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基于《资本论》理论品格视域

发布时间:2023-7-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基于《资本论》理论品格视域

2023 年 5 月第 3 期(总第 338 期) China Economic StudiesMay 2023No. 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基于«资本论»理论品格视域何爱平 徐 艳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ꎬ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ꎬ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所在ꎮ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巨著ꎬ呈现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ꎬ这是其作为方法论而非教条的深刻体现ꎬ也是其具有强大解释力、思维力、指导力和创新力的关键所在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ꎬ是对中国道路科学内涵的高度凝练ꎬ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ꎬ不仅承继了«资本论»的理论品格ꎬ还将中国道路的独特价值寓于其中ꎬ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ꎬ能够引领理论创新立足具体实践、运用科学方法、把握本质属性、直面时代问题ꎬ从而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ꎮ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ꎻ理论品格ꎻ«资本论»ꎻ党的二十大DOI:10.1936... [收起]
[展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基于《资本论》理论品格视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 年 5 月

第 3 期(总第 338 期) China Economic Studies

May 2023

No. 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基于«资本论»理论品格视域

何爱平 徐 艳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ꎬ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

化的理论体系ꎬ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所

在ꎮ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巨著ꎬ呈现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

理论品格ꎬ这是其作为方法论而非教条的深刻体现ꎬ也是其具有强大解释力、思维力、指导力和创新

力的关键所在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ꎬ是对中国道路科学内涵的高度凝练ꎬ

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ꎬ不仅承继了«资本论»的理论品格ꎬ还将中

国道路的独特价值寓于其中ꎬ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ꎬ能够引领理

论创新立足具体实践、运用科学方法、把握本质属性、直面时代问题ꎬ从而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ꎻ理论品格ꎻ«资本论»ꎻ党的二十大

DOI:10.19365 / j.issn1000 ̄4181.2023.03.02

一、引言

现代化的内涵包罗丰富ꎬ是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维度均实现文明发展的象

征ꎬ因而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梦想和奋斗目标ꎮ 兴起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化理论

主要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为参照ꎬ将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看作全人类现代化的唯

一道路ꎬ忽略了世界各国不同的制度特征和文化背景ꎬ造成了现代化与各民族传统的完全对立(洪

银兴ꎬ2023)ꎮ 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引下ꎬ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ꎬ在实践的不懈探索和理论的突破创新中逐步推进拓展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ꎬ以

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破除了现代化道路唯一性的迷思ꎬ为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选择ꎮ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ꎬ对中国式现代

化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做出了一系列深刻论断ꎬ初步建立了中国式现代

化的理论框架ꎬ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确立(邱海平ꎬ2023)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精粹ꎬ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ꎬ不仅使

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方向和路线图更加科学、更加明确ꎬ也使中国式现代化作

?8?

收稿日期:2023-02-19

基金资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JZD005)ꎻ西北大学 2023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

(YB2023008)ꎮ

作者简介:何爱平ꎬ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ꎬ博士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ꎻ徐艳(通讯作者)ꎬ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ꎬ博士研究生ꎮ

第2页

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和全新的文明形态更加清晰、更加可感可行ꎬ对于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

思维跃进和理论创新具有极其深远的引领意义ꎮ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习近平ꎬ2018b)ꎬ为人类科学地认识社会及

其发展的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ꎬ为人类社会有意识地自觉发展设定了界碑ꎬ为我们的社会活动由必

然王国逐渐推移到自由王国创造了条件(王亚南ꎬ1987)ꎮ 著名的美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1999)曾称赞马克思的理论是“伟大与生命力联结在一起的”“伟大的创作”ꎬ指出“它们遭受几度

隐没ꎬ复又重现ꎬ它们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重现ꎬ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ꎬ带着人们

能看到的、摸到的自己的瘢痕而重现”ꎮ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矛盾运动最详尽的呈现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剖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深刻的

应用ꎬ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论观点最充分的证明ꎬ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

论独有的理论品格ꎮ «资本论»理论思想所呈现出的基本品格ꎬ是其作为方法论原则而不是形式教

条ꎬ从而能够穿越时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所在ꎬ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

论提供了根本遵循ꎮ 据此ꎬ本文在梳理«资本论»基本理论品格及其作用意义的基础上ꎬ试图厘清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如何承继和体现这些理论品格ꎬ又如何以此引领理论创新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ꎬ希望能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具有中国风格和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理论提

供依据和启示ꎮ

二、«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品格及其作用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严密、最全面、最集中的证明和运用ꎬ是马克思深入剖析

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结晶ꎬ呈现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ꎮ 如

