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气象
获奖科技成果汇编
(2001-2021)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气象
获奖科技成果汇编
(2001-2021)
河南省气象局
序 言
为展示河南省气象部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系统梳理河南
省气象业务发展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编写组汇编整理了河南省气
象部门 2001 年以来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29 项(二等
奖 11 项,三等奖 18 项)。每项科技成果介绍了主要完成单位、主
要完成人、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和成果简介,并附有相关代表性
图片,及每项成果的业务服务应用情况。该汇编既能向行业内更
加全面、整体的展示全省气象部门的研究成果,使得其中一些优
秀科研成果得到分享、利用和转化。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汇编整
理能够得到更多科技人员的沟通和反馈,使我们能够了解目前我
们气象部门的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是否真正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今后我们将不定期整理汇编一些有技术内涵、业务应用较好、经
得起时间检验的科研成果,以供我省行业内部参考和运用。
编写单位:河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
编写人员:陈辉 张宇星 宋庄浦 张文博 刘田
2022 年 5 月
目 录
一、2021·土壤多要素自动化观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
二、2021·遥感与作物模型融合的省级农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1
三、2020·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气候资源高
效利用.................................................................................................3
四、2019·基于多源数据的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研究
.............................................................................................................7
五、2018·强风暴发展演变特征及短临预报关键技术集成.........9
六、2018·黄淮海玉米高产稳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七、2018·河南省人工防雹预测与应用技术研究.......................13
八、2017·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校准核查技术集成.......................15
九、2017·我国主要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与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
...........................................................................................................17
十、2015·河南省地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研究...19
十一、2013·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21
十二、2012·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引黄灌溉需水量估算
系统...................................................................................................23
十三、2011·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研制及标定技术研究
...........................................................................................................25
十四、2008·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7
十五、2007·焦作雷暴监测预警系统...........................................29
十六、2007·小浪底水库暴雨致洪预警系统研究.......................30
十七、2006·黄淮平原农田节水灌溉决策服务系统研究...........32
十八、2005·河南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34
十九、2005·黄淮平原农业干旱与综合防御技术研究...............36
二十、2004·周口市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系统...............................38
二十一、2004·鹤壁市春旱动态监测预测模型...........................39
二十二、2004·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系统研究.......41
二十三、2003·淇、卫河流域暴雨预报及其防御措施研究.......43
二十四、2003·河南气候信息综合分析系统...............................44
二十五、2002·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与应用系统...46
二十六、2002·市地级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48
二十七、2002·河南兴农网技术开发...........................................50
二十八、2001·河南省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研究...........................52
二十九、2001·人工影响天气优化技术研究...............................53
附件:2011-2021 年河南气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奖.................55
1
一、土壤多要素自动化观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名称:土壤多要素自动化观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
心、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赵国强、陈海波、李鹏、吴东丽、余国河、张
