贾小凯等企业家

爱心接力 关爱教师

教育托举未来,爱心凝聚希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通过开展“我为教育献一策”“我为教育办好事”等活动,积极呼吁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

发展、关心教师学生成长,涌现了一大批捐资助教、奖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爱心人士、企业单位。

目前,我市拥有46个教育类基金会,包括市县两级人民教育基金会14个,学校类和其他教育基金会32个。近一年来,全市各类教育基金会的教育慈善捐赠收入总额为2.27亿元。

每一段助学背后都有一段段充满爱的故事。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走近21位(家)2023温州“情系瓯越 尊师重教”捐资助教个人、团体代表,展现榜样的力量。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实干兴邦、情暖桑梓的家国情怀;看到了扶贫济弱、助学兴教的优良传统;看到了用情怀和责任浇铸的高尚品格。在他们的鼓舞和带动下,相信会有更多的

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在瓯越大地上掀起助学兴教的新热潮。

4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走近2023温州“情系瓯越 尊师重教”个人、团体代表

第7页

“让我们用热忱的心,化作一针一

线。让我们用双手,描绘美好未来。

”18

年来,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把

这颗热忱的心用在织布做衣上,更倾注

在反哺家乡的教育事业上;不仅用双手

打拼出一个知名服装企业,更笃行企业

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参与救

灾、扶贫、助学、环保、拥军等慈善公益事

业,为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资2亿多元。

2005年以来,报喜鸟发起开展“寻

找贫困大学新生”爱心捐助活动,每年

新结对 4-5 位学生,直至他们大学毕

业,18年来结对资助95位贫困大学生,

其中 72 名已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截至 2022 年,该公司累计捐助爱心款

200多万元。

2006年,报喜鸟启动实施“捐资助

学”计划。截至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相继

捐建了近 40 所报喜鸟希望小学,累计

投入金额达 1000 多万元。2008 年,报

喜鸟荣获温州市“第二届回报社会模范

民营企业”称号。

“汇涓流之溪,以成江海;聚绵薄之

力,共助发展。

”2023年8月,报喜鸟控

股股份有限公司捐资 1100 万元设立

“报喜鸟教育共富基金会”

。基金会用

心守护永嘉学子的上学梦,倾力铺就温

州教育的共富路。旗下基金主要用于

培养永嘉名优教师,资助困难师生,改

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等。

助学感言“

: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为大力弘扬“立德树人,尊师重教”

良好社会氛围,瓯海农商银行在瓯海区

教育基金会设立“奖教基金”

,自 2019

年起已累计捐赠1000万元。今年将继

续认捐 1000 万元(连续 5 年、每年 200

万元),用家乡银行的爱心和关心,资助

为瓯海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努力和汗水

的先进教师代表。

该行坚持把情系教育、捐资助

教作为回馈社会的公益重点,积极

发挥金融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作用,

成立大学生金融服务专职团队,探

索建立大学生金融“互联网+金融+

高校”新模式,推出青创贷、助学

贷、创业贷等普惠金融产品,为辖

内贫困学生提供国家生源地贷款服

务,并连续三年赞助冠名瓯海区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夏

令营,鼓励在瓯大学生走在“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前列。

“我们将进一步践行社会责任,彰

显本土银行担当,更大范围、更深层次

参与公益慈善。

”瓯海农商银行有关负

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金融助学领域

携手社会各界凝心聚爱、善行致远、用

心用情做好教育慈善事业。

助学感言“

:善举托起希望,爱心照亮未来。

2022 年 11 月,在藤桥镇乡贤郑长

华、易建东、吴建敏等人的号召下,温州

市鹿城区藤桥社区慈善基金会正式成

立。

该基金会始终带着责任、带着感

情助推藤桥教育发展,始终坚持以

“尊师重教、奖教奖学、教育资助”为宗

旨,广泛动员藤商资源,为教育办好事、

做实事。基金会现拥有乡贤会员52位,

企业会员 48 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 10

家,海外华侨10余位。他们全力推进家

乡教育发展,奖励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

教育工作者、品学兼优的学生。

截至目前,该基金会通过乡友贤达

和爱心企业家等渠道共募集捐款 600

余万元,组织开展教育公益类活动 30

余次,惠及全镇各阶段学校17所,惠及

师生逾万人次。

“为家乡的孩子全力以赴,为家乡

的振兴全力以赴”

,该基金会还联合辖

区内各成员企业,定向资助藤桥镇中小

学、幼儿园校舍改造提升 3 处,定向补

助乡村支教教师 40 余名,定向嘉奖辖

区优秀教师和学生200余人次。

助学感言“

:为家乡的孩子全力以赴。

再过半个月,泰顺县泗溪

镇横坑中心小学、凤垟乡中心

小学的孩子们就可以拥有自己

的阅读室了。这得益于浙江一

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善举。

近年来,该公司创始人朱明

春、董事长朱立科父子通过设

立专项基金、个人捐赠等方

式,聚焦乡村教育,助力青少

年健康成长。

朱明春先生是“全国劳动

模范”

,他传承着一代人的创业

初心,一直致力于助力教育事

业发展。2017 年,他为感谢母

校的培养,在永嘉中学设立

“ 朱明春李美香一鸣奖励基

金”

,每年捐赠 60 余万元,截

至目前捐赠达 330 万元,用于

奖励和资助德才兼备的教师和

品学兼优的学生。

朱立科先生子承父业,持

续关注教育事业。2018 年,他

注册成立“一鸣公益慈善基金

会”

,聚焦教育与农业的战略规

划,深度挖掘企业资源,搭建

农村生态公益体系,多元助力

乡村教育。2019 年 4 月,一鸣

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温州市教育

局签署战略协议,设立 1200 万

元专项基金用于提升乡村小规

模学校学习空间、课程建设、

营养改善等。截至目前,他们

已改造完成27个阅读空间。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贵在

坚持,遇到困难不可怕,要一

以贯之,坚持到底。

”朱明春先

生说。父子接力,爱心传承,

父子俩秉承着初心,以行动践

行社会责任。10 多年来,他们

累计资助教育事业 2800 余万

元,受益人数达 15000 余人,

为乡村教育注入前行的力量。

助学感言“

:在温州成长出来的企业,一定要回馈温州。

朱明春父子

接力捐资助学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 8 月,

“博士老爹”

蔡笑晚带着对家乡学子的关

爱回到瑞安,参加第四届蔡

笑晚助学奖学基金颁奖仪

式。

蔡笑晚是著名家庭教育

专家,他将教育作为自己一

生的事业,6 个子女中有 5

个是博士、1个是硕士。

蔡笑晚助学奖学基金由

蔡笑晚于2007年创立,用于

奖励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

生、优秀班主任,并帮助部

分同学度过学业上的难关。

基金成立至今,已连续15年

开展助学奖学活动,累计发

放 200 多万元 , 受益师生

513人次。

本次共向 4 名老师、9

名学生发放 14 万元奖学金,

向 27 名学生发放 8.1 万元助

学金。

“因为我们得到了家

乡父老的培养,我们第一

个初衷是回报家乡,第二

个初衷是想通过我们的家

庭故事,激励家乡子弟更

好地上进,报效祖国。

”在

颁奖仪式现场,蔡笑晚用

简短、质朴的语言表达了

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深厚

情谊。

一起参加颁奖仪式的蔡

笑晚大儿子、美国沃顿商学

院副院长蔡天文教授,鼓励

受奖助学生努力学习来改变

自己的命运。

“世界很大,

值得你们努力奋斗出去多看

看,你们以后会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他说。

助学感言“

:用我家庭的教育故事,激励更多家乡学子。

蔡笑晚

“博士老爹”连续十五年捐资助学

拟捐资 1000 万元设立“平

阳县共同富裕教育发展慈善基

金”

,目前已到位500万元,用于

设立南雁会文中学及平阳第二

中学奖教奖学基金……这一奖

教基金的发放,得益于中科久泰

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积泽的

善举。

“看着老家山区的孩子,家

里要想尽办法送孩子去外面上

学,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压

力,也不利于老家西部欠发达地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陈积泽是

平阳县南雁人,现任中科久泰控

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平阳杭州商

会会长,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

合会党支部书记。于 1990 年初

以皮革加工、服装批发起步的陈

积泽,先后进入能源、环保、科

技、金融等领域,2014 年在北京

设立集团控股平台——中科久

泰控股有限公司,对外投资遍布

全国众多省份。

在经营企业外,陈积泽始终

热衷于家乡的慈善教育事业。

2021 年,他了解到平阳南雁、山

门、顺溪等西部乡镇的孩子,在

小学毕业后,留在本地就读初中

的仅八分之一。为了让乡村孩

子能够就近“上好学”

,陈积泽拟

捐资 1000 万元设立“平阳县共

同富裕教育发展慈善基金”

,用

于支持平阳县西部欠发达地区

的教育事业。

据悉,南雁会文中学自2021

年设立奖教基金以后,共发放基

金120万元,激发了教师积极性

和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

神。

“希望我这‘抛砖引玉’之举

能为家乡的教育尽一点绵薄之

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

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陈积泽说。

助学感言“

: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刚刚过去的暑假,位于瑞

安陶山镇的瑞安市碧山中学迎

来“实验楼整体翻新工程”

。过

去20年里,碧山中学教学楼和

教学设备陆续翻修和更新,这

背后,是远在海外的郑品海和

蔡建霞夫妻浓浓的家国情。

郑品海,现任法国华人进出

口商会永远名誉会长、法国瑞安

商会名誉会长。多年来,他和妻

子蔡建霞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和

教育事业慷慨解囊,在陶山沙洲

村建有“海霞桥”

、周前村有“海

霞慈善楼”

、碧山中学有“海霞

楼”

“在海外做生意,不能忘了

家乡,忘了本。虽然我的产业还

不大,但能为家乡做些事情,我

很开心。

”这是一向做事低调的

郑品海常说的一句话。

碧山中学是郑品海夫妻的

共同母校,在海外事业有成后,

他们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带着

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不断捐资建

设母校:2002 年资助 15 万元建

设碧山中学“海霞楼”

,2005年捐

款 8 万元修建碧山中学大岭,

2018年向母校捐赠12台教学一

体机价值16.8万元,2019年出资

112.4 万元重新装修母校“学而

楼”和“海霞楼”

,2021 年出资

40.5 万元装修母校“齐思楼”

2023年暑假出资40万元装修母

校实验楼,总共已向碧山中学捐

款 232.7 万元。多年来,夫妻俩

还积极参与瑞安“资助困难学生

上大学”和“百子圆梦”助学项

目,资助学生上百人次。

每年,郑品海都创造机会带

自己在海外长大的孩子到祖国

各地去旅游,他经常对孩子说,

不管身处哪里,心中有家国情

怀,是人生的必修课。

助学感言“

: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出力,这是我们海外游子的本分。

郑品海、蔡建霞夫妇

20年公益助学背后的家国情

旅居美国的温州中学1984

届校友陈文良,于 2022 年 4 月

捐资 100 万元设立“温州中学

郭绍震奖学金”

,奖励理科创

新,竞赛成绩突出、品学兼优

的学生继承发扬温州中学精

神,成为新一代的佼佼者。

42 年前,陈文良受益于

当时温州中学从郊区农村招

生的政策,从当时的状元镇

农村考入温州中学,入学后

(1983 年-1984 年) 温中校长

正是郭绍震。陈文良感恩郭

绍震提倡在温州中学创办农

村班的做法,才使得包括他

在内的一群从农村来的孩子

有了求学深造的机会。

在九山湖畔的三年,陈文

良因参加了全国、省、市数学

竞赛,获得温州中学校友杨忠

道以他母校数学老师陈叔平命

名的奖学金,这给了他很大的

激励。

陈文良学成后长期在海外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其间

一直有在母校设立奖学金的想

法,曾多次联系母校老师商议

设立奖学金事宜。

2022 年适逢郭绍震百岁诞

辰,也是温州中学建校 120 周

年华诞。陈文良捐资 100 万元

设立奖学金。难能可贵的是,

他以郭绍震的名义设立奖学

金,以报答郭校长当年对同学

们浓浓的师情,知恩图报的拳

拳之心令人感动。

助学感言“

:感恩郭校长让农村来的孩子有了求学的机会。

陈文良

以老校长的名义设立奖学金

“通往学校的路旁有条溪

沟,特别是雨天道路泥泞湿滑,

看学生们上下学很是揪心。

1994年,创办浙江恒博电气制造

有限公司不久的郑西平,经过母

校元觉中学(现元觉义务教育学

校)门口,萌生了出资修路的想

法。随即,他从公司账户支出一

笔钱,将原本的泥泞路修建成水

泥路,还贴心地在溪沟旁加装护

栏,让学子们的赴学路变成一条

家长口中的“平安路”“放心路”

小小的善举在郑西平心中

播下一颗爱的种子,让郑西平的

慈善事业之路越走越宽。2007

年,他牵头成立洞头区首个支持

教育事业的专项基金“恒博教育

基金”

,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用

于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完成学

业。与此同时,郑西平还将公益

事业对象不断扩大,不仅为残障

人士提供部分公司岗位,还积极

为家庭困难员工解决子女求学

费用,以其个人或公司名义捐资

捐物金额约300万元。

美好善意从个人散播至一

整个企业团队,从教育事业惠及

到民生方方面面。在郑西平的

引导推动下,公司还组建成立微

动力志愿服务队恒博分队,按照

“团队+志愿者+接力”模式,开展

节日送祝福、助残日送温暖、三

伏天送清凉等活动。恒博也与

属地村社结对开展村企共建,捐

资捐物投入道路修建、路灯修

缮、爱心食堂建设等民生实事。

助学感言“

:用实际行动帮助学子、回报社会。

郑西平

从修缮道路助学到成立基金圆梦

振兴乡村,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从泰顺大山里走出来的亿联

控股集团董事长严立淼,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地方的重要性。在外多

年,严立淼对家乡的牵挂依然不减,虽然家乡摘掉了“贫困”的帽

子,但是乡镇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仍是

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2018年,亿联控股集团积极响应“双招双引”政策,回归家乡

在泰顺县投资166亿元建设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次年8月,

经过多方努力,该集团又成功引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温州泰顺学

校。这所15年一贯制学校,为泰顺县及周边山区的适龄学子,实现

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能就近上名校的梦想。学校建成后,严立淼还设

立奖教基金,吸引更多教师留下来,为泰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

20 多年时间,严立淼以个人名义不间断资助泰顺困难学生约

780万元。亿联控股集团还先后为泰顺中学、雅阳教育基金会、司前

教育基金会累积捐款1050万元,用于奖励扎根山区、教学成绩优异

的一线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亿联控股在全国布局落子的同时,

始终怀抱深沉的家国情怀,竭力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与教

育扶贫事业。

助学感言“

:扶贫,要先扶智;扶智,要先兴学。

严立淼

为乡村振兴聚才赋能

近日,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新资助

的一批大学生开始陆续到学校报到。

多年来,该公司在教育慈善方面投入

3.45亿元,连续17年举办“我要圆大

学梦”活动,点亮贫困学子求学之

路。

森马集团创立于 1996 年,是一家

以多品牌服饰为主导、跨产业发展的综

合性民营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该

公司始终坚持“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共

赢文化理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截至

目前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6亿元,

其中,教育慈善投入达到3.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森马集团出资3亿

元为温州无偿捐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国

际双语学校,并出资 3000 万元成立森

马教育基金。同时,该公司坚持多年举

办“我要圆大学梦”“结对助学”“金秋助

学”和“森马奖学金”等助学助教活动,

活动覆盖全国多地贫困地区。2017

年,森马集团再襄义举,向温州医科大

学60周年校庆捐赠1500万元,助力温

州医科大教育事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开始,森马

集团还坚持每年举办“盒子礼物”大型

公益项目,累计募集上万名志愿者,根

据贫困孩子们的需求上门发放礼物,礼

物包括学习用品、衣服等,截至目前已

为上百所学校和近20万学生送去了关

怀和爱。

助学感言“

:小河有水大河满。

5

编辑/金叶 曾云毕 美编/郑群 组版/琳琳

森马集团

连续17年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瓯海农商银行

捐资助教彰显本土银行担当

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亿多元助力温州教育共富

温州市鹿城区藤桥社区慈善基金会

聚沙成塔齐心协力振兴乡村教育

陈积泽

为山区捐资千万元设立奖教奖学基金

尊师重教筑梦未来

走近2023温州“情系瓯越 尊师重教”个人、团体代表

撰文:曾云毕 孙余丹 杜一川 李尖 卓扬 金叶 潘舒畅 郑序 夏雯雯 林海娜

第8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金叶 美编/昊霖 组版/琳琳

本报记者 金叶 通讯员 何云灿 许晓琴

9月开学初,鹿城区7所崭新的中小学惊艳亮相,一度刷屏朋友圈,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教学理念,却同样指向前沿的“未来教育”——温州市实验