图 1 所示ꎬ实践性从研究素材、形成过程和理论目的上构筑了«资本论»的研究之基ꎻ科学性以世界

观和方法论为内核建立了«资本论»独特的思维之道ꎻ人民性决定了«资本论»的阶级立场、研究态

度和分析视角ꎬ是其理论之根ꎻ时代性蕴含着«资本论»理论思想的问题意识和无限的变化性ꎬ是其

创新之源ꎮ «资本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内在统一ꎬ

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考察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表现ꎬ也是马克思深切关注劳动

者利益和全人类前途命运的理想情怀在理论研究中的深刻体现ꎬ更是其理论思想至今仍具有超强

解释力、逻辑思维力、科学指导力和不竭创新力的根本原因ꎮ

(一)实践性:理论解释力的基础

理论来源于实践ꎬ并以解释现实、揭示规律、指导实践为目的ꎬ是«资本论»实践性最直观的体

现ꎮ «资本论»的理论创造与创新建立在一定时空内现实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实践之上ꎮ 马

克思(2004)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直接言明:“我要在本书研究的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

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ꎮ 到现在为止ꎬ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ꎮ 因此ꎬ我在理论

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ꎮ”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国家ꎬ19 世纪“真实世界”的英国相较于同时

期的其他国家来说ꎬ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更加成熟发达ꎬ各种经济形式和异化现象演绎得更加充

分ꎬ相关记载资料也更为丰富详实ꎮ 马克思关于研究对象和例证地点的选择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

收集和利用实践素材ꎬ为理论研究从现实感性上升为抽象理性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ꎬ也为其理论

与实际相联系、进而解释现实建立了重要基础ꎮ

进一步地ꎬ«资本论»是在认识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不断丰富、完善的ꎮ 19 世纪三

四十年代ꎬ英、法、德三国的工人运动已然开展ꎬ马克思高度关注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情况ꎬ并积极

参与到一切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中ꎮ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前ꎬ马克思(2009c)在«告工

人阶级书»中回顾了 1845 年以来工人阶级的命运ꎬ并以当时水平下工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传

?9?

何爱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第3页

图 1 «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品格及其关系图示

达了其后来包含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观点ꎮ 自 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以来ꎬ马克思一方面忙

于起草纲领宣言、接待安排巴黎公社流亡者、参加各种会议演讲等国际事务ꎬ另一方面则通宵达旦

地坚持«资本论»的写作(胡世祯ꎬ2008)ꎮ 通过亲自参与各种社会活动ꎬ马克思充分知悉各国工人

阶级的现实情况ꎬ并通过会议讨论、演讲及纲领文件等传达自己的理论观点ꎬ领导国际工人运动ꎬ再

结合新的实践情况形成新思想、新观点ꎬ如此循环ꎮ 从创作历程来看ꎬ«资本论»正是在这种实践与

理论的反复交织中不断成熟、日益完整的ꎮ

最后ꎬ更为重要的是ꎬ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不畏资产阶级政府驱逐、历尽艰辛撰写«资本论»的根

本目的ꎮ 随着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跃ꎬ彼时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能够打破资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桎梏ꎬ拨开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迷雾ꎬ从而真正为工人阶级革命运动提供

方向指引的行动指南出现ꎮ 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实践需求ꎬ他通过揭露资本的逐

利本性和剥削本质ꎬ揭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ꎬ阐明人

类社会从传统奴隶制的封建社会发展至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终将过渡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趋势ꎬ

切实地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导ꎮ 据此可见ꎬ以实践为认识的最终归宿ꎬ是«资本

论»的理论思想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关键所在ꎬ同时也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

律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至今仍具有强大解释力的根本原因ꎮ

(二)科学性:理论思维力的关键

«资本论»的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要基石ꎬ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辩

证唯物主义应用于理论研究最显著的特征ꎮ 18 世纪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ꎬ以及资

产阶级出现以来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ꎮ 他将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

发展看作人类历史自然演进的一个特定阶段ꎬ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实践进化的根

本决定因素ꎬ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ꎮ 所以ꎬ马克思

的«资本论»以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财富生产的细胞形态———商品为逻辑起点ꎬ以资本主义时代一

切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为论证基础ꎬ通过历史地、动态地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ꎬ深刻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积累的秘密ꎬ系统阐释了资本主义

的经济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ꎬ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思维和分析范式ꎮ

进一步地ꎬ«资本论»的科学性还在于其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研究方法ꎮ 马克思(2004)在«资

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ꎬ既不能用显微镜ꎬ也不能用化学试剂ꎮ 二者都必

?10?