广周、吴苏、师丽魁、牛素军、李翠娜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21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简介:该成果主要来源于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
专项、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气象保障工程专项、中国气
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
目。项目基于频域反射、小信号检测、半导体测温和柔性电路等
技术,研制完成了垂直高分辨率一体化管式土壤环境多要素测量
传感器;通过土壤介电特性试验研究,建立了土壤水分、冻土深
度和干土层厚度判别模型,基于多源业务数据融合技术手段,建
立数学模型反演降水渗透深度、作物根系深度和灌溉量;开发了
土壤多要素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并支持 B/S、C/S、APP 等
多种形式的墒情监测、旱涝分析及冻土灾害预警等数据应用服务。
项目获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
用许可证 2 项,软件著作权 8 项,制定国家标准 1 项、气象行业
标准 1 项,地方标准 1 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19 篇,其中 EI 收
录 2 篇,出版著作 3 部。项目成果在多个行业推广应用 1800 余套,
2
为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科学的
数据和决策依据,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测点间距为 2.5cm 土壤多要素传感器实物图
土壤多要素自动观测网络结构图
土壤水分及降水渗透深度等服务产品
3
二、遥感与作物模型融合的省级农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名称:遥感与作物模型融合的省级农情监测关键技术研
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颖、苏伟、邹春辉、余卫东、刘峻明、田宏
伟、张明政、李军玲、薛龙琴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21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简介:该成果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
气象局风云三号应用专项、中国气象局预报预测核心业务发展专
项、河南省农村信息化科技专项等项目。项目针对省级农情监测
关键技术难题,以遥感与作物模型融合为技术主线,重点突破了
“基于物理模型的农田环境参数定量反演、基于高分数据的地块
尺度作物长势监测、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作物产量预测、遥感信
息与作物模型多变量耦合”等技术瓶颈,并进行了业务系统研发
与推广应用。本研究成果使用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方法较国内同
类研究中使用经验模型的方法机理性更强,更适宜大面积推广应
用;应用高分卫星数据,实现了同类方法难以开展的地块尺度的
监测;将单点的作物模型推广至省域应用时,提出的分区调参方
法使产量模拟误差减小 48.75%;同时同化 ET 和 LAI 较之分别同
化 ET 和 LAI 时,RMSE 下降 14.5%。项目组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论文 24 篇,其中 SCI(E)检索 5 篇(一区 TOP 期刊 1 篇,二区
4
3 篇),EI 检索 6 篇,核心期刊论文 13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8 项,地方标准 1 项,培养博士研究生 1 名,硕
士研究生 4 名。
5
三、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及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成果名称: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气候
资源高效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树岩,王靖,陈怀亮,成林,薛昌颖,张弘,
李军玲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20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价技术、
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机制特征及可行措施等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成果:综合利用作物生长动态模拟、区
域气候模式解译、气候统计建模等技术,形成了一套气候变化对
农业影响定量评价技术;基于统计学与作物模型(DSSAT 和
APSIM)相结合的信息处理方法技术,揭示了小麦-玉米轮作系
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揭示了“两
晚(小麦晚播和玉米晚收)”技术使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机制,
率先开展了“品种布局变化”、“播期和种植密度调整”和“水分
优化管理”等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成果为省、市级农科院
育种和抗逆栽培科研工作提供建议,为政府和农业生产应变管理
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了气象公益性服务的作用。
6
小麦玉米光能和热量利用效率空间分布
气候变化对小麦关键发育期的影响
7
四、基于多源数据的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基于多源数据的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技术
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
主要完成人:苏爱芳、郑永光、崔丽曼、李飞、牛淑贞、张
宁、王迪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9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基于高分辨率静止卫星、雷达、自动站、
中尺度数值模式等多源数据开展了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技
术研究,借助卷积神经网络(CNN)、面积重叠法和改进光流法,
实现了对流云团精准识别追踪、研制了河南省分类强对流监测识
别和 0-2h 临近预报预警产品;基于气候背景统计,利用动态 Z-I
关系和雷达 COTREC 风方法,实现了分类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
警;结合区域模式和优势概率技术实现了分类强对流天气概率预
报;采用 CMPAS 降水融合产品和分级混合订正法,开发了短时
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研发了“河南省短临预报系统”。项目获软
件著作权 3 项,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项目成果在河南、江苏、安
徽省气象台及郑州、新乡、青岛市气象台推广应用,为业务试用
单位所在地区分类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提供了