中学集新校区建有科技感十足的科创楼,让学生借助空间和互动装置,有更丰富的科创学习体验,且温州市未来教育新样态研究中心也落户该校;温州

市市府路小学南校区则以“十二大中心”为支点,设置了适合“未来学习”的空间场景,撬动学习的结构性变革;温州市建设小学七都分校探索“选择+自

主”的开放作业,寻求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学习方式……

面向未来,挑战已至,作为现在进行时的“未来教育”

,是动态生成、创新叠加、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鹿城全区聚力打造,获评全市首批“未来教育”

创新区,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等10所学校(幼儿园)获评市“未来教育”窗口校(项目)。培育省级项目化学习试点校5所、市级项目

化学习示范校15所,7项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温州市瓦市小学教学成果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锚定“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区”创建目标,2023年鹿城持续擦亮“首位教育,学在鹿城”金字招牌,深化点亮教育

“共富路”

,奋力续写鹿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9月3日,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

区举行温州市钱学森学校挂牌仪式,成为全

国第六所钱学森学校,同时拥有航天硬核科

技元素的钱学森科学馆惊艳亮相。钱学森

之子、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钱永刚教

授亲赴鹿城参加。科学馆由钱学森生平纪念

馆、航天科技体验馆和人工智能实验室、航天

创客实验室组成,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希望在少年心中种下一颗探索科学的种子,

勇于去追求他们的中国梦、航天梦。

”温州市

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彭来桂说。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科技体验馆里不

仅配备专业的等比例航天服、

“玉兔”号月

球车、北斗导航卫星模型等,学生还可以通

过VR技术,探索体验火箭发射、太空漫步

等。且“两馆两室”配套相应的钱学森课程

体系,如航天创客实验室里可探究《月球轨

道空间站》《火星探测》,构建适合学生创新

素养培育的钱学森学校课程群,引领学生

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技素养。

钱学森科学馆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

在鹿城校园里,场馆学习建设如火如荼,近

百家“宝藏”场馆落地校园生根发芽。鹿城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种

新型学习样态,场馆学习是一种校内外融

合的实践型、探索型、综合型学习方式,逐

步促使学校育人的方式发生转变,让核心

素养在实践中落地,真正将“五育并举”落

在实处,遍布校园角落。

鹿城首家青少年心灵润养中心“小鹿

心屿”自6月1日开馆以来,面向全区中小

学生、家长及教师开放,开展各类活动150

余场,已接待2500余人,沉浸式体验“心灵

之旅”

,助力青少年更阳光自信地面向未

来;在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沁”木工坊里,

少年们可以体验双手做工的乐趣;或走进

温州市实验中学“春草塘美术馆”这个美育

空间,感受美、创造美;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白鹿洲校区则藏着李启虎声音科普馆、神

韵贝螺馆,探索声音科学与大自然的奥秘。

在构建“五育并举”体系中,鹿城一直

在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微思政课大赛、优质

少先队活动课案例展示等,加强“大思政”

体系建设,同时强化少先队建设、班主任队

伍发展和家校联动,今年新增 2 所省级文

明校园。在护航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全

区持续推进“明眸皓齿”

,今年已完成中小

学生视力普查近 10 万人次,提前完成“正

脊行动”全年指标,参与学生达5.4万人次,

新增教育部首批全国健康学校、省级健康

促进校金牌学校各1所。

今年暑期鹿城教师的“开学第一课”

上,来自教学一线的00后、90后、80后、70

后教师站上讲台,敞开心扉,分享教书育人

路上的点滴艰辛与收获。刚入职一年的温

州市第三十中学科学老师姜家骥是 00 后

的代表,因学校地处城郊,他每天6点早起

赶班车,当天如果轮到负责晚自习,到家时

往往已是晚上10点,且日复一日。对待学

生,这位年轻的男教师细心又耐心。班上

的学生小潘原本成绩平平,在他生日那天,

姜家骥给小潘写了张贺卡“在你的身上仿

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要继续努力”

,此后

小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竟真的有所改观。

小潘妈妈后来告诉姜家骥“

:孩子时常提起

你,很感谢你的鼓励。

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除了知识层

面,还与教师的情感、价值观、专注度等息

息相关,也许这也是每年鹿城教育局开展

师德培训会的背后意义。同为 00 后的温

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张林还记得,一次教学

新锐评比上,孩子们陆续分享自己遇到的

烦恼,一名女孩说因为胖经常遭到嘲笑。

张林肯定了她的勇敢,就这件事循循引

导。课后女孩流着眼泪告诉张林,她曾为

此伤心了很久,但是今天以后不会再难过

了。那一刻,张林感慨“师者”的力量,

“原

来老师是可以让孩子眼中放光的”

面向未来,孩子们将面临更多更难的人

生挑战“

,师者”的力量正是支撑他们前行的

重要动力。近年来鹿城区聚力打造“首位教

育、学在鹿城”品牌,发布实施《鹿城区“瓯江

名师名校长”招引工程实施办法》,创新教育

人才引、育、留全链条机制,截至目前,已面

向全国招引名师名校长38人,招录优秀青年

教师 890 人,培育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108人、省教坛新秀60人、省特级教师26人,

打造“德才双优型”教育人才队伍,为全市教

师队伍建设提供“鹿城样板”

鹿城率先开通“名师直聘、高校直培、

人才直引”三条绿色通道,精准绘制教育人

才招引图谱,今年提前“组团式”奔赴华中

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

开展专场招聘,当场签约一批优秀师范类

毕业生,引进优秀毕业生361名,其中双一

流高校和研究生学历占32.7%。

除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在全面实

施“卓越教师”“白鹿领航·未来校长”系列

行动中,鹿城区教育局组织92名校(园)长

等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名校跟岗学习,新增省“万人计划教学名

师”1人、正高级教师4人、区级及以上“教

坛新秀(中坚)”328 人。同时落实教师扶

贫帮困、荣誉表彰机制,3名乡村荣获市级

优秀农村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今年,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南校区与温州肯

恩大学正式携手合作,学校增挂“温州肯恩大

学外国语小学”

,双方利用各自资源,先行先

试。在肯恩大学国际化优势的加持下,市府路

小学南校区计划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开设英语

课,且邀请肯恩大学外教等优秀教师进校园,

合作开展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研学、夏令营

等特色活动,共享外语特色课程资源、教师教

育课题研究、外语人才队伍培养等,打造以外

语教学为特色的“未来教育”示范学校。

其实学校与学校间、学校与地方间的“联

姻”在鹿城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21年,鹿

城就以“名校+”为引擎组建第一批5对联合

办学型初中教育共同体,其中包括温州市南

浦实验中学与温州市仰义中学结对,引名师

工作室入驻,各学科优质教师组成学科帮扶

智囊团,开展集体备课、项目化研究“

。对于我

们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都

是质的飞跃。

”仰义中学教师左慧芳说。

如今,

“三横两纵八样态”教育共同体体

系已在鹿城落地生根,连横合纵,覆盖中小

学、学前教育各学段,实现教共体乡村学校全

覆盖,城乡教育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教育“共

富”蓝图缓缓展开。

翻开这张校际资源地图,鹿城根据区域

办学特征,灵活设立了联合办学、城乡共建、

公民协同、片区联盟等8种教共体类型,设立

幼儿园教共体63对、小学教共体40对、初中

教共体21对,整体覆盖率达95%以上。全省

首批的幼小衔接实验区落地这里,成为全市唯

一,实现幼小衔接和初小衔接的“双向奔赴”

其中南塘片区已形成“南浦实验中学-南浦小

学-温八幼”教育集群,府前片区形成“温州市

实验中学-广场路小学-温四幼”教育集群等,

全面拓展探索全学段衔接的“鹿城经验”

为护航教共体可持续发展,促进集团校

教师间的流动是关键。鹿城区出台《关于进

一步深化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要求各集团校每学年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符

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同时让教师定

点流动,2022年共交流教师513人,其中骨干

教师205人。

未来教师

今年引进优秀毕业生361名

打造“德才双优型”教育人才队伍

现任温州市绣山中学教科室副主任,被

评为温州市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市直首

届教坛新秀、市尊师重教突出贡献个人等。

温州市第六届教坛新秀、市第五届学

科骨干教师,曾获浙江省初中英语优质课

一等奖、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温州市一

师一优课一等奖等。

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坛新秀、市

学科骨干教师、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曾获国家部级优课、浙江省论文评比一等

奖、温州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等。

彧温晶晶

现任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办公室主任

兼德育教导,被评为温州市教坛新秀、市

“未来名师”培养对象。曾获浙江省小学英

语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温州市小学英语优

质课评比一等奖等。潘金琳樊晶晶

现任温州市第十七幼儿园、温州市第

二十七幼儿园副园长,曾获浙江省优秀毕

业生、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坛新秀、

市骨干教师等称号,获得温州市优质课评

比一等奖、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

未来学校

教共体乡村学校全覆盖

展开教育“共富”蓝图

教育感言

做一个温暖的教师,就是带着爱心、耐

心、细心走向学生。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迸

发智慧的火花,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外温

柔以待,通过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个

细节来滋润学生的成长。

教育感言

英语教学其实就是和学生交朋友,一

起欣赏语言之美,了解多元文化,并将中国

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我会尊重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陪伴他们一起逐梦飞翔。

教育感言

教育工作是日积月累的投入和持之以恒

的坚守,我庆幸自己每一个脚步都踏在助力

学生成长的路上,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我将坚守初心,与学生彼此守望,共赴未来。

教育感言

我致力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不

断探索儿童视角下的“真实课堂”

,引导学

生带着热爱从课本走向生活,循着问题在

思考中建构新知,探着方法在合作中参与

实践,怀着自信在交流中表达观点。

教育感言

一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不仅

是学科领域的磨炼与进阶,更是在教育的

哲学省思里逐渐通透,在职业价值的多方

赋能里步步沉淀。

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学子。

图片由鹿城区教育局提供

全国第六所钱学森学校落户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刘伟 摄

鹿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胜利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是强国之基础,

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不竭动力。鹿城教育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

针,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责任

担当,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打造“未来教

育”新示范,全力续写“学在鹿城”新篇章。

一、以学生为中心,聚力培养未来社会

栋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

命,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养人”育人课题。聚焦“立德树人”

,开展思政

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实施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

升工程,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思政课程

的一体化开发;系统性构建班主任素养提升

“3+3”模式,纵向推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专

项化发展,促进班主任育人能力整体提升。聚

焦“身心健康”

,加强对体育课和劳动课程的重

视程度,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

天不少于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推动“明眸皓齿”

工程“

、正脊行动”等工作力度,增强学生自身

体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擦亮“小鹿心屿”“小

鹿心在线”等心育品牌,润养学生心灵,融汇家

庭教育。聚焦“未来学习”

,持续推动未来学校

试点校样态建设,以项目评比为支架促进区域

整体深度实践;开展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延伸问题—优化解决问题方案”为设计主线

的项目化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解决

的过程中,聚焦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着力

培养敢创新的好学少年。

二、以素养为核心,聚力打造未来教师

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

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

任。将师风师德作为立教之魂,推进“思想筑

基、师德铸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

崇高职业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热爱学生、热

爱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真正做到“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

;同时,细化落实师德师风网

格化管理,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师德师风突

出问题。将业务素养作为兴教之本,实施“强

师计划”

,用好特级教师工作室、教育部中学

校长培训中心等平台,进一步健全教师培养

培训体系和梯队建设,加大名师和骨干教师

培养力度;以“名师+”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多

方搭建平台,实现成果共建共享,拉动城乡、

区域、校际教育均衡发展。将校长培育作为强

教之源,探索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

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制度;创

设校长培训交流平台,开展管理与教学相融

合的研讨活动,促进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优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校际

间交流,深化后备干部、校级干部实践锻炼。

三、以共富为重心,聚力构建未来教育

格局。鹿城以教育之力厚植幸福温州之本,

以教育共富夯实区域共富之基。抓好“提质

减负”

,发挥好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力

巩固“双减”揭榜挂帅成效,深入推进学校

作业管理改革,深化实施中小学课堂变革

第三轮行动,推进校内“五项赋能行动”

,打

造“双减”集成改革新样态;巩固学科类培

训机构的压减成果,破解防范学科类隐形

变异难题。抓好“优质均衡”

,推进全域教共

体(集团化)试点区创建,深化“三横两纵多

样态”教共体区域样板内涵,真正推动课程

共建、资源共享、科学共治,进而辐射更多

学校,形成优质品牌的“裂变效应”

,加快形

成一批新型名校名园发展集群。抓好“美好

校园”

,立足城乡校网布局一体化,科学确

定服务半径、学位需求,以规划引领教育资

源均衡发展;坚持以“未来学校”建设高标

准,加快推进绣山中学、温州儿童艺术剧院

等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效益大的工程的建

设进度,同时,把校园建设真正打造为良心

工程、品质工程,为孩子们打造书声琅琅、

书香阵阵的高品质幸福校园。

创新引领 奋勇争先

全力交出“学在鹿城”高分答卷

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

6

鹿 城

第9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卓扬 美编/郑群 组版/琳琳

随着学校的“围墙”被打开,

“无边

界”学习得到广泛认同,校园的育人空间

内涵建设越来越呈现出“全景式”“个性

化”“智慧式”等特征。近年来,龙湾区多

措并举推进,持续擦亮育人品牌。比如,

构建龙湾未来教育“五育融合”新样态,

创成国家级特色学校 20 所。率全省之先

落实“家长节”十大实事,完善“家校社”

协同育人体系。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创建为契机,创成市中小学智慧校园 2.0

学校 2 所、市“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示

范学校 7 所。

同时,坚持学生为本,有效促进提质减

负。做优教育部试点“双减”课后服务平台

项目,大力践行课后托管、暑期托管等“官

方带娃”模式,持续擦亮省义务教育阶段作

业改革温州市实验区试点品牌,市“双减”

优秀实践案例入选22个,入选总数在全市

名列前茅。

此外,关切群众利益,开展食堂专项整

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对学校食堂采购等

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公办学校食堂大宗物

品采购统一公开招投标全覆盖、校外供餐

企业统一招投标全覆盖、食堂财务集中监

管全覆盖,全面提升区域校园食品安全质

量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通讯员 王翔鸥 记者 卓扬

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关乎民生,关

乎未来。近年来,龙湾教育始终坚持以促

进“优质均衡”

、加速“教育共富”为愿景,深

入实施“学在龙湾”战略,不断加快教育现

代化步伐。

2023 年秋季,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共

有6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启动招生工作,

推动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整体框架进一步

提档升级。该批学校总投资约14.91亿元,

总占地面积约 235.17 亩,总建筑面积约

13.86万平方米,将为区域适龄青少年儿童

提供学位8430个。

国科温州学校序列新增国科温州第一

中学、国科温州第一小学两所学校,由国科

温州研究院托管办学,依托中国科学院大

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高端平台,引入北京

101中学教育集团和杭州学军中学优质资

源,由北京市基础教育首批特级校长陆云

泉担任名誉总校长。今后,国科温州第一

中学将成长为一所充满前沿气息的科技创

新型学校,国科温州第一小学将打造成一

所具有大学气质、名校基因的科技创新小

学。

龙湾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祥迪

近年来,龙湾教育全面启动教育“十四

五”工作,精准开展“深化六个年、提升六个

度”行动,坚定不移走好“两创两新”发展路

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优学龙湾”品牌

形象进一步树立。今后,龙湾教育将进一

步以教育整体提升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是审时度势破解“新命题”

。高度明

确当前的历史方位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坚持

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以提高质量

和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

教育的期待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

代化为保障,深入实施《高水平打造温州东

部教育新高地 助推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

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实施方案》,统筹推

进龙湾教育整体提升,以新担当新作为、新

实践新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蹄疾步稳当好“行动派”

。聚焦建

设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打造“未来教育”

创新区两大目标,加快实施“构建龙湾教育

一核五带十板块新格局”等教育重要领域

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举措;深入实施“学前

提质”“小学精品”“初中强校”“职教升级”

等工程,持续构建教育质量提升“全链条”

体系;深化集团化办学及校地教育战略合

作,破解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打造

老百姓家门口的品牌学校,促进优质教育

资源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个孩子。

三是争优创先勇做“探索者”

。坚持未

来驱动,加快落实强化评价改革行动计划,

形成以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为特色的

教育新态势;坚持改革驱动,加快落实新时

代立德树人行动计划,构建“五育融合”课

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坚持

数据驱动,加快落实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

划,在大数据与教育教学融合升级上求突

破,求取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提升。

未来,龙湾教育系统将继续坚定信心,

踔厉奋发,为温州龙湾“续写创新史、走好

共富路”注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打

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

板贡献教育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

化龙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到2025年,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稳

定在 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在

96%以上,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现

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创

成省级“双高”中职(专业)1个,建成“校企

双主体”办学改革示范点1个……为了实现

这些目标,龙湾区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

优化校网布局。聚焦东部大融合新趋势,

制定《构建龙湾教育“一核五带十板块”新

格局实施方案》,以“学在龙湾”战略为核

心,谋划实施“西联”“北引”“强中”“东优”