中国经济问题 2023 年第 3 期

第4页

须用抽象力来代替ꎮ”马克思通过显微镜与化学试剂之于自然科学研究重要性的类比ꎬ揭示了抽象

方法对于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ꎮ 而关于如何正确地运用抽象方法ꎬ他指出

“在第一条道路上ꎬ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ꎻ在第二条道路上ꎬ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

致具体的再现”ꎬ并强调“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ꎬ2009a)ꎮ 也就

是说ꎬ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抽象ꎬ不是单纯地从现象中提炼出某种一般规定或概念的“形式表达”ꎬ而

是立于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之上ꎬ将抽象范畴放入具体现实中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ꎬ最终再回

到范畴本身的“实质表达”(许光伟ꎬ2019)ꎮ 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这种“实质表达”的典范ꎬ他依

据唯物辩证法将抽象的边界限定在“资本主义”范围内ꎬ以资本主义视域下特定的“具体”为前提和

对象保证了“抽象”的合理性(邱海平ꎬ2016)ꎬ以此从资本主义纷繁复杂的事实细节中提炼出“商

品”“货币”“资本”等基本元素以及“剩余价值”的核心范畴ꎬ再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来探寻资本主义

各种经济现象的本质联系与一般规律ꎮ

更深层地ꎬ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科学地运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ꎬ是«资

本论»具有严密逻辑架构的关键所在ꎮ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物质存在”出发ꎬ层层深入至资本主

义经济现象背后的“关系存在”:第一卷将外部因素存而不论ꎬ在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真

空”考察中剖析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ꎻ第二卷在厘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流通过

程ꎬ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ꎻ第三卷建立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基础上ꎬ将隐蔽在抽象过程背

后的各种具体的资本形态还原回来ꎬ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和转型问题ꎮ 可见ꎬ«资本论»全部三

卷作为一个有机整体ꎬ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中、抽象与具体的结合中ꎬ

清晰地勾勒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经济关系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ꎬ“使得在这里面的每个经

济范畴、规律ꎬ都像很恰如其分地成为资本主义总现实关系或其总运动趋势之个别侧面的理论表

现”(王亚南ꎬ1987)ꎬ展现出科学的逻辑体系和缜密的思维结构ꎮ

(三)人民性:理论指导力的根本

«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ꎬ展现出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ꎮ 习

近平总书记( 2016) 曾深刻指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

题ꎮ??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ꎮ”任何理论学说的背后都一定映射着特定的利益

关系、阶级立场和价值理念ꎮ 马克思和恩格斯(2009b)早在 1848 年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就

明确宣誓了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ꎬ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ꎬ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ꎮ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ꎬ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ꎮ 其后ꎬ«资本论»作为

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作品ꎬ则是以学理性的方式ꎬ在对商品二重性的阐释中揭示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

根本源泉ꎬ在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中揭露了资本家以利润掩盖其剥削剩余价值的事实真相ꎬ

由此在理性的逻辑分析中传达出其理论人民性的本质特性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ꎬ«资本论»人民性品格的体现并非粗浅地迎合工人ꎬ而是客观地揭示了工

人作为财富的直接生产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真实地位与事实境遇ꎮ 马克思

在«资本论»中表达了对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深切关怀ꎬ但他却并“不称赞工人为日常辛劳操作的

英雄ꎬ而资产阶级在担心分不到他们红利时倒喜欢这样做” (约瑟夫?熊彼特ꎬ1999)ꎮ 马克思的

«资本论»是从资本主义制度整体及其经济结构出发ꎬ以十分客观的态度阐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

势ꎮ 他一方面通过揭露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ꎬ使工人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对

抗性矛盾的根源所在ꎻ另一方面也阐明了资产阶级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历史进步性ꎬ“即使在宣布

资本主义未来死刑的时候ꎬ他也从不否认它在历史上的必要性”(约瑟夫?熊彼特ꎬ1999)ꎮ

除此之外ꎬ«资本论»的人民性还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逻辑分析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真正能够

用来制定实践策略的理论指南ꎮ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看作人类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ꎬ确信工

人阶级能够且终将会建立一个新的社会ꎮ 所以ꎬ他的«资本论»以现实中的个人及其物质活动为立

?11?