重要参考依据,并为 2018 年青岛“上合峰会”的气象服务提供了
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防灾减灾应用价值。
8
9
五、强风暴发展演变特征及短临预报关键技术集成
成果名称:对流风暴发展演变特征及短临预报关键技术集成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台
主要完成人:张一平、孙景兰、牛淑贞、郑世林、乔春贵、
梁俊平、袁小超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8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为中国气象局 2015 年度“关键技术与集
成(面上)项目”。项目对 2006-2013 年河南省逐站次雷暴大风、
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河南典型强对流
天气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形成机制;建立了不同形势下雷暴大
风、冰雹和风雹混合三类天气的预报预警着眼点和指标,归纳出
关键物理量阈值;统计了分类强对流天气系统源地、移动路径和
多种雷达产品参数特征,对河南省不同类别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
形式进行了分类,补充完善了本地雷暴大风、冰雹、龙卷和短时
强降水的雷达监测预警指标;编写了《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分析和
新一代天气雷达图集》并在气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项
目完成技术论文 11 篇,其中一级核心 3 篇,二级核心 4 篇,全国
交流 2 篇(获奖 1 篇)。研究成果集成到雷达图集、SWAN 和
MICAPS 系统平台,部分研究成果国内公开发行、发表。主要成
果在省、地、县三级气象台站和相关单位应用,为提高灾害性强
对流天气预警时效、准确率和服务能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10
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分析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图集
11
六、黄淮海玉米高产稳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名称:夏玉米高产稳产气象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安
徽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气象台
主要完成人:刘荣花,刘天学,盛绍学,余卫东,薛昌颖,
李树岩,成林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8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干旱、涝渍、花期阴雨
和倒伏,从灾害评价指标的构建、灾变规律的揭示、灾害的风险
区划、预警指标及模型的建立、综合防控技术研发集成等方面开
展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一套覆盖夏玉米各主要发育阶段的“旱
涝阴倒”4 种气象灾害精细化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旱涝
阴倒”4 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完成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 4
种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建立了夏玉米涝渍、大风倒伏、连阴雨预
报预警指标,研发了分类预报服务产品;集成创新了抗逆品种利
用、深耕+秸秆还田、植物生长促进剂(DA-6、BR)和植物生长
延缓剂(矮壮素和玉黄金)双向调控的夏玉米 4 种主要气象灾害
综合防御技术体系;开发了夏玉米高产稳产气象保障综合服务平
台。项目制定了 2 项气象行业标准,获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相
关研究论文 30 余篇,项目成果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累计推广面
积 960 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评估约为 4.1 亿元。
12
夏玉米干旱综合风险区划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阴雨遥感监测
13
七、河南省人工防雹预测与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河南省人工防雹预测与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研究所、三门峡市气象局、洛阳市气象局、平顶山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鲍向东、丁建芳、肖辉、刘艳华、杜春丽、田
万顺、马鑫鑫
奖励类别及等级:2018 年度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在省局项目基础上,申请立项的河南省
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132102310071。项目基于河南
省冰雹天气模型、冰雹分布移动特征、雷达观测产品指标、形成
机制模拟等内容,共完成论文 9 篇,发表论文 3 篇,其中核心期
刊 3 篇,全国、区域交流 6 篇;培养高工 1 名、工程师 3 名。项
目成果于2013年5-9月份开始在河南省内冰雹试验区投入业务应
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了河南省冰雹天气监测、
识别和预警水平,减少了河南省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良
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豫西山区冰雹多发地区人工防雹业
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河南省冰雹日天气尺度概念模型
河南省人工防雹业务系统
15
八、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校准核查技术集成
成果名称: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校准核查技术集成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信息网络与技术保障中心、山东
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四川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主要完成人:张天华、孙 嫣、吴非洋、张 虎、房岩松、
蒋小平、胡春泉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7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本项目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重点)项目”。该项目完成了自动气象站(风速、风向、蒸发)移
动校准/核查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校准/核查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并可输出校准/核查结果。确定了现场校准核查的器具计量性能要