“南拓”五大战略,优化十个街道教育资源

布局。

同时,拓宽教育框架,升级资源保障

供给。持续实施《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投入增幅始终位居全市前列,上半年共

投入约 7.7 亿元。加快建设国科温州第一

中学等 6 所学校,总投资约 14.91 亿元,总

占地面积约 235.17 亩,可提供学位 8430

个。

在扩容提质的同时,龙湾区深入挖潜

增效,用心解决入学难题。积极解决企业

外来员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秋季学期通

过新建学校、补强师资、扩大班额、购买学

位等途径,满足8000余名企业外来员工子

女入学需求,1000余名引进人才子女、重点

企业优秀外来员工子女入读区内品牌学

校,助力区域企业“稳岗留人”

今年秋季,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共有

国科温州第一中学、国科温州第一小学、

龙湾区桃花岛中学、龙湾区桃花岛小学、

龙湾区未来之城幼儿园、龙湾区奥体中心

幼儿园等6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启动招

生工作,这既标志着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

整体框架进一步提档升级,也是全面促进

优质均衡的一个缩影。

加强品牌驱动,发挥校地合作作用。

充分发挥国科温州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对

区域基础教育的辐射作用,创成省现代化

学校数 21 所、一级幼儿园 22 所。谋划推

进与浙师大、原清华附中团队、市教研

院、温州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的办学项

目,打造“新共同体学校群”

深化合纵连横,完善集团共赢体系。

深入实施 《龙湾区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

学评估指南 (试行)》,进一步实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在南部薄弱片区注入区

实验中学、区二小、中通实验学校等优质

教育集团资源,将天河中学等7所中小学

纳入新一轮集团化办学改革,重塑教育高

质量发展新生态。

紧盯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

量。持续推进“职高升级”“初中强校”

“小学精品”“学前提质”工程,不断完

善区域教育教学质量高品质发展全链条

体系,高职单独考试升学率持续保持

100%,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

市前列,加快推进“学有所教”向“学

有优教”转变。

全域重构育人生态

“学有优教”内涵不断延伸

深化

﹃学在龙湾

﹄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作为区域高品质“托幼一体化”样板项目,

龙湾区未来之城幼儿园、龙湾区奥体中心幼儿

园以实现“幼有优育”为己任,持续为区域学前

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提供助力。龙湾区未来之城

幼儿园导入曾在亚洲幼教年会作为典型经验分

享的“悠玩优学”课程理念,将成长为一所培养

“5C+”未来素养儿童的“悠玩”乐园。龙湾区奥

体中心幼儿园打造“大自然课程”五育融合新样

态,将创成一所集“花园、学园、乐园”为一体的

现代化精品园。

该批学校将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

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的能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湾新篇章贡

献教育力量。

作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学综合改革

实验学校,龙湾区桃花岛中学、龙湾区桃花岛小

学将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

选聘特级教师担任学术校长,建立学科名师培

养工作室,引进省、市级名师,选调市骨干以上

教师,深度优化师资力量。今后,龙湾区桃花岛

中学将成长为一所聚焦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未来学校,龙湾区桃花岛小学将

建设成一所未来教育改革示范学校。

本报记者 卓扬 通讯员 王翔鸥

作为温州城市东进的主战场,

近年来,龙湾区全面升级“五个中

心”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一区五

城”

,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

区品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

区。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产业

转型升级,人口不断集聚,对教育供

给的需求及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道时代命题之下,龙湾教

育紧盯“建设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

“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两大目

标,深入实施“学在龙湾”发展战略,

加速形成“学有优教”良好生态,用

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永兴一小学子展示南拳。

积极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难题。

状元一小“千扇共舞”

龙湾区未来之城幼儿园。

龙湾区桃花岛中学。

龙湾区桃花岛小学。

龙湾区奥体中心幼儿园。

国科温州第一中学。

国科温州第一小学。

7

第10页

瓯海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

公办学校。学校总建筑面积69550.33平方米,投

资近6个亿。校园以开放灵活的功能区开启丰富

多彩的学习场景,空中花园、哈利波特式的图书

馆,打破固有课堂场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

的学习需求。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潘舒畅 美编/丛丛 组版/琳琳

瓯海区教育局

风劲帆满图新志,踔厉奋发正当时。瓯

海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力推进

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基础教育

新生态。近年来,教育综合影响力不断提

升,教育满意度持续增强“

,优办教育 学在

瓯海”的理念成为一种共识。接下来,瓯海

将坚持从“教育立区”的战略高度,持续推

动全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办好每一

所家门口的学校。

扩容提质,高标构建“美好教育”新格

局。面对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

期待、新需求,瓯海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

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整体

提升教育办学条件。深化教育“五重构”

改革,实施示范窗口校培育工程。统筹推

进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

育、老年教育协调发展,打造全民终身全

链条教育。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持

续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教育结

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上下功夫。遵循教

育现代化理念,以优质品牌学校、优质教

育资源为龙头,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

给。

优质均衡,持续释放“学有优教”吸引

力。锚定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

革试点,紧扣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加快

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

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城市发展之基。

面对“发展”与“均衡”的命题,啃下改革

“硬骨头”

、打响民生“攻坚战”

,向高教资

源要发展动能,向学城联动要创新发展,

依托“合作、委托、集团化”三种办学模式,

持续推动城乡教共体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跨地区教共体建设,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五育并举,潜心培养“全面发展”接班

人。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完善大中小

幼思政育人一体化体系、学校家庭社会育

人机制,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建设有瓯海辨识度的德育样板;

实施身心健康升级工程,加强中小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拓宽学校美育途径,丰富劳

动教育课程,推进“明眸皓齿”和“温馨教

室”建设;实施教学教研提质工程,坚持以

生为本、以学定教原则,重构教学常规与

教学管理,探索、构建各学科“未来课堂”

样态。实施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强势推进

“双减”工作,严格“五项”管理,全面规范

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

业负担。

育人之路漫漫,未来教育可期。瓯海

教育将始终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深入推进

教育生态变革,持续优化教育治理方式,努

力实现瓯海教育蝶变升级,不断提升城市

核心竞争力和首位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

“科教新区、山水瓯海”贡献教育力量。

本报记者 潘舒畅 通讯员 陈凡

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首次晋级A等行列,位列

全市第一;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全市第一,实现历史性

突破;教育满意度最新排名升至全市第一,引爆家长朋

友圈……今年以来,瓯海教育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这

是瓯海区深入实施“教育立区”战略,深化教育“五重

构”改革,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显著成果。

在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目标指引下,瓯海的校

园变美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得益彰;教育理念升

级了,始终坚持把学生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师

资水平提升了,名师引培数量和质量双双创新高;教育

质量提升了,优质生源不断回流……未来教育的美丽

画卷,在瓯海徐徐展开。

走在瓯海区的大街小巷,一座座高

颜值的现代化校园,已然成为城市中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学期,包括温州绿轴小学在内的瓯

海区11所中小学、幼儿园集中投用,累计

为瓯海区带来10350个新增学位,极大满

足了辖区群众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的需

求。

这 11 所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学、幼儿

园,是瓯海区大手笔投入、大力气推动

未来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三年来,瓯

海区按照“未来学校”建设标准,以智

慧化为支撑、以现代化为引领、以品质

化为目标,新建投用公办中小学 10 所、

幼儿园 25 所,建成数量和建筑面积位居

全市前列,全力打造一批能代表瓯海办

学成效的高水平“窗口学校”

,为全市乃

至全省开创了未来学校建设的瓯海范式。

瓯海以打造“5分钟幼教、10分钟小

学、15分钟初中”服务圈为目标,超前规

划并落地外国语学校、高铁新城实验学

校、温州榕园学校等,有力带动了瓯海中

心区、高铁新城、南部新城等核心区域发

展;

率先出台“美好校园空间建设十条

举措”

,如温州中学附属初中、中心西单

元B06学校等新开工的学校均高于省定标

准建设,单个普通教室面积达 90 平方米

以上。拓展公共区域面积,为学校开展

育人活动留足空间;

聚焦“儿童友好”新样态,对瓯海

区实验中学、梧田第一中学、龙霞实验

小学、景山小学等基础较好的老牌学校

予以空间提升,让老校焕发新的生机;

聚焦打破学校“围墙”阻隔,探索与社

会共享共建博物馆、展览馆、城市书

房、文化礼堂等公共资源,拓展了未来

学校的“学习边界”和“有效空间”

……

放眼望去,一所所理念先行、设施

先进、环境优美的未来学校,为瓯海区

的发展注入了最靓丽的底色。

从“幼有所育”到“老有所学”

,瓯海区

努力书写未来教育的美好模样。

创新推出 6 种婴幼儿照护模式,建

立早教和托幼试点园共 90 家,成立全

市首个“幼小初衔接实验区”

。加快职

业教育人才输出 ,主动适应未来产业

需求,做强汽修、眼镜、智能锁等区域

特色专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

链的有机衔接。推动终身教育转型升

级,浙江开放大学瓯海学院挂牌成立,

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得到系统拓展 ,

逐步形成了“人人可学”的社区教育体

系。

瓯海区着力 凝聚家校社三方力

量 ,构建大社会办大教育的格局 。先

后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家长联合会和

区级心理辅导中心 ,在全市首创推出

家庭教育掌上课堂品牌,在“浙里办”

上线全省首个“数字家长服务坊”

。承

办嘉昆太温长三角家庭教育论坛和全

市家庭教育推进会 ,营造全社会共同

参与教育发展的良好格局。以首批获

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区为契

机,挖掘区域劳动教育资源优势,开发

综合研学课程 。截至目前 ,全区共创

建劳动研学实践基地省级 5 个、市级

30 个,市级以上基地数量居全市各县

(市、区)之首。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

为将来。在教育发展的漫漫征途上,瓯

海将聚众力、汇众智,向未来谋发展,向

创新要动力,不断加快“未来教育创新

区”建设,全力助推“学在瓯海”和“好学

温州”建设。

未来教育,需要一批高品质有内涵的

教育项目作支撑。

前不久,瓯海区教育局与温州市第

二外国语学校签订《关于瓯海区梧田第

二中学委托合作办学协议》。

此次两校合作举办附属初中,是瓯

海区继温州中学附属初中项目之后又

一个与市直名校合作、以品牌驱动区域

教育发展的尝试。

近年来,瓯海区紧握教育综合改革

的舵盘,不断创新办学机制,与北京均

优、清华附中、上海慢点、深圳市二十一

世纪研究院等国内知名机构合作,达成

了一批优质办学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市

直优质教育资源,举办了多个校地合作

项目,持续推动优质教育在瓯合作共享、

落地生根。

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高校群

所在地,瓯海区善于向温州大学城聚优

势、找资源,深化校地合作,助推基础

教育发展 。 2018 年起 ,先后成立了温

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温州大学附

属茶山实验小学、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

实验小学以及一系列附属幼儿园;2021

年,温州榕园学校正式委托温州大学办

学……

此外,瓯海区还以“名校+”等模式,组

建紧密型、联盟型、跨学段型教育集团(教

育共同体),全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

“全覆盖”

近日,一项“国字号”荣誉再次落

户瓯海: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

革试点获批立项,这既是对瓯海教师队

伍建设成果的肯定,也为后续培养高素

质专业化的未来型教师队伍指明方向。

未来型教师什么样?瓯海出台“未

来教师建设23条新规”

,以打造思想政治

素质过硬、师德师风建设过硬、专业能

力素养过硬、综合管理水平过硬的队伍

为目标,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链条协同

创新,勾勒出未来教师群体画像。

未来教师,需要高素质专家型教师

队伍来引领。为此,瓯海区加大人才精

准引育力度——修订教育人才引进政

策,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路子,进

一步优化引才流程和提高人才待遇。坚

持按需引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建立

相对稳定的客座专家队伍。高质量招聘

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多维度引进高层

次教育人才和骨干教师。五年来,全职

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 83 名,柔性引进高

端人才33人。

未来教师,需要德才双优的良师队

伍来支撑。瓯海区大力开展“未来教

师”培养行动,实施“校园长培优、班

主任培强、教师培名、良师培育”计

划。优化校长培训顶层设计,打造一批

引领全区、影响全市的“未来教育家”

型校长队伍。发挥名师工作室带动引领

作用,启动“千人良师”培育工程,建

立激励机制,畅通成长通道,全力培育

本土骨干教师。开展“教师全员素养大

赛”“罗山塘河缘高峰论坛”等品牌研

修活动,以“输出倒逼输入”

,推动深

度研修。五年来,瓯海区培养省特级教

师 8 人,省教坛新秀 12 人,浙派名师名

校长 24 人,市“三名”35 人、市“三

坛”135 人,新培育名优教师比例位居

全市之首。

未来教师,需要诚意满满的惠师政

策来呵护。瓯海区推出未来教师十大暖

心举措,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为教师

提供免费洗车停车、购物折上折、景点

免费旅游等服务。改善教师早、午餐质

量,解决教师午休躺睡、上班停车等问

题,落实弹性上下班和良师慰问制度。

关心新入职青年教师住宿问题,建成336

间青年教师公寓,实现拎包入住,使广

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社会上有荣

誉感,形成安心从教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潘舒畅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瓯海

区紧紧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契机,以“教

育优先”驱动“发展领先”

,努力打造一批

代表瓯海办学成效的高水平“窗口学

校”

,不仅跑出了瓯海速度,也创造了温

州标杆。

三年来,瓯海共建成投用公办中小

学10所、幼儿园25所,建成数量和建筑面

积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区教育基础设施

和办学条件在均衡基础上更加优质、更

加现代化。

今年秋天,瓯海继续新建投用11所中

小学、幼儿园,将新增中小学学位7830个、

幼儿园学位2520个,满足辖区群众对于优

质教育的需求。

温州榕园学校多彩拓展课程。

温州高铁新城集团学校站西校区,总建筑面积

超4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8个班级。学校秉承“适

性扬才,让每一个孩子站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的育

人理念,在未来学校治理、未来课程、未来课堂以及

未来空间塑造四方面探索未来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绿轴校区,坐落于温

州中央绿轴芯,秉承未来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理念,

校区间实行统一管理、师资互派、共同发展。学校

创新育人机制,高质量建设未来窗口学校。

瓯海区实验小学飞霞校区,总建筑面积40241.91

平方米,办班规模48个班级,投资3个亿。学校以高

标准、现代化、智能化来打造学生学习成长空间,每个

教室集综合功能为一体。学校以“培养学生积极和美

的人格,为终身自能发展奠定基础”为育人目标,以

“美人之美、和而不同”为校训,创设“积极学习,自能

发展”的校风,形成“巴学园”课程发展规划。

瓯海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温州高铁新城集团学校站西校区

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绿轴校区

瓯海区实验小学飞霞校区

以更宽的视野 打造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

以更高的站位 构建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

以更强的使命 培育德艺双馨的良师队伍

以更实的举措 贯通全链融合的育人体系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

steam机器人课程。

8

第11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卓扬 美编/丛丛 组版/琳琳

洞头

优质均衡

教育赋能深一度

“和公办园收费一样、招生一样、保教一样!”

今年上半年,乐清成功将47所民办园转设为新型

公办幼儿园,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公办教育资

源。而在乡村园里,又展现出另一番风貌。在乐清市

机关幼儿园龙凤桥园区,通过建设“春田花花”户外

实践综合体和“村学草堂”

,吸引挂牌基地13家,超

1500 人次的“教育伙伴”参与到教学中来。

“园村一

体”的发展模式正孕育着未来乡村园的新样态。

一手抓机制创新,一手抓内涵建设。近五年,乐

清建成投用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 31 所,新增学位

21500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4所,新增学位13290

个,实现了一乡镇街至少1所公办园的目标。同时,持

续优化校网资源布局,去年以来,将19所乡村小规模

学校撤并至周边优质学校。

一手抓教育公平,一手抓教育质量。乐清通过一

体化开展“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

程,出台“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区域教育增值评价探

索”省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深化义务教育提质增效

和“双减”精神落地,全面实施后 20%学生提升计

划。同时,扩大优质普高定向招生比例和对象学校,

今年,已将乐清中学60%的定向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

学校,并倾斜照顾薄弱学校,同步谋划明年在乐清市

二中实施50%的定向生分配政策,缓解城乡区域初中

入学热问题。2023年,乐清高考成绩在前四年连续大

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五连升。初中教育优质均衡逐

渐凸显,考入乐清中学的初中学校覆盖率95.92%,比

去年提升8.16%。

尊师强教

教育保障高一度

“这里有一群愿奉献、乐奉献,

‘躺不平’的老

师!”