何爱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第5页

论起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ꎬ旨在使工人辩证地认识到ꎬ贫富分化加剧的背面是无产

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ꎬ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高度集中扩大的同时也在为新的理想社会的到来准备

着前提条件ꎮ 不仅如此ꎬ为了使工人阶级易于理解和掌握ꎬ马克思在修订出版«资本论»德文版、法

文版时曾多次亲自重新改写译文ꎬ尽量将论述修改得更加通俗化(徐洋ꎬ2017)ꎮ 正如恩格斯所述ꎬ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ꎬ“不是鼓动性的词句ꎬ而是严密的科学结论” (马

克思、恩格斯ꎬ1964)ꎬ“不仅论证了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如何有理ꎬ并还指示了他们对资

产阶级进行反抗斗争如何有力”(王亚南ꎬ1987)ꎮ

(四)时代性:理论创新力的核心

«资本论»的时代性首先表现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ꎮ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ꎬ每一个时代的变迁

过程同时也是老问题得到解决、新问题逐渐浮现的过程ꎮ 所以ꎬ“问题是时代的格言ꎬ是表现时代

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ꎬ而是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ꎬ1995)ꎮ «资

本论»正是在对“资本主义从哪里来” “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运转” “资本主义最终的去路在哪”这三

大时代问题的精准判断与科学回应中解答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之谜”ꎬ从而为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ꎮ 可见ꎬ时代问题是一定时期内人类实践活动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ꎬ时代

问题的明确意味着特定时期内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明确ꎬ因而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现实问题中厘析

出最根本意义上的时代问题ꎬ是一切理论研究和方案创新的前提ꎮ

«资本论»时代性的理论品格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性ꎬ是其理论思想作为方法而不是形式教

条的要义之所在ꎮ 马克思(2009d)曾深刻指出:“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ꎬ不是

永恒的ꎮ 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ꎮ 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形成都是不断运动

的ꎮ”恩格斯也曾直接言明:“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ꎬ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ꎬ都是一种历

史的产物ꎬ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ꎬ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ꎮ” (马克思、恩格斯ꎬ

2014)也就是说ꎬ随着万千现实问题的普遍联系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发展ꎬ时代问题的内涵和外

延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ꎬ因而在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的基础上ꎬ更要动态地把握问题的发展

趋势和变化特征ꎮ 可以看到ꎬ列宁将«资本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基本原理与垄断资本

主义时代的新特征相结合ꎬ创造性地提出帝国主义理论ꎬ做出“垄断代替自由竞争ꎬ是帝国主义的根本

经济特征ꎬ是帝国主义的实质”的深刻论断(列宁ꎬ2012)ꎬ推进了«资本论»理论思想的创新发展ꎮ

由此可见ꎬ时代性的理论品格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应用于学术研究

的直观体现ꎬ构成«资本论»理论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ꎮ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对

«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和运用ꎬ在«资本论»方法论原理与中国具体的、现实的且不断变化的时代问

题的结合中ꎬ我们党开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命题ꎬ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

经济制度ꎬ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术

语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多次强调的:“有人说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ꎬ«资本论»过

时了ꎮ 这个说法是武断的ꎮ”时代变革中的新问题、新要求和新挑战驱动着«资本论»理论思想的丰

富和发展ꎬ时代性正是其具有无限创新力的源泉ꎮ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成于中国既往的探索经验、服务于未来的现代化实践ꎬ是对中国道路基本

特征及经验方法的科学抽象ꎬ蕴含着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ꎬ继承了«资本论»

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精粹ꎮ 中国式现

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道路独特价值相融合的理论表现ꎬ展现出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ꎮ

?12?

中国经济问题 2023 年第 3 期

第6页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源于实践探索又诠释着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历程ꎬ其概念意涵在实践与理论的交织中不断

丰富ꎬ充分地展现了实践性的理论品格ꎮ 整体来看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起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抗争ꎬ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ꎬ在改革开放中拓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ꎬ当前

则在新时代的丰富完善中全面迈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何爱平和李清华ꎬ2022)ꎮ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解放生产力、推进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的思潮ꎬ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以工业化为中心到“四

个现代化”目标的创新突破ꎬ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最初的思想来源ꎮ 在此基础上ꎬ邓小平同

志(1993)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使用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表述ꎬ并在会见日本首相的谈话中以

“小康社会”具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初图景ꎬ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设定了基本战略规划和具体任

务目标ꎮ 在以“小康社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目标引领下ꎬ中国创建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

迹”ꎮ 在建党百年大会上ꎬ习近平总书记宣告了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的全面建成ꎬ并以“人类文

明新形态”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时代意涵ꎬ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日趋成熟ꎮ 可

见ꎬ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逐步成熟而渐次丰富ꎬ并以其目标性的战略

定位成为中国道路的发展向导ꎬ展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性和实践性ꎮ

与«资本论»相一致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同样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ꎬ系统诠释了中国面向未

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路线图ꎮ 马克思(2009a)曾指出:“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社会形

态的形成上ꎬ不应该相信各个时期是突然出现的ꎬ相互截然分开的??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在于:后

一个(生产)形式的物质可能性———不论是工艺技术条件ꎬ还是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结构———都