求、环境条件要求、校准核查点等技术指标,得出了科学的、可
操作的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核查规范,共完成了 9 项自动气象站
各传感器的现场校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分别选配合适的标准器和
配套设备设计相应的现场核查操作方法,在现场比对的基础上分
析总结并编制出 7 个项目的现场核查规范。项目通过在河南、山
东和四川三省的应用,提高了三省气象计量检定、校准、核查工
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度,解决了区域自
动气象站的现场校准核查问题,为提高全国各省区域自动气象站
的计量检定工作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6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发文
区域自动气象站现场核查方法
17
九、我国主要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与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
成果名称:我国主要农作物生长信息监测与综合评价技术及
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完成人:陈怀亮、延昊、董立新、邹春辉、马玉平、景
元书、刘忠阳、李颖、冯利平、孙睿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7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项目实现了基于 FY-3 数据的作物生长参数(VI、
LAI、NPP)与环境参数(LST、SM)遥感反演优化技术,建立
了 2006 年以来主要作物生长环境参数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分别
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等作物种植面积估算模型;分别利
用强迫法和同化法建立了适于我国主要农作物的遥感LAI数据与
WheatSM、WOFOST 和 ORYZA2000 等同化的遥感—作物生长模
型体系,并生成了研究区 2003 年以来小麦、夏玉米和双季稻 15
种生长状态参数的时间序列数据集;基于遥感监测、气候适宜度
评价、作物生长模型等三种方法,采用专家知识法进行集成,建
立了作物长势综合定量评价模型和综合监测业务流程,并开展业
务应用。成果在 2 个国家级和至少 4 个省级农业气象或农业遥感
业务单位应用,经济、社会、生态及业务效益显著。
18
MERSI LAI MODIS LSR LAI MOD15A2
FY-3 MERSI LAI 及其和其他 LAI 产品空间分布的比较
M
a
r
c
h
M
a
y
J
uly
O
cto
b
e
r
19
十、河南省地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河南省地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台、三门峡市气象局、许昌市气
象局
主要完成人:牛淑贞、孙景兰、张一平、范学峰、郑世林、
苏爱芳、布亚林
奖励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5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分析了河南省分类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
征,建立了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资料库。建立了中尺度天气分析概
念模型,分类建立河南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配置模型;基于卫星
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对流性暴雨 MCS 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
建立了河南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建
立了河南省分类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基于 WRF 中
尺度数值模式,利用热力、动力、不稳定等因子敏感阈值和判别
技术,建立河南省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时客观概率预报方法。基于
GIS 建立了河南省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基于灾害性天气
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SWAN 建立了河南防汛重点地域沙
澧河流域和豫西山区冰雹山洪的监测预警系统。该项目成果在河
南省地市气象台站进行了业务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河南省
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识别和预警水平。
20
21
十一、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名称: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局,河
南省气候中心
主要完成人:刘荣花、赵国强、陈怀亮、成林、方文松、李
树岩、马青荣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3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从影响冬小麦干旱的孕灾环境、致灾条件、
成灾因子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气象干旱强度指标、土壤水分指
标和作物干旱指标等,形成了全生育期及主要发育阶段的干旱评
价指标体系;通过水分控制试验,初步确定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
水分亏缺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关系;建立了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模
型;建立了“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业务服务系统”。该项目成果经
河南省气象局发文推广至全省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仅郑州、南
阳、驻马店、商丘等地市近三年来的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 337 万
亩,减少小麦产量损失约 5.79 万吨,约合 1.11 亿元,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22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31
32
33
34
35
36
37 安阳
济源
焦作
新乡
鹤壁
濮阳
三门峡
洛阳
郑州
许昌
开封
平顶山
南阳
漯河 周口
驻马店
信阳
商丘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
气候干旱风险 作物干旱风险
产量灾损风险 干旱综合风险
23
十二、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引黄灌溉需水量估算系统