新学期开学,乐清市大荆镇第六小学的乡村音乐

教师陈晓雯在朋友圈发文:

“开学最让我感动的是,

工作室小伙伴有的下乡任教,有的积极承担学校工

作,有的努力申请当班主任,干劲十足地推进工作

室实践课程。

”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浙江教

育年度影响力人物、温州市名教师……从职场新人到

名优教师,陈晓雯带领青年教师一同成长,她的成长

路径,也是乐清教师职业发展的缩影。为引领教师成

长,乐清深入实施“乐清市瓯越教育人才培养计划”

推行教师队伍建设“三三制”激励制度,形成温州市、

乐清市“三名”-“双坛”-学科骨干的金字塔型人才梯

队。目前,已培养省特级教师 16 名,正高级教师 16

名,省教坛新秀 21 名,现温州市第一、二、三层次

骨干教师达58名、701名、2201名。

诚然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突出绩效、拒绝“躺

平”

、撬动内生力,是一道集合智慧和魄力的命题。

2022年,出台 《乐清市学校及校长学年综合业绩

考核办法》,各等次学校绩效奖励金额差距为5000元/

人;10 月,扩面增量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金;12

月,调整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发放范围;2023 年 1 月,

提增全市班主任津贴至 1000 元;2023 年 4 月,出台

《乐清市中小学教职工考评办法 (试行)》,拉大教职

工学年度综合业绩奖金额差距;提高幼儿园劳动合同

制教师工资待遇……近年来,乐清不断优化教师绩效

考核机制,突出成果导向和工作量导向,绩效奖励向

班主任教师、一线骨干教师等工作量大的教师倾斜,

向取得优秀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倾斜,

向取得扎实工作成效的教学团队倾斜,拉开校际、教

师间的绩效奖励差距,发挥绩效正向激励作用。强化

“优待遇”

“实打实”地筑牢尊师强教之基,现义务教

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已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

水平。

打造教育铁军,乐清还坚持校长从名优教师中培

养的导向,2022年以来,共提拔校级干部298名,把

40位能力强、业绩优、群众口碑好的年轻干部提任到

农村学校校级岗位任职。在全市校级干部中,获得乐

清市骨干教师及以上教学荣誉的校级干部达60%。全

面开展校长职级评定,100%完成校 (园) 长职级认定

工作。同时,推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鼓励引导城镇

教师或名优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享

受职称评聘倾斜政策)。

以人为本

教育提升暖一度

“来了就是乐清娃!”

出台落实随迁子女入学系列政策,公办学校实

行“零门槛入学、无条件转学”

,打造“无忧入

学”体系,保障随迁子女 100%就学权益;率全省之

先突破人才类别梯队,分层落实“无障碍安排 (E

类)、全市统筹安排 (F 类)、区域统筹安排 (G

类) ”

、企业高管高工就优入学……乐清教育不断提

升服务水平,为引才留才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入学

环境。今年完成随迁子女转学近 1900 名,占温州总

量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全市随迁子女就读公办

比例达 96.97%。

努力让教育的温度再高一点。今年以来,乐清率

全省之先一体化推进“安心托幼”工程,在公办幼儿

园延伸托育、学后托管的基础上,增设周六安心托、

暑期安心托等托育服务,有效缓解幼儿托管照看难

题。同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开发“学生

关爱帮扶”系统,排摸记录心理危机、留守儿童、贫

困家庭、单亲家庭等困境学生全覆盖,一对一开展关

爱帮扶;开发“教师家访定位签到和家访记录”程

序,创成省首批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免费开展热线咨

询、面对面咨询等心理服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

理品质。

乐清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庆东

乐清作为浙江省、温州市的教育大市,近年来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但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持把“高水平建设优质均衡、高品质打造未来教育”作为努力前行与不懈奋斗的目标,把“追

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双提升”

具体来说,着力做好“六个坚持”

:坚持把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深入开展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建设清廉学校;坚持把立德树

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轻负高质”教育导向,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

,建立核心的课程教学和泛在的

学生辅导体系,构建有美感、有细节、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美丽校园;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一

体化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全面实施后20%学生提升计划,建立分层分类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加快打造“每个家门口都有好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好校长、每个学生都有好老师、全市教育拥有好生态、每个孩子都有好

未来”的“五好”教育新形态;坚持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特点

和要求,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实施教学方式变革、数字化赋能课程教学

行动,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新模式;坚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开展规范办学专项行动,重拳治理“隐

形变异违规”校外培训,推进“智安校园”建设,突出招生、食堂等关键重大领域精细化管理,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现

代化。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筑牢教师事业信仰力,激发教师专业学习力,创造教师职业幸

福力,开展教师分类分层进阶式培训,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推行教师严管厚爱工程,实施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

度,强化与人工智能新技术深度融合,深化“两个考核”评价机制,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迈入新征程,我们将着力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乐清“续写创新史、走好

共富路、争创先行市”注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洞头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郭海辉

在全市打响“好学温州”品牌的主题下,洞头区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和

重点,努力办好家门口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的教育,争做全市教育共富先行区,重点抓好三方面工

作。

一是聚焦均衡普惠,打造海岛教育的共富新格局。锚定“两个创建”抓手,加快创成全国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办学质量提升,提高优质公办幼儿

园覆盖面,深化洞头“海+”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学前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全力推进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优化城乡义务教育校网布局,提升城乡“教共体”融合水平,加大对离岛学

校扶持力度,全面夯实共同富裕教育基础。

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培育德能兼备的教育大先生。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厚爱加严管,引

导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新时代“大先生”

。强化教师素养培育,打造“多维度、全

覆盖”教师成长培育体系,为教师提供完善的成长发展平台。不断加强教师礼遇优待,提高离岛乡村

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打造有获得感的德能兼备育人队伍。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完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五育并举”

。积极融入大

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实践,深入挖掘“海霞精神”内涵和德育延伸,打造具有“海霞”特色的思政课堂

和德育教育体系。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持续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扬帆行动”

,健全教学

质量提升配套机制,全力打造好校园育人主阵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洞头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书写共同富裕海上花园的教育

新篇章。

用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

精准普惠海岛儿童

乐清

本报记者 卓扬 通讯员 柳恩理

新学期,乐清市又有 7 所高颜

值、高品质的新校园投入使用。经

过一个假期,校园里正悄然发生改

变,学校变美了,变得更有文化味

了。近日,《乐清市中小学(幼儿

园)“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

实施方案》发布,计划通过三年打

造乐清市级“品质校园”窗口校100

所,温州市级“品质校园”窗口校48

所。记者从乐清市教育局了解到,

仅今年就投入6399.2万元,用于校

园文化及功能室改造等项目建设。

校园文化内涵链接着“醉美之

城·幸福乐清”品质城市建设。目

前,乐清正全面部署、全员奋战,累

计投入资金 2.1 亿元,全力推动下

半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

作,加快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本报记者 徐龙飞

通讯员 曾盈盈

今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

系的意见》,提出要让优质均衡的

公共教育资源更加精准地普惠民

生。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教育的公平表现在均衡和普惠

上,这也是教育共富最直观的体

现。近年来,洞头区将教育的优

质均衡发展作为“海上花园”建设

的重要内容,以夯实基础设施、提

升师资队伍、优化教育方式这“三

驾马车”

,实施全国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区与全国学前教育普及

普惠区“两个创建”

2022年4月,洞头区入选教育

部公布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先行创建区”名单,在当时的温州独此一家;2022年

11月,高分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省级实

地督导评估,率全市之先实现公办园街镇全覆盖,幼儿

教师持证率、学历合格率、等级园覆盖率和普惠园覆盖

率均达到100%。

夯实设施建设 筑牢普惠教育基础

在洞头鹿西1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鹿西中心小学可

以说是岛屿地标。和小小的岛屿一样,学校也十分“迷

你”

,师生100多人,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走遍校园。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岛屿上,人员寥落的校园,

安装了智能设备齐全的智慧教室,建有数字和纸质复合

型书籍的图书馆,红色影院等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一应

俱全。2019 年开始,孩子们不出岛屿就可以学习架子

鼓、小提琴、葫芦丝等乐器,且学习费用全部由鹿西乡政

府承担……

这是洞头校舍条件持续提升、硬件设施不断优化的

一个缩影。近5年,洞头区新建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5所,改扩建2所,占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40%;

学前教育阶段先后建成投用霓屿幼儿园、灵昆幼儿园、

元觉幼儿园,2023年大门幼儿园进行主体工程施工,教

育第二幼儿园、教育第三幼儿园新园开工。2022年,全

区所有幼儿园均提升为省三级以上幼儿园。截至目前,

全区普惠性幼儿园、等级幼儿园占比均达100%,省一级

园覆盖面达50%,省二级以上优质园覆盖面达90%、各

偏远海岛均为二级以上优质公办园。

此外,洞头区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全面配齐

教育技术装备。近五年投入4000余万元,相继完成网

络环境升级改造、新型教学空间建设、

“互联网+义务教

育”

、中小学教室视觉环境改造提升等民生实事。全区

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有率达 94%;录播教室建有率达

100%;交互式多媒体智慧黑板覆盖率达92%;每百名学

生拥有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的数量达3.07个。全区建

有智慧教室17个、创客基地(空间)16个。目前,洞头区

每名学生人均拥有教育技术装备资产8700元,位居全

市前列。

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洞头区持续有力的财政支

持。近5年,洞头区优先安排教育支出,累计达24.5亿

元,年均增长率为5.84%,严格落实了教育支出两个“只

增不减”

名师下海岛 合理激励促教师进步

学习是双向的,不仅学生要学习知识,老师也要提

升自我。

3年前,鹿西中心小学教师许瑶瑶参加了区教育局

组织的“语文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活动结束后已经

赶不上最后一班船回岛,索性围着名师提问,一直到晚

上11时,她依然舍不得回酒店休息,忙着修改教学方案

和交流体会。

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因为洞头区“名师

工作室”在鹿西中心小学设置了站点,全区名师每年都

会到鹿西上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为离岛教师的学习、

交流提供了平台。

近5年来,洞头区成立了41个区级名师工作室,辐

射学员390余人;组建“卓越教师研修班”

,借助浙江师

范大学研训力量,推进为期两年的拔尖教育人才培养计

划,为海岛培育了源源不断的优秀教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了流动和竞争,教师才会

进一步发挥才干。

洞头区率全省之先实施全学段、全区域、全覆盖的

“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全区19所义务教育学

校教师交流轮岗,调优城乡师资结构,推动资深教师、骨

干教师有序流动到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区内师资均衡配

置。洞头区特为偏远乡村学校开设高考师范生定向招

考名额,加强离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近3年,为偏远

乡村学校补充优质师资40余名。

同时,洞头还启动“扬帆行动”教育改革,制定30余

个配套文件,落地各项机制改革。以《洞头区教育系统

教职工年度考绩奖分配实施方案》为例,该项机制改革

聚焦绩效分配,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形式,单校年终考

绩奖最大差距近2.7万元,全面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

酬”导向……

通过改革,洞头区构建了合理的“竞争+流动”体

系,辅以严格的“激励+倒逼”机制,充分激发洞头区教

师教育激情,2022年至今共培育本地特级教师1名、市

“三名”荣誉称号教师6名、省教坛新秀2名,市教坛新秀

19名。

优化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暑假期间,在海霞将帅少年军夏令营进行户外拓

展、自然探秘、学科探究、幸福课程、国学教育已经成为

了温州学生们向往的一种体验。

作为海霞故乡,洞头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特

色“海霞魂”主题文明教育,深入挖掘“海霞精神”内涵和

德育延伸,开展讲海霞故事现场赛、

“小海霞”红色研学

等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全区建成德育特色项目的学校

达100%,义务教育学校创成市级文明校园达40%。

这是洞头区深化“五育并举”的成绩体现。除德育

之外,洞头还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健全“以赛促练”

的倒逼考核机制,2022 年洞头区籍大一新生提质健康

合格率居全省第一。持续提升美育效度,坚持开展器乐

进课堂,连续5年开展艺术水平抽测,艺术总体水平逐

年提升。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卵石画”“纸浆画”等课程

广受学生欢迎,近5年共有50多个课程荣获省市级精品

课程。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成立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

心,推出区级劳育指导清单,3所学校获省级劳动教育

项目试点学校……

在“五育并举”之外,洞头区持续抓好课堂质量提

升,进位升等全区教育水平,不断加速教育优质均衡发

展,与龙湾区建立跨区域教共体6个,引进品牌合作学

校1所;结合“互联网+义务教育”和教育共同体组建要

求,依托12个教育集团,着力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

办学质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100%全覆盖。

未来,洞头将持续做好“双创争先”工作、优化教学

服务水平、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推进校网布局优化、推进

县中崛起行动等重点工作,助推海岛教育均衡共富,有

力打响“学在洞头”教育品牌。

9

第12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卓扬 美编/蔡晖 组版/琴双

瑞安

创良好教育生态县域样板

擦亮“瑞有安学”品牌

办好百姓自豪教育

奋力绘就教育共富图景

打造全面发展育人体系 永嘉

学在永嘉 学有优教

园村一体

“孕育乡村学校之变”

在永嘉县枫林镇,随着枫林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

开学,做了10多年馒头的徐晓芳,也开始为给孩子们

“上课”作准备。

孩子们跟着徐晓芳学习标准的揉面、发酵等传统

工艺,利用半天时间体验整套制作流程。香喷喷的馒

头出锅后,孩子们会把馒头带到街上亲手送给空巢老

人。自徐晓芳的“阿芳馒头店”门口挂上“邻里库”牌子

以来,这样的活动每月会开展一次。

枫林镇中心幼儿园将园所周边的徐定超故居、阿

芳黄馒头特色作坊纳入“邻里库”资源,让幼儿体验原

汁原味乡野课程,目前已经挂牌“邻里库”17家。村本

课程打开了教师思维边界,也赢得了村民的教育认同。

“一个村就是一所园”

,桥下镇中心幼儿园依托玩

具小镇优势,企业提供培训场所,免费为教师开展教玩

具应用的系统培训;教师则为企业改良产品提供专业

建议,并可申请定制个性化的教玩具;幼儿园开设“方

圆童玩”课程,举办“童创节”

,让孩子们得以充分接触

教玩具,以海量的体验汇聚成数据,成为企业改造产品

的重要参考,有效实现了政园企三方共赢。

今年,永嘉县成功承办了全国学前教育装备创新

发展交流会,桥下经验全国分享。桥下镇中心幼儿园

园长季惠忠介绍,不同企业在园内设有不同区域,教玩

具的材质、玩法各有差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企

业会定期选派技术骨干到幼儿园开展玩具教学。

一批学前教育“未来乡村园”新样态在“方圆永嘉

真善和美”的土地上生发,未来乡村学校持续蝶变。

“我县小规模学校数量曾在全市乃至全省居前。为

破解这一难题,我县将项目化学习与未来乡村学校打造

结合,积极挖掘乡村优势教育资源,打造‘山水田园课程

群’

,共享项目学习成果,孕育乡村学校之变,从而推动

区域教育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的教育高位均衡。

”永嘉

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滕琼琼介绍,如罗东小学的瓯窑、

瓯绣、瓯茶、瓯雕“四瓯”课程,在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自

信、助力城乡教育均衡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强师资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李治远老师的“七巧板”

,叶园园老师的“创意手

工”

,林新新老师的“衍纸”……在永嘉县沙头镇中心小

学,这些兼任教师虽是半路出家,但他们能找准课堂切

入点,精心准备的特色美术课堂备受学生喜爱。

名师“飞课”常态化,提升美育水准,该校除美术兼

任教师培养外,还打造了专业教师的“双师”课堂,实现

线上、线下“双师一班”教学模式。

这是永嘉弥补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特招”之一。

温州市名师厉雄燕从教30 多年,2022 年 9 月,她

响应市教育局推行的名优教师支援山区教育政策,以

“特岗教师”身份到岩头镇中学任教。

作为永嘉县最早一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她

已坚持带到第六届,历届学员成绩斐然。今年3月,第

六届工作室成立时,为了更好地支援山区语文教学,特

地只向山区招收学员,特别是岩头片区。从备课、磨

课、观课、议课等“一条龙服务”

,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论文指导、理论讲座等“面面俱到”

,帮扶山区教师成

长。作为一名支援山区的名优教师,她努力以“一棵

树”摇动“另一棵树”

目前,永嘉县建有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室106个,招

收县内青年教师学员1055名。以“名师工作室”打通

“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帮扶网,建立“名师团队+学校”

线上线下研修共同体,开展集中研修、送培送教、课题

研究、网络教研等多种活动,实施人才梯队培养。根据

县情制定“山区富余教师顶岗”“小学语文教师双班制”

“沿江优秀教师支教保岗交流”等举措,多渠道补充配

齐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支教交流制

度,沿江学校28名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200余名

山区富余学科教师到沿江学校顶岗。

固本强基

“安心在家门口上好学”

9月1日,永嘉中学附属中学揭牌开学。本月开学

季,永嘉投用多所新校园,优质学位供给扩面,新增中

小学幼儿园学位4150个。今年永嘉创新举措规范民

办义务教育发展,停办“五校一区”

,通过公办学校扩容

及设立4个公办学校教学点,保障民办学校随迁子女

入学5186名。

让孩子们安心在家门口上好学,永嘉固本强基,推

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上,通过扩容公办普

惠资源、优质资源,提高办学品质。2021年初,全县公

办园幼儿覆盖面仅为30.23%,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

惠县创建为契机,通过新改扩建幼儿园和租赁办园的

方式,实现全县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公

办园幼儿覆盖面提升至55.04%。

此外,全县公办中小学“城乡教共体”实现全覆盖,

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占比达91%。扩大中高职一体

化贯通培养,完成中高职一体化招生 1469 人,占比

41.2%,超省考核指标11.2%。

创新校园安全工作举措,当地组织全县300多名

学校保安开展岗位业务培训,聘任“校园安全专

家”