是在前一个形式的范围内创造出来的ꎮ”现代化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历史演化过程ꎬ不同发

展阶段之间具有相继更迭的内在联系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ꎬ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处于

初级阶段的论断ꎬ这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宏观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所处阶段的前提判断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前提下ꎬ中国式现代化又划分为“解决温饱———建设小康———建成小

康———实现现代化”的阶梯式递进阶段ꎮ 据此ꎬ党的二十大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ꎬ结

合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ꎬ确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

务ꎬ并进一步阐明“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以及未来五年阶段性的目标任务ꎬ以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

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具体地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路线图ꎮ 不仅如此ꎬ党的二十大还

阐明了未来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ꎬ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ꎬ为分层

次、分阶段地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指南ꎮ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高度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中华优秀文化系统总结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内涵ꎬ概括

提炼出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ꎬ是对«资本论»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ꎮ 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

展道路的现代化这 5 个方面的中国特色ꎬ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ꎮ”(习近平ꎬ2023b)

从学理层面来看ꎬ这五大中国特色是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范畴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复杂、具体

的现实历程中加以考察ꎬ从出发点、实践目标、内在机理、发展方式、对外关系等方面抽象提炼出的

基本内涵:一是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阐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现实条件和一切实践

活动的出发点ꎻ二是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宣示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最根本的实践目标和

社会理想ꎻ三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阐释了中国以物的全面富裕和人的全面

?13?

何爱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第7页

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向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逻辑机理ꎻ四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

了中国着眼于长远前途、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高质量发展方式ꎻ五是以“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现代化”强调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交往关系ꎮ 五

大中国特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ꎬ不仅包含着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现代化新道

路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智慧ꎬ还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民为邦本” “大同社会” “形神合一” “天人

合一”“天涯比邻”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好社会愿景ꎬ是对中国道路多层次意蕴的实质性表达ꎬ是多

种规定性的统一ꎮ

不仅如此ꎬ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进现代化建设

过程中的理论表现ꎬ具有高度的科学性ꎮ 其一ꎬ“人口规模巨大”说明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

国想要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超高难度和巨大复杂性ꎬ但同时也意含着中国所具有的超大规模的消费

市场和超大潜力的人才资源ꎬ揭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艰巨性与优势性的辩证统一ꎮ 其二ꎬ“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性满足、每个人都能够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生

活样态的美好憧憬ꎬ同时也是对于西方国家愈演愈烈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问题所做出的中国方

案ꎬ是中国道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高度融合ꎮ 其三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社会的现

代化发展向更高水平形态演进的客观要求ꎬ也是人的内涵式发展向更高层次升级的主观需求ꎬ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主观性与客观性相一致的共同要求ꎮ 其四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的是一种人与

自然良性互动、无限循环的动态机制ꎬ要求以环保、集约的方式进行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取用ꎬ以创

新、系统的方法进行人对自然生态的全面保护ꎬ从而获得可传世代的自然财富ꎬ体现了中国道路统

筹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发展智慧ꎮ 其五ꎬ“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相互促

进、相互赋能的客观前提ꎬ也是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疾病蔓延、金融危机等全球

性问题的重要基石ꎬ是中国道路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联动关系的宏观把握ꎮ 可见ꎬ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为基石ꎬ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ꎬ不

仅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呈现的现实特征的具体表达ꎬ更是对其背后深层次原理和思维方式的科

学凝练ꎬ是中国实际与辩证智慧的融合统一ꎮ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充分展现出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中国式”作为前缀修饰词ꎬ鲜明地宣示和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同于西方既有现代化思

想的人民立场ꎬ是承继«资本论»人民性理论品格的直观展现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

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ꎬ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ꎮ 人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ꎬ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ꎮ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ꎮ”(习近平ꎬ2023a)中国式现代化在性质层面是以人的逻辑为发展导向ꎬ在动力层面是以人民

群众为根本驱动力量ꎬ在结构层面是以人为核心主线来推进的整体性、并联式的现代化(赵义良ꎬ

2022)ꎮ 将人民立场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ꎬ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社会最鲜

明、最本质的特征ꎮ 从人的利益需要出发调整生产关系ꎬ从促进人的创新性和创造能力施展出发提

升生产力ꎬ通过把握“人”这一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动要素ꎬ从历史演化的内核上推动整个社会迈向

全面现代化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性之所在ꎮ 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ꎬ是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理论ꎬ是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的理论ꎬ是旨在探究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

论ꎬ是具有“中国式”的人民情怀的现代化理论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认识ꎬ阐明了人民性在其中的指导深意ꎬ为中

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ꎮ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被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ꎬ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ꎬ实现高质量发展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ꎬ丰富人民精神世界ꎬ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ꎬ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ꎬ

?14?