成果名称: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引黄灌溉需水量估
算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市气象局、新
乡市气象局、鹤壁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陈怀亮、邹春辉、刘忠阳、郭其乐、赵海青、
李树岩、余卫东、申永辰、薛龙琴、张红卫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2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项目建立了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监测、需水量评估
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发建立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引
黄灌溉需水量评估系统,实现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综合监测与评估、
黄河流域引黄灌溉定量评估等功能。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
建立了多种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系统实现了热惯量法、供水植被
指数法、温度植被旱情指数法等 6 种干旱遥感监测方法。(2)实
现了干旱模型构建和管理。系统专门设计了干旱模型构建和管理
子系统,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型。(3)建
立了基于土壤墒情推算的气象干旱分析模型。建立了基于土壤墒
情推算的气象干旱分析模型。(4)建立了灌溉需水量估算模型。
基于墒情遥感监测或推算结果,建立了区域农田灌溉量估算模型。
(5)建立了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灌溉需水量估算系统,
可实现干旱遥感监测与综合分析的业务化运行。
24
干旱遥感监测子系统
25
十三、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研制及标定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研制及标定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电子集团公司
第 27 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冶林茂、吴志刚、陈怀亮、余国河、王艳斌、
牛素军、薛龙琴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11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河南省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研制及标定技术研
究”为中国气象局 2007 年下达的科技推广项目。项目研制出了
GStar-I 土壤水分观测仪,2009 年 8 月通过气象定型列装,GStar-I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仪器正式命名为“DZN2”。确立了土壤水分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经过对田间标定法、试验室标定法和直接对
比法的标定方法的实验研究,逐步总结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
四步标定法:出厂标定、现场标定、运行标定、业务标定。研制
出了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土壤水分观测网应用软件,组建了河南
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目前已在河北、安徽、四川等省组建了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数据已自动上传中国气象局,各省并自动
进入数据库,实时为农业气象业务提供服务。项目在全国六个省
市得到了推广应用,受到用户的好评,取得到了明显的业务、经
济和社会效益。
26
郑州农业气象观测站对比试验场
现场标定的数据图
27
十四、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名称: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
物理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刘金华、李铁林、鲍向东、胡鹏、牛淑贞、黄
毅梅、雷恒池、肖辉、刘艳华、张云平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8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2005 年 3 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河南省
人影中心承担的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
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云水资源与增雨潜力研究、
人工增雨作业天气条件预测研究、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人工
增雨中的应用研究、云和降水微观物理特征研究、人工增雨催化
作业技术研究、云水资源开发综合分析平台和决策指挥系统研究
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提高了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的整体科
技水平。
28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系统
29
十五、焦作雷暴监测预警系统
成果名称:焦作雷暴监测预警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焦作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刘跃红、王秀梅、焦振法、闫小利、司福意、
李艳红、卢学锋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7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课题从传统天气学预报方法入手,在对焦作特
定地形所产生的影响焦作雷暴路径成因分析基础上,采用最先进
预报手段,综合建立雷暴等级预报系统和临近监测及预报流程,
有力地提高了焦作地区雷暴预报准确率,并作为气象防御依据,
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指挥防汛和工农业生产决策中提供可靠
的科学依据。
30
十六、小浪底水库暴雨致洪预警系统研究
成果名称:小浪底水库暴雨致洪预警系统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黄河水文水资源科
学研究院、河南省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
会信息中心
主要完成人:董官臣、陈怀亮、杨向辉、田万顺、马浩录、
张胜军、邹春辉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7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小浪底水库安全运行保障,通过对历