,出台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校园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等,持续开展夜查夜巡夜访活动。

发力打造“心安校园”

,加快建设儿童青少年心理

服务体系,创建省级心理健康示范点20个,实现省级

标准化心理辅导室中小学全覆盖,建设永嘉县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育和德育融合型人才培养计

划》项目成为2022年浙江省“希望之光”计划13个专

项补助项目之一,是全省唯一一个获得补助的教育类人

才培养项目。

永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旭亮

近年来,永嘉教育紧扣“两高两创”重心和“学在永嘉”品牌打造,聚力聚焦党风廉政、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

方面奋力交出高分报表,全县教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永嘉致力于探求教育高质量跨越式

发展“永嘉方案”

,以“优质教育”回报“优先发展”

,以群众“满意度”提升政策“含金量”

,不断将更优质的教育资

源和成果惠及全体永嘉人民。

我们深化改革加强规范化治理,构建生态良好“强力网”

。构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新格局,稳步推进党组织

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合力推进“清风护苗”行动。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锻造德能

兼备育人队伍。持续实施校园安全六大工程,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绘就风清气正教育新图景。

我们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谋划教育共富“先行棋”

。加快教育配套设施增量提质,不断夯实教育发展

基础,提高优质公办幼儿园覆盖面,科学优化城乡校网布局,提升“教共体”融合水平,力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

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推进全县教育迈进“学有优教”的“教育共富”新时代。

我们着力打造全面发展育人体系,打造学有优教“金名片”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五育并举”

,以数字化、信

息化赋能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巩固深化“双减”成果,积极研究新中考、新高考,加快教育教学步伐调整变革。探

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全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卓扬 通讯员 潘晓军

今年8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

会”在北京召开。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校长方飞岳作为主会场唯一的学校代表,在会上作《数智融合:RUI

大脑赋能未来学生培育新样态》专题发言。该校通过数智平台辅助校园智慧育人,助力学生获取最合适的学

习资源与学习路径,助力教师从感性教学到精准教学,助力教研从基于经验到基于实证,助力学校从粗放管

理到精细管理,展现了瑞安教育高品质赋能发展的新样态。

从促教育共富到促教育公平,从促教育均衡到促县中崛起。近年来,瑞安教育以“创良好教育生态县域

样板、办瑞安人民自豪教育”为目标,持续推进瑞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学子就学首选地、教育教学质

量新高地、高素质教育人才集聚地。

本报记者 金朝丹 通讯员 郑晓玲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持续扩容,义务阶段公办学校“城乡教共体”100%覆盖,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招生

超额完成,偏远乡村学校食宿条件持续改善,公办学校食堂物资统一采购、一律自主经营,教育领域所有小额工程

一律纳入智慧监管……今年以来,永嘉县着力聚焦教育均衡、教育民生等主题主线,向“学有优教”不断迈进,全力

打造“学在永嘉”品牌,以高质量教育擦亮永嘉百姓美好生活底色,打造教育优势,赢得永嘉未来。

枫林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制作特色小吃“黄馒头”作准备。

办学规模36个班级,总投资2.9亿元,建有现代

化的击剑馆、篮球馆、体操馆、乒乓球馆、儿童剧场等

高规格的体艺专用场馆以及“高颜值”的图书馆、科

创中心、艺术中心……今年秋季学期,瑞安市马鞍山

实验小学滨海校区启动招生。作为瑞安优质公办小

学的分校区,它也是瑞安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

面提质”的一个缩影。

为了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近年来,瑞安

积极推进“名校+新校”模式,充分挖掘瑞安中学、瑞

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等现有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潜

力。比如,今年新创办瑞安中学附属初中、教研院附

属小学等3所学校,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滨海校

区和南滨江校区、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外滩校区等

4 个分校区于秋季学期投用,预计新增优质学位

6400个。

同时,引进优质大学资源。以市政府名义推进浙

江师范大学和瑞安市第五中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滨江

中学、温州大学和瑞安市第六中学等3个合作办学项

目落地,相关大学以选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驻点等方

式指导学校办学,合作期限6年。此外,基于多年来民

办力量的积累,瑞安还探索出“优质民办+”模式。为进

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在

新纪元教育集团托管林川镇中学、芳庄乡学校经验基

础上,将瑞安市桐浦镇中学委托瑞祥教育集团管理办

学。目前,该举措已惠及农村学生1000余人。

为促进教育公平,瑞安稳妥推进城区超计划学

生分流,今年共平稳分流学生2409人。同时,积极

吸引新居民子女在瑞就学,通过优化“居住证+积

分”分批招生程序,新居民子女可直接凭居住登记入

学,实现义务教育招生“平稳有序”

今年3月,瑞安中学与苍南中学结为跨地区互

助结对,通过安排双方教师开展常态化合作备课、线

下集体教研活动、

“一对一”建立师徒结对、组织双方

师生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等,进一步提升两校办学

水平,打造同心同向的教育“奔富共同体”

。据了解,

此前瑞中已与青田中学、文成中学开展结对帮扶,持

续助力“县中崛起”

坚持质量立教,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内涵。为

实现“县中崛起”

,近年来,瑞安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分类

办学改革,区域内14所普高学校已实现全域双向结

对,2所学术高中、1所预备学术高中、2所特色高中纳

入温州首批培育对象。同时,加大温州市特色学科(项

目)基地创建力度,已有4门通过温州评估认定、26门

纳入培育。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连续多年稳

居温州各县市前茅。今年,瑞安高考各项数据均再创

历史新高,清华北大录取8人,双一流以上高校录取超

700人,省重点及以上高校录取超2000人。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瑞安也将智

慧教育作为打造教育高地的重要支撑和变革力量,

全域推进智慧教育工作,按照“规范、开放、协作、共

建、共享”的要求和“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构建

“教育大脑”

,打造智慧环境、教育教学、教育智治三

大服务中心。全面部署推进数据驱动下的因材施

教,探索个性化和差异化教与学,开展数字化教育评

价,用数字化转型助推区域教育变革,促进瑞安教育

优质均衡。瑞安市各中小学找准数据与创新的结合

点,以小切口撬动大场景,涌现出一批辨识度高、具

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成果。

乡村教师和班主任是三尺讲台的“麦田守望

者”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2温州市中小学乡村教

师、班主任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瑞安两位老师光荣

上榜——瑞安市曹村镇第二小学张蓓蕾获乡村教师

年度人物、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谢华华获班主任年

度人物。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瑞安聚焦教书育人,不断

建强“瑞有安学”主力军。一年来,评选瑞安市名校

长、名教师、名班主任50人,27人获温州市名校长、

名教师、名班主任,6人获省特级教师,6人入选省教

坛新秀候选人名单;设立瑞安市名师工作室22个,

累计招收学员 320 人,80%面向农村学校或薄弱学

校;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共招录公费师范生、研

究生等高层次教育人才130人;通过打擂台形式有

序推进市域内教师流动,共流动121人;以教共体为

基本单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交流教师

129人。

下一步,瑞安将继续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

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玉海名师”培养第二轮行

动,推进《瑞安市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奖励实施办

法》,计划一年内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100名以上,培

育温州市级及以上各类教育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和师德考核指标体系,严

格落实师德师风“负面清单”

、入职及定期查询制度。

瑞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心海

瑞安自古崇文重教,素有“东南小邹鲁”“理学名邦”之美誉。

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城市的第一竞争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

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扩面提质、公办园摇号招生,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公托民管”

、全域教

共体,普通高中全域双向结对、教育质量稳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职业高中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一体,

良好教育生态县域样板逐步形成。同时,智慧教育、学段德育、阳光培训智慧云、劳动教育、啦啦操等区

域特色教育项目影响力不断扩大“

,瑞有安学”品牌内涵不断深化。

站在新的起点,对照浙江省共同富裕和“好学温州”要求,瑞安教育的短板依然明显。当前,瑞安教

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两个国家级创建,切实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争创良好教育生态

县域样板,办瑞安百姓自豪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放大格局、深化改革,推进区域教育智慧化、集团化、国

际化发展。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新要求,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全力建设学子就学的首选地、教育教学质

量的新高地、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集聚地,为2035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瑞安教育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全面落实温州和

瑞安两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注入瑞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

动能。

促教育均衡 教师成长路径激发活力

促县中崛起 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

促教育共富 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

10

第13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曾云毕 美编/丛丛 组版/琴双

聚焦“学在平阳”品牌

走好城乡均优共富路

深入实施“五项行动”

打开山区教育新格局

文成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东平

作为山区26县之一,文成始终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立

足发展实际、抢抓政策机遇、探索改革之路,在完善顶层设计、抓实“两个创建”

、扩增优质资源、提升育人

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踏上新征程,文成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和

省市教育工作部署要求,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打造“宜学文成”教育品牌,加快推动文成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实施“五项行动”

一是实施学生素养提升行动。坚持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实施校网布局优化行

动。持续加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力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快推进5

个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扩充高中资源供给。三是实施伯温名师培养行

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文成县伯温教育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规划》,实施梯度培养模

式,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是实施教育改革深化行动。扎实推动“县中崛起”

,加快推进与温州中学等名校的帮扶结对项目;深化教育

“双减”

,深入实施“未来教育”“素养课堂”等系列教学改革;推动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优化教育评价,力

促教育质量新突破。五是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行动。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机制,常态化推进重大安全隐患

排查管控,完善校园安全管控力指数排名机制,有力护航“平安亚运”

打响“宜学文成”品牌

探索教育振兴乡村新路

平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林侠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优质均衡的教育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平阳教育将担当使命、奋力作为,以更优、更实的举措,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树牢一面旗,交出立德树人高分卷。我们将把党旗牢牢插在办学治校的阵地上,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

校长负责制,忠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我们将发挥“浙南红都”区域优势,坚持“五育并举”育人

模式,持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36条”

、扩大平阳劳动教育品牌等,用心答好“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二是织密一张网,走好城乡均优共富路。我们将以学前和义务段两个“国字号”创建为主抓手,全面优化校网

布局、统筹城乡资源,加快万全、海西等产业人口集聚区学校建设,提速新城中学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西部北港

片初中学校办寄宿制,以更科学高效的资源配置适应人口集聚形势。我们将全面落实“尊师强教”十大举措及“礼

遇优待”20条,持续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积极为全县教师“搭台”“铺路”

,让优秀教师愿意来、留得住、教得好。要

刚性执行“县管校聘”

,加大教共体间教师交流,以优质均衡的师资配置,带动城乡校际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铆足一股劲,跑出赶超发展加速度。我们将聚焦“学在平阳”品牌打造,拉动教育改革这一发展引擎,形成更多平阳

教育“地标式”成果。全面实施“县中崛起”计划,探索“初高贯通”和“学科组合优化”新路径,推动普高高考成绩持续走在全市

前列。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以公司化运作和中高职一体推进,形成平阳职教新样态。积极推进高校选

址落地,推动平阳教育及区域发展能级提升,为温州奋力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贡献更多平阳教育力量。

强化人才引育深化教育改革

全力谱写平阳教育新篇章

文成 平阳

近年投用的周壤镇中心幼儿园。

本报记者 曾云毕 通讯员 易永煌

教学楼、行政楼等所有建筑以飞虹连廊串联,拥有阶梯式图书馆,孩子们午休还可以躺着睡……

近日,刚投入使用的平阳县古鳌头学校因为“高颜值”备受关注。

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乡资源布局,一直是平阳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该县

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校舍投入使用,有力保障老百姓对学位的需求。

优化资源之外,近年来平阳县教育局还在人才引育、教育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意在对标

“浙里优学”“好学温州”“学在平阳”品牌建设要求,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6县教育标杆,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阳教育新篇章。 】

平阳县古鳌头学校今秋投用。

本报记者 张睿 通讯员 王廷鑫 刘超荣 赵俐淇

不会英语的中文老师不是好“厨子”

当初,文成发展职业教育,开设烹饪专业。在教了

10多年语文和英语后,胡晓勇主动报名、转岗到县职业

高级中学当烹饪教师。

从教学老手重新变回小白,他开始苦练基本功。

光是学刀工,一个学期就用掉了200多盒嫩豆腐。由于

练得太狠,手腕还留下隐痛的后遗症。

让他欣慰的是,班上曾经有一位文化分低到其他

专业都读不了,还是政教室常客的学生,被他在课堂上

展露的一手嫩豆腐切丝给镇住了。胡晓勇趁机引导

他,人还是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养活自己。

那以后,这位学生不仅读完职高,还考上大专、拿

到国家级奖学金,最终在杭州星级酒店找到工作。

“如

果没有读烹饪专业,我可能会走上另一条路。

”这位学

生这样感慨道。

如今,胡晓勇已成为省优秀技能人才、市首席技

师、市名师名家。他带出的不少学生,也开始在县内外

餐饮界崭露头角。这让他为当年的转岗感到自豪,因

为他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多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职业教育现标志性成效

基本满足本地就读需求

在胡晓勇教书育人取得成果的背后,是近年来文

成多措并举,致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该县推动职业教育对接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全域

旅游、现代服务业等地方特色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

级。比如,电子商务专业与县内农产品销售企业签订

合作协议,旅游专业为景区讲解、旅游推介会等提供服

务,烹饪专业助力打响伯温家宴品牌。

该县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开展校企

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

双主体育人。实现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稳定、充分、高

质量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均保持较

高水平。

该县还在酒店管理、表演艺术、园林技术等专业

上,与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

院、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著名职业高校实施

联合办学。致力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拓展学生就

业渠道。

该县尤其注重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

展名师孵化、骨干引领、新苗培养等三大工程。涌现出

“省教坛新秀”赵海荣、

“市名师名家”胡晓勇、

“市瓯越

名师名匠”蒋旭斌等一批优秀教师,县职业高级中学连

续4年被评为县校本研修优秀学校。

这些努力,在今年展现标志性成效。

近年来,该县初中毕业生人数,比高中学校规模多

600余人。除去没有上高中意向和选择外地就读的学

生,仍剩下约400人。今年,县职业高级中学完成搬迁

并扩招,高一新生将比上年增加400人,极大缓解了初

中毕业生在本县就读高中的压力。

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县中崛起成为重点工作

根据今年省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教育助学”中对

“县中崛起”的要求,文成中学已和富阳中学签订结对

帮扶协议。

双方将通过教师跟岗、学生培养、师徒结对等形

式,在教育质量、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合

作。长期帮扶文成的富阳中学校长丁明中,希望自己

和文成教育的缘分能保持下去,共同树立教育共富的

合作典范。

以此为例,文成将“县中崛起”作为今年教育工作

的重中之重,出台9项措施加以扶持。目标到2025年,

推动县中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师乐教安

教善教机制更为健全,办学经费得到充分保障。

为达成这些目标,该县将每年安排资金引进优质

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引进金牌教练和名师。给予

县中一定数额的编制作为教师储备,按需及时补充教

师,扩大学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逐步提高研究生、名师

名班主任比例。对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给予

一定的学费奖励。

该县还将在两年内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现代

化学校建设,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县中教共体建设,每年

安排资金作为高中教育教学绩效奖励,提升县中办学

条件和硬件设施。给予经费鼓励学校创建学术高中或

特色基地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实施新课程改革。

在这些举措推动下,今年高考文成整体水平持续

提升。特控(重点)上线人数增长,被双一流、985、211

等大学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秋季高中招生,也将

是多年来首次实现普职比基本平衡。

缓解学前教育供需矛盾

多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

文成县实验幼儿园,于今年成为省一级幼儿园。

该园位于大峃镇,是“九把钥匙”项目实践幼儿园,

获评市县两级优秀教研组、市校本研修优秀示范校、市

绿色学校、市首届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园长

吴淑芹也获市园丁奖、市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

包括该园在内,文成今年已新增两所省一级幼儿

园。这离不开该县加快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民生难

题,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加大财政投入上,该县建成投用周壤镇中心幼

儿园等,改造投用二新幼儿园等公办园,建设兴福堂等

小区配套园,招引社会投资建成悦阳幼儿园等民办

园。以此多途径增加幼儿学位,缓解供需矛盾,满足不

同层次教育需求。

在激发教师活力上,该县创新推行编制与员额报

备双轨并行管理机制,致力缓解编制不足问题。明确

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基数考绩奖,使他

们每年收入提升超万元。实现幼儿教师受培全覆盖,

建立教师学历提升奖励制度。

在擦亮特色品牌上,该县创新采用龙头园+乡镇中

心园+其他园的模式,带动农村薄弱园办学水平提升。

组建专家团队,设立课改经费,打造特色课程,课改成

果在省市获奖,并入选省幼儿园精品课程。

这些举措带来显著成效。文成公办幼儿园占比、

公办在园幼儿占比、等级幼儿园比例、一二级幼儿园覆

盖面、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中级以上职称比例

等指标,均排名我市第一。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

惠县省级评估验收,并进入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评审

阶段。

优化城乡资源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古鳌头学校位于中国金茂鳌江国际新城核心片区,