中国经济问题 2023 年第 3 期

第8页

2022)ꎬ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ꎮ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ꎬ

人民性使我们党的领导能够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ꎬ凝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人民力

量和主人翁精神ꎬ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人的全面性发展、全方位地创建新的文明形

态:一是以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升级为判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ꎬ创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文明ꎻ二是从

人的主体地位出发ꎬ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创建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的政治文明ꎻ三是重视人

的自由、有意识的精神生活ꎬ以精神财富的充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ꎬ激发人的个性创新性ꎬ从而复

兴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ꎻ四是以每个人的发展为一切人发展的前提ꎬ创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

文明ꎻ五是遵循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规律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建代际平衡、永续发展的生态文

明ꎻ六是坚守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的基本原理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合

作共赢的、世界性均衡发展的开放文明ꎮ 历史已经多次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ꎬ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提出客观真实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

量及其先进性ꎬ指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道路ꎮ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直接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共同的时代课题

“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的核心名词ꎬ指明了中国现阶段最大的时代主题ꎬ是«资本

论»时代性品格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境遇中的具体呈现ꎮ 当前ꎬ中国正处于完成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历史时刻ꎬ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

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ꎬ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共中央ꎬ2021)ꎬ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熟ꎮ 其后ꎬ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ꎬ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将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继续向前

推进ꎮ 与此同时ꎬ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ꎬ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乏力ꎬ逆全球化思潮不

断抬头ꎬ复杂的国际背景给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推进带来了新的挑战ꎮ 可见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直

接彰显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ꎬ不仅回答了中国过去如何开辟出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取得了

怎样的建设成就ꎬ还回应了中国当前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ꎬ更指明了中国未来进一步拓展现代化道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ꎮ

不仅如此ꎬ现代化也是世界性的时代课题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包含着中国方案对于世界现代化

发展的重大意义ꎮ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 18 世纪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率先迈入了现代化进程ꎬ实

现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及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ꎬ但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财富增加并没有给西方社会

带来长期繁荣ꎬ反而造成了诸如贫富分化、阶级对立、金融危机、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现实困境ꎮ 此

外ꎬ以先发资本主义国家为模板、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ꎬ大多沦为先

发国家的资源供给地或销售市场ꎬ甚至是垃圾污染、经济危机的承接地ꎬ在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中被

迫接受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ꎬ难以实现独立自主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发展ꎮ 可见ꎬ在西方既

有现代化模式的支配下ꎬ无论是先发发达国家ꎬ还是后发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许多难以调和的矛

盾与问题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ꎬ不仅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困境的

破解ꎬ还实现了对传统教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桎梏的超越ꎬ正在将马克思关于不经过资本主义

现代化道路阵痛而达到更高级现代社会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逐步变为现实ꎬ建立在这一实践

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ꎮ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引领意义

恩格斯(2014)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ꎬ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ꎮ”面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和思维跃进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承继«资本论»理论品格的基础上ꎬ将中国式的独特价值与

?15?

何爱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第9页

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相融合的理论成果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ꎬ能

够引领新时代的理论创新立足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科学运用抽象方法、准确把握中国的本质属性和

价值立场、直面现代化的世界课题和时代挑战ꎬ从而进一步提升理论的解释力、思维力、指导力和创

新力ꎬ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ꎮ

(一)立足具体实践ꎬ将中国探索历程转化为理论的现实解释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生成且成熟于中国现代化道路创建、发展与拓展的实践历程中ꎬ是对中国既

往发展经验的基本总结ꎬ也是对中国未来路线的初步勾勒ꎬ以其鲜明的实践性引领理论创新将中国

百年来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升级为具有超强现实解释力的理论学说ꎮ 直观地看ꎬ中国作为拥有 14 亿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ꎬ整体性地迈入现代化进程毋庸置疑是一项规模庞大且复杂度极高的系统性工

程ꎬ很大程度上囊括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ꎬ这对于现代化理论的创造和创

新来说是一个集合了丰富实践素材的、有待更深入挖掘的资源宝库ꎮ 与此同时ꎬ还应该看到ꎬ以中

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最为宏大的实践任务ꎬ也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

最为重要的实践主题ꎬ这一实践活动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的科学理论进行指导ꎬ这对中国式现

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 据此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观点ꎬ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一研究对象ꎬ以挖掘中国实践经验背后的理论逻辑和经济

规律为核心任务目标ꎬ在充分占有并合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典型发展历程中丰富素材的

基础上ꎬ全面厘析现代化进程中多样化的发展形式及其内在联系ꎬ解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困难与挑