史资料的分析研究、遥感解译等手段,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为
平台的小浪底水库暴雨致洪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暴雨数值
预报、暴雨集成预报、洪水预报和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
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集各预报模型与用户界面于一体。系
统可提供黄河三花间未来 24—48 小时的暴雨预报、面雨量预报及
区域入流量和水库水位变化预报(预警)。这些预报信息可通过网
络等途径定期发布,为小浪底水库优化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操作简单,界面直观,自动完成“资料接收→资料处理→数
值预报→暴雨集成预报→水文预报→结果输出”全过程。
31
小浪底水库暴雨致洪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三门峡—小浪底区间水系与雨量站分布
32
十七、黄淮平原农田节水灌溉决策服务系统研究
成果名称:黄淮平原农田节水灌溉决策服务系统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宿州市气象
局、河南省商丘市气象局、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董官臣、朱自玺、刘荣花、陈怀亮、方文松、
邓天宏、厉玉昇、付祥军、邹春辉、祁宦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6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本研究以农田节水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
标,建立了黄淮平原农田水分动态监测、预报和灌溉决策服务系
统。该系统包括黄淮平原土壤水分动态监测、预报模型和黄淮平
原农田节水灌溉决策服务系统两部分。该成果将区域气候模式、
遥感测墒模型、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和灌溉决策模型有机结合在一
起,实现了较长时段内的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将数值天气
预报产品应用到土壤水分预报模型中,可提供格点化的土壤水分
预报信息。该研究成果在气象、农业业务单位推广应用,为各级
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更科学的农田灌溉决策服务。经示范应
用,节约用水冬小麦为 450-750 方/公顷,夏玉米为 300-600 方/
公顷;减少投入冬小麦为 180-270 元/公顷,夏玉米为 105-195 元/
公顷;冬小麦、夏玉米增产率分别为 7.0%和 7.1%,水分利用效
率提高分别为 0.25kg/m3和 0.21kg/m3。
33
34
十八、河南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成果名称:河南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图灵信息技术有限责
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辉、王守忠、杜成林、赵洪升、张艳春、王
黎晖、陈桂琴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5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河南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河南省气象局开发
的适用于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的软件系统。本系统以气象科技管
理业务流程为主线,采用模块化编程技术,运用 JAVA、JSP、Tomcat
等工具开发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论文上报、信息检索等一系
列的业务功能模块,具有网上在线申报、成果评分、信息检索、
统计分析、上传下载、图表显示等功能,实现了 Internet 气象信
息资源的共享和气象科技管理业务的网络运行。创新点:“(1)该
项目整合 Struts+Spring+Hibernate 框架,设计出了集成该框架的
WEB 应用模型;(2)该项研究基于 WEB 技术、数据库连接池技
术,采用 JfreeChart 等开发工具,实现网上申报、成果评分功能
有创新;(3)该系统设计理念先进、功能齐全,结构合理、操作
简便、适用性强,为气象科技管理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
平台。研究成果率先在全国气象部门实现了网上科技业务运行与
管理和气象科技资源共享,显著提高了我省气象科技管理的水平
35
和效率并被推广到云南、湖南省气象局等部门。
36
十九、黄淮平原农业干旱与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黄淮平原农业干旱与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商丘市气象局、江
苏省气象局、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气象局、宿州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陈怀亮、刘荣花、张雪芬、邓天宏、邹春辉、
方文松、厉玉昇、冉献忠、徐为根、高伟力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5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黄淮平原地区的干旱特点,通过田间
试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预警
系统,不定期发布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平均监测准确率
在 80%以上;定期发布干旱监测预警服务产品,平均预报准确率
在 85%以上;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提出不同防旱措施,使防旱抗旱
贯穿作物生育期始末;并通过农业干旱决策服务系统开展服务,
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实施农业干旱综合防御措施的地区,一般气候年份可增产 5%,
轻旱年不受损失,中旱年损失减少 10%,重旱年损失减少 15%。
积极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对卫星遥感干旱综合监测、数值
模式预警技术和综合防御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
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7
土壤墒情预报及抗旱决策系统
基于 ArcView 的黄淮平原农业干旱综合防御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
38
二十、周口市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成果名称:周口市农业经济信息网络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周口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朱艳杰、孔德芝、鹿健侠、姚继先、张玉莲、