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由平阳县教育局主

办、鳌江镇政府重点支持,引入省一级特色示范中学平

阳中学、华东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总投资约

2.3亿元,占地面积达75亩,设定办学规模54个教学班

级,可容纳在校生近2500人。学校新学期招收一年级6

个班,共计270人;七年级4个班,共计200名学生。

古鳌头学校是平阳县教育局“优化城乡资源,促进

教育公平”做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以“两个创

建”为引领,加速推进全年35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已

建成投用5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加快推进7所公办幼

儿园项目建设,投用4所,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

50%以上。同时,全面实施义务段城乡教共体市级“共

富”试点,对39家教共体进行了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县教育局今年还创新构建了

“3+9+10”(3个核心部门、9个工业镇经济发展办、10家

龙头企业代表)座谈模式,全面掌握企业员工子女入学

需求,实行“零门槛”入学政策,确保随迁子女就读公办

学校“愿读尽读”

。近年来,该县逐年增加随迁子女优质

学位供给,今年更是新增了180个“优质席”

,同比增长

180%。针对万全、海西等产业人口集聚区入学需求,该

县加快推进宋桥小学和郑楼中心校扩建项目,并启动郑

楼小学扩建和海西中心校建设,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公办

学位2970个。

在“五育并举”方面,平阳县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今

年5月高质量承办全国中小学劳育论坛,广获好评;注重

体艺教育,昆阳一小获全国小排球锦标赛冠军,昆阳二小

合唱团获2023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双一”殊荣等。

强化人才引育

引领教师专业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我市出台“尊师

强教”十大举措、

“礼遇优待”20条等政策,切实提升教

师地位与待遇,稳定“军心”

在这个基础上,平阳县创新实施县域班主任节,发

布全国县域班主任之歌“第一曲”

,在全社会营造尊师

重教的氛围。同时,掏出真金白银进行激励,在前两

年投入 2.5 亿元后,今年系统重塑教师工资,增加公办

教师年人均工资。去年,该县还发放县级及以上骨干

教师年度考核奖 414.7 万元,设立义务段教师专项经

费,发放教师文旅专项消费券122万元,全面提升教师

工作热情。

在这些“给力”政策的支持下“

,人才兴教”新局面逐

渐构建。平阳县教育局有关人员透露,今年以来,他们

积极落实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有关政策,已引进研究生

14 名,定向培养师范生 25 名;通过完善“梯队培养”机

制,新增正高级教师3名、市坛130名、县坛348名,创下

历年之最。

平阳县坚持“以研促教”

,引领教师专业提升,教师

整体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教育课题县级立项

298 个、市级以上立项 106 个,教育论文推到市级评比

197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平阳县教育局推荐葛静老

师参加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中华教师好声音大赛,经过

多轮挑战,她从全国各地朗诵高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

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深化教育改革

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才能越办越好。今

年,平阳县教育局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团队赛研”

等4个“精准教学”

,推进“数据驱动学校教学管理改进”

等3个省级试点项目,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率全省

之先开展特校社团化托管“

,课后三点半”入选省特殊教

育2022年度特色亮点项目,在全省宣传推介。

记者注意到,平阳县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改革一直

走在全市前列。前不久,该县又推出一个大动作:依

托平阳职专成立智能制造、旅游服务、宠物时尚等3个

产教大联盟,让 100 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近年

来,平阳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制造业、

文化旅游等行业,根据行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

培养方向,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改造创

新、社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目前,该县共有中职学校 4 所、教学点 2 个,中职在校

生 13092 人,共设有 10 个专业群 27 个专业,其中主体

专业19个。

据平阳县教育局有关人员介绍,未来他们还要探索

实施职教集团化办学,将平阳职专、职教中心、平阳二职

3所学校组成平阳职业教育集团,统筹职教师资、重整

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竞争力。

在智慧教育改革方面,平阳县的做法也是可圈可

点。去年“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研讨会,平阳

设分会场并作经验分享。该县推进省级“人工智能+教

育”试点区建设,8所学校入选省级试点校,入选数居全

省第一。

通过这些有力的举措,平阳教育的区域影响力日渐

壮大“

,学在平阳·品质教育”这个愿景正逐渐化为现实。

11

第14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潘舒畅 美编/蔡晖 组版/琴双

泰顺 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激发全系统教师活力 苍南

高质量打造“学在泰顺”教育品牌 让新时代的教育梦照进现实

“在雅阳读初中是我做过最不后悔的决定。我深知

自己不是天赋异禀的人,但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三

年里我努力学习,今年以全县第37名的成绩考入理想

高中泰顺中学,这份成绩除了我个人的努力奋斗外,离

不开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和基金会的支持。

”作为一

名准泰顺中学高一学生,8月8日,李媛媛代表泰顺雅阳

片区学子,在当地举行的教育基金会奖教大会上发言。

当天,李媛媛和雅阳片区众优秀学子、教师一道,共领取

雅阳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放的奖教奖学金超274万元。

记者从泰顺县教育局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至

2022年,在党委政府引导下,以泰商为主体,泰顺各乡

镇已设立28个民间教育基金会,募资7000多万元,至

今已经发放逾3000万元奖教奖学金。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属累计筹集资金2945.3万元的雅阳教育发展基金

会。2008年起,雅阳的泰商彭日大、何学仲等17位创始

人与众多乡贤,不断募集资金支持教育,并通过商业化

运作模式,发展做大基金池。在众多乡村学校规模随着

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的大背景下,雅阳片区中小学却

不断壮大,隔壁福建的适龄孩子也来当地上学。

教学相长不断优化,山城教育结出硕果。2020年以

来,泰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新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214人,新增省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实行公

办学校教师“县管校聘”

,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教师

与公务员同等同步享受考绩奖。2020年,泰顺高考上线

率实现“四连增”

、首次荣获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奖;

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跃居全市中等偏上、全市进步最

快;2022年中高考均创历史新高,家长点赞,社会认可。

提升教育质量,本质上也是为了彰显教育公平。通

过近年努力,泰顺城乡“教共体”建设已经实现义务教

育学校全覆盖,让城乡区域教育趋向均优;全面实行

“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阳光招生”“新居民子女

同等就读”政策;大力开展惠生助学行动,寄宿生补助、

特困生补助、营养餐工程等助学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泰

顺县还专门设立“低收入农户子女就读助学资助扩面”

项目,近三年共资助53050人次、4568万元,有效确保

了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代代人努力下,泰顺已经

成长为教育乐土,今后,泰顺县教育系统将继续谋篇布

局,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升教育水平,锐意创新、

奋力赶超,全力谱写山城教育工作新篇章!

苍南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兰准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苍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

式现代化县域样板的关键之年。全社会对教育寄予极大的期望,每一个家庭都呼唤优质教育,苍南教育要全面融入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基于“未来教育”的视角,推动“好学苍南”品牌建设,让教育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前瞻未来,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以未来视角与系统思维,超前谋划、超前布局、超前行动,强化超前思维、

顶层设计、愿景引领,围绕理念更新、空间再造、资源配优、课程重构、学教升级、队伍转型、评价改革、社区融合、技术

赋能、治理创新等“十大变革”开展自主性、个性化探索,化短板为跳板,化劣势为优势,贯彻新课改“让学生创造着长

大”的核心追求,把牢“全面发展、人人发展”的根本要求,积极推进省大数据精准教学实验区建设、校网布局优化、教

育共同体建设等,从结构上推动育人格局的全面重塑。

二、高位建设,打造全龄段学校新样态。推动每一所学校在建设样态上向未来学校看齐,成为一个地方最漂亮的

建筑。从建设品质、智慧程度、文化品位上全面满足未来学校课后服务、选课走班、跨学科教室建设等需求,体现教与

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建筑的学段性,体现学校的特色与品牌。努力实现定制化,最大程度满足学校和师生发展。要以

温州市智慧教育创建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智慧校园全息、全面、全能、全程、全员提质,让先进科技和阅读文化成为校

园的最底色。纵深推进“双减”工作,落实五育并举,深化四大节活动,打造充满“歌声、笑声、读书声”的特色校园品

牌。设置更多接地气、暖人心、有实效的课程和活动载体,彰显苍南人“沧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写照,全域推

进教育智治、AI助力教学等,基于真实教学场景数据分析实现师生减负,实现全域校园共建共享、优质均衡。

三、建强队伍,激发全系统教师新活力。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攀登新峰”万人大轮训活动,持续开展全系统教师

业务素质万人大迎考活动,坚持开展党员教师红色研学全覆盖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分

类强化培训,融合发展研训品牌,持续提升教师学习力、创新力、领导力、影响力,改善人才结构,激发全新活力。要为

积极上进的教师提供支撑团队,要让每一个教师不成为“孤勇者”

;要建立以班主任为最小单元的管理体系,提高对

班主任奖励和认可,抓好每一个班,守住每一所学校。

本报记者 潘舒畅 通讯员 李作波

新学年伊始,历经了一番扩建和修缮的百年老校——苍南县赤溪镇小学,迎来了一批从县城回流的孩子“

。新校

园太漂亮啦,和城里的学校差不多。

”家住赤溪镇中墩社区的小卢说。因离家近、条件好,小卢的父母决定让孩子回

到家门口的学校读书。

小卢的回归并不是个例,城乡学校共同向上发力,该县生源流失数从五年前的数百人减少到如今的几十人,尤

其随着“县中崛起”计划的推进,全县高中教育生态得以重建。这一可喜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是苍南县始终坚持教育

优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决心。

重塑教育教学空间 打开格局

苍南县矾山镇第一幼儿园儿童毕业留影。

今年9月,总投资1.9亿元、办学规模为30个班级的

苍南县江南实验中学揭开面纱。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

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江南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按下了加速键。

近年来,该县补短板、强弱项、找差距、抓落实,不断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整体推动教育

空间改造和教育场景重塑。2023 年争取中央、省级建

设资金补助4535万元,发行一般债及专项债2.25亿元,

有序推进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 12 所中小学新(改、

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江南实验中学,完成48个小型基

建及暑期校舍维修项目,改造完成苍南三职钱库校区、

灵溪一中教育集团新区实验中学小学部。

针对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不高的问题,该县积极实

施学前教育提升行动,总投资1.9亿元的学前二期5所

公办园新建项目集体开工,投入专项经费2200万元,实

现 27 所民办园成功转型,新增学前公办学位 6000 个,

2023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达62%,较2022年提升了20

个百分点。

为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短板,该县积极实施职业学校

达标提升行动四大工程,通过职业中专扩容提质,苍南

二职、金乡职校迁建工程,苍南三职启动建设,民办职专

整合优化工程,推动职业学校与产业、产业园区、企业加

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教育融通融合融汇创

新发展格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平台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

方向。把教育的学问做深入,实现最坚韧的成长,望见

最美的教育风景。

”获评正高级教师后,苍南县藻溪镇小

学教师陈杰这样阐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今年 4 月,

2022年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教师名单揭晓,

包括陈杰在内的4位苍南教师上榜,人数创历史新高。

荣誉背后,彰显的是富有特色的教育人才培养机

制。通过校长、名师、骨干教师、新教师等分层分类培训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9个省市名

师工作室开展 585 次活动,培训工作室学员 22 万多人

次;举办高端研修班、第六届青干班、县教育系统领导干

部班等,着力打开教育视野;融合发展研训品牌,苍南教

育论坛获评温州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累计 128 期活

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120多位全国、省市各级专家智

慧和1600多名本地师生风采。

深入开展2023年暑期中小学教师“攀登新峰”万人

大轮训活动,累计组织9批次12600多人提高教育管理和

专业能力;紧抓教师精神“补钙”的黄金时间,开展党员教

师红色研学全覆盖活动,参与“红色循访”沉浸式培训

3000多人次,全力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师资队伍。

紧抓政策红利和教育共富契机,苍南县铆足“一股

劲”

,推动人才结构升级,2022 年新增 3 名特级教师,

2023年新增4名正高级教师,获评市“三坛”140名,人数

位居全市第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年提升。

改变区域教育生态 提升幸福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苍南县不断加大对学科类培

训机构的管理和打击力度,但仍有补分机构转入“地下

办班”

,变身“居家辅导”

,补课费更高、隐蔽性更强,严重

扰乱教育生态。

对此,苍南县教育部门会同文广旅体局、科技局、市

场监督局等部门持续强化督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

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校内通过作业改革、教育教学质

量提升、课后服务优化等,提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

质量;重点打造放学后托管、暑期托管、免费线上学习服

务三种模式,强化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综合实践等拓

展课程的开设,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苍南县全力打造“悦读”幸福圈,推动省中小学阅读

共同体工作,助推县新联会 10 年乡村读书计划;构建

“155”体育竞赛体系,打造“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持续保

持全省校园足球领跑优势;坚持让艺术润泽校园,面向

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活动,2023 年市艺术节作品类获奖

119 个,一等奖获奖率较 2022 年提高 22.2%;开展心育

主题活动80多场,惠及12000多学生。

清晨,当薄雾朦胧,天空染上第一缕朝霞,老师的身影

已出现在校园的长廊;深夜,当万籁俱寂,校园停息了最后

一声虫鸣,老师的身影还映着淡淡的微光“

。好学苍南”

,让

孩子,触摸到教育的温度,让教育,成为看得见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李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翻开泰顺2023年高考成绩单: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份闪亮的成绩

单,得益于泰顺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县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态势向好、不断跨越。

教育富民,学在泰顺。今年以来,泰顺县紧紧围绕“高质量打造‘学在泰顺’教育品牌”总体目标,坚持“五育并

举”一个宗旨,从一项项机制改起,从一件件实事办起,从一所所学校抓起,坚定不移扬优势、补短板、提质量,推动

泰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三年建成投用校舍面积全市前茅

崭新的教学楼、纯净的建筑色彩,彰显着极简大气

的设计风格;宽敞的户外活动区,阳光下绿植映衬着塑

胶跑道,校园环境显得格外秀丽……这个月,泰顺城关

东北方向,一所为满足山城群众需要而建的现代化省I

类九年一贯制学校——北辰学校,正式建成投用,并迎

来第一批学生。住宿的学生无须带床上用品,学校统

一提供。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扩容泰顺县城学校、保障

就近入学,已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工

程。近年来,泰顺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努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深化改革,实施了一系

列惠民利民的举措,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泰

顺教育之变,享受到了更公平、更均衡、更优质的教育。

北辰学校的建设,正是泰顺保障就近入学、不断改

善办学条件的缩影之一。这所学校建筑面积46000平

方米,是县城内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共有54

个教学班,可容纳1200人住宿。

泰顺县教育局介绍,在一系列努力下,目前,泰顺

县办学条件整体改善。通过实施县城和农村“双十”校

建工程,近三年泰顺建成投用包括北辰学校在内的校

建项目近30个,投用校舍面积13.95万平方米、居全市

前茅,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0.95平

方米和18.06平方米、均居全市前茅。实现公办幼儿园

乡镇全覆盖,公办园和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

64.37%、73.59%,均居全市前列。目前,泰顺县13个校

建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扩展各类公办学位3790个,

县域学校超规模、大班额现象切实消除,中职招生首次

突破1000人。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泰顺教育局聚焦民生实

事,全力推进县乡学校学生食堂建设,新增在校用中餐

学生5156人;推动1所民办园(贝诗礼幼儿园)顺利转

为公办园(实验幼儿园),预计每年为群众节约支出

450万元;义务教育学校187间音乐、美术功能房全面

改造达标,2个高考考点30个考场完成升级,新配置交

互式多媒体 164 套、学生午休椅 850 套,建设“温馨教

室”144间。

教学相长不断优化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

强化“四支队伍”建设

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泰顺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孝存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先导。聚焦时代呼唤、社会需求、区域期待,泰顺教育坚持“五育并举”

一个宗旨,攻坚全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两县创建”

,严守党风廉政、校园安全、信访维稳三条底线,强化校长、班

主任、教学骨干、家长四支队伍建设,聚力以优秀育人队伍培养更优秀的未来人才。

一是打造一支优结构、高素质、守底线的校长队伍。实施“补源”工程,搭建50人的后备人才库,以名校实习、

基层锻炼、机关跟岗等多方式跟踪管理、递进培养。健全培育体系,纵深推进职级改革,加强系统培训,加大轮岗交

流,完善考核,提高绩效。畅通退出路径,推荐一批到部门、乡镇、国有企业等任职,调整一批到局机关、教师发展中

心、学校其他岗位等任职。

二是选任一支善管理、讲情怀、真投入的班主任队伍。健全选聘、准入机制,明确新教师需任助理班主任至少

一年,新班主任需考核通过后上岗。搭建培养、成长平台,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开展班主任沙龙、论坛,推进名班

主任工作室全覆盖,编印工作经验分享书籍。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减轻额外工作负担,灵活调整津贴标准,并将工

作列为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提拔任用重要依据。

三是培育一支精教学、勤钻研、爱交流的教学骨干队伍。常态开展预约听课、推门听课,强调注重课堂教学有

效性。搭建教学比武擂台,评选“教学泰斗”