战ꎬ探寻合理有效的政策方案ꎮ 与此同时ꎬ新问题的探究、新理论的形成、新政策的提出都要以中国

现实情境为前提ꎬ不仅要通过统筹考量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ꎬ使理论更具有现实解释力ꎬ还要

通过反复推演、综合论证ꎬ使政策方案具有切实可行性ꎬ从而使理论成果能够真正解释实践、指导实

践ꎬ满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需要ꎮ

(二)运用科学方法ꎬ将中国经验智慧转化为理论的逻辑思维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经验智慧和科学的方法论原理相融合的理论成果ꎬ是包含各

种复杂现实关系的“实质表达”ꎬ内在地为现代化问题的创新研究设定了“第二条道路”的抽象法

则ꎬ从而有助于提升理论结构的逻辑性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ꎮ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ꎬ首先ꎬ将理论抽象的边界限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现代化发展”的范围内ꎬ并

以五大“中国特色”从国情判断、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五个维度厘定

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方向和基本准则ꎬ以特定的“具体”为前提和对象保证了“抽象”方法运用的科

学性和合理性ꎮ 其次ꎬ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道路多维度、多层次规定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成果ꎬ

既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大愿景ꎬ也代表了中国独创的混合所有

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制度ꎬ还包含着中国特有的由央地关系、政企关系等有机结合形

成的经济运行方式ꎬ因而它能够以理论轴心的角色使不同侧面或分支的研究成果由表及里、由此及

彼地联结成逻辑完备的结构体系ꎮ 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方法基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还具有深刻的

历史延展性ꎬ它不仅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伊始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初始定义ꎬ更代表了对未

来需求渐次丰富、境界不断升级的美好社会形态的终极想象ꎬ为现代化问题的创新研究和逻辑推演

提供了严密的思维架构ꎮ 也就是说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立足点和出发点ꎬ无论是对既往历程的学理

性表达ꎬ还是对未来实践的发散性研讨ꎬ研究过程所衍生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和概念范畴都将具有高

度的关联性和内在的一致性ꎬ进而可以共同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经济关系间的逻辑

联系及其发展动态ꎮ

(三)立足人民立场ꎬ将中国价值理念转化为理论的先进指导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宣示了不同于西方先发现代国家的、“中国式”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

?16?

中国经济问题 2023 年第 3 期

第10页

场ꎬ引领理论研究从学理层面深入探究人民立场如何内化于中国的发展逻辑、如何影响中国的具体

实践以及未来怎样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立场等重大问题ꎬ从而将中国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具有现

实指导力的科学结论ꎮ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出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ꎬ习近平总书记

(2018a)据此作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深刻论断ꎬ指明了人民立场作用于现代化建设

的核心要义ꎮ 因此ꎬ新时代的现代化研究应打破工具理性的思维局限ꎬ将“劳动”这一庸俗意义上

的生产要素还原为现实的人ꎬ不仅要探寻个人层面接受教育、参加就业、知识创造、文化交流等主体

活动对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机制ꎬ同时也要考察社会层面政治、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全方

位的文明建设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效应ꎬ从而全面系统地厘清人的现代化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

之间的内在关联ꎮ 更深层地ꎬ人的现代化发展以物质和精神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ꎬ物质生活保障

着人的生存ꎬ“表现为生活的手段”ꎻ精神生活决定着人的本质ꎬ表现为人的类特性的“自由的有意

识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ꎬ2002)ꎬ因而人的物质、精神双重富足事实上构成社会现代化文明的微

观基础ꎮ 理论创新还应进一步探究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物质性消费与精神性消费之间、物质

财富分配与精神财富分配之间、物质产品交换与精神产品获得之间的关系问题ꎬ以及由此衍生出的

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分工效率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ꎬ从而为人的现代化发展从内

涵上推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ꎮ

(四)直面时代问题ꎬ将中国机遇挑战转化为理论的不竭创新力

中国式现代化以“现代化”的一般性意义为纽带ꎬ将中国课题与世界主题相贯通ꎬ引领理论研

究聚焦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进行拓展创新ꎮ 从中国自身的现代化

发展来看ꎬ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展开的诸如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

及治理体系建立、绿色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新发展格局建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未曾讲过、也未曾遇到过的问题ꎬ这对中国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ꎮ 从世界

的现代化发展来看ꎬ西方先发现代化国家和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支配下都

遇到了发展困境ꎬ而以中国建设成就为范例生成的理论创新成果ꎬ能够为世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

论参考和政策借鉴ꎮ 具体来说ꎬ一是挖掘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落后条件下快速实现“四化叠加”的并

联式发展且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性ꎬ为发展中国家打破对发达国家的路径依赖提供规律性经验ꎻ二