高志伟、李金良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4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此项成果被河南省气象局在全省气象系统推广,
它对于促进周口市乃至全省农村信息建设,开拓农村气象服务领
域,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渠道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39
二十一、鹤壁市春旱动态监测预测模型
成果名称:鹤壁市春旱动态监测预测模型
主要完成单位:鹤壁市气象局,淇县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王军、周官辉、王福州、郭魁英、秦成福、杜
滨鹤、赵伟华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4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在大气-植物-土壤系统模式下,充分考虑
了降水、底墒、蒸发、作物等因子,建立了鹤壁市春旱数学模型,
计算出春旱前置指数;根据春旱前置指数确定了鹤壁市春旱标准,
并分析了鹤壁市春旱特征;利用当前时段土壤墒情、作物因子资
料及对未来时段降水的预测值,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求得未
来各时段土壤湿度。将未来土壤湿度与作物不同时段的适宜水分
指标和干旱指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否灌溉,以及灌溉量。
40
鹤壁市春旱动态监测预测模型系统
41
二十二、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系统研究
成果名称: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系统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台,河南省气候中心
主要完成人:顾万龙、程炳岩、常军、张善强、朱业玉、李
朝兴、李俊亭、王纪军、周月华、李慧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4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河南省科技厅 2001 年下达的河南省重
点科技攻关项目,同时也得到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基金项目和省气
象局科研开发项目支持。项目针对气候异常和气候变化这一当今
世界热点问题,以提高我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水平、改进短期气
候预测业务系统、提高对我省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为目的,在总
结 30 多年我省短期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本专
业领域的最新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省级短期气候
预测业务系统。本项目开发的业务系统推广到河南省省辖市应用。
42
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系统
43
二十三、淇、卫河流域暴雨预报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成果名称:淇、卫河流域暴雨预报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鹤壁市气象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
南省专业气象台、河南省安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主要完成人:王军、周官辉、张金彬、杜滨鹤、秦成福、赵
伟华、布亚林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3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根据国内外流域暴雨预报发展趋势,瞄准国内先
进水平,充分利用数值预报产品,采用动力学、统计学原理开展
流域面雨量预报、暴雨集成预报,并开发卫星云图、雷达探测软
件对流域暴雨进行监控。
44
45
二十四、河南气候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成果名称:河南气候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候中心、开封市气象局、太原师范
学院、河南省气象台
主要完成人:程炳岩、徐建勋、朱业玉、任健美、王记芳、
顾万龙、沈素芹、韩劲松、刘军臣、苗冬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3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本系统由气候统计分析模块、图形分析工具模块、
图形编辑工具模块及数据输入与输出的接口模块等组成。图形分
析包括中国及各省区域底图离散场等值线分析;北半球区域不同
投影方式(极地赤射投影麦卡脱投影、兰勃托投影)底图格点场
等值线分析技术;单站气候要素时间演变曲线分析及要素玫瑰图
分析技术。图形编辑功能包括等值线颜色、图形漫游、放大、缩
小、等值线数值标注、等值线人机交互修改、图形区域闪烁、图
形任意区域面积计算、不同图形叠加、图形存档、打印输出等技
术。统计分析模块包括时间序列趋势(趋势、转折、突变)分析、
时间序列周期分析、时间序列回归(线性、非线性)分析、时间
序列场分析的 10 余种数理统计程序,项目建立了集气候资料~统
计分析~图形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气候业务工具平台。
46
二十五、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与应用系统
成果名称: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与应用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市气象局、巩
义市气象局、商丘市气象局、新乡市气象局
主要完成人:陈怀亮、邹春辉、张雪芬、张志红、闫世忠、
张红卫、常利智
获奖年份及奖励等级:2002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果简介:本项目完成了接收、处理、分析、服务软件系统
建设,完善了已有的冬小麦苗情、土壤墒情、森林火灾、江河洪
涝遥感监测业务,将遥感、GPS 等信息集成于 GIS 平台上,从而
极大地提高了遥感定位与解译的精度,服务系统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完成了极轨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
的更新改造;开发了“河南省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处理系统”,
提高了遥感资料处理与应用能力;开发了“河南省农业遥感监测
服务系统”,为各级开展遥感服务提供了平台;完善了现有遥感监
测项目方法和软件,建立“河南省遥感产品指标查询系统”;开发
了”遥感资料自动化网络传输软件”,实现了遥感监测产品服务自
动化;探讨了“3S”集成应用技术,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农业生
态环境遥感监测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后,我省新一代极轨气象卫
星遥感信息分析处理与应用系统正式建立并投入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