,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成立全县性学科研究中心,拓展教师专业

研究深度和广度。深入实施“助跑新手教师—助力骨干教师—助推名优教师”分层研训,构建梯度培养体系。

四是凝聚一支肯理解、会支持、乐配合的家长队伍。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开展沙龙和大型讲座,出台全县家庭

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唤醒家长教育意识。评选优秀学生家长,编印谈家庭教育书籍,成立县级家长委员会,引导参与

学校管理和服务,挖掘家长教育资源。组织落实每学期“一生一案”家访,全面探讨,精准帮扶,深化家校协同育人。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最美好的未来、最重要的区域竞争力和最有吸引力的城市资源。泰顺教育人将增进为民

办学的自豪感、紧迫感、使命感,砥砺奋进,交出建设山区共同富裕“重要窗口”的教育高分答卷。

泰顺县明德实验学校快乐课间活动。

12

第15页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编辑/卓扬 美编/蔡晖 组版/琴双

办家门口的“幸福教育”

龙港市社会事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方以军

龙港即将迎来“撤镇设市”五周年。龙港教

育将继续深入实施教育“六大工程”

,对标“学

有优教”

,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为抓手,

牢牢把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持续

擦亮“好学龙港”品牌,努力打造更多具有龙港

辨识度的标志性“教育硬核成果”

,奋力争创中

国式教育现代化县域样板。

一是聚焦教育设施高品质,绘制资源配置

“新蓝图”

。按照老城区提质扩容、世纪板块教

育强势崛起、龙港新城布局未来教育的原则,

完善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

定坚实基础。老城区 8 所学校改扩建如火如

荼,科技高中、世纪中学、外国语中学、新城实

验中学、龙腾小学、外国语小学等 6 所新建学

校将于 2024 年投用,形成更高水平的公共教

育服务体系,更高标准的教育格局,更好地满

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二是聚焦教师队伍高品质,展现城乡均衡

“新面貌”

。推进“柔性引才”

,加大校长培育力

度,组建校级干部人才库,实施教学领军人才

“头雁领航”

、名教师“鸿雁争鸣”

、青年教师“雏

雁齐追”计划,搭建教师梯次成长平台,打造结

构合理的教育人才梯队。深入实施校长职级制

改革、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

师交流、新教师入职跟岗锻炼等系列举措,深

化城乡师资均衡和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是聚焦办学质量高品质,构建教育共富

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 10 所公办幼儿园投

用,进一步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学前教育网络,以

STEAM教育“

、港创”课程等为抓手,构建特色

园本课程,带动全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多

措并举化解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超规模办学,符

合条件的随迁子女 100%保障入学,努力提升

“双减”成效,巩固中考总分平均分名列县市前

茅的优异成绩,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市。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开展教育领

域全面合作,快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一

县一产业学院改革,强化“政校企行社”五方联

动,为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

科教兴则城市兴,教育强则人才盛。在中

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龙港教育将紧紧围绕

“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用心用情

办好教育,向设市五周年献礼。

争创教育现代化县域样板 献礼龙港“撤镇设市”五周年

本报记者 卓扬 通讯员 李统繁 杨思华

“幸福在哪里?老师啊告诉你,它不在掌

声中,也不在奖章里,它在教室的欢笑中,它

在学生的成长里,啊,幸福就在你热爱的情怀

里……”8月25日,2023温州市中小学暑期师

德专题报告会举行,来自龙港市实验中学的

数学教师项延唐现场唱起自己改编的《幸福

在哪里》,引起全场教师共鸣。

正如龙港教师深情唱的那样,今年以来,

龙港教育对标“学有优教”

,以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市为创建为抓手,深入打造“好学龙港”

,取

得显著成绩:入选省教坛新秀推荐名单 3 名,

获评市教坛新秀65名,通过率全市第一;高考

成绩实现“四连增”

,中考总分平均分持续跃

升,位列温州市第四(市县第一);强供给、优服

务,实现入学报名零门槛、零次跑,以更加开放

的姿态,更大程度、更高质量地保障保障随迁

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学生营养餐“五心”服务

经验获人民网、新华网等央媒聚焦报道……

“幸福”一词成为老百姓家门口教育的美好注

脚。

加强基础建设

补链学前教育

聚焦“教育共富”

,打造“好学龙港”品牌,

去年,推出“龙港市教育六大工程”

,召开教育

高质量发展大会,高标准建设龙港新城公共教

育服务体系,补齐世纪新城教育配套设施,促

进老城区学校提档升级,以顶级教育资源服务

龙港城市发展。据介绍,2022 年用于教育基

础设施建设8.6亿元,同比增加17%,11月份集

中开工建设的 30 个教育重点项目,总投资约

28.6 亿元,新增学位 1.5 万余个。设市以来坚

持教育经费保障三优先原则,教师待遇人均增

长4万多,增速居温州市第一。

其中,学前教育的补链工程也是重中之

重。2022 年,龙港创新新型公办园机制。出

台《龙港市登记设立的公办幼儿园试点管理办

法》,11 所优质民办园转为新型公办园,新增

学位 2689 个,公办园幼儿园覆盖率上半年提

升26%。普惠率提升至95%,增速位居温州市

前列。在此基础之上,龙港继续加大公办园建

设力度,今年上半年,新建公办幼儿园 10 所,

投用4所,新增学位1710位,进一步完善城乡

全覆盖的学前教育网络。扩容不忘提质,龙港

学前教育以 STEAM 教育、

“港创”课程等为抓

手,构建特色园本课程,探索创新本土教育经

验,以“帮扶潜力园、消除无序园、提升薄弱园、

拉高新园办园起点”为目标,带动全域学前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

赋能教育品质

创新教学样态

一是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今年

6 月,龙港市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约,依托华东

师范大学师训、平台、资源、管理等优势,以科

技高中合作为起点,开展教育领域全面合作,

快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全域”老

年社区学堂。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空间

建设老年学堂,实现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整

合共享,积极探索“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等新型

课程,课程入选全国“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

项目。编写特色教材10本,实现全市26个社

区老年学堂全覆盖,形成全域共享的“15分钟

老年教育圈”

,目前学员总数达 12100 余人。

三是推进一县一产业学院改革。推进“政校企

行社”五方联动建设,以印刷企业的岗位需求

为标准,与 20 多家规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奖补办法,搭建“赛”“证”

多元评价平台,获批温州市印刷高技能人才公

共实训基地。结合社评组织平台,开展技能提

升培训,引育印刷高层次人才44人,培育印刷

工匠 7000 余人,缓解印刷包装产业技能人才

紧缺难题,相关经验在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产

教融合与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下半年,龙港市将继续扎实推进区域“教

研共富”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共 33 个

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29 个高端教研组

以及28支“1+1+X+Y”网格式教研队伍的引领

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大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

强化队伍建设

护航教师发展

近年来,龙港不断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去

年,创新备案制教师机制,解决编制严重缺失

的问题,高标准招聘教师 353名,硕博计划10

人。以研修班等形式,启动教学人才“头雁领

航”计划、

“鸿雁争鸣”计划、

“雏雁齐追”计划,

深度推进“师德涵养”和“师能锤炼”

,有6人获

评温州市名师。同时,组建校级干部人才库,

开展首期校级干部人才高端研修班,实施公办

学校教师“市管校聘”改革,最大限度“盘活”优

质教师资源。

共同富裕,教育先行“

。十四五”期间,龙港

教育将持续聚焦教育民生、答好时代命题,丰

富“好学龙港“品牌内涵,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域样板,以实干、实绩、实效向撤镇设市五周

年献礼!

龙港

13

第16页

鹿城区人力社保局

鹿城区财政局

鹿城区蒲鞋市街道办事处

温州市绣山中学

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建设小学

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龙湾区委办公室

龙湾区委编办

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

龙湾区海城中学

龙湾区外国语小学

龙湾区状元第三小学

瓯海区财政局

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

温州瓯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瓯海区景山小学

瓯海区实验小学

瓯海区塘下中学

瓯海区仙岩第二中学

洞头区霓屿街道办事处

浙江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恒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洞头区教育基建中心

乐清市财政局

乐清市清江镇人民政府

合兴集团有限公司(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乐清中学

乐清市大荆镇第一小学

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乐清市柳市镇第一中学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瑞安市安阳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中心

瑞安市塘下镇人民政府

瑞安市马屿镇人民政府

瑞安市第十中学

瑞安市滨江中学

瑞安市罗凤中学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

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瑞安市莘塍中心幼儿园

永嘉县委宣传部

永嘉县人力社保局

永嘉县瓯北城市新区管委会

浙江省永嘉中学

永嘉县上塘城北小学

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

永嘉县桥下镇第一小学

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文成县公安局

文成县财政局

文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成县第二实验小学

文成县实验中学

平阳县委组织部

平阳县财政局

平阳县人力社保局

浙江省平阳中学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

平阳县鳌江小学

平阳县水头镇鹤溪中学

平阳县万全镇宋桥小学

泰顺县委政法委

泰顺县雅阳镇人民政府

泰顺农商银行

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

泰顺县龟湖镇中心学校

泰顺县文祥幼儿园

苍南县财政局

苍南县审计局

苍南县灵溪镇人民政府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苍南县外国语学校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

苍南县金乡镇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龙港市纪委市监委

龙港市委组织部

龙港市财政局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龙港市第四中学

龙港市实验小学

温州市委政法委

温州市委网信办

温州市教育局

温州市财政局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

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温州市公安局基层基础支队

温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总站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温州中学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交通技术学校

浙江春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银行

温州市尊师重教(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贡献奖受表扬集体(100个)

苌 敏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教园丁奖 特教园丁提名奖

张新琴 乐清市机关幼儿园 吴 丹 温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浙江省特教园丁奖和特教园丁提名奖(3人)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林慎 编辑/吉吉 美编/泓霆 组版/琴双

孙 茴 温州市第二中学

徐斌华 温州市第八中学

吴 映 温州市少年美术学校

陈晓为 温州市第十幼儿园

刘 彬 龙湾区状元第三小学

王红梅 温州道尔顿小学

林 爽 瓯海区泽雅中学

刘婵娟 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

郑海山 洞头区教师发展中心

全志敏 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黄瑞华 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

杨桂琴 乐清市湖雾镇中学

陈传敏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符玲利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许文龙 浙江省瑞安中学

陈海斌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

翁小东 瑞安市飞云中学

黄 静 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

单志明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魏丽红 文成县珊溪中学

张合远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应小敏 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

杨 州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黄可建 浙江省泰顺中学

卢立银 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肖云霖 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李求宝 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陈 杰 苍南县藻溪镇小学

项延唐 龙港市实验中学

黄鹏飞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郑可菜 浙江省温州中学

白云生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肖云豹 温州市龙湾中学

邹黎明 温州艺术学校

虞 森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翁迪晓 温州科技高级中学

王恒心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徐益勇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浙江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讲师)(38人)

毛爱华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何优优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黄亦娜 乐清市实验小学

陈忠浩 瑞安市曹村镇第二小学

叶鼎孟 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

刘越秀 文成县实验小学

徐丽君 平阳特殊教育学校

朱建龙 浙江省苍南中学

顾声和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任素芳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林 丽 温州医科大学

陈迪妹 温州大学

赵秀芝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师德楷模(13人)

余佳彧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温晶晶 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李聪聪 温州市绣山中学

潘金琳 温州市仰义第二小学

樊晶晶 温州市第二十七幼儿园

张俊娜 龙湾区外国语小学

陈超超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王汉雷 温州榕园学校

项灵捷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虞 芒 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

臧乐乐 洞头区城关第一小学

张 骏 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

陈世克 乐清市柳市中学

张芳艳 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

黄博丹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五小学

林佩佩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

曾海辉 瑞安市飞云中学

夏珊珊 瑞安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周笑跃 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小学

厉纪成 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陈忠浩 瑞安市曹村镇第二小学

卢 新 永嘉县枫林镇中学

张玲玲 永嘉县沙头镇渠口小学

蒋旭斌 文成县职业高级中学

张秀荣 浙江省平阳中学

陈家稀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 碧 平阳县鳌江镇中心幼儿园

潘翠燕 浙江省泰顺中学

王苏昶 泰顺县实验中学

翁旭艳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第二幼儿园

李德梁 苍南县灵溪中学

陈如优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唐绍龙 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叶宗树 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

唐慧荣 龙港市姜立夫小学

吴萍萍 龙港市文军小学

潘力行 龙港市第九小学

陈巴尔 浙江省温州中学

王 箭 浙江省温州中学

项纸陆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金 铭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静碧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陶光胤 温州艺术学校

赵雪莲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贾勇斌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伟峰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46人)

金 苗 温州市第三中学

许少达 温州市瓦市小学

王小莲 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连旭萍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陈晓玲 洞头区灵昆中学

徐杏干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杨馥荔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朱东和 浙江省瑞安中学

谢炳冲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

潘淑芬 浙江省永嘉中学

郑可珍 永嘉县瓯北第七小学

叶小静 文成县大峃镇龙川小学

黄海燕 平阳县机关幼儿园

吴平平 浙江省泰顺中学

叶友宝 苍南县赤溪镇初级中学

董李梅 龙港市第七小学

陈只信 浙江省温州中学

赵雪莲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何晓琴 温州技师学院

潘修强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师德楷模(20人)

谢峰磊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黄子辉 温州市第二中学

林小春 温州市光明小学

余苗苗 温州市城南小学

谢蓓蕾 温州市南浦小学

应晓梅 温州市实验小学

周 琼 温州市第十幼儿园

林小颖 温州市第二十中学

李琳洁 龙湾区永中中学

王赛侠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柳森森 龙湾区瑶溪第三小学

纪相林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

缪晓静 瓯海区郭溪第三小学

林双微 瓯海区三垟第三小学

陈思思 瓯海区梧田南村小学

苏盈盈 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

张月琴 洞头区海霞中学

翁璐琦 乐清市湖雾镇小学

庄佩伟 乐清市雁荡镇第五小学

黄庆展 乐清市蒲岐镇中学

余 斌 乐清市芙蓉镇中学

黄倩倩 乐清市城南中学

翁晓如 乐清市城东第二小学

林建丹 乐清市石帆第一中学

王玉艳 乐清市翁垟第三小学

陈佩芳 乐清市柳市第六中学

杨颖映 乐清市北白象镇中学

李燕燕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二小学

徐雯雯 浙江省乐清中学

王小凤 乐清市实验小学

孔彩霞 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许丽娜 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

钱文辉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项爱琳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晓霞 瑞安市滨江中学

张晓英 瑞安市玉海第二小学

赵文杰 瑞安市塘下镇罗凤中学

叶新新 瑞安市莘塍实验小学

叶希希 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潘权利 瑞安市马屿镇中学

徐蓓蕾 瑞安市高楼镇高楼学校

狄晓洁 瑞安市陶山镇中学

李惠祥 瑞安市湖岭镇中学

李明明 浙江省永嘉中学

徐 宁 永嘉县罗浮中学

黄蓉蓉 永嘉县职业中学

孙雯雯 永嘉县实验中学

周海鸥 永嘉县上塘城西小学

陈乐曼 永嘉县乌牛第一小学

刘知英 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

郑 景 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小学

潘梦丽 永嘉县鹤盛镇东皋小学

陆小丽 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

赵慧娜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

陈海明 浙江省平阳中学

彭倩璐 平阳县中心小学

胡雪洁 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章万敏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

徐美英 平阳县鳌江镇第八小学

谢月阳 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小学

林丹丹 平阳县水头镇第二中学

徐丽芝 平阳县腾蛟镇实验小学

林在丰 泰顺县实验中学

雷建波 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

毛建苹 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

蔡运叠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易际酒 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学校

范丽彬 苍南县灵溪镇第四小学

项利美 苍南县灵溪镇沪山小学

李培欢 苍南县宜山实验中学

杨晓琴 苍南县钱库镇第二小学

杨林芳 苍南县金乡镇第三中学

张小红 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蔡美林 龙港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小鸽 龙港市第一小学

张丽萍 龙港市第三小学

黄京河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徐 铮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陈如珍 浙江省瓯海中学

林 丽 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赵丽横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包文洁 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吴 烨 温州艺术学校

陈 洁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虞学聪 温州技师学院

郑雪茹 温州交通技术学校

孙金波 温州大学

孙小红 温州理工学院

吕晓倩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胡 苗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班主任(90人)

温州市尊师重教(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贡献奖受表扬个人(500人)

聂维平 温州市第三十中学

方晓霞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鲍雯慧 温州市瓯海区丽岙丽欧锦园幼儿园

范晓敏 温州市洞头区灵南小学

黄晓微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谢华华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潘连飞 永嘉县乌牛第一小学

朱金燕 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小学

张理新 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

郑银杏 平阳县水头镇第二中学

施玉贤 平阳县麻步镇塘北小学

钱传法 泰顺县雪溪乡中心小学

方仲可 苍南县钱库镇第一中学

吴笔建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李飞飞 龙港市第七小学

缪克华 龙港市海城小学

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16人)