是梳理社会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ꎬ以及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

效规避重大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ꎬ使世界更加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ꎻ三是揭示中国始终践

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资源掠夺、政治控

制、文化渗透等的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思路ꎮ 据此可见ꎬ中国发展

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与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巨大动

力ꎬ驱动着兼具中国风格和普适性意义的新的现代化学说的建立和完善ꎮ

参考文献:

[ 1 ] 邓小平ꎬ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9、54 页ꎮ

[ 2 ] 何爱平、李清华ꎬ2022:«马克思现代化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进路»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

1 期ꎮ

[ 3 ] 洪银兴ꎬ2023:«中国式现代化论纲»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ꎬ第 33 页ꎮ

[ 4 ] 胡世祯ꎬ2008:«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 190 周年»ꎬ«当代经济研究»第 6 期ꎮ

[ 5 ] 列宁ꎬ2012:«列宁选集»第二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704 页ꎮ

[ 6 ] 马克思ꎬ2004:«资本论»第一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8、22、189 页ꎮ

[ 7 ] 马克思、恩格斯ꎬ19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411 页ꎮ

[ 8 ] 马克思、恩格斯ꎬ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03 页ꎮ

[ 9 ] 马克思、恩格斯ꎬ20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73 页ꎮ

?17?

何爱平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品格承继及其引领意义

第11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ꎬ2009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5、340 页ꎮ

[11] 马克思、恩格斯ꎬ2009b:«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42 页ꎮ

[12] 马克思、恩格斯ꎬ2009c:«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15、216 页ꎮ

[13] 马克思、恩格斯ꎬ2009d:«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603 页ꎮ

[14] 马克思、恩格斯ꎬ20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499、500 页ꎮ

[15] 邱海平ꎬ2016:«21 世纪再读‹资本论›»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ꎬ第 60 页ꎮ

[16] 邱海平ꎬ2023:«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ꎬ«政治经济学评论»第 1 期ꎮ

[17] 王亚南ꎬ1987:«王亚南文集»第二卷ꎬ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ꎬ第 13、14、116 页ꎮ

[18] 习近平ꎬ201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ꎬ«人民日报»5 月 19 日第 2 版ꎮ

[19] 习近平ꎬ2018a:«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ꎬ第 68 页ꎮ

[20] 习近平ꎬ2018b:«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ꎬ«人民日报»5 月 5 日第 2 版ꎮ

[21] 习近平ꎬ202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

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ꎬ北京:人民出版社ꎬ第 23-24 页ꎮ

[22] 习近平ꎬ2023a:«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ꎬ«人民日

报»3 月 16 日第 2 版ꎮ

[23] 习近平ꎬ2023b:«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ꎬ«人民日报»2 月 8 日第 1 版ꎮ

[24] 徐洋ꎬ2017:«从创作史看‹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访中央编译局张钟朴研究员»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

究»第 1 期ꎮ

[25] 许光伟ꎬ2019:«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意蕴———再论‹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时代意义»ꎬ«厦门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4 期ꎮ

[26] 约瑟夫?熊彼特ꎬ199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ꎬ吴良健译ꎬ北京:商务印书馆ꎬ第 43、48 页ꎮ

[27] 赵义良ꎬ202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蕴与价值追求»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 1 期ꎮ

[28] 中共中央ꎬ20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ꎬ«人民日报»11 月 17 日第 1 版ꎮ

The Character Inheritance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Its

Leading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Das Kapital

HE Aipingꎬ XU 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ꎬNorthwest Universityꎬ Xi?anꎬ 710127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ummarized and thoroughly ex ̄

plained the theory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ꎬ initially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 ̄

tionꎬ and emphasized that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s the key to our party?s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and grasp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As the heaviest and richest masterpiece of Marxismꎬ Das Kapital 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practicalityꎬ scientificityꎬ people-orientedꎬ and modernityꎬ which is the profound embodiment of its methodology rather

than dogma and is also the key to its strong explanatoryꎬ thinkingꎬ guiding and innovative power. The theory of Chinese-

style modernizationꎬ derived from China?s modernization practiceꎬ is a highly condense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road and contains a firm position of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the theme of modernization. It not only in ̄

herits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Das Kapital but also embodies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Chinese road in itꎬ showing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can lea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concrete practiceꎬ apply scientific methodsꎬ grasp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ꎬ and face the problems of the timesꎬ

thereby further exploring a new realm of Marxism?s loc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oryꎻ theoretical characterꎻ Das Kapitalꎻ The 20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责任编辑:徐春华〕〔英文校对:祝嘉良〕

?18?

中国经济问题 2023 年第 3 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