(下转第15

全国三八红旗手

陈 洁 温州医科大学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朱思品 温州医科大学

林方芳 鹿城区教育局

朱扬华 洞头区实验小学

陈 黎 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心小学

冯亦藏 龙港市第八小学

吴 军 浙江省温州中学

吴蓉洲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蒋胜男 温州大学

浙江省三八红旗手

王媛媛 温州理工学院

14

第17页

夏查克 鹿城区藤桥小学

黄连国 洞头区大门镇中心小学

陈晓雯 乐清市大荆镇第六小学

张蓓蕾 瑞安市曹村镇第二小学

周娇娟 永嘉县鹤盛镇东皋小学

魏丽红 文成县珊溪中学

陈秀颜 平阳县怀溪镇晓坑中心学校

包达品 泰顺县南浦溪镇中心学校

毛福莉 泰顺县南浦溪镇联云中心小学

吴笔建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卓艺颖 温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孙 琴 龙湾区沙城第三小学

凌 娟 瓯海区实验小学

郑晓慧 乐清市城东第二中学

温胜利 浙江省瑞安中学

林礼琼 永嘉县实验中学

王 芳 浙江省平阳中学

饶道锋 苍南县金乡职业学校

杨 静 浙江省瓯海中学

陈昆亲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

最受欢迎的十佳温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10人)

戴哲茹 温州医科大学

郑卫荣 温州医科大学

余如英 温州大学

唐 华 温州大学

何碧如 温州理工学院

潘建丹 温州商学院

施 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 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罗科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丁久萍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最受欢迎的十佳在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10人)

温州市思政教育最受欢迎的“双十佳”教师(20人)

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主编/林慎 编辑/吉吉 美编/泓霆 组版/琴双

陈芳芳 温州市实验中学

周晓秋 温州市实验小学

陈占挺 温州市第六幼儿园

林素素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孙作金 龙湾区天河第二小学

黄建芬 瓯海区教育研究院

陈超超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梁维丹 瓯海区第二十幼儿园

卢 娉 洞头区元觉义务教育学校

全志敏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江德绪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陈江嵩 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

石 峻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蒋艳隆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

董环环 浙江省瑞安中学

黄国胜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

李茂春 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

陈金定 瑞安市湖岭镇中学

陈慧芳 浙江省永嘉中学

林耀辉 永嘉县永临中学

吴芳芳 文成县第二实验小学

魏丽红 文成县珊溪中学

林 静 浙江省平阳中学

应灵芝 平阳县萧江镇实验小学

吴秋月 泰顺县培智实验学校

潘友喜 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

刘淑媛 苍南县灵溪镇第六小学

方仲可 苍南县钱库镇第一中学

吕祥载 浙江省龙港中学

虞 森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叶胜星 浙江省瓯海中学

张宗远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丁丁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周国华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益勇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曾小豆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

方均斌 温州大学

杨小敏 温州理工学院

钱云楼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市“最美温州人·最美教师”(39人)

(上接第14

余佳莉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陶谨慎 温州市第八中学

邓权忠 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张 瑚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许 洁 温州市第三十中学

周利明 温州市实验中学

黄赛儿 温州市瓦市小学

侯百锋 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

徐奕奕 温州市水心小学

孙晓燕 温州市建设小学

魏楚楚 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

叶晓琼 温州市马鞍池小学

李 浩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张 影 温州市临江小学

段建凯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黄少欣 鹿城区瓯江小学

缪聪聪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

叶 岚 温州市第二十幼儿园

张曼曼 温州市第十九幼儿园

林婷婷 温州市第三幼儿园

张娉婷 温州市第二十三幼儿园

吴光良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

林少艳 龙湾区实验中学

陈飞珍 龙湾区永兴中学

张崇泽 龙湾区天河中学

郑晓华 龙湾区第一小学

王春媚 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

郑晓春 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郑 茹 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

陈赛慧 龙湾区状元第二小学

徐 凡 龙湾区天河第一小学

娄娟娟 龙湾区第五幼儿园

王青畅 龙湾区滨海第二幼儿园

陈显飞 瓯海区三垟中学

刘建敏 瓯海区塘下中学

陈俐俐 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

叶 平 瓯海区仙岩第二中学

邵圆圆 瓯海区半塘园学校

蔡徐漪 瓯海区慈湖实验小学

贾忠达 瓯海区潘桥第二小学

陈婷婷 瓯海区仙岩实验小学

陈温豪 瓯海区瞿溪第二小学

周玉琴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

林彬彬 温州城市绿轴幼儿园

陈晓净 瓯海区瞿溪第一幼儿园

叶梦娴 温州高铁新城第一幼儿园

陈丽萍 洞头区实验中学

吴立足 洞头区霓屿义务教育学校

曾燕辉 洞头区实验小学

邓留洋 乐清市大荆镇第四小学

丁慧云 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分校)

章文天 乐清市雁荡镇第一小学

徐智慧 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陆海珍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李秀青 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

马丽娜 乐清市虹桥镇第八小学

屠奕雯 乐清市虹桥镇第九小学

方晓月 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

叶雨桐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吴盼盼 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

汤拉娜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张晓秋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徐秋云 乐清市翁垟第二小学

陈央琴 乐清市翁垟第一小学

林年双 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瞿 豪 乐清市翁垟第一中学

陈 龑 乐清市石帆第二小学

王成江 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徐 锴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二小学

方奕童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徐丽珍 乐清市英华学校

徐莘莘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六小学

陈晓斌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屿中学

郑辉洁 乐清市柳市镇第二小学

王妙术 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

陈 畅 乐清市第三中学

周金江 乐清市大荆中学

王 斌 乐清市虹桥中学

王 鲜 乐清市柳市中学

施慧芬 乐清市白象中学

陈 瑜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黄萍平 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

池 银 瑞安市塘下中学

薛 施 瑞安市第四中学

郑晓瑜 瑞安市第六中学

倪丽凤 瑞安市第十中学

林晓敏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

潘冰洁 瑞安市毓蒙中学

杜舒矛 瑞安市瑞祥实验学校

翁惠秀 瑞安市万松实验小学

林 洁 瑞安市阳光小学

吴光勇 瑞安市文化创意实践学校

胡青青 瑞安市机关幼儿园

赵 若 瑞安市毓蒙幼儿园

谢连胜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

李小泉 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

吴 帆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

黄秋慧 瑞安市滨江小学

白 雷 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

朱沈洁 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

周新碧 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蒋丽琼 瑞安市塘下镇海安学校

谢树华 瑞安市塘下镇第一中学

鲍林接 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学

应 雅 瑞安市江南实验小学

吴 婷 瑞安市飞云中学

李晓丹 瑞安市汀田第一中学

周赛君 瑞安市莘塍中心小学

张 树 瑞安市莘塍第七小学

陈梦华 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

杨 芬 瑞安市高楼镇中学

黄崇璋 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

林笑蕾 瑞安市陶山镇碧山小学

周利利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金 明 浙江省永嘉中学

陈丹丹 永嘉县上塘中学

李佩佩 永嘉县碧莲中学

王哲明 永嘉县职业中学

李 燕 永嘉县实验中学

戴健达 永嘉县实验小学

柯若男 永嘉县机关幼儿园

潘兴华 温州翔宇中学

王 琳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

胡群英 永嘉县上塘中塘小学

叶存金 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陈剑舞 永嘉县上塘城北小学

金卓豪 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

刘 臻 永嘉县瓯北第一中学

余盈盈 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

胡素琼 永嘉县黄田中学

卢亚琴 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

金慧泉 永嘉县瓯北第二小学

陈安娜 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

王雪洁 永嘉县桥头镇中学

唐繁荣 永嘉县桥头镇第二小学

厉雄燕 永嘉县岩头镇中学

徐海敏 永嘉县岩头镇港头学校

刘 霞 永嘉县大若岩镇学校

张丹丹 文成县职业高级中学

吴霜霜 文成县实验小学

雷欣欣 文成县第三实验小学

包海燕 文成县黄坦镇中心小学

赵孟姬 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

刘日云 文成县珊溪中学

王鸿方 文成县巨屿镇中心幼儿园

苏员员 文成县南田镇三源小学

李 鸟 平阳县鳌江中学

温承志 平阳县第二中学

施伟娟 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

金小叶 平阳县实验中学

沈珏晖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

林元雷 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

余秀聪 平阳县昆阳镇第三小学

毛少慧 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王赛艳 平阳县鳌江镇第七小学

林青春 平阳县鳌江小学

魏婷婷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

温兴利 平阳县水头镇鹤溪小学

蔡振奎 平阳县新纪元榕园学校

吕爱雪 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林圣局 平阳县萧江镇第二中学

杨小华 平阳县麻步镇树贤小学

卢立伟 平阳县海西镇宋埠中学

洪辉然 平阳县腾蛟镇第一中学

叶国平 平阳县建兰学校

周珊珊 平阳县南雁镇第一幼儿园

陈尔海 平阳县怀溪镇晓坑中心学校

胡聚丽 泰顺县实验小学

高世平 泰顺县罗阳二中

柳海琼 泰顺县罗阳镇中心小学

周海玲 泰顺县司前畲族镇中心小学

柳文广 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

林宝云 泰顺县第四中学

胡丽亚 泰顺县东溪乡中心小学

张影红 泰顺县雅阳镇中心小学

裴彩云 泰顺县彭溪镇中心小学

吕存阁 苍南县学生实践学校

李求喜 浙江省苍南中学

王小燕 苍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章瑞生 苍南县民族中学(苍南县艺术中学)

林 茂 苍南县外国语学校

郑元来 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朱岳勇 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曾思思 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

陈教导 苍南县体育运动学校

黄少微 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滨校区

梁世累 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渎浦校区

梁双燕 苍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陈美银 苍南县机关幼儿园

李甫快 温州新星学校

吴晓伟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江滨校区

夏晓华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

曹海燕 苍南县灵溪镇凤池学校

钱如意 苍南县灵溪镇渡龙学校

吴声孟 苍南县钱库镇第一中学

陈肖慧 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

陈景展 苍南县钱库镇第四小学

项丽明 苍南县金乡镇第二中学

董瑶环 苍南县南宋镇初级中学

黄宜渊 苍南县马站小学教育集团府前校区

胡菲菲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建杰 龙港市第四中学

李冬男 龙港市第四小学

林德学 龙港市第六小学

朱美新 龙港市第十三小学

陈 洁 龙港市云岩学校

黄振散 龙港市青华学校

傅 丽 龙港市玉成实验学校

陈瑶瑶 龙港市宏程小学

周康平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 荣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陈志钊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郑小勇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王学义 温州市龙湾中学

徐黄荣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黄瑞舟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林忠奶 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

孙朝敢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林留夷 温州护士学校

陈 浩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陶 钧 温州市九山学校

蔡连苹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池丽微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

徐益勇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杨杰奇 温州市啸秋中学

许婷婷 温州东瓯中学

金增强 温州市越秀学校

鲁兆刚 温州育英实验学校

吴闪燕 温州外国语小学

谢中榜 温州市委党校

吴艳霞 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叶立东 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许 雁 温州技师学院

陈宏斌 温州交通技术学校

郑 浩 温州东方技工学校

杨秀云 浙江工贸技师学院

蓝海燕 泰顺县技工学校

袁琳波 温州医科大学

杨 胜 温州大学

李晨倩 温州理工学院

陈荣娟 温州肯恩大学

黄春慧 温州商学院

程婵婵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陶 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张顺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杨宣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蓝美娟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谢晓聪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李 融 温州城市大学

优秀教师(249人)

郭艳艳 温州市实验小学

叶 托 温州市新田园小学

姜青燕 龙湾区上江小学

朱连琴 瓯海区第二实验小学

董 安 浙江省乐清中学

谢华华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金峰 浙江省永嘉中学

卓朝跑 浙江省平阳中学

林 娟 苍南县外国语学校

项延唐 龙港市实验中学

杨仲景 浙江省温州中学

章素瑜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笃孟 温州市实验中学

刘学信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沈 捷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陈海帆 温州市双屿小学

林 碧 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何 丹 温州市第二十八幼儿园

邱伟成 龙湾区实验中学

虞明森 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

王素芬 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刘胜早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周朝伟 瓯海区南白象鹅湖小学

胡元俏 瓯海区第一幼儿园

郑道春 瓯海区教育研究院

陈 晨 洞头区教育第三幼儿园

郑能连 乐清市湖雾镇中学

郑云宾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中学

赵林强 乐清市乐成第二小学

王旭挺 乐清市北白象镇三山中学

陈 峻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黄方伟 乐清市第二中学

陈慧慧 乐清市机关幼儿园

李隆重 瑞安市第九中学

蒋茹倩 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

虞文斌 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

方飞岳 瑞安市塘下实验小学

林 侠 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

林 芬 瑞安市湖岭教育学区

张朝辉 瑞安市安阳高级中学初中部

徐 仁 浙江省永嘉中学

李忠键 永嘉县罗浮中学

王丐静 永嘉县沙头中学

潘秀达 永嘉县瓯北第二中学

季惠忠 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幼儿园

叶永义 永嘉县教育局

吴建文 浙江省文成中学

吴芬芬 文成县黄坦镇中心幼儿园

章 勇 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林 烨 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

钟维斌 平阳县鳌江镇第一小学

周 蓉 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

雷尔楚 平阳县海西镇宋埠民族小学

周 宇 平阳县萧振高级中学

包素琴 泰顺县第三实验小学

陶若瑜 泰顺县包垟乡幼儿园

王贻旦 泰顺县仕阳镇万排中心小学

陶开钿 浙江省苍南中学

陈书挺 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中)

陈 诚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中学

朱坤畅 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荣驾 苍南县莒溪镇初级中学

施春青 苍南县马站镇第一幼儿园

谢大蒙 龙港市第一中学

孙吕顶 龙港市第十一小学

杨加擎 龙港市舥艚第二小学

胡群策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徐海龙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李 芳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胡大为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何旦旭 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戴剑锋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

张孙海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

单长松 温州外国语高级中学

潘挥戈 温州市教育局

王迎雪 温州市教育局

丁林东 温州市教育局

张小玲 温州市教育局

李跃红 温州技师学院

郑少艳 温州市才华技工学校

王世泽 温州医科大学

金卢松 温州肯恩大学

林香港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教育工作者(71人)

陈芳芳 鹿城区委政法委

叶佩玲 鹿城区委编办

戴加周 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

叶正茂 鹿城区七都街道

黄存伟 鹿城区广化街道

许志强 龙湾区委区政府信访局

邵治荣 龙湾区经信局

何 娇 龙湾区法院

王康乐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龙湾供电分公司

丁中榜 瓯海区纪委区监委

李 渊 瓯海区委办公室

陈锋铓 瓯海区政府办公室(区大数据管理中心)

陈海伦 瓯海区梧田街道

叶文才 瓯海区泽雅镇

李明德 济宁德人睿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倪国强 上海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褚志攀 洞头区交通运输局

许旭升 广州市玛茜特皮具有限公司

侯军呈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陈 拓 乐清市委宣传部(网信办)

叶乐儒 乐清市委编办

吴文荣 乐清市城东街道

游世顺 瑞安市委编办

陈 臣 瑞安市公安局

余茜茜 瑞安市财政局

张金育 瑞安市人力社保局

施 维 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张光辉 永嘉县委政法委

叶子仟 永嘉县公安局

陈海州 永嘉县财政局

李 威 永嘉县桥下镇

徐建光 永嘉县乌牛街道

陈方美 文成县政府办公室

刘 豪 文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程旗荣 文成县住建局

钱 况 平阳县委办公室

杨晶晶 平阳县政府办公室

何必简 平阳县委宣传部

王 朴 平阳县委编办

陈青锦 平阳县公安局

包日宇 泰顺县委宣传部

周仕姜 泰顺县财政局

董文领 泰顺县罗阳镇

林 慧 苍南县委编办

黄宗建 苍南县财政局

章学军 苍南县人力社保局

王 前 苍南县尊师重教促进会

吴联配 陕西沪港实业发展集体有限公司

吴学凡 龙港市纪委市监委

翁里靖 龙港市委组织部

缪克家 龙港市财政局

葛海燕 温州市纪委市监委机关

郑文阳 温州市委办公室

黄章联 温州市政府办公室

邵志春 温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

胡 城 温州市委宣传部

杨知佳 温州市委统战部

金世来 温州市委政法委

黄威榜 温州市机构编制研究中心

林 娟 温州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

徐 辉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金劲勇 温州市发展改革委

连莱菁 温州市财政局

蔡月琴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

林 俊 温州市商务局

潘江波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

董丽萍 温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

吴文玲 温州市政协教科卫体委

邹陶然 温州市检察院

王珊珊 温州市妇联

尊师重教优秀个人(70人)

黄 慧 温州市实验中学

谢作长 温州市实验小学

王旭海 龙湾区实验中学

赵成木 瓯海区实验小学

俞国平 乐清育英寄宿学校

周国平 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王招兵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

陈立蔚 浙江省泰顺中学

吴 军 浙江省温州中学

蔡朝晖 温州市龙湾中学

金志正 浙江省瓯海中学

黄 威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 娴 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实验幼儿园

温州市中小学突出贡献校长奖(13人)

温州市中小学乡村教师年度人物(10人) 温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年度人物(12人)

15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